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巖
(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物探小學)
摘 要:德育是老師在工作中的一項義不容辭的重要育人工作與職責。在小學音樂課或在各種文藝活動中,面對低齡化的小學生,怎樣直觀地講明白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節(jié)課、每次文藝活動都能有德育的滲透點呢?這將是內容要討論的問題。
關鍵詞:音樂課;德育;有效滲透
一、音樂課中德育工作的滲透
小學生年齡小,天性好動,好游戲。我抓住孩子們這種特征在音樂課中爭取每堂課都能讓課堂活起來,再不失時機的進行德育思想地滲透。比如歌曲《找朋友》一課,在教學歌曲前我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誰引出新課,然后讓全體學生圍成一個圓圈,一位同學站中間開始做找朋友的游戲,其他同學拍手跺腳加演唱。在這種找朋友的游戲合作中,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懂得了朋友的重要性。再比如給學生欣賞法國作曲家圣桑斯的作品《動物狂歡節(jié)》組曲中的《天鵝》一段時,我告訴學生,描寫“天鵝”的樂曲有很多,圣桑斯的樂曲小品《天鵝》是最通俗易懂的。所有描寫天鵝的樂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用美好的音樂刻畫了“天鵝”的形象,這是因為傳說天鵝從不輕易唱歌,把歌聲藏在心里,但是一旦面臨死亡,卻引吭高歌,所以作曲家們把天鵝擬人化了,作為純潔、高尚、典雅、端莊的象征。講完后,我開始放音樂《天鵝》,我看到學生出神的眼神,充滿遐想的表情,或是愉悅的笑容就知道,音樂在敲擊著他們的心靈,天鵝的形象在他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又如一些內容比較鮮明的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我愛家鄉(xiāng),我愛祖國》等,在歌唱的過程中學生就已經接受了德育,激發(fā)了他們的愛國情感,親情、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等德育思想的滲透。
二、拓展——每課一歌
我所在的小學每班人員較少,這就讓我能夠進行更好的德育。所以每堂音樂課完成后,我總會刻意留出幾分鐘的時間來上我們一直在堅持的音樂拓展——每課一歌。我事先會利用課余時間挑一些好聽的歌曲與全班同學分享。當然,這些歌曲不是只要旋律好聽,在歌曲的選擇上涉及家庭、學校、熱愛祖國等方方面面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思想的滲透。比如,在一次四年級音樂課的每課一歌時,我放了一首綜藝節(jié)目《音樂大師課》中周安信小朋友唱的《天之大》,里面歌詞唱到:媽媽,月光之下,靜靜地我想你了,靜靜淌在血里的牽掛……我發(fā)現我們班平時音樂課最調皮的一個男生在悄悄地抹著眼淚,我知道這首歌觸動他了。我立刻抓住親情這個點,和全班同學來了一次親情上的心靈談話,同學們安安靜靜地聽著,不時地用手偷偷地擦著眼淚。在以后的音樂課中,這個小男生一反往常,成了一名遵守紀律的好學生。通過每課一歌,我切實感受到了音樂給予學生們的特殊教育。
三、六一文藝匯演
為什么我會在這里特別提到六一文藝匯演呢?我們學校地處較偏遠,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學校生源較少,每個班平均在二十多人。所以每年的六一文藝匯演,除了身體原因以外,要求全員都參與。全員參與鍛煉了孩子們吃苦耐勞、團結合作以及集體榮譽方面有很好的教育作用。于是在排練當中,我利用課上,課外活動給孩子們排出雛形,選出兩個小負責人,讓他們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在校園里練習,我巡回指導。課外活動時,我走在校園里,看到這里一簇,那里一堆,都在起勁地練著時我欣慰了,德育有時靠說,有時不用說,孩子們在慢慢合作中就能感悟出來。每年的六一文藝匯演,雖然節(jié)目談不上多么精彩,但做到了全員參與,人人都有上臺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機會,家長們豎起了大拇指,同時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慢慢的,全員參與六一文藝匯演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德育方面一個很重要的體現。
四、九九重陽節(jié)、清明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的文藝活動對孩子們進行德育
我們學校離敬老院、烈士陵園很近,這就為進行德育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條件。在敬老活動中,我給孩子們精心編排了舞蹈、合唱等節(jié)目,當他們在臺上出色的表演獲得了老人們陣陣掌聲時,孩子們笑了,我知道這個笑是發(fā)自內心的,他們已經被老人們的溫和慈祥感動了,孩子們的敬老愛老意識被徹底激發(fā)了出來。再比如清明節(jié)、母親節(jié)、感恩節(jié)等節(jié)日,我也充分利用節(jié)日特點對孩子們進行德育方面的滲透。
總之,音樂是一種奇妙的語言,它可以讓學生們的心靈受到美的感染。小學音樂教育活動對學生德育有著獨特的影響和作用,能使小學生們在音樂教育的潛移默化下,在情操、品格、心靈上受到有益的影響,從而提高他們的德育素質。根據我們學校特有的小學人員構成,我會在今后的各種音樂藝術活動中,通過音樂的語言,抓住音樂中包含的真、善、美來教育學生,感化學生。
參考文獻:
[1]徐學蘭,王麗菊.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滲透淺析[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
[2]周雪.淺析德育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J].北方音樂,2016.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