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曉
近日,一份由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發(fā)布的《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jiān)測數據》在網上引發(fā)熱議。簡單直接說,就是看全國哪個省份的居民最胖和最瘦!
數據顯示,全國肥胖率為11.9%,超重率為30.1%??傮w而言,北方人超重率和肥胖率明顯高于南方人。其中,天津的超重率全國第一,為40.9%,西藏的超重率最低,為18.4%;北京的肥胖率全國最高,為25.9%,海南和廣西的肥胖率均最低,為5.7%。山西的超重率為37.6%,位列全國第三;肥胖率為18.6%,位列全國第八。肥胖不是問題,比較才是問題。難怪有網友調侃“你在北方的寒夜里,一身肥膘!我在南方的艷陽天,身材苗條?!焙盟票迸帜鲜荩殉啥ň?,無可奈何。
眾所周知,肥胖是萬病之源。世界衛(wèi)生組織早將其定為十大慢性病之一。最近發(fā)布的一項重要國際新研究表明,目前全球十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處于肥胖狀態(tài),而超重者更是多達22億人,由此引發(fā)全球健康危機,每年奪走數百萬人的生命。調查還指出,目前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4320萬肥胖男性和4640萬肥胖女性,分別占全球的16.3%和12.4%。
如此看來,超重與肥胖問題已成為這個時代日益嚴重、令人不安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其不僅導致未富先胖的公共健康危機與疾病雙重負擔,而且已經轉化為歧視和心理壓抑,這在國內表現得十分明顯。事實上,生活中超重或肥胖的人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他們不希望自己在平時吸引他人異樣的“關注”,使之陷入尷尬。那么,肥胖真的可怕么?它真的會威脅我們的健康嗎?本期“封面文章”就讓我們共同關注這個不可忽視的“時代病”!
你,屬于肥胖人群嗎?
毋庸置疑,肥胖是個世界性難題。據一項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家牽頭的研究顯示,1975年到2014年間,全球肥胖人口從1.05億升至6.41億,而根據2014年的數據,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樣的變化,也從國內權威機構的表述中得到印證。今年5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位相關負責人在衛(wèi)計委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介紹,中國人肥胖率是12%左右,近些年增長速度非???,特別是在青少年中間。
數據顯示,中國的肥胖率在過去30年里足足翻了一番。其中,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肥胖率為11.9%,比2002年上升了4.8%;6~17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率為6.4%,比10年前上升了4.3%。不論成人還是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長幅度都在增加。除此之外,國人的肥胖情況還呈現另外一大特色———腹部胖。我國肥胖人群多以向心型肥胖(梨型身材)為主,不少人年紀輕輕就挺起了“將軍肚”。
那么,什么叫肥胖?如何確定自己是不是超重或肥胖呢?本刊醫(yī)學顧問、軍事醫(yī)學科學院營養(yǎng)學專家郭長江介紹,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顯超重與脂肪層過厚,是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積聚過多而導致的一種狀態(tài)。由于食物攝入過多或機體代謝的改變而導致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造成體重過度增長,并引起人體病理、生理改變或潛伏。“各國對肥胖的臨床定義不盡相同。不過,通常情況下,超重和肥胖的界定主要是看體質指數: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指數低于18.5為過輕,18.5~23.9為正常體型,24~27.9為超重,大于等于28為肥胖,高于32為非常肥胖。讀者朋友也可按此進行一下自測?!?/p>
肥胖傷“身”又傷“心”
