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
隨著越來越多傳世及出土的黎族青銅蛙耳銅鑼面世,這種傳統(tǒng)的打擊樂器逐漸成為研究我國華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青銅文化分布的重要內容。本文主要介紹海南省博物館館藏的12件珍貴清代黎族蛙鑼,以促進對清代海南島青銅樂器形制的研究。
蛙耳銅鑼是黎族一種傳統(tǒng)的由青銅鑄造而成的打擊樂器,民間常稱蛙鑼,在海南的黎族先民中世代沿襲使用?!堆轮葜尽份d:“(生黎)最貴蛤鑼,豪強之家有以十數(shù)牛易一鑼者。”便是黎族蛙耳鑼珍貴的最好證明。清代李調元《南越筆記》中記:“瓊州有黎金,似銅鼓而匾小,上三耳,中微其臍,黎人擊之以為號。此即鐺也。古時蠻部多以銅為兵,以銅為器。富者鳴銅鼓,貧者鳴鐺,以為聚會之樂?!睆奈闹械拿枥L不難看出,鐺即蛙鑼。在清光緒時期《崖州志》卷113《黎防志一·黎情》中及民國時期許崇灝編撰的《瓊崖志略》第四章《瓊崖居民·黎族·嗜好》等舊志中,對傳統(tǒng)黎族使用青銅制打擊樂器也有所提及。
傳統(tǒng)的黎族社會中,每個家族都很看重蛙耳銅鑼,一個家族所藏的蛙鑼少則幾面,多則數(shù)十面,擁有數(shù)量愈多,愈能顯示家族的威望與興旺發(fā)達。
館藏黎族蛙鑼皆是精品,銅鑼上所鑄的蛙鈕分多種形制。部分于鑼體外邊緣處一側鑄2只青蛙,部分則鑄有3只青蛙,造型古樸端莊,內壁為素面,外壁和底部紋飾精美流暢。按一般說法,鑄蛙的數(shù)量體現(xiàn)著蛙鑼的珍貴程度,3只蛙比2只蛙的更珍貴。黎族蛙鑼周邊通常鑄有八卦符號、四環(huán)形圖案等紋飾,邊緣一側等距鑄有3只小青蛙臥于飾有繩紋的圓環(huán)上,或鑄有3只青蛙、3個圓環(huán)、1蛙2蟲、1蛙2環(huán)等立體飾物。蛙鑼有大小之分,小蛙鑼面上往往鑄有一些其他紋飾,掛耳鑄有小青蛙,有的鑄飾兩只蹲蛙,既表示招福進財保平安,又有圖騰崇拜之意。
館藏清代黎族蛙耳銅鑼的具體情況如下:
1.清代黎族三蛙耳銅鑼(圖一),二級文物,面徑28、厚3厘米。鑼身邊緣大約在圓周六分之二處鑄有3只小青蛙,每只皆位于圓周六分之一處,三蛙足底踏有小環(huán),作為系繩懸吊之用。器身基本完整,有多處銹蝕,內壁為素面。2008年4月由白沙縣博物館調撥至海南省博物館。
2.清代黎族三蛙耳銅鑼,二級文物,面徑25.4、厚4.5厘米。鑼身邊緣大約在圓周六分之二處鑄有3只小青蛙,每只皆位于圓周六分之一處,三蛙足底踏有小環(huán),作為系繩懸吊之用。器身基本完整,內壁為素面。于2008年3月由三亞市博物館調撥至海南省博物館。
3.清代黎族云雷紋三蛙耳銅鑼(圖二),二級文物,面徑25.1、厚4.5厘米。鑼身邊緣鑄有3只小青蛙,3蛙足底踏有小環(huán),作為系繩懸吊之用,鑼身側面鑄有云雷紋,造型古樸端莊,外壁和底部紋飾精美流暢??谘靥幝杂锌膿p,內壁為素面。于2008年3月由三亞市博物館調撥至海南省博物館。
