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秋蘭
一、本課題選題的背景
學生負擔過重是困擾教育多年的頑癥,它嚴重阻礙了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全面的發(fā)展,使新世紀的人才過早地背起了沉重的包袱。為了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國家教育部三令五申,頒發(fā)了不少文件;大小報刊頻頻呼吁,刊登了不少文章;小學升初中也取消了統(tǒng)一考試而改為就近入學等等。這些措施,使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緩解,但仍存在不少問題。2010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中,再次提到“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并將其確定為改革試點十大任務之一??梢娭行W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的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和重視。因此,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全面提高素質教育,給學生一個全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一個優(yōu)質、高效的學習氛圍,是新時期教育向我們提出的新課題;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解決現實教育弊端,提高國民素質以及適應新世紀挑戰(zhàn)的需要。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初中生課業(yè)負擔過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這早已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也是當前深化基礎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減負不是單純的減輕書包重量、減少作業(yè)量,而是要順著學生的心理,培養(yǎng)、引導他們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各種適合的技能,鍛煉他們的意志,磨練他們的性格,為青少年時代的學習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并為教育形成決策和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本課題本著在微課資源的支持下提高課堂效率,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提高家庭作業(yè)效率的思想,提出具有實踐意義的策論,為地理課堂教學和作業(yè)設計的實施起到指導作用,對于加深教師對學生課業(yè)負擔問題嚴峻性的認識,促進教育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推動地理教育教學改革或將產生一定的作用。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現今熱議的微課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湖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Penrose認為微型的知識脈沖只要在相應的作業(yè)與討論的支持下,能夠與傳統(tǒng)的長時間授課取得相同的效果。Penrose提出建設微課程的五個步驟:羅列課堂教學中試圖傳遞的核心概念,這些概念將構成微課程的核心;寫出一份15-30秒的介紹和總結,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用麥克風或網絡攝像頭錄制以上內容,最終的節(jié)目長度為1-3分鐘;設計能夠指導學生閱讀或探究的課后任務,幫助學生學習課程材料的內容;將教學視頻與課程任務上傳到課程管理系統(tǒng)。
在我國,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網絡中心的胡鐵生老師于2011年正式提出新型教學資源——微課,“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胡鐵生老師主持的研究課題《中小學“微課”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fā)與應用研究》被立項為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我國多個地區(qū)的教學研究人員、一線教師也在勇于實踐,不斷思考反思,不斷歸納總結這種新型教學資源,如推出“信息化教學專題”“精彩導入”“合作學習”“情景探究教學”等專題,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利用微課資源減輕學生初中地理課業(yè)負擔的研究,從微課程資源的設計與實施,不僅在新的網絡技術環(huán)境下、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資源開發(f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然,“微課程資源”減輕學生初中地理課業(yè)負擔這一理念還有待于進一步界定和梳理,內容建設還有待于進一步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這將依賴一線教師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廣泛的實踐。
四、研究設計
1、研究目標
(1)掌握初中生地理課業(yè)學習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在廣泛深入地調查研究基礎上,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普通中學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習慣差異和課業(yè)負擔,以供參考借鑒。
(2)把握普通中學學生課業(yè)負擔問題出現的原因,對調查的資料進行詳細、全面的分析,初步了解普通中學學生課業(yè)負擔問題出現的原因,為制定相關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據。
(3)掌握我校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現狀及成因。通過采用觀察法和訪談法調查教師教學現狀及學生理想的課堂教學模式,掌握教學活動的基本情況,為制定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供參考。
(4)探索微課資源應用下,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具體對策與方案。通過對前期獲取的資料整合,地理老師集體研究探索借助微課資源如何優(yōu)化課堂和課后教學,為學校的地理教學提供決策性的指導依據和對策方案。
2、研究內容:
(1)分析學生地理課業(yè)中負擔問題出現的成因。
按本校初中二個年級(初一、初二)、外校初中二個年級(初一、初二各兩個班)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個案分析等方法,了解初中生地理課業(yè)學習現狀和存在問題,分析其原因。
(2)了解我校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現狀及成因。
在觀察了解本校初中地理老師的教學現狀,掌握教學活動的基本情況的同時發(fā)現問題。
(3)提出具體的探索微課資源應用下,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對策與方案,并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制定構建優(yōu)化課堂教學,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評價體系。
3、研究對象:
這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通過選定的實驗班級(初一2班)和教師(羅志欣)進行實驗驗證,實時監(jiān)測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教學狀況,比對實驗前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學習成績等的轉變,再進一步構建優(yōu)化課堂教學,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評價體系。
4、研究的方法:
(1)文獻法:通過查閱有關微課資源利用和減負的相關著作、期刊數據庫及因特網上的文獻資料,以此作為本課題研究的參考資料,進行研究。
(2)調查法:選取梅州市梅江區(qū)樂育中學的學生作為被試,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個案分析等方法,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學習方式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得出結論。endprint