當今,是一個以瘦為美的時代。在過去人們的認識中,瘦都是營養(yǎng)不良的表現,營養(yǎng)好的才會身體圓潤,但是圓潤不等于肥胖。如今,肥胖再也不是有福的表現,而是一種威脅的存在。因為肥胖會增加人們患病的概率,甚至造成死亡。
39歲的孟先生,是一家物流公司的負責人。近兩年,孟先生的公司經營得不錯,家庭也過得蠻好,于是他變得心寬體胖,再加上每天以車代步又缺乏鍛煉,到了去年5月,體重逐漸增長到104公斤。一次常規(guī)體檢中,發(fā)現孟先生尿蛋白異常。后來到醫(yī)院進一步檢查,接診的腎內科醫(yī)生發(fā)現,孟先生的血肌酐有輕度增高,腎小球濾過功能僅剩下正常人的40%~50%,這說明孟先生的腎功能已受損。經過全面檢查后,孟先生被診斷為“肥胖相關性腎病”。專家表示,蛋白尿不僅僅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表現,還是進展到終末期腎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要引起高度重視。腎內科醫(yī)療團隊為孟先生制定了治療方案和減肥計劃。前不久,孟先生到醫(yī)院復查,發(fā)現經過一年多治療,自己已經成功減肥至88公斤,尿蛋白轉為陰性,腎功能也恢復了正常。
無獨有偶。曉玲(化名)體重125公斤,結婚兩年多仍懷不上孩子。經檢查,她由于過度肥胖引起體內激素代謝紊亂,患上多囊卵巢綜合征。為了能快速減重,曉玲決定手術減肥。去年3月,曉玲做了腹腔鏡下袖狀胃切除術。術后3個多月,曉玲甩掉近50公斤肉,順利懷孕。近日,她終于順產下一名3.2公斤的男寶寶。
其實,肥胖給人體健康帶來的危害遠不止此。人們經常說“一白遮三丑,一胖毀所有”,肥胖不僅降低顏值,還直擊我們的身心健康?!敖陙?,肥胖正在改變著國人的疾病譜。這是因為脂肪組織的內分泌功能十分活躍,能分泌多種激素和脂肪細胞因子,調節(jié)整個機體的新陳代謝、免疫應答等重要功能。而中國人因為基因問題,一旦發(fā)胖,有可能更危險?!北究t(yī)學顧問、軍事醫(yī)學科學院營養(yǎng)學專家蔣與剛介紹,肥胖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確定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可帶來八大危害:血脂異常、腦血管病變、增加患高血壓的概率、增加心臟負荷、導致脂肪肝、增加糖尿病風險、引起骨關節(jié)疾病、易患癌癥。
以腦血管病變?yōu)槔?。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壓、血脂紊亂及糖尿病,而有高血壓、血脂紊亂和糖尿病的肥胖者,大腦更容易出問題。首先,這種人容易發(fā)生大腦動脈粥樣硬化,他們的大腦血管又硬又脆,容易在高血壓的作用下發(fā)生破裂,引起危險的腦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其次,肥胖者血液中的組織纖溶激活抑制因子也比普通人高,這種因子使血栓一旦生成,就難以溶解,所以肥胖者容易發(fā)生腦血栓,也就是腦梗死。
研究還發(fā)現,肥胖者心絞痛和猝死的發(fā)生率提高了4倍。這說明肥胖肯定會增加心臟的負擔,造成心臟損害。正常人體的心臟就像一個水泵,不停地收縮和舒張,維持著血液的循環(huán)流動。肥胖者由于血液中儲存了過多的脂肪,所以血液總量也相應地增加了很多,心臟就會相應地增加收縮的力量。當心臟不堪重負時,它就無法再有效地泵血,就造成血液積聚在心血管系統的狀態(tài),重者甚至出現明顯的心功能衰竭。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肥胖者更易患癌。肥胖婦女更容易患子宮內膜癌和絕經后乳腺癌,肥胖男性則更容易患前列腺癌;而且只要是肥胖者,無論男女都更容易患結腸癌及直腸癌。肥胖的程度越嚴重,上面幾種癌癥的患病率就越高。
此外,肥胖對心理狀況影響更是日益嚴峻,尤其對于青少年的心理傷害更甚于成年人。調研發(fā)現,50%的受訪肥胖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56%感到自卑;有29%的肥胖青少年因肥胖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14%會產生社交恐懼。還有調查顯示,肥胖青少年女性得抑郁癥的機會要比正常人群高30%,體重指數每增加10個單位,自殺風險就會增加22%。
從今天起拒絕肥胖
“胖”已成為一種時代病。很多人認為,相比歐美人的肥胖程度,中國人的胖不值一提。但現實情況是,近年來大量數據證實,中國人不僅肥胖人數升得快,從人種、基因等角度說,更是“胖不起”。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國部分地區(qū)肥胖率持續(xù)走高居高不下呢?
