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利平
摘 要:現(xiàn)在高校中有一部分學生,或因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能力較差、或因?qū)W習動力不足,學習自制力差等原因,學科考試經(jīng)常不及格,補考也無法順利通過。學校將這些學生放在一起組成 “重修班”。該文針對這些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對他們的教育:以權利剝奪教育警醒學生責任心、心理引導和素質(zhì)教育重塑學生自信心,多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用教師人格魅力營造有效課堂。
關鍵詞:差生 權利剝奪教育 素質(zhì)教育 學習潛能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7(c)-0168-02
為了提高全民素質(zhì),適應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需要,1999年起高校開始擴招,使更多的學生得到了進入高等學府學習的機會。但自高校擴招以來,隨著大學入學標準的放寬,部分學生總體素質(zhì),與過去學生相比有所下降。他們主要表現(xiàn)為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能力較差;或是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自制力差等等。有些學生中小學階段都是在教師、家長的不斷督促下被動學習,進入高校后,脫離了家長的監(jiān)管,高校學習環(huán)境又迥異于中小學,于是自我放松,學習上不求上進,將大量時間花在上網(wǎng)、游戲、微信聊天上,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很差。每學期末都有一些這樣的學生考試不及格,補考也無法順利通過。學校將這些沒有通過考試的學生放在一起組成教學班,稱之為“重修班”。他們是老師和同學眼中的 “差生”,自我學習能力評價也較低,有些學生甚至一門課重修多次。期末考試重修班的合格率低下似乎成了常態(tài),教師、學生對重修班的學習都頗感無奈,重修班成為了教學上的一個“重災區(qū)”,這些學生似乎也成了老師同學眼中的“另類”。筆者近期著重在重修班執(zhí)教,獲得頗多的實踐經(jīng)驗,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現(xiàn)將教學體會與同行共同探討。
1 強調(diào)“權利剝奪”教育
重修班的出勤率一直是任課教師頭疼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學生或多次不及格造成心理陰影,自信心嚴重缺乏,意志消沉;或?qū)W習目的不明確,學習自制力差,慣于懶散松懈。逃避課堂,長期曠課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任教重修班的第一步便是提高出勤率以提升重修班學習風氣。
經(jīng)常有老師覺得現(xiàn)在的學生從小嬌養(yǎng)的偏多,心理承受能力較弱,一般會采取和風細雨式的教育方式,筆者是反其道而行之。開學伊始,或利用通訊工具或通過學生所在院系,務必通知到每個學生使其出席第一堂課,且首堂課便是“權利剝奪”教育。所謂權利剝奪,其實是對學生出現(xiàn)錯誤行為后的懲戒措施,它一般包含了兩個層面:教師個體管理層面和學校管理層面。雖然學校管理層面的權力剝奪一般已經(jīng)制度化,但執(zhí)行者是教師。對于這部分內(nèi)容,教師應該起到告知和強調(diào)的作用且嚴格執(zhí)行。而教師個體管理層面的權利剝奪,同樣應該制度化與規(guī)范化,而不是偶然性行為。同時應使學生參與權利剝奪措施的制定和實施過程,目的不在于懲罰學生、壓制學生,而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使其明白“有可為有不可為”,在完成課題“權利剝奪”教育后,還是會有部分學生抱著僥幸心理,寄希望于教師的疏忽,嘗試著缺席而未被教師“抓包”,這種情況下,教師及時地提醒和糾正,并反復強調(diào)權利剝奪措施的實施的必然性,會對學生的一些陋習起到很大程度的遏制作用。
2 以愛心感化學生,以耐心幫助學生,以恒心督促學生
高等教育應是素質(zhì)教育,即以提高受教育者包括知識積累、綜合能力、心理素質(zhì)、身體狀況等諸方面素質(zhì)為目標的教育模式。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授知識,也應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強化基礎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自制力和自我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科學文化素質(zhì)。
重修班的學生因為過往的失敗經(jīng)歷,或多或少都有自卑心理,反映在行為上各不相同:有勤奮刻苦,奮起直追的;也有消極對待,頹廢逃避的;更有自暴自棄,叛逆抵觸的。其實就人的本能而言,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不論哪類學生,即使是表面非常叛逆的學生,內(nèi)心其實是渴望得到教師和同學認同的。所以教師要用一片愛心,十分耐心,循循善誘,真情感化,幫助學生重拾自信,健全個性,端正學風。根據(jù)不同情況,以不同形式不同方法,或表揚或鼓勵或激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重修班的學生除個別基礎特別差的以外,絕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成績差是因為缺乏學習自覺性、學習自制力薄弱,或未適應進入高校后,從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的轉(zhuǎn)變,其智力并不低于正常班學生。