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惠 (廣西賀州市八步區(qū)文化館 542800)
過山瑤婚俗音樂及其信仰體系
——以廣西賀州市賀街鎮(zhèn)嫁娶婚為例
葉小惠 (廣西賀州市八步區(qū)文化館 542800)
廣西賀州瑤族(過山瑤)民間婚俗中,音樂起了主導作用,可以分為兩大類別:一是“八音”樂班的嗩吶吹打,構(gòu)筑樂話空間,在迎賓等程序安排方面起著指揮作用;二是婚儀主持人的《拜堂歌》,引領(lǐng)新郎新娘行祖宗十二拜。音樂的背后,實際是以嗩吶物神和祖宗神靈兩大信仰體系來共同主導。
過山瑤;婚俗;音樂;信仰體系
瑤族民間傳統(tǒng)儀式充滿著宗教信仰色彩,如還盤王愿、度戒、打醮、喪葬、安龍等儀式,都需要請來各類神靈,有祖宗家先、地方神靈、自然神靈等,還有大量的道教神仙、佛教神仙。各類神靈構(gòu)成了過山瑤多重的、復雜的宗教信仰體系?,幾寤樗?,本來不屬于宗教信仰范疇,但由于瑤族人民的祖宗崇拜及萬物有靈觀念的共同影響,也在婚儀做法中體現(xiàn)出濃郁的信仰色彩。具體說來,就是尊崇嗩吶為首的物神,和敬奉祖宗家先。在尊奉嗩吶等物神方面,除了擺放專門的“八音臺”,稱呼嗩吶為笛神之外,還讓嗩吶吹打樂來指揮程序,譬如,吹奏《排位》、《安位》、《催官上飲》就是要求后勤人員為客人擺桌、上菜和請客人就座用餐。而在祖宗崇拜方面,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清水翁1作法請來新郎新娘兩家列祖列宗,祈求護佑和享用婚宴;二是在清水翁的歌聲中接受新人的十二跪拜大禮,共同見證這段姻緣的確定。在瑤人觀念中,即使有結(jié)婚證等法定手續(xù),沒有行過拜祖宗大禮,這段婚姻也是不算數(shù)的。所以,信仰在過山瑤婚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
在桂東地區(qū),尤其是廣西賀州地區(qū),過山瑤的婚禮儀式還保留較為完整的原生樣態(tài)。由于時代變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出大山,導致傳統(tǒng)婚禮期間的“歌堂夜”2現(xiàn)象消失。但是,涉及信仰方面的內(nèi)容程序仍然保留完好。一般來說,過山瑤婚禮儀式舉辦時長為一天一夜,分別由以下程序內(nèi)容組成。
1.告祖宗。由清水翁在祖宗神龕前吟誦請神并告知婚事。
2.開“八音臺”?!鞍艘襞_”一般安放在大門左內(nèi)側(cè),嗩吶吹打手圍立在一個方桌邊。吹《開臺曲》后坐下。
3.迎客。吹《小開門》,迎接親朋好友入屋就座。這個環(huán)節(jié)重復很多次,因為賀客先后到來。
4.接親?!鞍艘簟睒逢犉鹕泶底唷堕L行曲》,到路口接迎新娘一行。吹打樂隊邊吹邊圍繞眾人轉(zhuǎn)圈,意味解除他們身上的濁氣。吹《大開門》,領(lǐng)眾人進屋。
5.迎外神。清水翁同時大門內(nèi)右側(cè)擺臨時祭臺,輕聲誦請新娘方家先入壇安坐。
6.入宴。嗩吶吹打樂吹《安位》《排位》《催官上飲》三首曲牌,指揮親家客人入席宴飲。
7.掛賀。即將客人的賀詞賀金用紅布、紅紙裱好,掛貼于墻上。
8.開拜堂酒席。新郎新娘方代表入席,其中,新郎方有清水翁、伯父等,新娘方則有舅舅、叔伯等。席間,酒席臺代表與嗩吶吹打樂隊喊話逗趣,每說完一段話,嗩吶手吹奏《喝酒調(diào)》一次,然后大家舉杯齊聲高喊“請”后暢飲一杯。
9.拜堂。清水翁依次誦唱《點祖宗燭歌》《點拜堂燭歌》兩段“拜堂詩”;接著唱《賀敬歌》《拜堂歌》,新郎新娘要行拜堂禮。
10.喝分離酒。新郎新娘父母方代表先入座,嗩吶吹奏《又十二拜?拜雙親用》,新郎新娘再行十二拜禮。之后是所有賓客分批入座。
