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雁
翻譯教學中,選用《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中出現(xiàn)的文化負載詞,并按照文化圖式的三種關系把它們分為三類:文化圖式重合、文化圖式沖突、文化圖式缺省。然后,從圖式理論的角度分析了張培基對這些文化負載詞的處理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翻譯方法。
根據(jù)圖式理論,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通過其相關圖式在原語中理解圖式,這個過程稱為源文本的解碼。然后,譯者將目標文本的相應模式轉換成目標語言中的讀者,人們通常將這個過程定義為目標文本的編碼。在解碼過程中,譯者通過激活自己預先存在的圖式來理解
原文。
張培基教授出版的三輯《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是英語翻譯教學的必選教材。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運用了文化圖式理論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翻譯的精髓。
1 文化圖式的重合與翻譯教學
文化圖式的重合是指源語中的詞語可以直接轉化為目的語中的匹配詞。文化圖式的重合意味著源語與目的語文化圖式的基本對等。
例:等到大舜皇帝一來,那位背時的先生又拖著尾巴跑了(<菩提樹下> 72)。
譯文:As soon as the autocrat came on the scene, the poor lonely heart fled with the tail between his legs. (Under the Linden Tree 75)
“拖著尾巴跑了”是一種語言文化負載詞。首先,從圖式理論的角度分析具體的翻譯過程。正如前面提到的,為了正確地解碼特定的文化負載詞,譯者應該首先擁有相關的圖式,并可以成功地激活它。如果譯者具有相關圖式并能激活成功,圖式解碼就正確了。在這里,張培基把它翻譯成“fled with the tail between his legs.”。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成功的翻譯。即使人們很少能找到英語和漢語文化負載詞之間的完全對等,但“拖著尾巴跑了”和“fled with the tail between his legs.”是個例外。完全的對等使得翻譯不僅忠實,而且
流暢。
2 文化圖式的沖突與翻譯教學
由于文化差異,當面對同一個事物時,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解釋。因此,當不同文化的人在理解相同的事物時,可能會發(fā)生文化圖式的沖突。如果譯者面對這樣的文化圖式沖突,為了獲得正確的翻譯,他或她必須盡可能地豐富相關圖式的存儲。這樣,譯者才有可能避免錯誤的解碼。
例:低聲吟著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之句,這個小小的靈宮,是彌漫了惆悵的情緒。(《異國秋思》85)
譯文: My heart was filled with melancholy when I recited in a low voice the following lines of an ancient Chinese poet: When the west wind furls up the curtain,Im frailer than the yellow chrysanthemum. (Autumn in a Foreign Land 88)
《異國秋思》是廬隱寫的。1930年,她與丈夫移居日本,在秋天看到荒涼的景色時,她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和內心的苦澀。因此,她用李清照的詞來表達她那時的情感?!跋砦黠L,人比黃花瘦”是李清照的詞?!跋砦黠L,人比黃花瘦”中“西風”指的是秋天的風,象征著寒冷冬天的到來。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差異,英國的“西風”來自海洋,溫和而溫暖。因此,不同于中國圖式的“西風”,“西風”在英語中代表溫暖的春天的到來。在這種情況下,譯者需要調整或修改圖式。然而,張培基直接將“西風”為“west wind”。個人認為這種翻譯方式可能會讓英語讀者混淆。因此,我建議稍微修改以下譯文。 When the west wind (wind in autumn) furls up the curtain.事實上,圖式在人腦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一個圖式具有多個意義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譯者不能在特定語境下區(qū)分確切圖式的不同含義,那么他或她可能會選擇錯誤的
圖式。
3 文化圖式的沖突與翻譯教學
文化圖式的缺省往往造成翻譯困難。對于大多數(shù)譯者來說,這是最難處理的情況。
例:這塔就是豎立在西湖邊上的雷鋒塔(<幼年魯迅> 390)。
譯文:This was Leifeng Pagoda by West Lake. (When Lu Xun Was a Child 395)
翻譯作為跨語言交際,既是語言轉換的過程,又是文化移植的過程。因此,文學翻譯的目的之一就是引進外國文化,促進文化交流。同時,譯者的任務之一是幫助目標語讀者建立新的文化圖式?!拔骱睂儆谏鷳B(tài)文化負載詞,指的是杭州著名的湖。因為這樣的湖在歷史上很有名,張培基直接把它翻譯成“west lake”,沒有任何注釋。在這種情況下,這樣的翻譯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袄卒h塔”也屬于生態(tài)文化負載詞。張培基采用音譯的方法來翻譯“雷鋒”,并將“塔”字翻譯成Pagoda.個人認為如果再加個注釋會更好。This was Leifeng Pagoda (a kind of pagoda in Chinese fairy tale) by West Lake.
(作者單位:徐州高等師范學校)endprint
青蘋果·高一版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