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可莉+劉寶根+李菲菲+袁瑗
【摘要】本研究以國內主流學前教育期刊所刊發(fā)的幼兒語言教育研究論文為分析樣本,以2011~2015年為時間跨度,對我國近年來的幼兒語言教育研究情況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研究存在研究內容過于集中、研究方法意識淡薄、研究者地域和所在單位分布均衡程度不足等問題。建議在未來的研究中努力尋找幼兒語言教育研究新的生長點,提高研究方法意識,開展“多元化”“本土化”幼兒語言教育研究,開展合作研究。
【關鍵詞】內容分析;幼兒語言教育;教育研究;特點和趨勢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7)03-0043-06
教育研究是對教育實踐的探索、總結,教育期刊尤其是主流教育期刊是教育研究成果得以傳播和推廣的平臺,期刊論文現狀直接體現特定學科或特定領域的研究特點與水平。因此,對一定時期內某一學科或某一領域主流期刊上所刊載的論文進行內容分析,有助于厘清某一學科或某一領域研究的熱點與重點,辨識已有研究的特點及未來研究的趨勢,進而為研究者調整研究方向,提升研究水平,促進教育研究與教育實踐的進一步結合提供支持。
語言是思維和交流的工具,語言教育貫穿于幼兒園教育的各個方面,是幼兒園教育研究的重要內容。鄒敏等人曾從語言活動類型的角度分析了1981~2010年間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狀況,她們認為,那三十年,從總體上看,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研究中有關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評價研究較缺乏,研究內容不均衡,研究方法的實證性及研究的理論深度不夠?!?〕鄭荔等人以年度報告的形式梳理了我國2011~2013年間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狀況,認為幼兒語言教育研究內容較多聚焦于早期閱讀、幼兒園語言教育、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等主題,研究手段已日益多樣,趨向于與國際接軌,研究領域涉及面較廣,但仍不夠均衡,有待多學科的進一步合作?!?〕
然而,本研究認為,已有研究在分析類目的劃分上缺乏明確依據,采用關鍵詞、篇名檢索等取樣方法選取的樣本良莠不齊,難以分析出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典型特點和水平;同時,已有研究大多只是對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主題進行了分析,缺乏對研究群體、研究所得到的外部支持等情況所作的比較,因此難以準確展現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狀況,從而難以幫助人們全面把握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現狀和特點。
當前,隨著各地“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實施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貫徹落實,廣大幼教研究者迸發(fā)出了高漲的研究熱情。研究者認為,對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特點、變化進行分析,不僅有助于研究者了解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概貌,增強幼兒語言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意識,還能從語言教育研究的視角透視我國學前教育研究的整體特點和趨勢。為此,本研究以國內主流學前教育期刊刊發(fā)的幼兒語言教育論文為分析樣本,以2011~2015年為時間跨度,對我國近年來的幼兒語言教育研究論文進行內容分析,以探討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特點、存在問題及發(fā)展趨勢。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典型抽樣法選取了學前教育領域的四本主流期刊:《學前教育研究》《幼兒教育》《學前教育》《早期教育》,并采用整群抽樣方法,以2011~2015年為取樣時間跨度,選取各期刊中所有有關幼兒語言教育的論文,經過篩選,共獲有效論文600篇。
(二)分析單元與分析類目
在初步確立內容分析的框架后,研究者選取24篇論文進行預分析,然后進行小組檢核和討論,最終確定具體分析單元和類目,詳見表1。
在“研究主題”分析單元中,研究者根據《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和有關高?!皩W前兒童語言教育”教材〔4〕中的目錄體例,對“研究主題”做了進一步劃分。如果一篇論文涉及多個主題,則采用重復賦值的方法進行編碼登錄。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幼兒語言教育研究載文量的分析
