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魏六朝扇文化的流行及其藝術表現

      2017-08-05 04:52劉艷萍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7年7期
      關鍵詞:蘊涵

      劉艷萍

      摘 要:扇本是一常見的生活器物,但在漢魏六朝時期它逐漸成為士人儒雅風度的體現。而文學作品中扇意象的形成和東晉扇書、扇畫的興起,則使其文化意蘊更為豐富,并隨著時代文化精神的轉變而發(fā)生著變遷,其總的發(fā)展趨勢則是實用功能趨于弱化,藝術與審美功能逐漸增強。

      關鍵詞:扇 蘊涵 雅趣 扇畫

      扇,在古代本為一種常見器物,其最初用途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儀仗用品。其二是生活用具,用來驅蚊納涼。可是,在漢魏六朝時期,扇這一器物卻體現出更多的文化蘊涵,也與文人有了更密切的聯(lián)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六朝時期生活的藝術化及人們審美觀念的增強,同時也反映出文化向追求個性化及雅士風流的轉化。

      一、漢魏之交,扇子成為士人風度的體現

      在漢代,作為日常生活器物的扇子可以作為禮物相互饋贈,且往往體現出雅而不俗的文人意趣。葛洪《西京雜記》言:“朱買臣為會稽太守,懷章綬還至舍堂,而國人未知也。所知錢勃,見其暴露,乃勞之曰:‘得無罪乎?遺以紈扇。買臣至郡,引為上客,尋遷為掾史。”[1] 92-93錢勃贈朱買臣者即為紈扇。紈帛輕盈纖薄,籠于竹骨之上,成圓形之狀,用力甚微而清風拂涼,兩漢十分流行。漢魏之交,在太學生和公卿大夫中間,手搖扇子成為一種風尚,《語林》中載荀彧與孔嵩之語:“昔與子搖扇俱游太學?!盵3] 4搖扇游太學,體現出了一種少年意氣風發(fā)、春風得意、灑脫狂放的氣度和風姿,“扇”這一普通“道具”在此賦予了其主人以一種特定的風度和精神面貌。而羽扇的流行更加彰顯了士人閑逸瀟灑的風度。據陸機《羽扇賦》所言,羽扇的最早使用者為戰(zhàn)國后期楚國文人宋玉、唐勒:“昔楚襄王會于章臺之上,山西與河右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鶴之羽以為扇。諸侯掩麈尾而笑,襄王不悅?!盵3] 33其后,羽扇流行于南方。三國時諸葛亮手搖羽扇、指揮三軍、鎮(zhèn)定自若的形象更是定格在了士人心中,成為被崇拜和模仿的形象?!爸T葛武侯與宣皇在渭濱,將戰(zhàn),宣皇戎服蒞事;使人視武侯,乘素輿、葛巾、毛扇,指麾三軍,皆隨其進止。宣皇聞而嘆曰:‘可謂名士矣!”[4] 1187隨著西晉平吳,羽扇亦流行開來。西晉傅玄《羽扇賦序》曰:“昔吳人直截鳥翼而搖之,風不減方、圓二扇,而功無加。然中國莫有生意者。滅吳之后,翕然貴之,無人不用。”[5] 62-63東晉中期之后,羽扇漸衰,紈帛作扇面的團扇重新成為文人手中之扇的主流。

      這一時期,無論是羽扇還是團扇,在文人手中都已不單純是一種驅蚊納涼的日常用具,尤其是羽扇的流行,更顯高雅脫俗,使人飄飄有凌云之氣,栩栩有仙風道骨之感。扇的文化蘊涵的這一轉變與這一時期文化總體精神的轉變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魏晉時代是士人更加追求外在風度和自由個性的時代,自漢末興起的人物品評之風,至魏晉更為興盛,在政治、道德的評議之外,更重外在的氣度、風神等審美因素,清、神、朗、率、達、雅等成為品評人物時的常用詞語。與這種時代文化精神的變遷相應,此一時期,扇成為士人具有一定身份象征意義的“道具”,成了風流儒雅、閑逸灑脫氣度與風神的體現。

