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瑜,姜春來
(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21)
?
護理醫(yī)學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護士預防患者跌倒風險評分準確率中的應用
邱瑜,姜春來
(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21)
目的:探討品管圈活動對提高護士預防患者跌倒風險評分準確率的應用效果。方法:組建品管圈小組,選定“提高護士預防患者跌倒風險評分準確率”為主題,采取擬定活動計劃、現(xiàn)狀把握、設定目標、原因分析、擬定對策及實施等進行改進,并對活動前后護士預防患者跌倒風險評分準確率進行比較。結果:實施后護士預防患者跌倒風險評分準確率顯著提高(P<0.01)。結論:品管圈活動應用于提高護士預防患者跌倒風險評分準確率活動中,不但能提高護士預防患者跌倒的安全意識,有前瞻性的風險管理意識,保障了護理安全,而且使護士主動參與到科室的護理質量管理中,運用科學的工具進行原因分析討論,持續(xù)改進護理質量。
品管圈;跌倒;患者安全
品管圈活動是指同一工作現(xiàn)場、工作性質相似的基層人員自動自發(fā)地進行質量管理活動而組成的團隊,團隊在自我啟發(fā)、相互啟發(fā)下,運用各種品質管理手法,對自己的工作現(xiàn)場不斷進行維持與改善[1]。通過全員參與的活動方法,增強了護士的責任感,提高工作積極性、團隊意識,通過現(xiàn)場管理方式,使員工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2]。住院患者發(fā)生跌倒、墜床事件時有發(fā)生,是醫(yī)院內患者不良事件之一,跌倒后對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延緩了患者的康復,增加了費用,有可能引起糾紛。跌倒發(fā)生率的高低是評價醫(yī)院患者安全的重要指標之一,跌倒是護理質量的核心指標,也是護理的一項敏感指標[3]。2015年7月—2015年12月我們將品管圈活動應用于提高護士預防患者跌倒風險評分準確率的活動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品管圈的組成
我科9 名護士自動自發(fā)地組成品管圈小組,組長1 名,組員8 名,請護士長擔任輔導員,品管小組的成員進行了工作分工。頭腦風暴和投票選定“守護圈”為我們的圈名,遵循PDCA的程序進行品管圈活動。
1.2 確定活動主題
采用頭腦風暴法,列出了10 個活動主題,圈成員通過上級政策、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分別對10 個主題評分,按5、3、1分進行評價,選定提高護士預防患者跌倒風險評分準確率為活動主題,本次活動主題為問題解決型,圈能力為93%。
1.3 擬定活動計劃
根據(jù)“5W1H”原則擬定活動計劃和進度,預估計各步驟所需時間,全體圈員討論擬定活動周期為2015年7月—2015年12月,并確認各步驟活動內容及負責人,繪制成甘特圖。
1.4 現(xiàn)狀把握
2015年7月15日—8月16日每日抽查當日在院患者(新入院患者、當日手術患者必查)的預防跌倒風險評估單評分情況,評估單使用我院護理部制訂的預防跌倒、墜床風險評估單,按要求有危險因素者應每班進行評分,有病情變化者及時進行評分,共調查283 人次,正確242 次,不正確41 次,正確率為85.5%。其中跌倒風險評估分值不準確的原因歸納為4個方面制成柏拉圖:護士對風險因素的分值判斷不準確為22人次(53.7%),手術后患者使用鎮(zhèn)痛泵未及時評估10 人次(24.4%),入院時收集病史不全面6人次(14.6%),患者發(fā)生病情變化未及時評估3 人次(7.3%)。根據(jù)柏拉圖的80/20原理,我們將護士對風險因素的分值判斷不準確、手術后患者使用鎮(zhèn)痛泵未及時評估作為本次活動的改善重點,確定重點改善百分比為78.1%。
1.5 目標設定
目標值=現(xiàn)狀值+[(1-現(xiàn)狀值)×改善重點×圈能力]=85.5%+[(1-85.5%)×78.1%×93%]=96%。
1.6 解析
運用頭腦風暴對人、設備、方法、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原因分析,繪制魚骨圖,將魚骨圖內小原因列出,每個圈員按照原因重要程度進行評價打分(重要的5分,一般的3分,不重要的1分),統(tǒng)計出每個小原因的總得分,按照80/20原則選定靠前的20%原因為要因,并根據(jù)現(xiàn)場、現(xiàn)物、現(xiàn)實的“三現(xiàn)原則”真因驗證,確定護士對跌倒的危險因素的知識掌握不全、護士對鎮(zhèn)痛泵使用中的安全意識不夠為護士預防患者跌倒風險評分不準確的主要因素。
1.7 對策擬定與實施
全體圈員通過5W1H(人、事、時、地、物、如何)法提出多個備選對策,并根據(jù)可行性、效益性、經(jīng)濟性進行評價打分:優(yōu)5分、可3分、差1分。圈員9 名,總分135 分,按80/20原則,108 分以上為可行對策。共2條:強化護士跌倒危險因素知識的培訓(123 分),提高護士預防跌倒的安全意識,加強督導措施(119 分)。
1.7.1 強化護士跌倒危險因素知識的培訓
