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死場》通過對民俗生活和民俗事跡的描寫,形象生動的描述了處于封建蒙昧狀態(tài)之中的人們保守、愚昧的生活本質,深刻地剖析共同的文化心理,揭示惡習陋俗對廣大勞苦人民的摧殘,批判了滲透其間、與之同構共存的封建禮教制度及倫理道德。同時,蕭紅的民俗描寫中蘊含著獨特的生命感受和人生體驗,這對我們如今去認識生命、理解生存、追求人生命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生死場》;民俗;封建禮教制度;倫理道德
作者簡介:王雨(1994.12-),女,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人,碩士研究生,牡丹江師范學院學科教學(語文)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1-0-01
《生死場》中的民俗描寫歷來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文本中的風俗描寫不僅僅是一種鄉(xiāng)土氣息,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價值和意義,本文以民俗為切入點,重新審視《生死場》的民俗文化內涵及價值。蕭紅在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的描寫中,更多的融入了一種人生短暫、命運無感慨和盛極而衰、繁華落盡的悲涼。
1、男尊女卑的婚姻習俗
在《生死場》中,男人和女人在婚姻中的地位是不對等的,男人處于主導的地位,女人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和男人的奴仆。如《生死場》里的金枝是一個重要人物,她的一生是一個悲劇,而金枝命運的悲劇來源于她所生活的這個落后農(nóng)村中的愚昧習俗。通過金枝和成業(yè)愛情的描寫,揭示這種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折磨來源于男性,來源于傳統(tǒng)婚姻習俗影響下的社會。[1]女性在生活沒有獨立的話語權,只能在男權社會中依附于男性,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男尊女卑的社會現(xiàn)實,以及女性在婚姻生活、愛情生活中所處的劣勢。福發(fā)的老婆每天辛苦勞作卻必須看福發(fā)的眼色;善良美麗的月英因為得病被他的男人折磨的像只鬼,這些都是在婚姻生活中男女地位不平等的見證。
蕭紅通過對《生死場》中農(nóng)村婚姻生活中早婚和男尊女卑的描寫,從這些女性婚姻生活的描寫中窺視到女性受到的壓迫。在蕭紅在作品中,蕭紅并沒有因為自身的身份去預設女性人物的完美形象,而是用辛辣的筆調去陳述每個女人的故事,把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面貌展現(xiàn)出來,從而揭示落后地區(qū)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劣勢地位。從女性精神在婚姻生活中的畸變,揭示導致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以此喚起對女性生存境遇的關注。
2、原始落后的生育習俗
在《生死場》中,女人們懼怕生育,這被她們當做一種苦難,生育帶給女性的是刑罰和痛苦而非享受和幸福。她們沒有辦法選擇、排斥、抗拒,只能接受這份命運?!胺亢蟮牟荻焉希吩谀抢锷a(chǎn)。大狗四肢在顫動,全身抖擻著。經(jīng)過一個長時間,小狗生出來?!盵2]之后,就描述人類婦女生孩子的場景。要生產(chǎn)的婦女“光著身子,和一條魚似的,爬在那里?!?。[2]每次遇到產(chǎn)婦生孩子,男人都想瘋了一樣撒潑,為難產(chǎn)婦,讓產(chǎn)婦拖著沉重的身子替他拿東拿西,并且動輒打碼,就連婆婆也都無法盡力勸阻,只能將滿口粗話的男人推出門外。動物和人類都以生育為種族的延續(xù),本質是相同的,人類作為有思想、有意識的生物卻在生育中加深對于女性的壓迫,看起來不可想象,實際則是借用這種鮮明的對比,將女性在性別劣勢的生活中所承受苦難表現(xiàn)出來,揭示女性在男性話語權主導的男性社會。[3]
蕭紅對《生死場》中落后的生育觀念和原始的生育習俗進行細致的描寫,揭示女性在男性話語權壓制下悲慘的生活狀態(tài)。蕭紅作為底層生活的女性,對這種壓迫和束縛感同身受,也更清楚作為下層女性爭取到和男性平等話語權的艱難,因而她將這些驚心動魄的生育習俗呈現(xiàn)在小說中,運用細節(jié)描寫,將人的生育狀態(tài)與動物相對比,使人看到在當時社會下女人的社會及家庭地位如此低下,也使人同情這些女人在身體和心靈上所遭受的男性的摧殘和壓迫,展現(xiàn)最真實的女性生育的狀態(tài)和生存狀態(tài)。
3、封建愚昧的信仰習俗
在《生死場》中請神治病現(xiàn)象十分廣泛,請神治病被人們賦予了治病驅魔,與逝者對話,去除災禍的功能。這種描寫在《生死場》不再是一筆帶過,成為了小說的重要敘事內容?!渡缊觥分腥藗兩钤谄D苦的自然條件下,而社會環(huán)境同樣是不利于他們生存發(fā)展的,物質的極大匱乏基礎上的精神匱乏使那里的人們面臨著更艱難的生存境地。月英是打魚村最美麗的女子,從不曾高聲說過話,溫柔善良,在生病后,卻不去替她請醫(yī)生抓藥,而是去“請神”“燒香”、“土地廟索藥”,認為這樣就是對月英仁至義盡,沒什么對不起月英,心里很坦然。在《生死場》中當王婆吃藥沒有氣絕時,卻被當作死人,以為王婆鬧鬼,她丈夫就用扁擔狠狠地朝她腹部劈去,打得她口吐鮮血,在王婆沒去世之前,平兒替她去向閻王報道,俗稱報廟。蕭紅不止一次在作品里提到跳神這個儀式,很多的人物也成了跳大神的犧牲品,由此可見,這種迷信的行為和思想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認為是理所應當、見怪不怪的事情。
蕭紅小說中的民俗描寫具有審美和文化雙重意義,透過民俗展現(xiàn)生命的悲涼。通過對民眾的生活群像、野俗陋習的描寫,引出人的生存困境的不可避免和人類對自身境遇的思索,賦予蕭紅小說一種深刻的現(xiàn)實內涵。蕭紅以一種悲憫胸懷關注、思考著人的生存境遇和生命意義,呼喚著人性尊嚴,渴望人生溫暖和追求理想的生命形態(tài),這對于我們去認識生命存在價值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瀅.生命底蘊的探尋——試論蕭紅《生死場》的現(xiàn)代意義[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1,(2).
[2]蕭紅著.呼蘭河傳[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79:54-55,67.
[3]滕新賢.沖破低矮的天空——論蕭紅體的女性文體特征[J].昌吉學院學報,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