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珞丹
2017年4月19日,法國巴黎的布松勒菲弗(Beaussant Lefèvre)拍賣行放出顆衛(wèi)星:顧玨款竹雕竹林七賢圖筆筒刷新竹筆筒拍賣的世界紀錄。
顧玨生卒年不詳,大約活躍于清康熙年間,是嘉定竹刻的重要代表性人物。金元鈺(字寶庭,號堅齋)著于嘉慶十二年(1807)的《竹人錄》載:“玨字宗玉,居城南。朱、沈相承,平淡天真,純以韻勝。玨則刻露精深,細入毫發(fā),一器必經(jīng)二三載而成,是又不襲前人窠臼,而能獨立門庭者。戲仿靈璧、英州石,以沉檀香、黃楊木制為奇峰,真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致?!盵1]顧玨還擅制春宮圖,“所制竹根秘戲圖,眉目形體如生,床幃幾席有刻竹鏤楮之巧,有好事者什襲藏之,惜非雅制。”[2]金元鈺以詩派論嘉定竹刻名家,謂顧玨“似齊梁綺靡?!盵3]
布松勒菲弗拍賣行認定筆筒為清代且為顧玨所制,估價5萬至6萬歐元,以126萬歐元落槌,加傭金,成交價157.49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161.08萬元)。筆筒主題紋飾為竹林七賢,刻“顧玨” 款及“宗玉”方章,刻工一流。魏末晉初的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七位極富才情的名士,承建安文學精神,多“棄經(jīng)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不肯效力司馬朝廷,生活不拘禮法,常聚于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飲酒、賦詩、唱和,隱晦而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明末清初時期“竹林七賢”成為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題材,如用于畫、瓷器紋飾、雕刻等。在竹雕紋飾中,文人趣味的“竹林七賢”和“攜琴訪友”圖案廣受追捧。
“顧氏竹筒過巧易壞,非傳作也?!盵4]顧玨作品稀見,僅知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等有精品庋藏。在藝術(shù)品市場上,顧玨款作品偶有出現(xiàn),真?zhèn)未嬉?,價格差別巨大。這折射出顧玨作品面貌模糊、辨識度低的現(xiàn)實。檢索雅昌藝術(shù)網(wǎng),顧玨款拍品25個標的,流標12個標的,成交價高者504萬元,低者500元,且成交價前三甲均出自知名古董商黃玄龍的翦凇閣拍賣專場。這一數(shù)據(jù)并未包括香港蘇富比和佳士得,此前的記錄為清代顧玨款高浮雕“攜琴訪友”圖竹筆筒在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以1076萬港幣(約合人民幣1140.56萬元)創(chuàng)造的。這只筆筒乃業(yè)界公認的顧玨作品,由英國著名古董商埃斯卡納齊競得。1076萬港幣可是大錢,居年度中國工藝品拍賣的第五位,高于中國古典家具榜首的一對明萬歷木漆金四角柜——紐約蘇富比2005年9月21日以113.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18.91萬元)拍出。可資參照的是,2005年北京全市存量住房買賣平均價格4286元/平方米。[5]
較戲劇性的一幕發(fā)生在五年前。英國南部城市布里斯托爾一家慈善商店收到一批捐贈品,眼尖的店員覺得一只刻畫12個人物的殘舊中國竹筆筒可能是個“老貨”,遂交咨詢了當?shù)匾晃慌馁u商,確認為清代竹雕筆筒,署“顧玨”款,遂以估價1.5萬至2.5萬英鎊上拍,經(jīng)眾多買家一番瘋狂叫價,被一位來自香港的人士以4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447.94萬元)拍得。這個價格是這家慈善商店三年營業(yè)額的總和!
從拍賣情況看,真品、高浮雕和文人趣味主題更受追捧。
布松勒菲弗拍賣的顧玨款筆筒是否為清代作品,是否確為顧玨作品也引起坊間熱議。有人看真,也有人鑒偽,但雙方都認可筆筒的雕刻工藝上乘。
[1] 《竹人錄》,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2] 同上
[3] 同上
[4]《嘉定縣志》,轉(zhuǎn)錄自《竹人錄》,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5] 《2005年北京市房地產(chǎn)市場運行狀況》,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