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科舉VS高考:哪一個更容易考?

      2017-07-29 18:39:15那五
      南都周刊 2017年12期
      關(guān)鍵詞:八股文會試鄉(xiāng)試

      那五

      又到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年輕的學(xué)子在考場內(nèi)揮汗如雨,然后還要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度日如年。他們的家長,在這一段時間內(nèi)也必將關(guān)注一件事情:孩子能考上什么大學(xué)。

      今年是中國恢復(fù)高考40周年。40年來,無數(shù)人通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可預(yù)見的未來,還有許多人期待著通過高考改寫人生。每念及此,我便想起從前的科舉考試。

      彼時,也是有無數(shù)讀書人的命運被科舉改變。彼時,參加科考的士子們,需要面對的壓力遠(yuǎn)大于今日考生。他們都熬過來了,你還焦慮什么呢?

      1、對古代的讀書人來說,最重要的考試是科舉考試;對今天的中學(xué)生來說,最重要的考試是高考。科考與高考,哪一個更容易一些?

      答:從考試的程序來說,科舉考試顯然比今日高考更不容易。高考是每一個高三學(xué)生都有資格參加,但古人如果想?yún)⒓涌婆e考試的省試,卻需要先通過選拔試。

      唐宋時期的科考相對容易一些,選拔試只有一道關(guān)卡,叫“發(fā)解試”。士子只要參加州府舉行的發(fā)解試,成績合格,取得“解額”,便可以獲得參加禮部主持的省試資質(zhì)。

      明清時期的科舉選拔試就非常麻煩了:一個讀書人,先要通過知縣主持的縣試、知府主持的府試與省學(xué)政主持的院試,才會成為一名秀才。未獲得秀才資格的讀書人,叫做“童生”,哪怕六十歲了,還是童生。縣試、府試、院試,合稱“童生試”,只是科舉考試的第一級考試,取得了秀才資格的士子,便可以參加第二級考試——鄉(xiāng)試了。鄉(xiāng)試在省貢院舉行,通過者稱為“舉人”。取得舉人資格的人才可以參加第三級的考試——省試(明清時又稱為會試)與殿試。所以說,明清時,每一個能到京師參加會試的士子,差不多都是“過五關(guān)、斬六將”一路殺過來的。

      2、現(xiàn)在高考的時間安排在每年的6月初,科考呢?

      答:高考是每年一考,科舉考試則是三年一考。這一慣例是在宋代形成的,明清相沿。宋代的發(fā)解試一般安排在農(nóng)歷八月份,所以又稱“秋貢”;省試安排在發(fā)解試次年的二月,所以又稱“春闈”。

      明清的考試層級太多,縣試一般在二月,府試是四月,院試一般安排在年底,鄉(xiāng)試安排在秋季,由于放榜時間正值桂花飄香之時,所以人們又將鄉(xiāng)榜稱為“桂榜”,將中舉稱為“折桂”,會試則在次年春天,由于會試發(fā)榜之日正值四月中旬,杏花盛開,所以又稱“杏榜”。

      3、科舉考試有作弊的嗎?

      答:可以這么說吧,今日高考試場中出現(xiàn)的作弊手段,除了那些運用了現(xiàn)代科學(xué)技術(shù)的之外,基本上都是古人在科考時玩過的,比如挾帶字條、將課本內(nèi)容抄在衣服上、雇請“槍手”,等等。

      4、古人怎么防范科舉考試作弊?

      答:為了防范考官與考生作弊,宋代的科舉考試創(chuàng)設(shè)了幾項制度,延續(xù)到明清時期,比如“封彌制”,即將考生答卷卷首的考生姓名、年甲、鄉(xiāng)貫等個人信息密封,代之以字號,又叫“糊名考?!?。這樣,考官在評卷的時候,由于不知道某卷的考生是何人,就算想給熟人賣一個人情,也無從下手。(今日的高考評卷還沿用宋人發(fā)明的封彌制)

      又如“謄錄制”,即每一份考生交上來的試卷,都要經(jīng)專門的書吏用紅筆抄錄成副本,然后將副本送考官進行評卷,這樣可以防止考官通過辨認(rèn)筆跡或暗記,認(rèn)出答卷是不是出自熟悉的考生之手。

      5、科舉考試是不是只考作文,亦即八股文?

      答:八股文的出現(xiàn)比科舉考試晚多了,是到了明朝才有的。其實,雖然都是科舉考試,但各個朝代的考試題目不盡相同。而且,科舉又分為進士科以及九經(jīng)、五經(jīng)、三史、明法、明經(jīng)諸科,各科的考試內(nèi)容也不完全一樣,比如明法科的考試,主要是測試考生掌握的法律知識與司法技藝。

      我重點介紹下進士科的考試題目,因為進士科在科舉考試中是最重要的。唐代的進士科考試,主要是試帖經(jīng)、墨義、策問、詩賦五種。帖經(jīng)類似于填空題,墨義類似名詞解釋,詩題就是按命題與指定的韻腳創(chuàng)作一詩一賦。

      宋代的進士科,有四個科目是必考的:詩賦,經(jīng)義,論,策。試經(jīng)義是出題者從儒家經(jīng)書中截取一句話,請考生闡述其蘊含的義理。明清時試經(jīng)義演變成考八股文。試論,則類似于命題作文,通常是要求考生評論經(jīng)史記載的某個典故或某一位歷史人物。試策跟今天公務(wù)員考試中的“申論”差不多,一般都是主考官就時務(wù)提出具體問題,讓考生發(fā)表見解,所以又稱“策問”,考生的回答則稱“對策”。

      明清的科舉考試最重視考八股文,但也不僅僅考八股文,明代的鄉(xiāng)試要考三場,首場試經(jīng)義,此即所謂的“八股文”,第二場試“論”及應(yīng)用文寫作,第三場試“策”;清代的鄉(xiāng)試也是考三場,首場試經(jīng)義及韻詩,第二場試經(jīng)文,第三場試策。

      6、那科舉考試題目的難度大不大?