研究者對2011~2015年幼兒語言教育研究論文在所在期刊的發(fā)表數量和所占比例按不同年份進行了統(tǒng)計,詳見表2。對不同年份幼兒語言教育論文占當年期刊論文總數百分比所作的卡方檢驗發(fā)現,五年間幼兒語言教育研究論文占各年期刊論文總數的比例無顯著性差異(p>0.05)。對不同年份幼兒語言教育研究論文占各期刊論文總數所作的卡方檢驗發(fā)現,各期刊所刊發(fā)的語言教育研究論文比例變化在不同年份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不同年份間各樣本期刊刊發(fā)的語言教育研究論文比例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二)幼兒語言教育研究主題的分析
1.幼兒語言教育研究主題的類別分析
研究者對論文的研究主題進行歸類分析后發(fā)現,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語言教育的理論與觀念”“語言教育的目標”“語言教育的基本途徑”“語言教育活動的組織、設計與實施”以及“語言教育的評價”等五方面。不同年份各研究主題占主題總數的百分比詳見圖1。對不同研究主題占主題總數的百分比進行的卡方檢驗發(fā)現,不同研究主題占主題總數的比例差異極其顯著(p<0.001),其中,“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與實施”和“語言教育評價”在主題總數中占比67.06%,遠高于其他研究主題。對不同年份各研究主題數量所作的卡方檢驗發(fā)現,不同年份各研究主題之間所占比例差異也極其顯著(p<0.001),其中 “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與實施”和“語言教育評價”占主導地位。
研究者還對不同單位研究者在各研究主題上的關注比例進行了分析,詳見圖2。對不同單位研究者在各研究主題上的關注比例所作的卡方檢驗發(fā)現,不同單位的研究者在研究主題關注程度上的差異顯著(p<0.01)。高校研究者最關注“語言教育的觀念和理論”這一研究主題,其次是“語言教育活動的評價”和“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與實施”;幼兒園研究者最關注的是“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與實施”這一研究主題,其次是“語言教育活動的評價”。
2.“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與實施”研究主題的進一步分析
通過對研究主題數量的差異分析發(fā)現,“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與實施”這一研究主題所占比重最高。本研究將這一研究主題細分為六種不同類型的分主題,對不同類型分主題各自所占比例所作的卡方檢驗發(fā)現,不同類型分主題之間所占比例差異極其顯著(p<0.001)。其中,“早期閱讀活動”是最受關注的類型,占總比重的54.92%,遠多于其他類型的研究。
(三)幼兒語言教育研究方法的分析
研究者從質的方法〔5〕、量的方法〔6〕、混合方法〔7〕和無方法四個維度對樣本論文進行了歸類分析,結果發(fā)現,無方法(51.7%)和質的方法(41.7%)在幼兒語言教育研究論文總數中合計占比為93.4%,是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其中,質的方法是幼兒語言教育研究所使用的最主要的方法,本研究將質的研究方法細分為演繹法、歸納法、經驗總結法、觀察法、內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六種不同的方法??ǚ綑z驗發(fā)現,不同的質的研究方法在數量上存在極其顯著差異(p<0.001),經驗總結法(42.97%)和案例分析法(24.10%)所占比重最高。對不同單位研究者在質的方法使用比例所作的卡方檢驗發(fā)現,不同單位研究者使用不同質的方法的比例上差異極其顯著(p<0.001)。結合圖3可以發(fā)現,高校研究者較多使用演繹法、案例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幼兒園研究者則更多采取經驗總結法和案例分析法。
(四)幼兒語言教育研究者分析
1.研究者所在地域分布
本研究將幼兒語言教育研究者所在地域分為七個區(qū)域,分析發(fā)現,過去五年來,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研究者地域分布的差異極其顯著(p<0.001)。其中,來自華東地區(qū)的研究者占66.94%,顯著高于其他地域;其次是華北地區(qū);東北地區(qū)最少,僅占1.31%。對不同年份研究者所在區(qū)域的變化所作的卡方檢驗發(fā)現,不同年份間研究者所在區(qū)域的變化差異不顯著(p>0.05),這說明五年來幼兒語言教育研究者在地域分布沒有明顯變化。
2.研究者所在單位分析
研究者對樣本論文研究者的所在單位進行編碼分析發(fā)現,不同單位的研究者在論文發(fā)表數量上存在顯著差異(p<0.01),幼兒園研究者占據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研究人群的絕對多數。對2011~2015年研究單位來源分布所作的卡方檢驗發(fā)現,五年來幼兒語言教育研究單位來源分布沒有顯著差異(p>0.05),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主體是幼兒園研究者,其次是高校研究者。
