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婷+梁德君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第二十一小學)
摘 要:面對一個已經換了較多班主任的班級,班級管理的難度非常大。以教育敘事的方式,敘述了在接任新班級時遇到的困難、處理辦法,記錄了班主任的管理反思和成長歷程。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反思
人們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而在教師群體中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體驗班主任工作的艱辛與快樂,就難以成為完美的老師。又一年開學在即,當得知我要接手的班級是三年級3班,領導也語重心長地提醒我:“這個班已經換了好幾任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學生和家長的安撫工作,可馬虎不得!”就這樣,我的班主任工作就從“安撫家長和學生的情緒”這一重要任務開始了。
一、突發(fā)“投訴風波”,耐心解釋除誤會
開學第一天,與學生簡單熟悉之后,我開始緊鑼密鼓地完成開學各項要務:清點人數、發(fā)新書、收作業(yè)、統(tǒng)計在校開餐人數……熱火朝天忙了一上午,課間回到辦公室剛坐下還沒來得及喝口水,突發(fā)狀況就來了。學校主任推開辦公室門,徑直走到了我桌子前,還沒等我弄明白,便開口說道:“婷婷,家長這邊可能你要及時跟進下!剛有家長打來電話投訴,說開學還沒收到班主任的信息,有情緒!”本來還覺得新班級新氣象,剛剛還熱血沸騰般想著好好帶帶這幫學生,讓家長們可以松口氣,沒想到第一個上午還沒結束,就感受到了家長們的不滿。我也是滿口委屈,立馬解釋道:“事出有因,我的校訊通信息還沒更新,目前還沒權限跟新班級發(fā)送信息,已經跟負責的老師聯(lián)系過了,系統(tǒng)一恢復,我會立馬跟家長們發(fā)信息解釋。”主任了解情況之后,建議我先通過班級QQ群穩(wěn)定家長情緒。我也趕緊趁著幾分鐘休息時間,登陸QQ群解釋一番,并再次進行了簡單自我介紹。
反思:從家長角度來思考,學生一、二年級已經換了三任班主任,如今第四個班主任開學還遲遲沒發(fā)信息,也確實有些擔心。好在我提前從上一任教師那里加入了班級QQ群,及時耐心解釋,才避免了和家長之間的誤會,也讓家長們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二、迅速了解學生的情況,以關心換取家長的信任
開學報名工作一結束,班級各項管理漸入常規(guī)。為了迅速了解班級的情況,創(chuàng)建班級文化,我在開學第二天便精心設計了一份“學生信息調查表”,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生的基本信息、特長愛好、家庭基本情況進行了解。
調查表很快就收了上來,我也立刻將學生的聯(lián)系方式、上學交通方式、托管情況予以登記,這些數據的統(tǒng)計對今后班主任工作的開展非常有幫助,也省略掉了再次向家長收集基本信息的麻煩。同時,我也觀察到了學生的特長以及以往的班級管理經歷,為挑選班委和志愿者提供了參考。
反思:學校工作得到家長的積極配合,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新接手一個班級,通過學生情況問卷調查的方式能夠快速了解到班級學生的整體情況,讓家長感受到班主任對工作的重視和細致,從而贏得家長的配合。
三、第一次班會課,和學生的約定
對學生有了初步了解后,班級建設的各項活動也隨之展開。為了班級能在一個民主、規(guī)范、和諧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我和學生組織了第一次主題班會課——“我心目中的班級”,用一個詞語說說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班級。學生把溫馨、團結、和諧、安全等詞語寫了下來,貼在教室黑板報中,做成了一個大大的愛心,它也成了我們的班級約定。同時,我以“三3班班規(guī)征集表”的方式,邀請學生積極參與,收集大家對班級管理的建議。通過整理,結合以前工作經驗,我把收集起來的班規(guī)用兒歌的方式創(chuàng)編成了《三3班行為準則》。
反思:根據心理學中的團體動力學理論,“共同制訂的規(guī)范能夠得到團體成員的認可,使團體成員獲得更好的歸屬感,從而保證價值觀取向的一致性”。確實,通過和全班同學一起制訂班規(guī),培養(yǎng)了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和民主意識,而朗朗上口的行為準則兒歌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四、特殊情況處理,遲到背后的小故事
一、二年級學生多是由家長接送,三年級學生開始大部分自己上學,個別男孩午讀偶爾遲到,X同學就是其中一個。開始我也沒太在意,想著他家離學校較遠,就沒嚴查。后來有學生跑來跟我打小報告,說X同學這幾天都帶玩具來學校,有時也在路邊買零食吃。想著這一系列事情,我便把X同學叫來了解情況。通過聊天,我了解到平時學生主要由媽媽照看,爸爸經常外出。提起爸爸,學生顯得有些緊張,可以看出學生比較怕爸爸。之后我便直奔主題,問到:“有同學看到你常在小攤販買零食和玩具,能說說哪里來的錢嗎?”看他有些猶豫,我繼續(xù)說道:“要不要打個電話問問爸爸呢?或者,你悄悄告訴我,我就不用問你老爸啦!”學生聽我這樣一說,開始求到:“老師,我都告訴你,可以不和我爸說嗎?”這樣,學生交代了沒經過家長允許就在家里“拿”錢到路邊買零食的事情??紤]到三年級孩子對錢的認識還不清晰,我給學生留了余地:一是自己回家主動和爸媽承認錯誤,老師聯(lián)系家長做思想工作保護孩子;二是由老師向家長反映整件事情。學生選擇了前者,我也兌現(xiàn)了諾言——聯(lián)系學生的爸爸。傍晚,X同學老爸發(fā)來信息:“謝謝老師這么細心,我們做父母的平時太大意。孩子已經主動承認了錯誤,我們也耐心跟他講了道理。謝謝老師的關心!”
反思:三年級的學生大多數對“偷”字沒有明確概念,只是受到錢的誘惑,也不懂得合理使用罷了。在處理此類事情時,要讓其明白孰對孰錯并改正,后期加強觀察即可,不易過早給學生貼上“偷竊”標簽,留下心理陰影。對學生的關愛,是家校有效合作的重要法寶。
時光飛逝!如今,開心成長班的學生已經升入了四年級。雖然我因為工作調動的原因不能繼續(xù)陪伴他們成長,但我希望也相信學生無論在哪里都能遵循我們的約定:強身健體、知書達理,每天做最好的自己。
參考文獻:
徐峰.班級凝聚力建設又添“心”舉措[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14):38-40.
編輯 尹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