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霞
【摘要】目的:探討大一新生主觀幸福感的現狀及其與自我概念的關系。方法:采用主觀幸福感量表和自我概念量表,對432名大一新生進行調查。結果:大一新生主觀幸福感各維度得分在不同自我概念水平上存在顯著的組間差異;自我概念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相關顯著。結論:自我概念是預測大一新生主觀幸福感的有效指標之一。
【關鍵詞】大一新生;主觀幸福感;自我概念;相關性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等人提出并倡導的積極心理學,試圖從積極角度探討傳統(tǒng)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以傳遞生活中的正能量,讓人們生活得更幸福。主觀幸福感是積極心理學的核心組成部分,是人們研究的焦點。所謂主觀幸福感,是指個體依據自定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人和社會生活質量的一種綜合性心理指標。目前主觀幸福感方面的研究,就對象而言,主要是針對高中生、大學生、教師、老年人等,專門針對大一新生這一特殊群體進行的研究相對較少;就影響因素而言,主要探討了社會支持、生活事件、家庭收入等外部因素,以及人格特征、自尊、自我效能感、歸因方式、自我概念等內部因素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經查閱中國知網相關文獻發(fā)現,有關自我概念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最早出現在2002年對小學教師的研究中。之后學者分別針對初高中學生、老年人、大學生、導游等進行研究,但專門針對某一年級學生進行的研究較少。本研究以信陽學院為例,針對大一新生展開調查,以深入了解大一新生主觀幸福感與自我概念之間的關系,從而為主觀幸福感的干預研究奠定基礎。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本調查采用隨機抽樣法,在信陽學院2016級大一新生中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32份,問卷回收率為86.4%,其中男生189人,女生243人。
(二)工具
主觀幸福感測量工具包括生活滿意度問卷(SWLS)、積極消極情感量表(PANAS)和幸福感指數量表。其中PANAS包括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兩個分量表,各10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得分越高說明體驗到的積極情感或消極情感越多(30分表示處于中等水平)。同時,采用林邦杰1978年修訂的《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用于測量大一新生的自我概念水平。
二、結果
(一)大一新生主觀幸福感的總體狀況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大一新生在幸福感指數量表上的得分高于量表中值8.4分,在生活滿意度問卷上的得分略高于該問卷中值20分,在積極情感量表、消極情感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量表中值30分。
(二)大一新生主觀幸福感在不同自我概念水平上的差異比較
將432名調查對象在自我概念量表上的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取前27%作為高自我概念組,取后27%作為低自我概念組,以探討主觀幸福感在高、低自我概念組之間的差異。
(三)大一新生主觀幸福感與自我概念的相關分析
自我批評因子僅與消極情感之間呈顯著正相關(r=0.18,P<0.01),自我滿意因子僅與生活滿意度和積極情感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r1=0.14,P<0.05;r2=0.16,P<0.01);除此之外,自我概念總分以及各維度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均呈現顯著的差異(P<0.05)。
(四)自我概念對大一新生主觀幸福感的預測作用
回歸分析發(fā)現:以幸福感指數為因變量,心理自我和自我認同進入回歸方程,對幸福感指數的共同解釋率為22.18%;以消極情感為因變量,心理自我、自我批評、家庭自我進入回歸方程,對消極情感的共同解釋率為26.04%;此外,心理自我、社會自我均進入了以生活滿意度和積極情感為因變量而建立的回歸方程,對二者的共同解釋率分別為19.01%和23.26%,且建立的回歸方程均顯著(P<0.01)。
三、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大一新生的主觀幸福感狀況略高于中等水平。這與商春燕(2010)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即認為上海市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丁園園(2005)的研究表明,大一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優(yōu)于大二、大三、大四學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大一新生擺脫了高考和各種考試壓力,終于進入了他人所謂的象牙塔。對他們來說,大學充滿了憧憬和希望,周圍的一切都充滿新鮮感,大多數大一新生對目前狀態(tài)是滿意的。但由于對自身以及周圍環(huán)境充滿了各種未知,再加上部分學生適應能力不強,因此在享受大學生活的同時,不免夾雜著緊張、焦慮、害怕等由于適應問題而引起的各種消極情緒。其心理狀態(tài)呈現較強的矛盾性,具體表現為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得分都比較高;同時,由于大一新生自身固有的特點,其心理的可塑性較強,心理狀態(tài)起伏不定,缺乏相對穩(wěn)定性。
對大一新生來說,主觀幸福感各維度得分在不同自我概念水平組之間差異極其顯著,且自我概念水平越高,主觀幸福感狀況越好。這與楊昭寧(2006)、凌宇(2008)、李西彩(2009)、何莉(2011)等人的研究結論是一致的。相關分析結果顯示:除自我批評、自我滿意外(自我批評因子只與消極情感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自我滿意因子只與生活滿意度和積極情感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自我概念各維度與消極情感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與其他維度間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這與楊昭寧(2006)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不同之處在于,楊昭寧的研究發(fā)現自我批評和自我滿意因子與主觀幸福感各維度間差異也顯著。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心理自我和社會自我對大一新生的生活滿意度和積極情感維度影響最大,這與陳毅軍(2009)等人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但與凌宇(2008)的研究結論不同,其研究顯示:除上述兩因子外,家庭自我、自我批評和自我行動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也較大,自我認同、自我行動和生理自我也會對積極情感產生較大影響。雖然具體影響維度不同,但二者都說明自我概念水平的高低的確可以作為預測主觀幸福感狀況的有效指標之一。因此,在對大一新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學??梢詮钠渥晕腋拍钊胧?,通過各種途徑增強其對自身以及自身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關系的了解,提高其自我概念水平,從而為提高他們的生活滿意度,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緒,增強其主觀幸福感指數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Diener E.mons R A, Larsen R J, et al.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85(49):71-75.
[2]商春燕.上海市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調查及團體干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
[3]丁園園.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D].蕪湖:安徽師范大學,2005.
[4]楊昭寧,孔祥軍.大學生自我概念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01):80-82.
[5]凌宇,朱翠英,劉文俐.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自我概念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12):1531-1532.
[6]何莉.重慶工商大學學生自我概念與主觀幸福感相關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7]陳毅軍,毛力元.民辦高校大學生幸福感與自我概念、生活事件的相關研究[J].教師,2009(23):119-120.
[8]劉斌志,梁謹戀.近年來我國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綜述[J].廣東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29(02):69-72.
[9]邱忠君,王成龍,馬曉波,等.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6,19(06):924-928.
[10]楊宏飛.301名小學教師主觀幸福感與自我概念測評[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16(05):322,330.
[11]李西彩.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自我概念、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研究[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24(0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