      二、詠扇詩、詠扇賦:文學作品中扇意象的形成

      隨著扇文化的流行,詠扇詩和詠扇賦大量出現。這些作品中的扇意象包含了作家個性和時代精神、文化修養(yǎng)等要素,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文人反復詠嘆,對后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今存最早的詠扇之作是題為西漢班婕妤的《怨歌行》。據《樂府詩集·相和歌辭》解釋:“漢成帝班婕妤失寵,求供養(yǎng)太后于長信宮,乃作怨詩以自傷。托辭于紈扇云。”[6] 610《怨歌行》一詩寫道: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常恐秋節(jié)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夏季炎熱之時,可以用它扇風,而秋冷之時,便將它棄置不顧,所以秋扇見捐也暗喻了宮女被棄、失寵的不幸命運。因為班婕妤的本事和這首《怨歌行》,自此以后,團扇這一意象便與宮女們的哀怨之情緊密相聯(lián),在《婕妤怨》《怨歌行》等詠嘆宮女哀怨的作品中,團扇便成為一個經常出現的意象,意義指向清晰而明確。而團扇意象的另一重意蘊,則與《樂府詩集》中的《團扇歌》相聯(lián)系,據載,東晉名臣王導的孫子中書令王岷為當時名士,“珉與嫂婢有情,愛好甚篤,嫂捶撻婢過苦,婢素善歌,而珉好捉白團扇,故制此歌”[7]717,此歌即《團扇歌》。至南朝時代,《團扇歌》往往成為艷詩中常見的題目,內容大體上不出歌詠男女相思戀情的范圍,有的甚至具有香艷色彩。如:“清風任動生,嬌香承意發(fā)。”(蕭衍《團扇歌》)“動搖玉郎手,因風訪方便。”(沈約《團扇歌》二首其一)這些詩作既是詠白團扇的詩,同時也是言情詩。在詩中,白團扇無論是在“玉郎”之手,還是女子“持許自障面”,它都成了戀情或所戀對象的一種象征,和相思之情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在蕭衍的詩中,更是由女子手中的白團扇產生聯(lián)想,想到清風隨著其身之動而產生,任其身上的香氣彌散開來。

      《怨歌行》及《團扇歌》的本事共同構成了詩歌中扇意象的蘊涵,構筑起了一個閨怨與艷情的世界。秋扇見捐所象征的女子被棄的凄涼落寞和郎捉白團扇的情節(jié)中顯示出的郎情妾意又在后代被諸多文人所繼承,在唐宋詩歌中被反復吟詠。

      同時,東漢之后,又出現了大量的詠扇賦。與詩中團扇意象的閨怨艷情色彩相比,賦中之扇則顯莊重嚴肅,成了君子所應具有的道德品質的象征。如班固的《竹扇賦》,傅毅《扇賦》《扇銘》,崔骃《扇銘》,張衡《扇賦》,蔡邕《團扇賦》,徐干《團扇賦》,蔡邕《團扇賦》,曹植《九華扇賦》等。傅毅在《扇銘》中寫道:“翩翩素圓,清風載揚。君子玉體,賴以寧康。冬則龍潛,夏則鳳舉。知進知退,隨時出處?!辟濏炆茸拥摹爸M知退”“或規(guī)或矩”,實際上也是人臣所應具有的品德。張衡《扇賦》、徐干《團扇賦》亦表現了這一主題。區(qū)分尊卑上下、等級貴賤,使人們各安其位,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秩序是傳統(tǒng)儒家禮制文化的基本宗旨,在此文化影響下的士人也應是知進知退、或規(guī)或矩,安守本分。文人們在賦中將封建時代儒家文化影響下士人所應具有的品格寓托于扇這一器物之上,從而使其打上了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印記,進一步豐富了其文化蘊涵,而不再是單純的實用性器物。

