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煜
摘要:政府財務信息披露是指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利用一些媒介,為滿足相關利益者的信息需求,將政府財務狀況、績效水平和其他一些財務信息按照規(guī)定的形式,向社會公眾公開的行為。我國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特別是處于媒體高度發(fā)達的時代,社會公眾可以從各種各樣的渠道獲取信息數據,相應對信息的準確度和透明度提高,因此完善財務信息披露制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政府財務信息披露;存在問題;分析思考
中圖分類號:F810.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1
一、政府財務信息披露的基本狀況
(一)政府財務信息披露發(fā)展歷程
我國政府財務信息披露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內部使用。1949年至1999年,國家內部掌握和使用政府財務信息,不得對外公開。第二階段半公開。1999年,政府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要求,開始向人大代表公開部門預算及明細賬等。第三階段公開并寫入法律。2007年,政府把預決算收支情況、預算執(zhí)行情況及各類專項資金的收支、使用作為主要公開的信息,向全民公開。2014年,新《預算法》對政府財務信息披露形式進行修訂,明確規(guī)定:部門預決算報告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審核批復后,應當在收到批復后二十日由各部門在其門戶網站公開,并對機關運行經費等重要事項作出說明。2014年底,《權責發(fā)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的制訂下發(fā),預示著我國進入財務報告制度改革的啟動階段。
(二)政府財務信息披露的現狀
一是目前政府財務信息披露集中于預、決算執(zhí)行情況方面,主要是預算收支情況、預算執(zhí)行情況、決算情況、 “三公”經費支出情況,以及政府采購、政府采購與預算銜接情況。二是不斷細化披露內容。政府預決算按財政撥款收支總體情況、在功能分類科目和經濟分類科目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情況以及“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進行公開,并要求 “三公”經費詳細說明接待人數、批次、標準,披露內容更加完整細化。三是披露信息質量不斷提升,披露形式趨于規(guī)范。在政府各部門網站上建立信息公開專欄,便于社會公眾查閱閱讀。
二、政府財務信息披露存在的不足
(一)信息披露的目標方面
政府財務信息披露目標要從決策有用觀向滿足公眾需求,履行政府對公眾的受托責任轉化。當前從我國政府披露的財務信息來看,主要為政府部門、立法機關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納稅人、國際組織、購買國債的公民和企業(yè)、外國政府與單位等公眾的信息需求還未考慮,只強調了信息的相關性、有用性。受托責任要求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我國政府財務披露應把社會公眾的信息需求,政府對公眾的受托責任作為改革的方向。
(二)信息披露制度方面
我國財務信息報告的編制基礎是收付實現制,側重于預算資金的管理,對非現金交易對政府資產、負債產生的影響沒有記錄,忽略了與預算沒有直接關聯的其他重要會計信息,反映了政府財務信息不夠全面和準確。其次,新《預算法》雖然對政府財務信息披露有明確規(guī)定,但財務報告制度缺位,不能對內容、質量進行規(guī)范和指導。制度的缺失會造成信息披露簡單粗放,不能對政府財務狀況進行系統(tǒng)分析,財政政策選擇和預算編制缺乏依據,造成財務狀況透明度不高,容易發(fā)生腐敗和浪費財政資金的行為。
(三)信息披露質量方面
一是披露的政府財務信息完整性欠缺,內容較簡單,對資產、負債報告不充分。如政府擔保形成的國際債務、社會保險金的未來負債和國債未來的還本付息負擔等,沒有在會計報表中反映,政府投資形成的國有資產產權構成及收益權等信息也沒有在報表中反映。這就使信息使用者獲知的政府資產、債務債權情況、負債的償還能力,政府的發(fā)展?jié)摿Φ惹闆r不夠準確。二是政府會計側重核算財政撥款收支情況,對會計人員專業(yè)要求較低,對政府財務信息披露意識淡薄。
(四)信息披露審計監(jiān)督方面
我國在財務信息方面的審核角色十分單一,主要是由政府財政部門對其財務信息進行審核,國家審計部門由于精力財力有限,無法對每一份財務信息進行審核,政府財務信息披露得不到質量保障。另外,公眾參與監(jiān)督的作用發(fā)揮不到位。社會公眾在公開的財務信息中發(fā)現問題或有疑惑時,沒有固定的官方渠道對問題進行解釋說明,這樣不利于發(fā)揮公眾的監(jiān)督作用,也不利于政府了解公眾需求、改進不足,改善財務狀況。
三、完善我國政府財務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政府財務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健全政府會計核算制度應按照工商業(yè)會計核算及財務管理活動的要求,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基礎。政府需要根據財務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反映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明確規(guī)定信息披露的主體、時間、范圍、內容、細化程度等,將政府財務信息完整、及時地提供給信息使用者。同時,強化政府財務信息披露問責機制,追究虛假信息披露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加大懲罰力度。
(二)提高政府財務信息披露質量
一是加強培訓政府會計應用人員,提高會計人員專業(yè)水平。會計人員的職業(yè)能力是影響信息披露質量的重要因素,加大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會計人員入職要求,明確財務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的真實性和全面性。二是拓寬信息披露渠道。政府應充分利用公共媒體、公告等便捷方式,同時,應確保披露的財務方面的信息符合民眾要求的質量標準,便于信息使用者獲取準確信息。三是拓展信息披露內容。政府財務信息披露不僅應該反映過去,還應該對政府未來的發(fā)展能力、財務狀況、存在的機遇與風險合理預測,以便提前做好風險預防和化解預案。
(三)加強政府財務信息披露監(jiān)督
一是加大政府自身的監(jiān)督力度,可設立獨立的審計機構對政府部門年度財務報告進行審計。二是政府可以委托會計師事務員對政府財務信息進行審計,彌補政府審計不足,提高數據真實合法性。三是政府在其現有的財務信息披露機制中建立比較穩(wěn)定、完善的評價體制,可以對財務信息在質量方面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督,更有利于廣大群眾對其進行監(jiān)督。
我國政府財務信息披露的改革應在借鑒國外發(fā)達國家經驗,趨同國際慣例的同時加入中國的具體國情。加強政府財務信息披露的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提升信息披露質量。針對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采取必要的改進措施;同時,增強政府財務信息透明度建設,滿足社會公眾對信息的使用需求,促進政府高效履職,構建公開、規(guī)范、透明的政府財務信息披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