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櫻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改計劃的提出,很多高校的課程體系都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與整頓,而英語作為主要的教學課程,其改革力度仍然不夠,研究性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水平很低,導致高校英語教學效率不高,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目前,國外關于研究性教學體系掌握得比較透徹,運用得也很到位,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入手,分析國外研究性教學的發(fā)展情況及主要內容,指出其所具有的特點,這對于我國英語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可以為我國英語教學提供參考借鑒作用,從而有效提高我國的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國外 研究性教學 英語教學 啟示
國外研究性教學概述
國外研究性教學體系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分成兩大塊:一塊是研究教師的科研能力與實際教學能力二者間的關系。通常認為二者間或者存在微弱的正相關關系,或者沒有必然的關系。且教師在進行科研工作后,就沒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進行教學了,也就是說研究工作會干擾到教學質量。另一塊研究工作是圍繞學生所展開的,主要是分析了老師應該怎樣進行研究性教學,以及學生應該怎樣從基礎性的學科研究中有所收獲。研究性教學主要是在設置教學計劃、課程安排時,應該以科學研究為引領,教學內容主要是研究成果,教學方式采取信息傳授的形式,實現(xiàn)研究與教學相結合,其目的在于讓研究工作為教學所服務[1]。基于研究的教學也就是學生在學習時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讓學生成為學習中的主體,通過老師的引導,結合自身的專業(yè)知識進行實踐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我國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教學所面臨的難題
1.教師教學理念需要轉變,研究性教學科研能力不足
在研究性教學中,對于教師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教師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實行“填鴨”式教學,而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但要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參與,而且還要讓學生成為課前學習的設計者、課后活動的組織者,要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而目前我國英語課堂中教師教學觀念過于陳舊,研究能力不足,缺乏國外英語教師所具備的基本素質。
2.學生學習理念有待轉變,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在中學,學生從來都是被動接受老師所灌輸?shù)闹R,而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升入大學以后,學生形成了定性思維,在課堂上仍然充當被動接受的角色,不懂得轉換思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普遍偏低。所以,在研究性教學中要轉變學生的思維模式,讓學生成為研究者與實踐者。在具體教學時,老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積極主動地研究、學習。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從而就會增強學習積極性,更加愿意主動探究、學習,這樣就會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2]。
3.學校評價體系有待改進,教學設施水平不高
我國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為國家培養(yǎng)出多元化、綜合性的英語方面人才。而要想有效實現(xiàn)這一目的,就需要英語老師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同時讓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所轉變。相應的,高校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加以考核時,也要注重語言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加強學生在語言實踐、批判思維、問題解決與創(chuàng)新實踐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從多方面來建立起考核評價體系,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此外,很多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高校教學設施較為落后,與現(xiàn)代化教學要求相差很遠,當在這些高校中開展研究性教學時,會遇到很多教學設施方面的問題,非常不利于研究性教學的開展。
國外研究性教學對我國英語教學的啟示分析
1.我國英語教學有必要開展研究性教學
在進行研究性教學時,首先要分析不同學科的性質。根據(jù)學科性質可以將學科分成硬學科與軟學科兩種,硬學科主要是數(shù)學、物理等理工科,而軟學科主要是文學、歷史學等文科。在教學方法體系中,很多高校理工科專業(yè)的本科學生在大三、大四時就已經(jīng)進入實驗室參與科研工作了,而在軟學科中則相對缺少這樣的研究機會。不同學科所具有的性質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老師以及學生對于實施研究性教學所持有的態(tài)度。硬學科方面的老師與學生都支持開展研究性教學,因為研究性教學對于理工科學生來說收獲非常大,學生能夠在做實驗過程中學到很多知識,而很多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是無法領悟到的。但是軟學科方面的老師以及學生對于開展研究性教學都持有矛盾的觀點[3]。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其研究工作既能夠從社會文化角度進行,也可以和數(shù)理統(tǒng)計相結合,甚至還能夠運用定量研究方法,所以在語言學研究工作中能夠讓學生很好地參與到其中,體驗整個研究過程。在英語教學中開展研究性教學,不但有助培養(yǎng)起學生基于研究的學習態(tài)度,而且也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團結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思維辨別能力與表達能力,這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與綜合能力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2.英語教學在開展研究性教學時研究工作要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
目前,我國在英語教學方面的研究性教學也開展了不少研究工作,多數(shù)研究工作者都指出英語教學不但要向學生傳授英語基礎知識體系,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起學生的研究能力,這些研究工作也為我國英語教學中開展研究性教學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參考借鑒。然而和國外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比較起來,我國的研究工作仍然需要更加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4]。進行研究性教學在英語教學方面的應用研究時,如果能夠將英語與其他定量分析工具特點結合起來加以分析,同時考慮到教學的方法以及所用到的軟件,實現(xiàn)系統(tǒng)化研究,借助于計算機進行網(wǎng)絡化處理,那么必然會取得更為優(yōu)異的研究成果,而國外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也值得我國高校進行參考學習。
3.在英語教學中開展研究性教學時需要具備相應的軟硬件條件
在國外,關于研究性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工作多數(shù)都是建立在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硬件基礎。我國高校在開展這方面工作時,要注重完善教學設備與教學技術,保證研究性教學得以順利實施。學校要為英語老師提供先進的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便利的研究性學習環(huán)境,而且要定期更新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的資源,讓老師以及學生都能夠在一個便捷的氛圍中進行研究性教學與學習。此外,英語教學中的研究性教學還要求老師自身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與基礎,具體來說,如果英語老師就是從事英語方面的研究,那么就可以為學生提供出一定的研究方法與資源。在很大程度上,英語老師自身是否具備開展研究的能力會直接決定到高校英語教學中是否能夠開展研究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同時也要求學生要積極主動參與進來,因此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與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國家的學生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限制,很多學生都欠缺創(chuàng)新精神,缺少必要的研究基礎,而且多數(shù)學生也缺乏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覺得英語學習過于枯燥乏味。針對這些現(xiàn)象,我們在進行研究性教學時,不但要注意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實施研究性教學之前,英語老師也要傳授一些有針對性的教學研究方法,以供學生進行參考。
結 論
總而言之,研究性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相比起來有著根本性的差別,在我國英語教學中參考借鑒國外的研究性教學方法與教學成果,實施研究性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研究性教學中,老師占據(jù)次要地位,主要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參與到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教學研究活動中,從而培養(yǎng)起學生的研究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這也是未來教育發(fā)展的主要趨勢與要求,有助于培養(yǎng)出多元化、多層次的綜合性英語人才,與我國倡導的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相一致。在具體的研究性教學體系開展中,高校、英語教師、學生以及整個社會都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不斷積極進取、努力創(chuàng)新,正確保證研究性教學在我國英語教學中能夠順利開展下去,真正為我國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性的英語人才,滿足國際化發(fā)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曾小榮、陳澤源、向征:《國外研究型教學對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的啟示》,《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第179-182頁。
[2]陳愛華:《中國英語的研究及其對我國英語教學的啟示》,《海外英語》2012年第2期,第62-64頁。
[3]劉也玲、王艷艷、李雁:《歐洲非英語國家高校英語教學模式對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啟示》,《牡丹江大學學報》2012年第2期,第160-164頁。
[4]劉春華:《加拿大教育理念對我國英語教學的啟示》,《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期,第153-154、157頁。
作者單位:西安文理學院 陜西西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