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怕寫作文,老師怕教作文,是寫作教學中一種常見的狀態(tài)。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與寫作理論、寫作教學理論發(fā)展緩慢,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有關系。近年來,在葉黎明、周子房、榮維東、鄧彤等一批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方向博士的推動下,寫作與寫作教學理論方面有了一些新進展。2016年,榮維東的著作《交際語境寫作》的出版,更是將寫作理論與寫作教學理論推向了一個新高度。本年度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還有一些論文值得關注,如李沖鋒的《交際語境寫作:理論基礎與情境創(chuàng)設》(載《語文教學通訊(C刊)》2016年第11期),陸平、何敏的《實用文寫作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探析》,黃云和的《語文“情境作文”教學特點與策略研究》(載《語文建設》,2016年第11期)等。這些文章都關注了寫作教學中的“情境”。由此,不難看出,寫作教學正在進行著一場由傳統(tǒng)的重視文章向注重“交際語境”、注重“情境”的范式轉型。下面選擇相關作品加以評析,以期有助于讀者把握本年度本領域的發(fā)展動態(tài)。
【評析著作】榮維東著《交際語境寫作》,語文出版社,2016年4月版。
【原文摘要】寫作是作者在特定語境中,面向明確或潛在讀者,構造書面語篇進行的表達和交流活動。任何寫作都面臨以什么角色、對誰、為什么、寫什么、用什么方式寫等交際語境問題。寫作時,作者要揣摩語境要素,設想讀者的需求和已有知識,根據(jù)寫作目的選擇話題,并對文章的結構、體式、語言以及內(nèi)容詳略等進行安排。寫作時的話題、角色、讀者、目的等語境要素決定語篇的內(nèi)容和形式。
榮維東的這本書是近年來寫作理論和寫作教學研究領域具有理論突破性的著作,有可能會帶來寫作教學的整體轉向,對寫作課程的構建、寫作教學的實踐產(chǎn)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和深遠的影響。這本書在以下三方面的貢獻是很明顯的。
一、指出“交際語境寫作”是寫作教學新方向
作者首先辨析了“作文”“習作”“說話”“寫作”“創(chuàng)作”等概念,追問寫作的本質到底是什么。作者認為,“寫作實質上是一種書面表達和交流活動,寫作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獲得應付生活需要的書面交流技能?!雹偌热粚懽鞯谋举|是為了“應付生活需要”,那么傳統(tǒng)寫作教學中的“虛假寫作”,就應該被摒棄。作者認為,我國寫作教學的核心問題是交際語境缺失。因此,我國的寫作課程需要基于生活交際取向進行變革,向真實或模擬真實交際語境的寫作全面回歸。
作者在書中分析了寫作教學理論的三大范式,并揭示了寫作教學向交際語境寫作轉向。寫作教學理論發(fā)展存在著三種范式:傳統(tǒng)的關注寫作結果為主的“文章中心”寫作,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關注寫作過程為主的“作者中心寫作”,當代關注寫作真實情境、動機和社會功能的“讀者中心”的寫作。在分析了三種范式的優(yōu)勢與不足后,作者明確指出:交際語境寫作是寫作教學的發(fā)展方向。建構一種基于交流取向兼顧整合過程和文章的中國當代寫作課程理論體系和教學體系,實現(xiàn)我國的寫作教育由結果寫作向過程寫作、交流寫作的轉型,可能是我國作文教學走出困境的希望所在。
我國的作文教學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與缺乏有效的理論指導是分不開的。只是在寫作教學的局部、細部修修改改,不從根本上加以探討,是難以真正突破寫作教學的困境,取得寫作教學的實質性突破的。榮維東從追問寫作的本質開始,進而探討寫作的范式轉型,并在此基礎上指出寫作教學的發(fā)展方向,在理論探討上是有力度的。范式研究不同于模式研究,模式研究只是解決具體的教學的操作過程問題,而范式研究則要解決長時期大時段、大空間大范圍、根本性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所以,榮維東對寫作本質的追問、對寫作教學范式研究是抓住了關鍵、抓住了要害。他所指出的交際語境寫作的方向,對寫作教學的范式轉型是有力的理論指導。
二、闡釋基于交際語境的語篇寫作的原理機制
新理論、新視角、新概念的引入與創(chuàng)造是解決學術問題、取得理論突破的重要手段?!督浑H語境寫作》中廣泛運用語用學、語境學、語篇學等相關學科新的理論成果,研究并闡釋了基于交際語境的語篇寫作的原理機制。在對寫作教學問題進行探討時,榮維東認為有必要采用一個新的概念,即功能語言學中的“語篇”。在論述了語境、語篇與語文的關系后,他提出:語文即研究語境與語篇互動生成規(guī)律的學科。在此基礎上提出“寫作即特定語境中的語篇建構”的新觀點。
根據(jù)寫作者所面對的寫作交際要素,將語境要素和語篇形態(tài)放在一起,作者構建了“交際語境寫作模型”,并以此來揭示交際語境寫作的原理。用一句話概括交際語境寫作的原理就是:讀者、目的、角色、話題等語境要素決定著語篇的內(nèi)容和形式。這個交際語境寫作模型為交際語境寫作提供了理論分析框架,不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交際語境寫作理論,而且有助于指導基于交際語境理論的寫作與寫作教學實踐。