11.收臺。樂隊吹奏《收臺曲》,吹完,用腳踢翻“八音臺”邊的椅子,意味“八音臺”拆除。
12.送神。清水翁代表家主在神龕前答謝和歡送眾神離壇。
至此,整個婚禮儀式結(jié)束。
過山瑤婚儀主要在聲樂(清水翁)和器樂聲(嗩吶樂隊)的共同主導下進行。其中,嗩吶吹打樂主導婚禮宴飲的接待環(huán)節(jié);聲樂則主管新郎新娘拜堂、拜親環(huán)節(jié)。二者的用樂方式及特點如下:
1.嗩吶吹打樂
婚禮中,嗩吶吹打樂有一整套曲牌,構(gòu)筑出特殊的樂話空間,應(yīng)用方式也形成自身特點。一是某個環(huán)節(jié)應(yīng)用多個曲牌。如迎接新娘及親家環(huán)節(jié),嗩吶吹打《大禮娘》為新娘父母及舅舅準備洗臉水;吹打《小禮娘》為媒人準備洗臉水;而吹打《天鵝下?!穭t是為親家客準備洗臉水。二是同一首曲牌為了配合儀式程序進行而重復演奏。如迎接親家客環(huán)節(jié),樂隊出門至接回新娘、親家的過程中,一直反復吹奏《小長行》來配合,直到迎親隊伍回到婚宅大門前。
嗩吶與鑼鼓樂的結(jié)合采取“拍無定值+有板有眼”方式,即嗩吶吹奏多用散板形式,節(jié)奏自由;而鑼鼓樂則采用固定的節(jié)奏模式。另外,嗩吶音樂在尾音結(jié)束方面也非常特別,屬于我國民間音樂中比較少見的“旁煞”現(xiàn)象。即嗩吶曲牌不論它的調(diào)式音列及旋律走向如何變化,最后的落音都歸結(jié)在一個固定音上。廣西賀州地區(qū)過山瑤婚禮嗩吶音樂中“絕大多數(shù)樂曲最后都旁煞到商音上結(jié)束”。
2.聲樂
在傳統(tǒng)的過山瑤婚儀中,聲樂是非常豐富的。除了清水翁主持的“拜堂詩”“拜堂歌”之外,還有在夜晚舉辦的“歌堂夜”。歌堂由座地主方開設(shè),對歌形式為主客之間的“問答”,對歌內(nèi)容一般有:《問主歌》《起歌堂》《遞茶歌》《接茶歌》《推歌》《接歌》《天亮歌》《洗臉歌》《收歌堂》《留客歌》《送客歌》等。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瑤山中的青年男女越來越多走出大山,加上科技手段帶給人們更多的享受選擇,歌堂夜這種傳統(tǒng)的交流方式已經(jīng)消失多年。
在拜堂儀式中,聲樂有三種表達方式:一是念誦式的“拜堂詩”,由《點祖宗燭歌》《點拜堂燭歌》兩歌段組成,主要誦唱蠟燭等物神,屬于平敘調(diào),歌詞一字一音,四句歌詞為一段,屬于“起承轉(zhuǎn)合” 結(jié)構(gòu)。二是贊頌式的《敬賀歌》,同樣為四句歌詞為一個基本段,旋律起伏悠揚,賀意洋溢。《敬賀歌》是整個婚禮儀式中最抒情的歌調(diào)。三是指揮式的《拜堂歌》,也是四句為一段,但每一句單獨而緩慢地演唱,以配合新郎新娘拜堂環(huán)節(jié)。音樂與跪拜動作的配合模式是:拜跪禮以兩句歌詞為單位,唱第一句歌詞時新郎向祖宗神壇下跪拜兩次,新娘無需下跪,只要屈膝行禮兩次;唱第二句歌詞時新郎雙手作揖兩次,新娘不動。
過山瑤婚儀中的嗩吶樂與聲樂都是各自應(yīng)用與演繹,即嗩吶樂與聲樂沒有交互式結(jié)合,也不存在一個程序當中同時出現(xiàn)兩種音樂形態(tài)。究其原因,并不是嗩吶樂與聲樂在旋律風格方面的格格不入,而是因為音樂背后都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支配,即過山瑤的婚俗音樂觀念中存在和執(zhí)行著兩套不同信仰體系。就是前文提及的嗩吶物神和祖宗神靈兩大信仰體系。過山瑤歷代遷移,所到之處必然受到當?shù)仫L俗文化的影響,如果不能牢固建構(gòu)族群文化體系,民族文化和信仰觀念很容易受到外來文化的侵改。宗教信仰作為一種富有禁忌力量的方式,如果能牢牢執(zhí)行,是可以很好保存和傳承自身文化藝術(shù)的。過山瑤正是將禮儀音樂的應(yīng)用歸入自身的多重信仰體系之中。