(3)觀察法:通過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和內容,觀察學生學習行為的變化情況。
(4)經驗總結法:根據實踐和研究中的實際效果,不斷反思和總結,將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經驗和理論形成文字,集結成論文集和微課資源。
5、技術路線
6、研究結論
本課題以“普通高中利用微課資源減輕學生地理課業(yè)負擔的研究”為載體,從構建一種符合新的教育要求、初中生本性及地理學科特點的初中地理教學課堂和課外模式入手,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切入點,通過微課資源在課堂和課后的使用,提高學生學習地理和完成課外練習的積極性,經過一年多的實踐研究,證明利用微課資源確實可以減輕普通中學地理課業(yè)負擔,是科學可行的。
7、研究的分析和討論
本課題旨在通過把微課資源運用于初中地理學習,研究是否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為了獲取實踐的結論,我們做了以下研究:
1、2015年11月,對實驗班的吳蕾和非實驗班的溫磊杰同學進行訪談。
兩位同學入學成績一樣,在利用微課資源學完經緯網、地形圖的知識后,對他們進行訪談,吳蕾同學表示,雖然這些知識比較抽象一點,但我對地理充滿著好奇,且老師通過微課視頻能很好地解決我們在課堂上遇到的疑問,所以學起來也比較輕松。而溫磊杰表示,第一章的知識很抽象,難以理解,學起來很吃力。在家庭作業(yè)完成方面,吳蕾同學表示因為老師運用微課練習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我們的疑惑很快就掃除了。而溫磊杰表示,由于課堂上有些不理解,所以回家后有些題目不會解答。
從訪談中可知:在初中地理課堂利用微課資源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具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比較輕松。課后,通過自己看重難點的微練習講解,可以掃除疑惑。
2、2016年6月,對實驗班問卷調查。
(1) 73%的同學認為微課資源的運用課堂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2)相對于多媒體課件的播放,97%的都肯定了微課視頻能提高學習效率。
(3) 82%的同學認為做作業(yè)的效率提高了。
(4)現在做30道選擇題用時15分鐘的占78%。
(5) 80%的同學表示愿意繼續(xù)使用“微課”進行學習。
調查數據顯示:微課資源的而利用對學生的幫助還是非常大的,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節(jié)約學習時間而且也能提高做題目的效率,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3、2016年7月,對102班實驗前后與101班地理成績對比
為了對比分析在初中地理學習課程中采用微課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我校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把101班列為對比班,102列為實驗班,且均由羅志欣老師授課。采用實驗前后測試的的方法,對這兩個班級進行了三次地理成績比對。
兩個班地理成績的變化總體是成上升趨勢,但微課實驗班比傳統(tǒng)教學班上升的幅度大和下降的幅度小。102班開展微課教學成績提高幅度大,同時也拉大了與101班的差距。102班在地理教學中運用了微課資源,,能促進學生有效自主學習,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地理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課堂的重難點通過微課得以解決和消化,微練習又能幫助學生快速解題和掌握解題的方法,鞏固課堂知識,學生學起來比較輕松,從而減輕學生課業(yè)的負擔。而102班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由于剛接觸地理科目,很多知識較抽象,且信息量大,學起來較吃力,所以成績不夠理想。
研究結果表明:對學生而言,在學習中利用微課資源進行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前者效果比較好。
4、實踐中,發(fā)放和收集課堂教學和課后教學工作評價指標體系表
為檢驗實驗教師的教學工作,課題組制作了《課堂教學和課后教學工作評價指標體系表》發(fā)放給同行教師和實驗班級的部分學生進行評價。其中,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由同行教師填寫,教師課后教學工作評價由學生填寫。
通過回收分析:同行教師對實驗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是比較認可的,認為教學目的明確,教學技能嫻熟,教學方法科學,教學素質較高,認可該教師使用微課資源進行教學,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也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意義,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七、課題研究反思和建議
課題研究反思
本課題以“普通初中利用微課資源減輕學生地理課業(yè)負擔的研究”為主題,立足于本校資源,注重微課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注重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具有一定的獨特性。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能打破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模式。但由于原定的初一五班的學生要參加2016年的地理省統(tǒng)考,學習非常緊張,導致我們的實踐跟蹤暫停一段時間,并改變實驗班級,所以研究實踐上時間不夠充裕,經驗還不夠豐富。而且,雖然對微課設計的理論學習經歷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是實際開發(fā)過程當中仍出現諸多問題,比如由于設備問題,錄音效果有時不是很理想,地理基礎較為薄弱的同學,對于課前的預習工作往往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微課教學的有效性。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明顯提高,課堂氛圍更加融洽,大部分同學都更加樂意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并積極完成課外的練習,完成相同作業(yè)量的情況下時間明顯縮短,考試成績也比普通班級明顯提高。今后,我們仍將繼續(xù)堅持走微課這條道路,并會作為本校的教學特色。
課題研究建議
通過本實驗的研究,我認為要想堅持走微課這條道路的話,首先,必須要轉變老師的教學觀念。目前,有很多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還根深蒂固,特別是一些普通中學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究竟能不能發(fā)生應有的變化,取決于教師怎樣引導、幫助,也可以說,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寫,所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yōu)榍疤?。其次,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目前,傳統(tǒng)的教學對學生重結果輕過程,重分數輕能力,不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忽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對新教學模式的評價我們必須要打破傳統(tǒng)的評價內容,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在評價體系上,應更多考慮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
總之,通過兩年的實驗與探索,充分證明了微課資源應用于初中地理教學對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是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的,從操作過程和實驗成果來看,是科學的、有效的。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14YJA880104);廣東省梅州市第八屆教育教學《促進欠發(fā)達地區(qū)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新探索——基于微課資源的設計與應用》
[科研項目]《普通初中利用微課資源減輕學生地理課業(yè)負擔的研究》MZ0802-MJQ2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