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新時代的陽光溫暖地鋪灑在中國大地上。我們每一個人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堅實而熱切。
告別物質匱乏時代,我們向美麗更充實的未來進發(fā)。對物質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美好生態(tài)的需求,日益充盈。這是一個迫切擁抱價值觀的時代,熱切召喚情感文明的時代,亟須開拓精神世界疆土的時代。這是一個無比需要更美好教育的時代。
更美好的教育不可能憑空產生。它孕育于昨日的耕耘,結晶于今天的奮斗,面向明天的夢想。在回味、消化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日子里,我們再一次回望一年多來的教育征程,試圖找到未來更美好教育的精髓。
向著更美好的教育前行,最根本的是不忘初心。什么是教育的初心?為了每一個孩子更健康、更幸福的成長,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個人夢、國家夢是一體的。促進中國夢的實現,是更美好教育的必然使命。去年以來中小學校黨建的進一步加強,把2018年作為教育系統(tǒng)黨建質量年,《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發(fā)布,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中小學校漸成熱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落細落實,都在讓我們的教育進一步找到文化之魂、理想之魄、精神之鈣。讓兒童站在學校正中央的理念漸入人心,研學旅行激發(fā)億方學生用整個身心去擁抱祖國大地,《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發(fā)布推動實踐育人走向深處,一切都指向每一個學生健康、幸福且更適切的成長。
向著更美好的教育前行,最關鍵的是教育系統(tǒng)充分迸發(fā)活力。激發(fā)活力要靠教育綜合改革。一年來,考招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的新機制正在形成。體制機制改革為激發(fā)教育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這是中央為破除深層次教育改革體制機制障礙、促進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決策。針對教育發(fā)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協(xié)調問題和百姓關切的教育需求,集中攻堅、綜合改革、重點突破,擴大了改革受益面,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教育的活力更體現在每一所生機勃勃的學校。內涵發(fā)展、質量提升是學校改革的戰(zhàn)略定位,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自主開展課程整合、跨學科學習以及課程的綜合化、實踐化探索。基層學校的自覺創(chuàng)新激發(fā)了教育活力,釋放了改革紅利。
向著更美好的教育前行,最大的支撐來自教師?;A教育是中國教育的基礎,而教師是基礎的基礎;立德樹人是中國教育的根本任務,而教師是根本的根本。今年11月,《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成為新一屆黨中央深改小組通過的第一個教育文件。更美好教育呼喚大批好老師不斷涌現。
政治素養(yǎng)是新時代教師的重要素養(yǎng)。如何培育學生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引導學生擁抱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信仰,培養(yǎng)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廣大教師面臨的新挑戰(zhàn)。教師應該自覺與黨的教育方針、與中央重大部署“對好表”“聚好焦”;自覺做中國道路的真誠信仰者,從而用理想堅定理想,用信念推動信念。
文化育人是美好教育的重要內核。好老師不僅傳授知識,更是“文化修養(yǎng)”的代名詞,是一本厚重的無字書,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化都在其中凝練。他們有與時俱進的教育智慧,能讀懂新時代的學生,在新型師生關系中游刃有余;能掌握新的教學技術,讓課堂升級轉型“活”起來。
讓我們勇敢地接受更美好教育的熱烈邀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