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忠富
茄子原生于印度,北傳中國、日本,東傳暹羅,西傳經(jīng)中東至地中海,可謂世界通吃的蔬菜。走進大小餐館的后廚,你都能看到或長條形或圓球狀的紫茄子。據(jù)說也有紅茄子,紅得發(fā)紫。而白茄子就比較罕見了,這應(yīng)該是不同地域的變異吧,正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但想來茄子不管顏色、形狀如何變幻,味道還是差不多吧!
茄子既可炒、燒、蒸、煮,也可油炸、涼拌、做湯。如果正值茄子豐收期,也可將茄子切成細絲,在日頭下暴曬制成干茄子;或者腌制茄子、醬茄子也可。盡管現(xiàn)在菜市場一年四季蔬菜都很豐富,但這些茄子制法算是一種傳統(tǒng),可以讓我們品味父輩曾經(jīng)生活的艱辛,或者在我們吃慣了大魚大肉之后換換口味吧。
茄子雖然是一種常見蔬菜,但講究的大戶人家也可以將茄子變出花樣來。譬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道特色小菜“茄鲞”。鳳姐說:“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凈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并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干,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嚴。要吃時用炒的雞爪一拌,就是?!鼻仰呔褪乔迅?,這道小菜素食葷烹,粗菜精饌,極富江南雅趣。但尋常人家哪有這等工夫來做菜,他們每天能將肚皮混個囫圇飽就萬福了。正如劉姥姥所說,“我的佛祖,到得十來只雞來配他,難怪這個味兒?!必毢思页郧仰?,倒不如將所費銀錢買回大米,更加實在。
在四川,茄子最常見的做法就是“魚香茄子”,茄子切段入油鍋里炸過,變得光潤紫亮又柔軟。再以蔥姜蒜、肉末、辣豆瓣、醬醋燒煮,起鍋前放些藿香葉在里面趁熱拌炒幾下就可。魚香茄子噴香下飯,但高油高熱,往往讓人望而生畏。而在茄子的所有吃法中,把茄子切成長條大火蒸熟,再用麻油、蒜泥、熟油辣子、蔥花等拌著吃是最健康的。首先,加熱時間最短,因此營養(yǎng)損失最少。其次,用油最少;第三,營養(yǎng)吸收最完全,因為它不用削皮,因皮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另外,茄子把抽去里面的老筋,也是可以蒸熟涼拌的。很多人把茄子把隨手就丟棄了,正如一些人不愿意吃芹菜葉一樣,這是對食材的浪費。
近年來,生爆茄丁這道素菜也廣受家庭主婦們追捧。爆是一種烹飪技法,指將食材用滾油炸或滾水煮,而“生爆”食材自然是生的。生爆菜品較多,譬如生爆鹽煎肉、生爆鱔片、生爆肥腸、生爆羊肉等,別有一番風(fēng)味。生爆茄丁時,先把茄子洗凈,切成1~1.7 cm見方的小方塊用薄芡碼味備用。炒鍋置旺火上,待油燒至九成熱時放入青紅辣椒節(jié)、茄丁油炸,1 min后依次放入蒜片、姜絲、食鹽、雞精、醬油拌炒,再撒入蔥花即可起鍋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