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慧
如今很多幼兒園都配置了幼兒的玩沙池,玩沙也是幼兒非常熱衷的一項活動。沙子的流動性、可塑性的特點蘊藏著無數(shù)的游戲契機,但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玩沙池的有效利用率并不高,沙土區(qū)域活動是幼兒園戶外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雖然了解玩沙對幼兒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價值,但對于如何組織和指導幼兒的玩沙活動還存在困惑,故本文就此分析,教師在玩沙活動中角色扮演。
一、玩沙前的準備
1.玩沙前的討論
在玩沙活動開展之前,教師應該通過與幼兒的討論,提出在游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安全紀律,即游戲的規(guī)則,例如不能亂扔沙子,不能吃沙子,玩后要將手洗干凈等等。
2.活動材料的準備
教師在每次的玩沙活動中材料該如何投放,可以遵循這幾個原則:
(1)基本材料如鏟子、小桶及其他各種小容器,這些材料是每次活動中都應該為幼兒投放的,還可投放一些有價值的材料,如天平、臺秤、量杯等測量工具可以幫助幼兒獲得早期的測量、平衡、守恒等概念,投放積木、模型、玩具人等材料,可以幫助幼兒拓展游戲,將角色扮演和建構游戲引入到玩沙活動中,提升幼兒玩沙的質量。
(2)根據(jù)主題或特定技能目標選擇特定的材料,如玩沙的主題是公園,除了用基本的材料來堆山、挖洞、做橋等等,可以投放積木,用來做亭子,做寶塔投放散落的樹枝,等等。在自由的玩沙活動中,教師投放標有刻度的大小不同的許多量杯,可以讓幼兒體會初步的測量。
二、玩沙過程中的指導
幼兒在玩沙活動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這些學習很多來源于幼兒自己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而教師的任務就是要為幼兒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物理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同時要對幼兒的游戲活動保持密切的觀察和關注,從而在必要的時候介入幼兒的游戲,促進,至少是維持游戲的發(fā)展。那么教師什么時候介入?應該做什么樣的指導?
1.幼兒學習游戲規(guī)則
雖然說在游戲之前已經(jīng)由教師和幼兒共同制定了游戲的規(guī)則。但由于幼兒的自控能力較差,游戲中還會出現(xiàn)像扔沙子、搶奪玩具等現(xiàn)象,在這個時候,教師有必要介入到幼兒的游戲中,以保證幼兒在玩沙過程中的安全。而介入的策略是從游戲的內容出發(fā)解決問題,是維持幼兒的游戲而非中斷游戲。如:在主題為“毛毛蟲的外衣”的彩沙活動中,有兩個小朋友在爭搶一個灌沙工具,互不相讓,這時,教師過來問他們:“你們兩個都想玩‘毛毛蟲的外衣,可是我發(fā)現(xiàn),毛毛的眼睛和鼻子怎么沒有呢?”說完,其中一個幼兒立刻放棄了爭奪,投入到為毛毛蟲貼眼睛的活動中了。在這個例子中。教師從游戲的內容出發(fā)來解決這樣一個沖突問題,而不是簡單地教育孩子要遵守規(guī)則,不能爭搶,這樣一來,不僅問題解決了,幼兒的興趣也還在游戲上,維持了游戲的發(fā)展。
2.教師協(xié)助幼兒游戲
(1)拓展幼兒的游戲階段
前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幼兒在玩沙活動中使用的方式按照發(fā)展階段依次是功能性玩沙:幼兒只是從感官出發(fā)來探索沙子,發(fā)現(xiàn)沙子像什么,可以用來怎樣做,學步期兒童一般選擇功能性游戲。例如,兩歲的幼兒很多喜歡看并感覺沙子從他指縫間落下;建構性玩沙:這個階段的幼兒可以用沙子制作出他們熟悉的東西,他們想要做個東西,例如樓房,大壩等,來讓其他幼兒來欣賞;角色扮演性玩沙:幼兒可以利用他們的“創(chuàng)造物”,想象一個場景來進行游戲,四五歲的幼兒會經(jīng)常選擇這類游戲。例如,一個幼兒新蓋了一個車庫。他一邊把車往里開,一邊在和傭人說話,告訴他車子臟了,明天要洗一下,順便加點汽油。教師在觀察中應該反思如何適時介入,拓展幼兒的游戲向下一個階段發(fā)展。
(2)串聯(lián)幼兒的獨立游戲
教師為媒介,可以將幼兒單獨進行的游戲結合、串聯(lián)起來。教師在觀察中會發(fā)現(xiàn),一些幼兒的單獨游戲之間是可以通過一些線索聯(lián)系起來的。例如,在自由玩沙活動中,有的幼兒在挖洞,有的在堆山,有的在修路,有的在蓋房子,教師可以以公園為媒介將這些活動聯(lián)系起來,堆假山,在假山上挖一些迷宮,為管理員蓋一座房子,曲曲彎彎的林中小路,等等,啟發(fā)他們都為建造公園幫忙,聯(lián)系幼兒平時去公園的經(jīng)歷,不斷對游戲進行拓展。
三、玩沙后的評價
事實上,活動的評價應該貫穿在活動過程的始終,教師應該隨時關注幼兒的狀態(tài),捕捉促進幼兒發(fā)展的亮點,適時對幼兒做出評價。
在教師宣布玩沙結束后,應給予一定時間保持玩沙現(xiàn)場的不變,讓幼兒對各自的作品有直觀的認識,而非在已經(jīng)清潔整理沙池后做空洞無內容的講評。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
1.讓幼兒成為評價的主體
游戲對幼兒的魅力就在于幼兒的自主性可以在其中得到發(fā)揮,而評價也應該讓幼兒成為主體。教師應該引導幼兒就游戲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問題解決等進行討論,鼓勵幼兒之間的分享與交流。例如,教師發(fā)現(xiàn),一名幼兒在建房子的時候,干的沙子總是很分散,壓不出形狀,在旁邊幼兒的建議下他在沙子里加了一些水,便很容易使沙子塑形,教師就是要用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幼兒將這種經(jīng)驗親自表達出來,引發(fā)幼兒之間的互動。
2.教師有效反饋幼兒的自主評價
評價以幼兒為主體,但有效的教師反饋也是必要的。反饋應具有效性和針對性,而不能只是簡單的“很好”“真棒”“大家為他鼓鼓掌”等等,表面上看教師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了幼兒,教師只是用鼓勵的語言來評價幼兒,但事實上,這種評價是毫無內容的,而且教師只關注到了每個幼兒最后的結果,而沒有挖掘活動過程中的價值。所以,教師的反饋,一方面要給幼兒鼓勵,肯定幼兒在活動中所獲得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教師要從幼兒交流的內容來反饋,注重幼兒交流中對活動過程的表達,教師的反饋要能有效地引起師幼互動和幼幼互動。
綜上所述,在幼兒開展玩沙活動,真正實現(xiàn)玩沙對幼兒發(fā)展的價值,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專業(yè)要求,如何進行組織和指導,需要教師將學習與活動后的反思結合起來,需要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分享,真正做到“以幼兒發(fā)展為本”,讓幼兒在每次沙游戲過后,都有新的收獲。
[作者單位:常州萊茵雙語幼兒園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