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林??
摘要:“生活走向科學”已作為科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而生物就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它研究生命現象和生物活動規(guī)律。本文淺談了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策略,讓生物融入學生生活,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活起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13-048-1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痹谛抡n程改革中,“讓生活走向科學”“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已成為新課程的共同理念[1,2]。對于教師來說,根本任務就是立足于學生的生活世界,在教學活動中主動走向學生,不能站在遠處觀望。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生物融入學生生活,才能使課堂具有“生活味”,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翻開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不難發(fā)現,必修模塊里的每一章節(jié)開篇處都是圖文并茂,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視野。例如,《走進細胞》這一章引用了美國細胞生物學家威爾遜的話:“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大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薄痘蚝腿旧w的關系》則是在優(yōu)美的染色體圖片上設問:“基因在哪里?悠悠百年尋尋覓覓,懷疑爭論推理,最終是觀察和實驗,探明它神秘的蹤跡卻是在染色體上?!薄度梭w的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則是以冰天雪地里巡邏的軍人、抗洪戰(zhàn)士和高溫下工作的煉鋼工人的畫面開始,并配以文字:“無論春夏秋冬,風云變幻,它卻總是清波微瀾,穩(wěn)態(tài)是生命系統(tǒng)的特征,也是機體存活的條件。”這些新穎的內容,視覺的沖擊,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揭開其神秘面紗,感受其獨特魅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又該怎樣做才能更好地落實生活化教學呢?
一、聯系生活,導入新穎
生活是學習的源泉,利用生活中的事例進行新知識的導入,設置現實有趣的學習情景,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意愿[3]。例如,植物生長具有向光性就可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樣的詩句導入,為什么紅杏會出墻呢?外界誘惑太大了?到底是外界什么刺激引起的呢?植物體內又有什么原因呢?從而引出植物生長素這個概念,帶領學生開始生長素發(fā)現的探究歷程。
此外,還可以從新聞熱點入手,挖掘其中蘊涵的生物學知識,使學生更加關心社會時事,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非洲幾個國家大面積爆發(fā)埃博拉病毒,不僅可以復習病毒的相關知識,還為講授免疫調節(jié)提供了最新材料。也可以設制問題情境來導入,例如,為什么要定期對行道樹進行去頂修枝?為什么對茶樹摘除頂端后可以增加茶葉的產量?等等這些問題可以輕松引出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具有兩重性。因此,教師要做個有心人,經常收集貼近學生生活的有關資料,生活化的導入很容易就能調動起學生們的興趣。
二、融入生活,活化過程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多以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在進行。其實,生物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到很多方面,如何把課堂變成學生自己的活動平臺[4]?教師閉上嘴,學生多開口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過程,一聽說自己在家就可以制作葡萄酒學生馬上就會變得興致勃勃。對于菌種的選擇、溫度的設置、材料的處理以及發(fā)酵過程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坐在一起討論,最后教師再對操作中的注意事項做出補充,并鼓勵學生課后去試著做一做,使教材內容融進學生的生活。這樣既享受了生活的樂趣,還豐富了微生物的相關知識,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學生如果可以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做到學以致用,那該有多高興啊。例如,為什么上午第二節(jié)課后會感覺饑餓頭暈?什么食物都沒吃,過一會兒反而就沒事了呢?學完血糖平衡調節(jié)后,學生就會學著用激素調節(jié)來分析前因后果。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一旦結合起來,課堂效率就可以提高很多。
三、聯系生活,及時鞏固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那么學生的作業(yè)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助推器”,是學生成長的生長點[5]。如果所布置的習題與生活緊密聯系,當學生遇到與日常生活相關問題時,就會自己動手解決,這樣就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習了種群密度調查使用的樣方法后,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用樣方法在校園的某一片區(qū)域內調查其中一種植物的種群密度,以體驗其過程,達到及時鞏固的目的。
課后練習的生活化也可以體現在動手實驗的活動中,比如學習了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穩(wěn)定性后,可以自己設計制作生態(tài)瓶觀察其穩(wěn)定性,思考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從而逐步優(yōu)化自己的實驗步驟,得到理想的結果。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使知識在應用中得到鞏固和理解,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樹立了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意識。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的愿望,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能夠使生物課堂更有趣味,更受歡迎。因此,教師一定要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化課堂教學過程,實現學生生活世界和學習領域的和諧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王后雄.從生活經驗到科學概念:化學教學起點的教學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09(04).
[2]王后雄.以生活經驗為教學起點:科學教育方式的重要轉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08).
[3]尚慶梅.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探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9(12).
[4]戴豐珍,董新姣.淺談新課標下高中生物教學的生活化[J].科教文匯,2012(02).
[5]鄭振祥.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的體驗[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