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大學生群體性事件的頻發(fā),本文基于對民辦高校的辦學及管理機制、民辦高校的學生特點的研究探索、前期對于民辦高校群體性事件的特殊性研究、對于民辦高校群體性事件概念的界定以及民辦高校群體性事件應對機制的影響因素的研究等基礎上,結合公共危機管理、新媒體時代的通訊手段、一般群體性事件的預防及應對方式對民辦高校群體性事件應對體系的建立做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應對體系 民辦高校群體性事件 新媒體時代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遍化,以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認知水平的提高,民辦高校的擴招使得民辦高校的在校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在現代的多媒體時代,信息傳遞具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而且信息傳遞具有及時性、快速性、廣泛性等特點,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對于民辦高校的正常的管理和教學都產生了嚴重的威脅,所以如何有效地預防及應對對于民辦高校來講顯得至關重要。
一、對于民辦高校群體性事件的預防機制的探討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民辦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從一定意義上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高校群體性事件一般可分為政治性事件和非政治類事件。政治類事件是指涉及國家和民族利益的事件所引發(fā)的,喬納森·納特在社會學理論的結構中曾指出“由特殊的社會矛盾或國際糾紛,激起師生的愛國熱情”;非政治類事件是指民辦高校的學生為了維護自身的某種利益或者針對學校的某項管理體制表達情緒上的不滿所引發(fā)的。
首先,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方面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其次,在民辦高校中的一支重要的隊伍——民辦高校的輔導員隊伍,由于高校輔導員站在了高校學生管理的第一線,與學生有著最直接的聯系,這也使得所有與學生相關的事務都要多多少少經過輔導員,社會主義國家高等教育的本質屬性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決定了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第一要務是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對于民辦高校的輔導員從工作態(tài)度、工作能力、學習能力、人際溝通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對于民辦高校群體性事件的預防從輔導員的角度,首先要求其自身具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具有對自己所在崗位所從事工作的熱愛,在面對可能引發(fā)群體性事件的政治類或者非政治類的事件時首先自己有正確的態(tài)度和分辨能力,站在學校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輔導員作為一個“示范性”的角色,對每個學生的價值觀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民辦高校的學生比公辦學生在受尊重方面要求更加強烈,所以要求民辦高校的輔導員懂得換位思考,尊重自己的學生,才能為形成良好的師生交往氛圍做好鋪墊。其次,民辦高校的學生特點決定了民辦高校的學生對待部分事情更加敏感,所以要求民辦高校輔導員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及時地發(fā)現學生情緒的異常,并且能夠掌握說服和安慰學生的技巧,這也使得學生對輔導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加對輔導員的尊重。在新媒體時代,更要熟練運用利用各種網絡技術,及時地發(fā)現可能引發(fā)群體性事件的各種事件及因素,并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及積極的引導。
2.民辦高校的管理及教學人員樹立正確的危機意識
隨著高校群體性事件的出現的頻繁性及危害的嚴重性,民辦高校的管理及教學人員必須樹立正確的危機意識,加強預防意識,并將這種危機意識滲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集合民辦高校中的各種力量努力消除可能引發(fā)群體性事件的各種因素,將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扼殺在搖籃中,在沒有發(fā)生的時候平息,更加有效地促進民辦高校的長效穩(wěn)定的發(fā)展。
3.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及校園氛圍
對于民辦高校的學生,受尊重的需求比公辦學校的學生要更加強烈,所以民辦高校的管理除了需要強制的規(guī)范制度,更需要從精神層面填充學生的這些需求,盡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和積極正能量的校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文化氛圍中接受正能量的熏陶,從根本上預防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
二、對于民辦高校群體性事件應對體系的研究
1.宿舍管理體系
由于在高校中除去正常的上課事件和學生的其他活動時間,學生在宿舍中的時間是非常長的,而且宿舍網絡的普遍性及住宿的學生分配特點,導致學生在宿舍里面接受信息及信息的傳播都非常迅速,使得宿舍成為群體性事件的高發(fā)地,所以對于群體性事件的應對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宿舍管理體系。能夠將整個學生宿舍范圍內建立健全信息的快速收集機制,并要求宿舍管理人員懂得如何初步應對群體性事件,同時將信息及時上報給學校的相關工作人員。
2.輔導員深入一線
在對民辦高校群體性事件的預防研究中已經闡述了在民辦高校群體性事件中輔導員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在學生中具有一定威信的民辦高校的輔導員要在第一時間深入到第一現場,采取各種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進行群體性事件的相關學生進行疏散和相關安撫。
3.學校后勤保衛(wèi)深入現場
配合輔導員的思想政治工作,民辦高校的學校后勤保衛(wèi)也要第一時間深入到現場,進行相關的教育,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相關的應急工作并及時上報給上級學校領導。
4.民辦高校領導干部第一時間深入現場
民辦高校的領導干部要了解事情發(fā)生的因素,整合學校的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統(tǒng)一調配,果斷地做出決策。由于民辦高校群體性事件大多是由于政治類事件或者學校的管理體制等引起的,所以領導干部第一時間深入到現場,有助于緩解學生的情緒,發(fā)揮領導的作用果斷地做出決策,讓學生從心理上感受到學校解決問題的誠意,這是普通的學校工作人員不可能做到的。有助于民辦高校群體性事件的有效解決及預防由于信息的層層報送延誤解決的事件的最佳時機。
5.民辦高校群體性事件的處理分析及預案的準備
針對每一次的群體性事件的處理學校需要專門的部門及時地做出分析,并對比分析形成相關的應急方案存檔,定期地對學校的工作人員做相關的培訓。
參考文獻
[1]趙會民.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群體性事件研判與預警的重要性[J].河北法學,2010(10).
[2]喬納森·納特. 社會學理論的結構[M]. 華夏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宋培培(1985-),女,山東省濱州市人,民族:漢,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方向:民辦高校群體性事件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