“生活方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中國部分地區(qū)肥胖率持續(xù)走高居高不下的真正原因。”營養(yǎng)與健康專家表示,城市化導致的不良生活方式無疑是產生肥胖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國內的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大城市高樓林立,生活節(jié)奏快,久坐不動、坐車便捷、遍地是美食、快餐多且便宜,成為滋養(yǎng)超重肥胖的溫床一點也不奇怪。另外,造成中國肥胖地圖上北方超重率多于南方的原因有其必然性,這與地域氣候、飲食習慣等多種客觀因素相關。
緯度越高的地區(qū),天氣越冷,人們運動越少,代謝越慢,這是肥胖的主要成因。在東北高寒地區(qū),居民更是形成了多吃少動的習慣,也就造成東北地區(qū)肥胖率居高不下。與之相反,南方地區(qū)肥胖率普遍偏低,其中十分關鍵的原因就是天氣熱導致當地人代謝快。除了天氣因素,肥胖還可能與人的飲食結構息息相關。以廣東為例,廣東胖子少,與廣東人膳食觀念上一貫保持傳統不無關系,飲食偏清淡;而北方城市居民的膳食中,谷物偏少,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越來越多,并且北方人還愛“喝一杯”。北方人在這樣的飲食中日積月累,等于增加了肥胖的因素。而造成大城市肥胖人群數量高的原因,除了與當地的生活水平、飲食習慣有關外,較快的生活節(jié)奏與高強度的工作,也是造成肥胖的間接原因。
俗話說:心寬體胖。北方人肥胖率高是因為性格豁達開朗的說法,顯然并不成立。那么,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拒絕肥胖?專家表示,首先切勿追捧減肥藥品。“目前大多數減肥藥中都含有腹瀉成分。在其作用下,排出的其實只是水分,脂肪還留在體內,而且這些藥大多有副作用,用后可能導致內分泌紊亂。一些減肥器械也毫無根據,長期使用說不定還會帶來諸多危害。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胖子真的就不健康嗎?臨床研究結果發(fā)現,雖然同樣被定義為肥胖,一些人確實患有不少并發(fā)癥,但也有一部分人血糖血脂各項正常,除了胖并沒有其他毛病。因此,并不是所有肥胖者的健康都會亮紅燈。反之,體重過輕同樣會帶來諸多問題:孕婦和育齡女性體重過輕會給胎兒、月經和生殖健康帶來危害;過輕的體重會損害免疫力,使得疾病康復時間延長;內臟缺乏適量的脂肪,會使得固定臟器的韌帶松弛乏力,造成胃下垂等問題;過瘦的人相關激素水平不足,易導致骨質疏松甚至骨折等等?!?/p>
養(yǎng)成科學的生活規(guī)律
合理的飲食營養(yǎng),每餐不要太飽,既滿足了生理需要,又避免了能量儲備。若睡眠過多,熱量消耗少,也會造成肥胖,因此,不同年齡的人應安排和調整好自己的睡眠時間,既要滿足生理需要,又不能多睡。
保持良好的情緒
情緒平穩(wěn)能使體內各系統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運行,對預防肥胖能起一定作用。反之,沉默寡言,情緒抑郁,會使生理機能發(fā)生紊亂,代謝減慢,加上運動量少,就易造成脂肪堆積。
合理飲食
“管住嘴”,控制飲食是減肥的關鍵所在,盡量做到定時定量、少食甜、多素食、少零食。此外,飲水不足會導致肥胖,因為飲水不足的人,體內只能靠留住水分以得到補償。相反,喝足夠多的水就能加速體內水的排泄,消除水的滯留。如果人們試圖減肥而不喝足夠的水,體內滯留水分也能使體重增加。
定期運動
“邁開腿”,體育運動減肥才是最為健康的方式。對于減肥有幫助的體育運動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有氧運動,如徒步、慢跑、騎自行車、游泳、有氧健身操等;第二類是力量運動,如俯臥撐、仰臥起坐、輕器械(如啞鈴)練習,這類運動主要是加強肌肉力量訓練,是消耗脂肪的有效運動,適宜于體質較好的肥胖者;第三類是球類運動,包括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
肥胖是很多慢性疾病的先兆。超重和肥胖在當下日益成為一個問題,絕不只是個人的事情,更不能怪生錯了地域或者氣候不好,而是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減肥不再是為了體型的漂亮,而是一種社會責任,是為讓生活更健康、更有質量,所以,從今天起,讓我們拒絕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