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笑然+常力軒+張智
影碟是電影放映的平臺之一,是在技術發(fā)展的推動下出現(xiàn)的一種私人占有的電影播放方式。盡管在今天,影碟傳播的地位在互聯(lián)網的沖擊下日漸衰微,但仍不失為重要的電影傳播方式之一。
一、影碟傳播的歷史
影碟傳播是在技術的推動下出現(xiàn)的。影碟傳播,是指電影利用錄像帶、碟片等實物進行物理儲存并播放的傳播方式的一種簡寫。回顧歷史,最早利用對電影進行物理方式儲存并進行個人化播放的,其實是錄像帶。
1956年,美國Ampex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四磁頭錄像機。日本的索尼和JVC等公司也緊隨其后,積極開展研究。到了70年代,可供家用的錄像機和錄像帶已經較為成熟,開始進入普通家庭。電影很自然的成為錄像帶的重要內容之一。80年代錄像帶主要的買主是錄像帶出租店。因為大公司不愿意把自己的電影制成錄像帶,結果小公司趁虛而入,他們以低價將一些粗制濫造的B級片成批賣給錄像帶出租店,大發(fā)其財。因為片源不足,很多亞洲電影趁此機會打入了北美的錄像帶市場,而這些B級片甚至影響了一代年輕電影人的口味,昆汀·塔倫蒂諾和凱文·史密斯這些獨立電影導演都被稱作錄像帶小子。當大公司后知后覺的進入錄像帶市場時,立刻就嘗到了甜頭,錄像帶成為一部影片總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占到30%左右。[1]
進入90年代,視聽技術不斷發(fā)展,在短暫的經歷鐳射影碟(LD)、影音光碟(VCD)等后,制作更加方便、儲存容量更大、音畫質更好的數字多功能光盤(DVD)出現(xiàn)。DVD和錄像帶一度共存,但很快DVD就后來居上。根據《錄像帶商店雜志》報道,2003年,電影類DVD的銷售額第一次超過了電影票房達到了123億美元(當年北美總票房為91.86億美元)。但到2007年,DVD總收入第一次出現(xiàn)了下降。[1]但令人欣喜的是,2002年出現(xiàn)的藍光光碟(BD)很快成為了新的風向標,它以更高品質和更多容量的優(yōu)勢展現(xiàn)出占有未來市場的可能。
二、影碟傳播的優(yōu)勢
影碟傳播誕生在影院傳播和電視傳播之后,自然有它不同于前兩者傳播方式的優(yōu)勢,這些優(yōu)勢也使其成為不會被網絡傳播淘汰的重要的電影傳播方式。
(一)影片選擇性強
電影最初的傳播方式是在電影院內進行放映,而電影院上映的幾乎所有影片都是最新拍攝完成的、較為主流的。盡管有一些電影院選擇播放較少觀眾觀看的藝術電影或已經上映過的經典影片,但這類電影院所占的比例少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于是,對于那些希望看到藝術電影,或者經典電影的觀眾來說,影碟為他們提供了最為有效的方式。很多無法在影院上映的電影會選擇影碟的方式進行發(fā)行,而不少電影制片公司也會推出經典影片的碟片以供觀眾收藏。2012年9月14日,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在CIT2012展會就進行了全新的《泰坦尼克號》3D版藍光中國首發(fā)儀式,邀請了三十多家媒體參加,備受矚目。影碟傳播的方式,極大的豐富了觀眾觀看電影的選擇。以美國為例,僅在2003年到2004年兩年間,好萊塢就發(fā)行了20000種DVD。
(二)觀看自由度高
觀看電影,曾經一度是非常具有儀式化的復雜行為。因為早期觀看電影只能選擇電影院,于是觀眾觀看電影需要穿著整齊,在一個規(guī)定好的公共場所,按照影院的規(guī)定,正襟危坐的完整觀看電影的全部內容。但影碟傳播方式的出現(xiàn),讓觀眾觀看電影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了。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好影片,在自己認為合適的時間,選擇自己舒服的環(huán)境觀看電影,甚至可以根據個人需要,隨意的對影片進行暫停、倒退和快進。影碟傳播的出現(xiàn),觀眾對觀看電影這件事的掌控性更強了。
(三)內容附加值大
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影碟的容量不斷提升,除了電影正片外,越來越多的影碟開始增加電影周邊內容,比如電影的預告片、幕后花絮、制作特輯、演員采訪等等,甚至有的影碟還推出不同于影院上映版本的導演剪輯版,或雙結尾版本,使影碟的可看性大大增加。2011年,派拉蒙推出了《蒂凡尼的早餐》50周年紀念版藍光影碟,內容除了修復版的電影正片外,還有3部高清處理過的花絮和5部非高清花絮。其中長達20分鐘的短片《格萊特利的聚會》聚焦于影片中那段著名的聚會場景,將原班人馬召回,分享他們在影片拍攝時的種種故事;《這是如此奧黛麗》描述了奧黛麗·赫本的偶像地位;《藍色盒子的輝煌》和《奧黛麗寫給蒂凡尼的親筆信》介紹了蒂凡尼品牌珠寶;等等。[2]
(四)具有收藏價值
不同于電影院看電影的轉瞬即逝,影碟以實物形式存在,成為了購買觀眾的私人物品,可以供觀眾收藏。影片質量、聲畫效果、花絮內容、包裝設計、是否贈送周邊禮品等都會影響影碟的收藏價值。不少電影藍光碟推出鐵盒裝就是為方便觀眾收藏。
(五)配合家庭影院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較高視聽效果
電影院觀影最令人震撼的就是影院專業(yè)設備帶來的極具沖擊力的視聽效果,這也一度是小熒屏觀看電影的軟肋。但隨著家庭影院技術的升級更新,將家庭環(huán)境布置成足以媲美小型影院的理想已經不是夢。藍光影碟機,大熒幕投影,由主箱、中置音箱、環(huán)繞箱和超低音音箱組成的多聲道系統(tǒng)等,使在家觀賞影碟也具有較高的視聽效果。
三、影碟傳播的現(xiàn)狀
在影碟傳播較為成熟的美國,如上文所述,電影影碟銷售和租賃的收入一度非常驚人。但隨著電影網絡傳播的發(fā)展,影碟傳播不斷的受到沖擊。盡管聲畫質量更高、容量更大的藍光光碟在DVD出現(xiàn)頹勢后又一次給影碟傳播注入新的活力,但影碟在市場上的表現(xiàn)依然無法避免的敗給了迅速崛起的網絡傳播。2012年,美國在線電影交易數量首次超過實體碟片。
在中國影碟傳播同樣面臨嚴峻的形式。由于體制、盜版等原因,影碟傳播之路一開始就走得較為困難。如今在網絡傳播的夾擊下,影碟傳播的發(fā)展空間更為有限,成為了電影傳播平臺中最為小眾的一個。盡管影碟傳播的發(fā)展空間在縮小,但因為上文提到的諸多優(yōu)勢,相信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影碟傳播仍然會成為電影傳播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海盜王:從大熒幕到小熒屏——電影的電視播映、錄像帶和DVD形態(tài)[J].電影世界,2008年第8期,第40頁.
[2]右外野手:以優(yōu)雅的名義:《蒂凡尼的早餐》50周年紀念版藍光,[J],電影世界,2011年第10期,第1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