1.物神信仰體系
過山瑤帶有濃郁的萬物有靈觀,尤其在儀式場景中所有的器物都有神靈居附,譬如婚禮中的“八音臺”“紅蠟燭”“嗩吶”等。嗩吶在吹奏前要請嗩吶神,嗩吶神還要喝酒,具體做法就是時不時用酒來沖潤管哨,據(jù)說這樣才能保持嗩吶聲音的清亮。嗩吶作為物神信仰體系的代表,主要面向的是賓客,所有又有“嗩吶迎賓”的說法。由于這些嗩吶曲牌的“說話”功能已經(jīng)約定俗成,人們一聽到樂手吹什么曲調(diào)就知道進行什么儀式。尤其是后廚工作人員,聽到嗩吶吹奏《排位》就擺桌,聽到《安位》就安排賓客入座,聽到《催官上飲》就端茶倒酒;等等。因此,嗩吶吹打樂形成的樂話空間,有效地指揮著婚禮儀式迎賓程序的有序進行。
2.祖宗信仰體系
過山瑤祖宗崇拜意識強烈,“還盤王愿”儀式便是代表。其實這種祖宗崇拜意識也深入他們的世俗觀念之中,婚禮觀就是最好的說明。前文提到,在瑤人觀念中,即使有結(jié)婚證等法定手續(xù),沒有行過拜祖宗大禮,這段婚姻也是不算數(shù)的。而指導新郎新娘“拜祖宗”大禮的正是音樂——《點拜堂燭歌》《拜堂歌》。我們可以從音樂內(nèi)容見出信仰的特點。如《點拜堂燭歌》中的一段內(nèi)容:
“臺頭臺尾一雙龍,點起龍燭拜祖宗;拜得祖宗萬萬歲,十年耕種萬年豐?!?/p>
又如《拜堂歌》中的“第三拜”內(nèi)容:
“三拜先祖領(lǐng)三拜,夫妻前世好姻緣;前修共得雙雙拜,神仙賜福得周全?!?/p>
再如《拜堂歌》中的“第十一拜”內(nèi)容:
“十一拜太祖親受領(lǐng),家神寬喜秀龍優(yōu);十字兇神急退位,十年耕種萬年收?!?/p>
《拜堂歌》有十二段,因此也被俗稱為《十二拜》,其中提及“祖宗”“先祖”“太祖”一詞多達6次??梢娮孀谏耢`在見證婚儀的重要作用。
過山瑤婚俗音樂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信仰文化特征是非常明顯的,也形成了兩套信仰體系。體系不同,神靈面向及功能作用也有所區(qū)別。嗩吶代表的物神體系負責“迎賓”工作,清水翁代表的祖宗神靈體系主導“拜堂”環(huán)節(jié),這都需要通過音樂來完成。所以,音樂的不同形態(tài)實際上也代表了不同神靈體系的執(zhí)行方式和特點,使信仰觀念與世俗行為有效地融合一起,達到人神共享共娛的效果。
注釋:
1.清水翁是婚儀主持人與師公兩種身份的合體。如“告祖宗”“迎外神”“送祖宗”環(huán)節(jié)是使用師公身份; “拜堂”則是使用婚持身份。
2.“圍歌堂”是婚儀期間衍生音樂行為,一般在晚上開設(shè),是一種對歌形式,內(nèi)容面較廣,涉及愛情、生活、天文、地理等方面。對歌以比喻、暗喻為主,且有詩句穿插。
[1]楊秀昭,趙意明,莫莉婷.《廣西八音》,北京:北京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13.
[2]張國明.《嗩吶迎賓》.《民族藝術(shù)》,1986(04).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中青年教師基礎(chǔ)能力提升項目《廣西“八音”(嗩吶)樂話空間研究》(2017KY0446)的階段性成果。
葉小惠(1978.7- ),漢族,廣西賀州市人,四級演員,賀州市八步區(qū)文化館聲樂、合唱老師,研究方向:民族民間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