      三、扇書扇畫:日用器物與藝術作品的合而為一

      在扇上題寫書法和作畫,使扇這一普通器物更增一層文化意蘊,也更能顯示出文人的風流雅趣。建安之前未曾有在扇上題詩、繪畫的文字記錄,亦沒有出土文獻證物?!爸裆惹髸钡墓适率墙翊孀钤绲年P于扇書的記載。事見于《晉書》王羲之本傳:“在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姥如其言,人競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盵7]2100王羲之的書法使得普通竹扇身價倍增,人們爭相市之,此處世人看重書扇的是書法藝術。當然也有的是重視書寫的內容?;肛吩鴮⒀蜴凇堆┵潯分械摹百Y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即潔成輝。”的句子書于扇上[5]149?,樞巴跞谠蛐蕾p柳惲“亭皋木葉下,壠首秋云飛”的詩句而書齋壁及所執(zhí)白團扇。[8]988桓胤、王融諸人都不以書法知名,他們書寫在扇上的詩賦均為佳句,以此顯示持扇者的志趣或雅識。此時的扇,其優(yōu)美造型已與上面書寫的內容或上面的詩詞和書法藝術融為一體。

      今存史籍關于在扇上作畫的最早記載,是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所記曹不興“落墨成蠅”的故事,扇畫到東晉時代出現更多,王獻之工于草隸,擅長丹青,“桓溫嘗使書扇,筆誤落,因畫作烏駁牸牛,甚妙?!盵7]2105著名畫家顧愷之亦曾作扇畫?!端渍f》載:“顧虎頭為人畫扇,作嵇阮,都不點眼睛,便送還扇主,曰:‘點眼睛便欲能語!”[2]46扇畫的大量出現也使詠扇畫詩、題扇畫贊等藝術批評的作品大量出現。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便有《題扇畫贊》。宋齊以降,扇畫技藝獲得了長足發(fā)展,同時,扇畫也使士人甚至帝王十分珍愛。南朝齊蕭賁“能書善畫,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為遙?!盵8]1106《歷代名畫記》亦曰:“(蕭賁)曾于扇上畫山水,咫尺內萬里可知?!盵8]13此時的扇,重要的是其上面的繪畫書法作品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價值,扇已經成為了一件藝術品,人們對它的珍愛也體現出對美的欣賞,對藝術的欣賞。當然,扇書扇畫與其他書法繪畫作品的不同在于:其一,其空間有限,因而給書法和繪畫藝術帶來更多的限制,如何在這小小的空間中布局安排,更見藝術匠心,也更顯作者技藝的高超。其次,扇子本是士人隨身攜帶之物,既可驅蚊納涼,又可彰顯士人身份風度,如果再加上上面的書法繪畫,更顯文人雅趣,增強了其審美功能,日用器物與藝術作品在此融而為一。可以說,魏晉時人的總體特點是用自己的言行、詩文、藝術使自己的人生藝術化、審美化,一個小小的扇子亦透露出這樣的時代信息,魏晉時人的妙賞與深情在其間展露無遺。

      總之,在漢魏六朝時期,扇子作為生活中的一種常見器物,承載了豐富的文化蘊涵,成為實用器物與藝術品的融合體,其納涼、蔽塵、障目的實用功能漸趨弱化,定情、興志、體現雅趣的審美功能逐漸增強。扇的審美化、藝術化的發(fā)展趨勢與中國文學和藝術的自覺相一致。

      參考文獻

      [1] 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 魯迅.古小說鉤沉[Z].濟南:齊魯出版社,1997.

      [3] 金濤聲,點校.陸機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2.

      [4]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 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1984.

      [6]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Z].北京:中華書局,1979.

      [7] (唐)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8]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

      猜你喜歡
      蘊涵
      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趣味性識字教學
      我的超級老爸
      小學語文學好基礎知識的方法
      循規(guī)推理的三個根源
      9月,秋高氣爽
      后現代主義及其心理學方法論蘊涵
      勾股定理中蘊涵的數學思想
      傳統(tǒng)禮儀文化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涵養(yǎng)
      《語言學基礎理論》第2版中值得商榷的幾個概念
      論元雜劇悲劇的精神蘊涵
      西盟| 雅安市| 海城市| 开封市| 曲阳县| 喀喇| 南涧| 通州市| 罗城| 琼海市| 晋城| 汕头市| 济南市| 五台县| 孝感市| 肥城市| 临漳县| 建湖县| 眉山市| 石屏县| 托克逊县| 周口市| 潜江市| 新泰市| 井研县| 怀仁县| 荔浦县| 元阳县| 利川市| 香格里拉县| 扎兰屯市| 莱芜市| 连江县| 奉贤区| 黑水县| 漳浦县| 永吉县| 金坛市| 育儿| 临泽县| 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