王朝菲
【摘 要】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詩詞文化,是祖國一顆璀璨的明珠,在祖國燦爛的文化寶庫里,她永遠輝照千秋。近年來,為了讓校園里洋溢出濃郁的詩詞文化氛圍,使師生更好地感受民族傳統(tǒng)燦爛文化,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人文素養(yǎng)和愛國情懷,營造高雅的校園文化。我校把詩教納入教學計劃,廣泛開展書香校園“經典美文頌讀”、“詩教書法繪畫”、“小詩人”等活動。通過活動激勵,文化熏陶,道德教化,情感激發(fā),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傳統(tǒng)詩詞文化;小學生;情感;興趣;教育
在小學生中開展傳統(tǒng)詩詞文化教育,體現(xiàn)了從小抓起民族文化復興的基礎教育。筆者通過參與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及組織開展詩教活動,并在所學學科中滲透傳統(tǒng)詩詞文化教育的實踐,認為:只有讓小學生長期濡染在古詩詞的氛圍之中,有詩教滋生的土壤,樂教樂學的環(huán)境,才能使傳統(tǒng)詩詞文化教育深深地扎根于小學生心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創(chuàng)建校園詩詞文化平臺,傳承弘揚優(yōu)秀民族精髓
繼承和弘揚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文化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是學習傳承這一文化的主要陣地。要搞好校園詩教文化的建設,推進詩詞文化的教育,第一要開辟校園視覺文化,校園內外要有凸顯傳統(tǒng)詩詞文化的教育園地,教室內外要有傳統(tǒng)詩詞文化的版塊,著力張顯名人詩畫境意;同時運用“班班通”視頻顯現(xiàn)詩詞人物畫面,增強潛移默化效果。第二注重聽覺文化建設,加大詩教宣傳力度,推行校園廣播,“班班通”音視頻的詩詞美文配樂頌讀,注重班科教師的宣傳鼓舞,進一步增強師生情感渲染,耳染目睹,營造學習傳統(tǒng)詩詞的氛圍。第三學校實施強化管理,制定學期、學年計劃;落實教導處語文教研組執(zhí)行,少先隊及班科老師協(xié)同,扎實開展詩教工作。小學生正處于記憶思維活躍的黃金階段,更是世界觀雛形關鍵時期,是吸收民族文化精華,豐富擴大知識面,培養(yǎng)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使學生從小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啟蒙教化階段。
二、培養(yǎng)熱愛詩詞積極心態(tài),激發(fā)師生情感學習興趣
學校要形成學生對傳統(tǒng)詩詞文化學習的遷移能力,必須要找到適合學生扎根需要的土壤,創(chuàng)造特定的教育方式和環(huán)境,讓這一方式和環(huán)境成就學生喜愛的性格。第一首先要讓詩詞文化扎根于教師心中,教師要成為引領學生學習傳統(tǒng)詩詞文化的良師益友,真諦就在于力行;其次教師要培養(yǎng)其喜愛古詩詞的興趣,并讓自己始終充滿激情。第二要培養(yǎng)孩子們學習詩詞文化的興趣。傳統(tǒng)詩詞文化的傳承教育,時時需要教師開啟學生興趣之門,不斷調動學生興趣。選擇孩子們喜愛的詩詞入手,以培養(yǎng)其對詩詞的興趣。在教學活動中,要求各班主任和語文、品德老師、突出傳統(tǒng)文化教育,各學科結合實際滲透詩教內容。如:科學實踐課采取編輯手抄詩報,寫字課可用詩詞練字,美術課結合詩詞繪畫詩意、音樂課配詩詞誦讀,語文課匯聚詩詞故事,群文閱讀或講詩詞故事,校園廣播誦詠優(yōu)美詩詞和教室里設定詩詞專欄,每天在黑板上換一首詩詞欣賞等等。學校督查各班級詩詞朗誦情況和評比,并與每周班級之星和文明之星掛勾,在每周星期五降旗儀式上進行表彰。經常開展“經典誦讀”大賽及評選“小詩人”等活動,加強了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熟知與喜愛。
三、努力創(chuàng)意詩詞感性教育,結合實際豐富教育內涵
在教育活動中:
1.結合思想進行。將中華傳統(tǒng)詩詞文化教育工作與學生的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詩教這種有效的形式,陶冶學生情操,塑造美好心靈。
2.結合課堂教學進行。重點結合語文、品德、音樂、美術和科學等學科加強詩教工作。按年級要求,推出名詩、名詞、名句欣賞,體味詩意,激發(fā)興趣。
3.結合學校每日教學常規(guī)。利用學生在?;螂x??臻g進行詩詞背誦、吟誦。做法:從每周一早晨課前開始,集體背誦一首古詩,背誦的形式自定,老師講解古詩的背景及大意,背誦后寫在“日積月累”本上,培養(yǎng)良好背記習慣。
4.結合學校教育實踐活動。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參與。各班利用書香校園、經典頌讀、藝術文化節(jié)、詩詞故事會、以及各類讀書和語言文字示范校效應等活動豐富教育內涵。
四、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全面推進創(chuàng)新實踐教育
從感性認識上,讓學生在讀后把所看到、聽到和感覺到的說出來或畫出來,通過聯(lián)想找到感覺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有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詩詞文化的熱愛和良好學習詩詞的習慣。訓練學生勤奮、苦讀、善記的耐力和意志力,培養(yǎng)學生多向的交流習慣,教給學生多種記憶方法等。例如,一是利用圖書室對外開放為契機,每周三下午四點后,分年級到圖書室借與詩詞相關書籍,在閱讀課上或自行安排時間閱讀;二是各班利用自己的“小小圖書角”捐獻詩詞書籍,成立“小小圖書管理員”,因地制宜地制定“詩詞進班級工作計劃”、“班級借閱制度”;三是利用每天中午校園廣播時間播放配樂古詩朗誦和歌曲,營造古詩詞的學習氛圍;四是鼓勵家長給孩子多買一些有關唐詩宋詞、成語故事方面的書籍;五是按照課程標準,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開展“書香校園”主題活動,每周背誦詩詞一首,每學期逐步做到背誦詩詞20首,在整個小學階段最少可以背誦詩詞240首。開展詩詞教育活動,要做到“五有”,即有計劃、有制度、有教材、有活動、有成果,全面推進創(chuàng)新實踐教育。
總之,我校詩教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學習傳統(tǒng)詩詞文化已在班級、學生中蔚然成風。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擔負著實現(xiàn)“復興夢”的偉大歷史使命;教師是文明的傳承者,而且有著民族文化復興的社會擔當。把少年智、中國智;少年強、中國強;少年富、中國富;少年文明,中國文明的希望與傳承祖國優(yōu)秀詩詞文化的教育一起已融合到了教師和學生心中。 詩教成為了校園文化的亮點,到處都張顯著詩情畫意,師生課余徜徉在校園,感受暢享著優(yōu)秀燦爛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