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釋名》“行,抗也”疏證

      2017-08-13 22:27:41劉江濤
      現(xiàn)代語文(學術(shù)綜合) 2017年8期
      關鍵詞:古音細長大詞典

      摘 要:漢代劉熙《釋名·釋姿容》:“兩腳進曰行。行,抗也,抗足而前也。”這條聲訓以“抗”為“行”的語源。經(jīng)過論證,我們知道“行”作為名詞是“道路”,作為動詞是“行走”,“抗”由“亢”孳乳而來,“亢”是人頸,故“亢、抗”引申而具有“高舉、強大、抵御、當對”等義?!靶?,抗也”之“抗”當釋為“高舉”。劉熙釋“行”為“抗”,除了因為“行、抗”讀音相近外,還因為行走動作需要舉足。

      關鍵詞:釋名 行 抗 聲訓

      漢代劉熙的《釋名》是一部以聲訓為主要手段尋求語源的著作?!夺屆め屪巳荨分^:“兩腳進曰行。行,抗也,抗足而前也。”據(jù)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行”上古音屬匣母、陽部,“抗”上古音屬溪母、陽部。匣溪旁紐,陽部疊韻,“行、抗”音近。故從語音上看,以“抗”訓“行”是沒有問題的。然而從詞義上看,“行、抗”有什么關系呢?我們知道,解釋詞語的意義,最好是找到其語源,方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今試從“行、抗”二詞分別入手,一探究竟。

      一、釋行

      許慎《說文解字》略早于《釋名》,是書謂:“行,人之步趨也,從彳、從亍?!痹S據(jù)小篆析“行”字為“彳、亍”,又釋“彳”()為“小步也,象人脛三屬相連也”,釋“亍”()為“步止也,從反彳”,實際上是將“行”字左右兩分,謂其由正反兩脛構(gòu)形。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則進一步解釋道:“三屬者,上為股、中為脛、下為足也。單舉脛者、舉中以該上下也。脛動而股與足隨之。”而林義光《文源》卻反對說:“按不象人脛形,古文作,三屬亦不相連。從彳之字,皆以行為義,彳實行省,不為字?!盵1](P542)

      按,林說以“彳”古文字形“三屬亦不相連”駁之,一語中的?!靶小奔坠俏淖?、等形,金文作、等形[1](P538),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謂:“象四達之衢,人所行也。石鼓文或增人作,其義甚明。”[2](P398)因此,“行”字象形,其構(gòu)形本義為道路?!对娊?jīng)·召南·行露》“厭浥行露”毛傳:“行,道也?!盵3](P288)故許慎拆而釋之不妥,而段氏亦沿其誤。

      當然,無論許、段對“行、彳、亍”的字形解析如何,其釋義總未離開行走的范疇,這無疑是對的。“行”作名詞是道路義,作動詞則是行走義(又寫作“”),兩義之間明顯存在引申關系。屈萬里《殷虛文字甲編考釋》:“卜辭之原始意義當為道路,乃名詞;則象人行于道路,乃動詞也。固行字亦作動詞用,后世字遂罕見耳。”[1](P543-544)

      《釋姿容》“兩腳進曰行”,是將“行”作為動詞。

      二、釋抗

      我們認為,“抗”是“亢”的孳乳詞,“亢”是人頸,“抗”之意義由人頸細長之義引申得來。試論述如下:

      (一)亢是人頸

      1.從字形角度看

      《說文解字》:“亢(),人頸也。從大省,象頸脈形。凡亢之屬皆從亢。頏,亢或從頁。”楊樹達《文字形義學》:“象脛脈理,本形。象人首,示所在之他形。蓋之為頸脈,不必確然人皆知之。示其在人首之下,則頸脈之象顯白無疑矣?!盵4](P71)

      可見,“亢”(上古音見母、陽部,今讀作ɡānɡ)的構(gòu)形本義是人頸,為象形字,亦增形符作“頏”。《爾雅·釋鳥》:“亢,鳥嚨。”段玉裁解釋說:“此以人頸之偁為鳥頸之偁也?!保ㄒ姟墩f文解字》“亢”字段注。)

      與“亢”造字之義相似的還有“嗌”,可作“亢”象人頸的輔證。《說文解字》:“嗌,咽也?!ξ泥桑ǎ┥舷罂冢孪箢i脈理也。”楊樹達釋“”說:“為人頸,下象頸脈,與此籀文為互證?!盵4](P118)