3.研究者署名人數分析
本研究樣本論文的署名作者共797人,對作者人數進行的分析發(fā)現,絕大多數研究只有一人署名,約占74.7%。對論文署名人數五年間的比例變化所作的卡方檢驗發(fā)現,作者人數的變化沒有顯著差異(p>0.05)。
(五)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課題支持情況分析
研究者對樣本論文所受課題資助情況進行的分析發(fā)現,絕大多數研究沒有得到課題支持,在得到課題支持的研究論文中,省部級課題較多。
對不同單位研究者所得課題資助類型分布所作的卡方檢驗發(fā)現,不同單位研究者之間所得課題的支持存在顯著差異(p<0.01),其中,高校研究者得到的課題支持最多,且大部分為省部級以上課題。
三、討論
(一)近年來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特點
1.所受關注度在下降
2011~2015年,幼兒語言教育研究在樣本期刊論文總數上的比例逐年下降,得到課題支持的比例較低,得到高級別課題資助的更少。這些現象表明,幼兒語言教育研究近年來所受關注度在下降。這可能與主流學前教育期刊在組稿重點和方向上的轉變,我國學前教育研究者研究興趣、關注重點的轉變有關。
2.實踐問題是研究重點
本研究發(fā)現,“語言教育活動的組織、設計與實施”和“幼兒語言教育活動的評價”等是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重點主題。這些研究主題不僅是幼兒園研究者,也是高校和教研、教科研及培訓單位研究者關注的重點。同時,這些主題不僅是偏重于實踐指導的學前教育刊物所關注的重點,也是偏重于理論探討的學前教育刊物所關注的重點。有研究者發(fā)現,我國學前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關教育內容、教育實施等的選題上,〔8〕例如,課程方面的研究主要關注集體教學活動、重點探討幼兒園課程實施等問題?!?〕研究者認為,對幼兒語言教育實踐問題的關注,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實踐性話題是幼兒園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與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質量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學前教育研究的實踐性特征所致。誠如劉晶波所認為的那樣,我國的學前教育研究正呈現出從宏觀、抽象向微觀、具體方向發(fā)展,呈現出關注教育實踐、注重研究成果的應用性、實效性等特點?!?0〕
3.早期閱讀活動是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熱點
本研究發(fā)現,五年來早期閱讀研究一直是幼兒語言教育研究者所關注的主題,有關這類主題的研究并未因為近年來幼兒語言教育研究所受關注度的下降而降低。這一現象與余珍有在有關研究中得出的“早期閱讀活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11〕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早期閱讀研究之所以成為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熱點,研究者認為,這可能與國際范圍內對早期閱讀的重視有關。眾多研究發(fā)現,早期閱讀水平對兒童未來學業(yè)能力,認知、情感和社會性能力有較高預測作用,為此各國政府紛紛出臺鼓勵早期閱讀的計劃或方案,要求重視早期閱讀教育活動?!?2〕我國自2001年教育部頒布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來,早期閱讀活動已成為教師和家長共同關注的重點,大量圖畫書(繪本)的引進與出版也激發(fā)了幼兒語言教育研究者濃厚的研究興趣,研究者對早期閱讀作了大量的探討(劉寶根、李林慧,2013)。
4.幼兒園教師是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
本研究發(fā)現,幼兒園教師是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這一方面可能與語言教育的實踐性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與我國對幼兒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要求有關,《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對教師提出了“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yè)能力”的要求,許多幼兒園在教師評優(yōu)、評獎、職稱晉升中都有課題研究、論文發(fā)表等要求,加之幼教工作者主體是幼兒園教師,這些因素都使得幼兒園教師成為了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
(二)幼兒語言教育研究存在的問題
1.主題過于集中