從交際語境寫作的視角,作者對交際語境寫作的六要素:讀者、作者、目的、話題、文本和表達進行了新的闡釋,即讀者,從被動接受者到文本潛在塑造者;作者是特定語境中的書語示意人;目的是作者通過語篇所要達到的交際目的和意圖;話題是寫作對話的材料、場域與情境;文體是書面交流模板;表達要選擇合乎語境的言語形式。正是因為交際語境寫作新視角的介入,寫作的六要素被重新打開,被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這不僅讓人獲得了對這些熟悉概念的新認識,而且可以指導基于交際語境的寫作有效地展開。
三、闡述基于交際語境理論的交際語境寫作策略
好的理論研究直面實踐,其研究問題從實踐問題中來,研究問題的解決可以指導實踐問題的改進。交際語境寫作理論的研究就具有這樣的特點,它從目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虛假寫作”、無效教學等問題出發(fā),提出最為關鍵和迫切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諸如:什么是寫作?它的本質是什么?基礎教育寫作課的核心目標是什么?有何依據(jù)?從廣闊的學術視野看,寫作教學理論發(fā)展到了什么地步?有哪些有效的科學理論、方法、策略可以作為課程教學的依據(jù)?等等。在回答這些問題的基礎上,交際語境寫作理論為寫作教學實踐的改進服務。
交際語境寫作策略部分旨在解決“如何做”的問題,從實踐角度闡述基于交際語境寫作策略和教學策略,包括語境分析策略、語境構思策略、讀寫結合策略、寫作任務設計策略,以及基于“6+1”特征指標的作文評價策略等。這些策略許多是從國外引進的,既可以直接拿來為我所用,也有助于啟發(fā)我們研發(fā)新的寫作策略和寫作教學策略。書中不僅提供了這些寫作策略和教學策略,而且給出了具體的寫作案例和寫作教學案例,這就更有助于我們理解這些策略,進而在寫作和教學實踐中運用。在本書的最后,作者圍繞寫作任務設計、作文修改、作文評價等進行交際語境寫作理論應用的探討,還討論了我國寫作教學的核心問題,即為什么寫、寫什么、怎么寫的問題,結合交際語境理論提出解決路徑。比如,針對傳統(tǒng)的寫作命題,作者指出應該叫寫作任務設計,基于話題、作者、讀者、目的、文體、語言等要素考量的真實語境寫作命題,是解決當前寫作教學問題的有效措施之一?;诮浑H語境的好的寫作任務,應該提供明確的交際語境,制造一種情感或認知沖突,成為一種生活和學習的需要。這些內(nèi)容為寫作任務設計提供了理論和方向上的指導,而在此基礎上作者所提供的具體案例,則提供了可模仿、可實操的指導。這就起到了很好地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
《交際語境寫作》這部書,不僅提供了新的寫作理論和寫作教學理論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現(xiàn)了理論研究的突破,而且具有理論聯(lián)系實際、理論指導實踐的實踐品格,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是一部值得認真學習、實踐運用的著作。
【評析文章】陸平、何敏:《實用文寫作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探析》,《語文知識》,2016年12月下旬刊。
【原文摘要】創(chuàng)設情境是實用文寫作教學設計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谡n例研究,實用文寫作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可采取如下三種策略。一是任務驅動策略:以交際性任務情境驅動學生投入言語交際活動;二是情境聯(lián)動策略:以“情境鏈”串起寫作教學環(huán)節(jié),推動教學進程;三是情境支持策略:以寫作情境“五要素”為支架幫助學生完成寫作任務。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以低效而受到人們的詬病。作文教學甚至處于“教而未教”的狀態(tài),即表面上教師是在教學生寫作了,可實際上教師并沒有教給學生真正的寫作內(nèi)容,學生也并沒有學會如何寫作。破除寫作教學“教而未教”的狀態(tài),走出寫作教學困境,是寫作教學理論與實踐界一直在努力探索的。由寫作命題、教師指導轉向情境創(chuàng)設、支架支持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正逐漸成為寫作教學變革的一個新方向。在這種教學轉向中,創(chuàng)設合宜的教學情境是很重要的如何創(chuàng)設寫作教學情境是一個很具體、很現(xiàn)實的問題。陸平、何敏的這篇論文為我們提供了可資參考的思路。
一、三種寫作教學策略改變對傳統(tǒng)寫作教學的認識