采用PPT授課形式,組織全體人員學習跌倒危險因素及每項危險因素所賦的風險值,明確各風險因素對跌倒風險影響的方式,對各判斷標準進行明確的定義[4]。每次培訓后采用答卷方式現(xiàn)場考核,對答卷中錯誤回答再強化學習,力爭答卷正確率100%;利用實例進行防跌倒風險評分示范;自制危險因素分值標志卡,每個護士一份,評估時隨時可以查看;科室文化墻粘貼跌倒危險因素宣傳畫。
1.7.2 提高護士預防跌倒的安全意識,加強督導措施
分享其他科室跌倒的案例,從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提高護士對防跌倒風險評分重要性的認識;要求對每個術后回病房患者及時進行評估,術后鎮(zhèn)痛的患者及時進行危險因素評估;責任組長每日督查所管患者的防跌倒風險評分記錄情況,設立預防跌倒風險評估不正確情況查檢表,記錄不正確的情況內容,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整改,對未規(guī)范執(zhí)行者與考核掛鉤。
采用SPASS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9月12日、9月27日對9 名圈員進行了培訓后跌倒風險因素相關知識的理論考核,對照我院護理部三基考核合格分80 分的標準,9月12日均分94分,合格率100%,9月27日均分99 分,合格率100%。10月7日—12月10日進行跌倒風險評估306 人次,準確評估300 人次,不準確評估6 人次,其中手術后患者使用鎮(zhèn)痛泵未及時評估2 人次,入院時收集資料不全3 人次,其他1 例。實施品管圈前后護士預防患者跌倒風險評分準確率比較見表1。
表1 實施品管圈前后護士預防患者 跌倒風險評分準確率比較 例(%)
目標達標率=[(改善后數(shù)據(jù)-改善前數(shù)據(jù))÷(目標設定值-改善前數(shù)據(jù))]×100%=[(98%-85.5%)÷(96%-85.5%)]×100%=119%,進步率=[(改善后數(shù)據(jù)-改善前數(shù)據(jù))÷改善前數(shù)據(jù)]×100%=[(98%-85.5%)÷85.5%]×100%=14.6%。
4.1 品管圈活動對預防跌倒的影響
前瞻性的跌倒風險評估要求護士能夠做到標準化、全方位并且動態(tài)的評估思維,相應的個性化護理方案也應根據(jù)患者的情況不斷調整,使之達到最佳的護理結局,降低患者跌倒風險[5]。護士對風險因素的標準理解不一,造成了風險因素評分結果也不一致,通過此次品管圈活動,圈員對跌倒風險因素的判斷標準明確了定義,提高了我科護士對跌倒危險因素的正確認識,全面評估患者目前存在的危險因素,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進行動態(tài)評估、持續(xù)干預,可以有效地防范患者跌倒的發(fā)生;護士對預防跌倒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有所改善,提高了護士預防患者跌倒的安全意識,對術后鎮(zhèn)痛的患者及時動態(tài)評估,及時識別跌倒的風險因素,確認高危人群,采取干預措施,有了前瞻性的風險管理意識,保障了護理安全,為患者提供了更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
4.2 品管圈活動對圈成員能力的影響
通過品管圈活動,使圈成員主動參與到科室的護理質量管理中,運用科學的工具進行原因分析討論,持續(xù)改進護理質量;圈員們的專業(y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協(xié)調能力、團隊合作均有一定的提高。雖然此次品管圈活動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分圈員工作忙碌,未能全員全時參加圈會及圈員對品管圈知識的掌握不均衡等,可能與培訓時間安排不合理、未能充分調動每個圈員的潛力與積極性有關。
[1]張幸國,王林潤,劉勇.醫(yī)院品管圈輔導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
[2]樸麗,于秀麗,從云鳳,等.品管圈活動降低低年資護士護理文件書寫差錯率的實踐[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106-108.
[3]幺莉.護理敏感質量指標使用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6.
[4]陳亞丹,白志賢,呂麗敏.跌倒/墜床危險因子評估表臨床使用情況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6,31(9):50-52.
[5]李思琴,李玫,李彩珍,等.跌倒風險等級預警系統(tǒng)的臨床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9):12-14.
1671-8631(2017)07-0542-02
R47
:B
2017-01-12
(本文編輯:張榮梅)
邱瑜(1974— ),女,江蘇省啟東市人,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手外科臨床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