4.清代黎族三蛙耳銅鑼,二級文物,面徑23.8、厚4厘米。鑼身邊緣大約在圓周六分之二處鑄有3只小青蛙,每只皆位于圓周六分之一處,3蛙足底踏有小環(huán),作為系繩懸吊之用。器身基本完整,內壁為素面。于2008年3月由三亞市博物館調撥至海南省博物館。
5.清代黎族一蛙耳兩紐銅鑼(圖三),三級文物,面徑36.8、厚5.2厘米。鑼身邊緣大約在圓周六分之二處鑄有三只小環(huán),作為系繩懸吊之用,一環(huán)內鑄有1只小青蛙為裝飾。鑼面有多條裂紋,有破孔、銅銹,內壁為素面。于2008年3月由瓊中縣文體局調撥至海南省博物館。
6.清代黎族三蛙耳弦紋銅鑼,三級文物,面徑40.5、厚4厘米。鑼身邊緣鑄有3只小青蛙,3蛙足底踏有小環(huán),作為系繩懸吊之用,鑼身正面及側面有弦紋,造型古樸端莊,外壁和底部紋飾精美流暢。器身缺兩耳,口沿多處磕損,內壁為素面。2005年8月征集于昌江縣十月田鎮(zhèn)沙田村莫其南處。
7.清代黎族三蛙耳銅鑼(圖四),未定級,面徑28.5、厚3.5厘米。鑼身邊緣大約在圓周六分之二處鑄有3只小青蛙,每只皆位于圓周六分之一處,三蛙足底踏有小環(huán),作為系繩懸吊之用。器身基本完整,內壁為素面,2007年7月征集于樂東縣大安鎮(zhèn)昂外村羅永強處。
8.清代黎族一蛙兩蟲耳銅鑼,未定級,面徑28、厚3.5厘米。鑼身邊緣大約在圓周六分之二處鑄有三只小環(huán),作為系繩懸吊之用,一環(huán)內鑄有1只小青蛙,兩側耳內鑄小蟲做裝飾。兩耳略殘,內壁為素面。2007年8月征集于樂東縣大安鎮(zhèn)昂外村羅永強處。
9.清代黎族三蛙耳銅鑼(圖五),未定級,面徑28.3、厚4厘米。鑼身邊緣大約在圓周六分之二處鑄有3只小青蛙,每只皆位于圓周六分之一處,3蛙足底踏有小環(huán),作為系繩懸吊之用。器身基本完整,有多處銹蝕,內壁為素面。2013年8月征集于東方市天安鄉(xiāng)龍牙村。
10.清代黎族一蛙兩蟲耳銅鑼,未定級,面徑29.2、厚3.8厘米。鑼身邊緣大約在圓周六分之二處鑄有3只小環(huán),作為系繩懸吊之用,一環(huán)內鑄有1只小青蛙,兩側耳內鑄小蟲做裝飾。器身有多處裂紋、破洞,有銅銹銹蝕痕跡,內壁為素面。2013年8月征集于東方市天安鄉(xiāng)龍牙村。
11.清代黎族兩蛙耳一鈕銅鑼(圖六),未定級,面徑30、厚4.9厘米。鑼身邊緣大約在圓周六分之二處鑄有3只小環(huán),作為系繩懸吊之用,兩側環(huán)內鑄有小青蛙為裝飾。器身一耳磕損,有銅銹銹蝕痕跡,內壁為素面。2013年8月征集于東方市天安鄉(xiāng)龍牙村。
12.清代黎族三蛙耳銅鑼,未定級,面徑31.8、厚4厘米。鑼身邊緣大約在圓周六分之二處鑄有3只小青蛙,每只皆位于圓周六分之一處,3蛙足底踏有小環(huán),作為系繩懸吊之用。器身有銅銹銹蝕痕跡,內壁為素面。2013年8月征集于東方市天安鄉(xiāng)龍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