在其重返課堂后,教師不可將其當作“次品”而降低要求,適度的嚴格要求反而能激發(fā)其好勝心。當然為防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反復,教師還須隨時把握其學習動態(tài),及時了解其學習情況,適時引導督促。對于基礎差的同學,除課堂教學外則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微信、QQ等多種形式給予隨時的輔導和答疑,使其能及時拾漏補遺,確保在學習上的階梯性遞進,從而使其學業(yè)水平得以提高。并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且給予充分地肯定,使他們能感受到進步帶來的喜悅和自豪感,從而促使他們不斷地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3 重視教學方案的設計
在重修班教學中,教學方案的設計同樣非常重要。有些教師認為,重修班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學科內(nèi)容,不必再仔細講解基本概念,重新推導定理和公式,用類似復習的方法重述概念和定理后,以練習為主。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重修班的學生在第一遍的學習中缺席不聽課現(xiàn)象很普遍,并沒有學科的系統(tǒng)知識。對他們來說,重修學科基本是陌生和未知的,即使有部分學生有所熟悉,也是很淺顯,不全面,無系統(tǒng)性的。
基本概念和定理公式的講解其實是十分重要的,俗語說“萬變不離其宗”,只有概念清晰理解,定理公式熟練掌握,才有可能較好的完成各種證明和運算。教師在概念定理引進時,為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生的學習意愿,可采用“問題驅(qū)動教學法”;在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上,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增強課件的生動性與趣味性;在例題選取時,加強應用性和實用性,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同時為加強學生的解題能力,適度的課內(nèi)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營造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敢于質(zhì)疑,大膽提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同時寬、嚴結合,對游離于課堂學習氛圍以外的學生用提問、批評等方法給予及時提醒和糾正。
4 加強教學語言的修養(yǎng)
語言是教學內(nèi)容的載體,注重課堂的語言藝術,能夠渲染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在講授學科內(nèi)容時,教師應避免冗長單調(diào)呆板的長篇敘述,力求教學語言準確規(guī)范、嚴謹簡約,語調(diào)抑揚頓挫。同時作為課堂教學的管理者,可用詞活潑新潮、語言風趣幽默,以維持和加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5 教師應以身作則,出色完成教學任務
《學記》有云“親其師,信其道”,可見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也是確保和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教師的人格魅力不僅體現(xiàn)于對學生的關愛、寬容,也體現(xiàn)在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和扎實的專業(yè)知識以及嫻熟的教學技能。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苯處煈斠陨碜鲃t,將教學工作作為事業(yè)而不只是職業(yè),認真對待本職工作,愛崗敬業(yè),無論是品質(zhì)還是學識都要為學生起到表率作用。現(xiàn)在高校一般都有學生對教師的評教平臺,有些教師擔心嚴格要求學生會影響學生的評教打分,其實大可不必擔心。除極個別學生,絕大多數(shù)學生是非觀是清楚的,對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是明了的,嚴格要求學生且認真負責教學,其結果必然是學生受益,這樣的教師是會收到學生認可和喜歡的。
雖然較之于正常班的教學工作,重修班需要付出的精力要多得多,但是每次看到學生的進步,看到大多數(shù)同學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部分學生還得到優(yōu)秀的成績,都會“與有榮焉”,這是教師獨有的也是最大的幸福。
總之,教師在體現(xiàn)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和扎實的專業(yè)知識以及嫻熟的教學技能的同時,對“差生”的教育既要循循善誘,耐心引導,也應規(guī)范制度,嚴格要求,更需在強調(diào)課堂教學的同時,加強課余輔導,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 毛禮銳,沈灌群.中國教育通史[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2] 鄢月鈿.教師的語言藝術[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3] 朱嘉慧.教師人格魅力略論[J].科教文匯,2008(10):11.
[4] 杰羅姆·S·布魯納.教學論[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