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璽
為了一句承諾,為了表達對恩人的感激之情,董光明一家三代接力守墓118年!一個多世紀(jì)的執(zhí)著堅守,三代人無怨無悔地承擔(dān)起責(zé)任,彰顯出了人性的光輝!
一百年前,顏蘊山解人危困,恩重如山;一百年后,董昭君堅持守墓,傳為佳話。這是怎樣的一種胸懷,這是怎樣的一種堅持守!
一句承諾,百年堅守,只因大愛無疆。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往今來,多少人將古圣先賢的教導(dǎo)作為座右銘,奉為圭臬。古有顏蘊山發(fā)跡不忘貧困之交,慷慨解囊;今有郭小平創(chuàng)建臨汾紅絲帶學(xué)校,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孩子辦起“愛心小課堂”,感動中國……試想,倘若沒有這樣的人間大愛,何來東漢“孔融讓梨”的美談,何來神農(nóng)“遍嘗百草”的膽識,何來明朝“仁義胡同”的美譽,又何來泱泱中華的繁榮與昌盛!正如雨果所說:“親善產(chǎn)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p>
一句承諾,百年堅守,只為知恩圖報。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就把“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作為做人的準(zhǔn)則,告誡人們凡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常懷感恩之心,人與人之間就會多一些融洽,少一些隔閡;多一些和睦,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韓信早年生活窮困,以釣魚為生,經(jīng)常食不果腹。他釣魚的地方,有一個漂母,很同情他的遭遇,便把自己的飯分給他吃。后來,韓信替漢王立下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漂母的恩惠,便送她黃金千兩以示答謝,“一飯千金”因此傳頌千古。知恩圖報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責(zé)任。人行天地,感恩應(yīng)當(dāng)常掛心懷。
一句承諾,百年堅守,只求一諾千金?!墩撜Z》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鼻啬┯袀€叫季布的人,信譽非常高,人稱“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然而人們不為重金所誘,冒死相救,使他免遭禍殃。相反,人無信不立。春秋時,齊襄公派大將連稱、管至父守衛(wèi)葵丘。連稱問:“我們何時能回來?”當(dāng)時正是西瓜上市季節(jié),齊襄公說:“明年吃瓜時替換你們?!币荒曛螅R襄公忘了約定。管至父派人送回一瓜,并提出替換要求。齊襄公十分震怒,對送瓜的人說:“他們要想回來,再等一次瓜熟吧?!币螨R襄公言而無信,后來連稱、管至父參加叛亂,殺死了齊襄公。季布因信守諾言受人擁戴,免遭殺身之禍;齊襄公言而無信,身死人手,為天下笑!
從古至今,無數(shù)事實昭示人們:善愛人,知報恩,守諾言,既是美德,也是責(zé)任。人生于世,只有與責(zé)任同行,才能無愧我心,頂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