作文教學往往以命題的方式來驅動學生寫作,多是給出學生題目后由學生自己來寫作。傳統(tǒng)的命題往往脫離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經(jīng)驗,并不能達到真正驅動學生的作用,反而成為外加給學生的要求和束縛。這也是造成學生不喜歡作文,感到作文難寫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教師的指導也多是以語言指導為主,缺乏給予學生有力的學習支架,從而幫助學生學習。本文探討了任務驅動策略、情境聯(lián)動策略和情境支持策略三種寫作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任務驅動策略,是以交際性任務情境驅動學生投入言語交際活動。情境聯(lián)動策略,以“情境鏈”串起寫作教學環(huán)節(jié),推動教學進程。情境支持策略,以寫作情境“五要素”為支架幫助學生完成寫作任務。這三種寫作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讓我們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寫作教學方式,看到了寫作教學新的可能、新的方向,那就是以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驅動整個寫作教學過程的展開。
二、三種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為寫作教學提供可資借鑒的做法
本文所提供的三種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例如,在探討任務驅動策略時,作者談到,以交際性任務情境為載體,可以明確寫作目的和寫作任務;讓學生在情境中擔當角色,可以增加學生的讀者意識;實用文寫作教學中所創(chuàng)設的言語交際情境與寫作語境應具有一致性,共同指向寫作任務的完成。“情境鏈”這個概念的提出,也具有方法論指導意義。它啟發(fā)我們,寫作教學環(huán)節(jié)可由具有邏輯關系的幾個“情境”串成“情境鏈”來推動教學進程。寫作情境“五要素”即交際任務、交際目的、交際角色、交際對象和交際語境的分析,確實可以構成學生寫作的“支架”。五個要素的運用也具有方法論意義,學生寫作時可以先列出一個五要素表格分析五個要素,然后在清晰認識五要素的前提下進行寫作。這種清晰認識基礎上的寫作與模糊不清狀態(tài)下的寫作,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略感不足的是,文章沒有就如何進一步設計這些策略進行深入的分析。例如,任務驅動策略部分強調“情境與寫作語境相一致”,并指出“兩者若不匹配,情境的引導作用便會大打折扣,甚至誤導學生,導致偏題?!蔽恼轮皇屈c到為止,在如何才能使“情境與寫作語境相一致”上并未進行深入探討。“情境鏈”的提出是很有新意和價值的,但在如何才能創(chuàng)設出有效的“情境鏈”上缺乏有效探討。這就需要教師在如何使用這些策略上進行更多的自主探索。雖然如此,這三種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的探討仍然為寫作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提供了方向。此外,本文題目為《實用文寫作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探析》,但本文所探討的這些策略對非“實用文”文章的寫作也具有借鑒意義。
三、以課例解讀為抓手解讀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易于學習掌握
本文對三種寫作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的探討并不是純粹的理論探討,而是結合于永正教師給四年級學生執(zhí)教的《寫招領啟事,采訪,寫報道》的課例進行的。對三種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的分析始終結合著這個課例的解讀,這樣就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tǒng)一。理論有兩種基本功能,一是解釋實踐,一是指導實踐。理論解釋實踐,就是用某種或某些理論來解釋實踐行為,從而對實踐做出合理的解釋。這種合理的解釋,既可以說明實踐的合理性,也可以說明實踐的不合理性。理論指導實踐,就是用某種或某些理論來指導實踐操作,改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或者使實踐變得更好。在本文中,三種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能夠很好地解釋于永正老師的課例,做到了理論解釋實踐;而這三種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也可以指導其他寫作教學,做到了理論指導實踐。所以,這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結合得很好的案例,以課例解讀為抓手解讀寫作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易于讀者理解和掌握。
通過對2016年寫作教學研究進展的綜述,可以看到脫離交際語境的“懸空的”、“虛假”的寫作正逐漸被摒棄,基于交際語境的寫作將成為寫作教學的新方向。與此相對應,教學任務的設計、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學支架的創(chuàng)造等將成為教師寫作教學努力的新方向。
參考文獻
①榮維東.《交際語境寫作》.北京:語文出版社,2016年第13頁。
[作者通聯(lián):上海浦東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