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發(fā)元
摘要: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教學模式,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這種模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積極踐行這種教學模式,正確運用教學策略,以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數學
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并通過學生的各種有效學習合作,引導學生互相啟發(fā)、共同探究。也就是說,在三種學習方式中,自主學習是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探究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目的,而合作學習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有效途徑?;诖它c,小組合作學習就自然成為新課程教學中應用的最多的教學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學習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小組合作學習的重點在于小組合作是否有效,也只有有效的小組合作,才能使課堂達到高效。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合作學習在教育教學中從興起之初便占有重要地位,從小學至大學,合作學習始終是我們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這主要是基于合作學習其本身對于教學和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積極作用。相比傳統(tǒng)的課堂教授,小組合作學習有著明顯的優(yōu)越性。首先,對于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來說,合作學習能夠彌補課堂教學存在的學生吸收程度不一的問題,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能夠將自己對于同一教學問題的不同理解和疑問進行交流、探討,從而找出更多樣化的學習辦法,這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知識的吸收水平有著積極作用。其次,合作學習的關鍵之處在于合作。這對于學生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樹立這樣的觀念對于以后的學習生活和人生道路都有著非凡的意義。最后,合作學習也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其主動權由教師轉換到學生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展開學習、思考、討論以及多種學習行為,這些過程中,都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著要求,當然,這也大大促進了學生各項能力提高,例如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能力、組織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等,這樣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為學生的自我成長提供了平臺。
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建立合作學習有效性小組
合作學習有效性小組建立時,應遵循“求同存異”的原則進行。做到不同小組之間研究方向一致,組內人員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表自己想法。每組成員人數一般4人佳;分組時不僅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年齡、性別,還要從他們的性格特點、思維方式,才能特長等方面考慮。小組人員的座位可固定也可以臨時安排,各班可根據教室的空間和學生的人數而確定。合作學習小組內設小組長一人,重點記錄員一人,匯報總結員一人,資料整理員一人。
1.小組長應挑選成績優(yōu)異,學習認真,有一定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具有團隊意識,善于幫助他人的學生。他的主要任務是帶領組內成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動手動腦操作,開展研究實踐,一起合作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
2.重點記錄員的職責是將老師安排的任務,講述的重點以及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探討研究內容,疑難問題記錄下來,包括合作學習的總結。因此,記錄員應選擇做事認真負責,學習態(tài)度良好,同時寫字速度快并且清楚的學生擔任。
3.匯報總結員主要負責任務完成后將本小組在合作學習的收獲以及遇到的問題向全班或老師進行匯報總結,所以應選擇話語流暢,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
4.資料員應選會使用電腦的且家有電腦,家庭背景較好的同學擔任。各個小組成員職責的分工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段時間后,可以適當調換小組成員的角色,做到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幾個角色都有一定的了解,任何角色都能勝任,每個角色都不可或缺,共同合作把工作做到好。
(二)明確任務
合作學習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由師生共同實施的一種有序的教學活動,明確任務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因此,合作小組必須設計清晰、具體的學習目標,這樣才能實現(xiàn)成員間的互助與合作,可以說,合理正確的任務設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而設計合作任務之前,應首先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合作要點:
1.是質疑問難點。只有大部分學生對某一問題的解決存在困難時,小組合作探討、研究才有意義。比如,初學質數合數的學生通常對質數和奇數、合數和偶數辨識不清,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設計一組諸如“1,2,5,7,9,……”的例題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小組成員通過激烈討論、自主探索,最后得出結論,這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汲取和掌握。
2.是思維發(fā)散點?,F(xiàn)代教學理論強調給學生一個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因此,教師在設計小組合作任務時應精選一些具有思維發(fā)散性的內容,例如,可以選取一些有多種解決途徑或計算方法的題目以供學生探討,在培養(yǎng)學生求異思維的同時保障小組交流合作的順利實施。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主體內容,也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首先,教師要參與和調控整個合作學習的過程,比如,當小組對任務不清楚時,應做簡要說明和指導;當某一小組完成任務有困難時,教師應參與并說明產生困難的原因,指出是計算結果有誤還是計算過程不正確,并引領學生找到正確的解題路徑;當小組討論完全背離教學主題時,教師要及時進行制止和引導;當組內成員產生矛盾以致影響小組整體合作時,教師需要進行調停。其次,小組合作探究不是“茶話會”,也不是簡單的圓桌會議,小組內應進行明確分工,每一位學生都要承擔一定的任務,有的負責組織小組活動,有的負責記錄討論過程,有的負責在小組成果展示時進行總結發(fā)言。如果小組人數太少,則可以合并角色,力求組內各成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此外,小組應定期進行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體驗不同的任務,這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小組討論的積極性,保證合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法的完善和發(fā)展不是一躍而成的,要通過一步步的量變而達到質變。這就需要每位教師認真研究,努力探索,在教學實踐中去提高。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真正有實效。
參考文獻:
[1]楊卓.基于小組學習合作模式的小學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8):56.
[2]羅東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和實踐[J].小學科研教育論壇,2003,7(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