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主題主要集中在“語言教育活動的組織、設計與實施”和“語言教育活動的評價”上,而有關幼兒語言教育的理論和指導思想、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目標設計、幼兒語言教育的途徑等方面的研究卻比較缺乏?!?3〕具體到“語言教育活動的組織、設計與實施”這一研究主題,研究也過于集中在“早期閱讀”這一活動類型上,而對諸如談話活動、各種文學體裁學習活動等有關類型的語言教育活動關注太少。
2.研究方法意識薄弱
幼兒語言教育研究大多無方法可言,“量的方法”和“混合方法”的研究極其缺乏。研究者認為,這一方面與我國幼兒教育研究在方法論上的總體取向有關:幼兒教育往往被認為是實踐性活動,其研究往往依托于具體的學習材料、活動情景和對象,因此研究者傾向于采用案例分析或經驗總結等方式來呈現研究結果;另一方面,可能跟研究者運用研究方法的意識和能力有關:職前教育階段研究方法訓練的缺乏使得幼兒園教師運用研究方法的意識和能力都較弱,實驗法和問卷調查之類的量化研究方法對于大多數獨自開展研究的幼兒園教師來說難度也太大,導致幼兒園教師的研究大多不重視研究方法的運用。
3.研究者的地域分布、所在單位均衡程度不足
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不均衡不僅表現在研究主題的不均衡,而且表現在研究者地域分布的不均衡:研究者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qū),東北、西北等其他地區(qū)的研究者相對較少。高校研究者獲得的課題資助較多,課題級別也更高,幼兒園研究者的研究大多處于自發(fā)狀態(tài),難以得到課題資助。
四、研究展望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的研究應該在以下方面有所加強。
第一,尋找幼兒語言教育研究新的生長點。研究者可以通過對熱點和難點問題的探討、對其他研究主題的關注,對幼兒語言教育相關問題展開更深入的研究。
第二,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意識。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者要提高方法意識,講究研究方法的選擇和運用。
第三,鼓勵“多元化”“本土化”的幼兒語言教育研究。我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教育傳統(tǒng)各具特色,幼兒語言教育研究者可重點研究本地區(qū)、本民族的幼兒語言教育問題,以實現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本土化”。
第四,開展合作研究。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課題為紐帶,通過與其他研究者的通力合作,整合多種研究資源,努力開展系統(tǒng)化的研究。
參考文獻:
〔1〕〔8〕鄒敏,張小珊.三十年來我國幼兒語言教育研究的狀況〔J〕.學前教育,2012,(5):9-10.
〔2〕鄭荔,方意,姚婷婷,等.2011~2013年我國學前兒童語言發(fā)展與教育研究年度報告〔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5,676(12):3-7.
〔3〕沈鴻敏,劉求實.我國高校地區(qū)分布非均衡問題及其影響分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1):16-20.
〔4〕劉寶根.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與活動指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5〕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6〕劉晶波.學前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7〕田虎偉.混合方法研究:美國教育研究方法的一種新范式〔J〕.比較教育研究,2007,(1):12-17.
〔9〕童安,錢源偉.上海市學前教育研究的現狀與進展:基于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的計量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4,(9):47-50.
〔10〕王春燕,周草.幼兒園課程研究熱點透視:基于2011~2013年研究文獻的分析〔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5,645/646(1/2):1-6.
〔11〕劉晶波.我國學前教育研究20年發(fā)展狀況分析〔J〕.教育研究,2011,(8):39-44.
〔12〕余珍有.試論10年來我國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發(fā)展〔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1,526(10):13-17.
〔13〕周兢.關注《指南》背景下的幼兒園語言教育〔J〕.幼兒教育,2013,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