      答:我舉一道1904年清政府最后一次科舉殿試中的策論題吧,你來試做一下,就知道難度如何了:“日本變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國以日強;埃及用外國人至千余員,遂至失財政裁判之權(quán),而國以不振。試詳言其得失利弊策?!?/p>

      7、2011年以來,高考的錄選率基本保持在70%以上,那古代科舉考試的錄取率如何?

      答:高考選拔的是大學(xué)新生,錄取率可以很高;而科考選拔的是政府官員,不可能有很高的錄取率。根據(jù)學(xué)者的研究,明朝中后期,秀才的錄取率在10%上下浮動,換言之,100名童生參加考試,只有10人可以獲得秀才資格;鄉(xiāng)試的錄取率更低,還是明朝中后期,鄉(xiāng)試錄取率平均只有3.1%左右;會試的錄取率相對更高一些,每100名參加會試的舉人,大約有24人會被錄取為進士,即錄取率約24%。至于殿試,通常都不落黜,只排定名次。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狀元、榜眼、探花,便是就殿試而言。

      從錄取率的角度來看,也是科舉考試遠(yuǎn)遠(yuǎn)難于今日高考。

      8、高考狀元跟科舉狀元,哪一個含金量更大?

      答:前面說過,高考是每年一考,所謂的狀元又分文理科,而且各個省都有自己的高考狀元。而科舉是三年一考,成為狀元的只有一個。你說哪一個“狀元”的含金量更大?

      9、網(wǎng)上流傳兩份名單,第一份是狀元名單:付以漸、王式丹、畢沅、林稃堂、干云錦、劉子壯、陳沅、劉福姚、劉春霖。第二份是落榜者名單:李漁、洪升、顧炎武、金圣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許多人對第一份名單上的人名基本不認(rèn)識,對第二份名單上的人名則耳熟能詳。這是不是說明落榜生比狀元更有才華與能力?

      答:我看過這兩份名單,如果想用這樣一種對比來激勵高考的落榜者,倒算用心良苦。但我必須指出,這樣的羅列對比是毫無道理的,因為歷代科舉落榜生的總量,數(shù)以千萬計,這千萬人中出現(xiàn)幾個出類拔萃者,是不奇怪的。但你想過沒有,更多的落榜生都是默默無聞,消失于歷史的河流,連一個名字都未能留下來??桃馑蚜_幾個知名度高一點的科考落榜生,幾個知名度低一點的科舉狀元,放在一起,想證明科舉制度下,落榜生比狀元更有才能,這樣的論證手法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

      我也可以提供另外兩份名單,第一份:郭子儀、王維、柳公權(quán)、文天祥、陳亮、張孝祥、楊慎、翁同龢、張謇。第二份:黃安道、林自誠、崔唐臣、章望之、陸云龍、熊大木、熊龍峰、余邵魚、余象斗。哪一個名單上的人名你更熟悉一些?讓我告訴你,第一份名單上的都是狀元,第二份名單上的都是落榜者。不過我不想用這種簡單粗暴的對比來論證狀元比落榜者更有才華與能力??偟膩碚f,傳統(tǒng)的科舉制不失為選拔人才的合理制度。

      猜你喜歡
      八股文會試鄉(xiāng)試
      清張志寧嘉慶丁卯科鄉(xiāng)試硃卷檔案
      檔案天地(2022年4期)2022-05-07 22:06:46
      古代科舉考試,哪些情況會延期
      人民論壇(2020年18期)2020-07-23 06:56:52
      明代《會試錄序》的史料價值探析
      明代鄉(xiāng)試副榜及其成效研究
      郴州出土明嘉靖七年《湖廣鄉(xiāng)試錄》考析
      從明朝會試看科舉制
      猴年賀歲
      揚子江詩刊(2016年3期)2016-11-25 19:39:24
      明清之際顧炎武八股文觀新探
      清代貴州舉人數(shù)量考辯
      人民論壇(2016年17期)2016-07-15 17:41:57
      古代“學(xué)霸”頭銜
      桂平市| 平凉市| 上思县| 辰溪县| 乌兰察布市| 徐闻县| 丰台区| 渑池县| 汉中市| 积石山| 南阳市| 广水市| 泗洪县| 平阳县| 会理县| 和静县| 斗六市| 灯塔市| 龙海市| 五华县| 沂源县| 随州市| 大田县| 曲阜市| 凤山县| 广南县| 云阳县| 宾阳县| 五华县| 壶关县| 金寨县| 宁波市| 巢湖市| 南开区| 宜川县| 庆云县| 景洪市| 长葛市| 喀喇沁旗| 荃湾区| 咸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