      2.從意義角度看

      段玉裁說:“亢之引申為高也、舉也、當也?!薄翱骸币艮D(zhuǎn)可作動詞、形容詞(上古音溪母、陽部,今讀作kànɡ),主要意義如下:

      有高、舉義?!蹲髠鳌ふ压辍贰盁o亢不衷”孔穎達疏:“亢,高也。”[3](P2099)《禮記·明堂位》“崇坫康圭”鄭玄注:“康讀為亢龍之亢。”孔潁達疏:“亢,舉也?!盵3](P1490)。舉物則高,高、舉二義相近。

      有正直、強大義?!稘h語大詞典》釋“亢直”:“剛強正直?!度龂尽の褐尽ざ潘鳌罚骸≡诔四辏湔撟h亢直,皆此類也?!?/p>

      有抵御義?!蹲髠鳌ば辍贰岸捍髧憽倍蓬A注:“亢,御也?!盵3](P1885)

      人頸的特點是細長舉頭,故有舉義。我們又發(fā)現(xiàn),其實細長、高舉、大、熱、打擊(抵御也是打擊)等意義是存在引申關系的,試以幾組諧聲字證之:

      表1這幾組諧聲字在意義引申上構(gòu)成相互佐證的關系,體現(xiàn)了詞義引申的系統(tǒng)性。當然,若不局限于諧聲字,而以音近義通之范圍求之,相信該表還可繼續(xù)擴展,缺位之處亦可填補完整。不過,就本文的目的來說,該表已能幫助細長與其高舉、大、熱、系等義存在緊密的引申關系。蓋諸義皆由細長之義源起,細長則高、大、強(熱是日照或火強大),又豎直挺舉,又便于用以打擊。而“項、頸、脖”是一物異名,與篙、稈均有細長的特點,所以上述幾組諧聲字的對應關系,佐證了“亢”是人頸之義。

      3.從諧聲角度看

      《漢語大詞典》“吭”:“喉嚨;咽喉。唐陸龜蒙《雜諷》詩之二:‘吾欲斧其吭,無雷動幽蟄?!?,所謂“引吭高歌”,“吭”即喉嚨、嗓子?!稘h語大詞典》“骯”:“咽喉?!薄妒酚洝埗愑嗔袀鳌罚骸啊藏灨摺衬搜鼋^骯,遂死?!迸峒庖f昭曰:‘骯,咽也。司馬貞索隱引蘇林曰:‘骯,頸大脈也,俗所謂胡脈?!?,“吭、骯”皆從“亢”得聲,意義皆與頸部有關。

      綜合以上證據(jù),“亢”為人頸當無疑義?!翱海è括ɡ)”上古音見母、陽部,“頸”上古音見母、耕部,“亢、頸”見母雙聲,陽耕旁轉(zhuǎn),二字音近義同,故王力認為:“亢、頸、吭、骯、項、剄、莖、脛、胻”同源?!盵5](P321-322)而王念孫《釋大·第一·上》更有精彩論述:“岡,山脊也;亢,人頸也:二者皆有大義。故山脊謂之岡,亦謂之嶺;人頸謂之領,亦謂之亢。彊謂之剛,大繩謂之綱,特牛謂之犅。大貝謂之魧,大甕謂之,其義一也。岡、頸、勁聲之轉(zhuǎn),故彊謂之剛,亦謂之勁;領謂之頸,亦謂之亢。大索謂之縆,岡、縆、亙聲之轉(zhuǎn),故大索謂之綱,亦謂之縆;道謂之堩,亦謂之?!保ㄝd羅振玉輯《高郵王氏遺書》)

      (二)抗亢同源

      《說文解字》:“抗,捍也。從手亢聲?!薄翱埂睆摹翱骸钡寐?,“手”為形符,“抗、亢(kànɡ)”上古音同屬溪母、陽部。

      與“亢”一樣,“抗”亦訓高、舉?!痘茨献印ふf山訓》:“而溺者不可以為抗?!备哒T注:“抗,高也。”[6](P1120)《詩經(jīng)·小雅·賓之初筵》“大侯既抗”,毛傳:“抗,舉也?!盵3](P484)“抗”亦訓大,《漢語大詞典》釋“抗”:“亢,高亢。《禮記·樂記》:‘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隊,曲如折,止如槀木??追f達疏:‘上如抗者,言歌聲上響感動人意?!薄翱埂庇枴翱骸?,指大聲?!翱埂币嘤柕钟?,所謂“抵抗、抗拒”是也。王力以“抗、捍(捍)”為同源,[5](P348)張雙棣曾認為“亢、御、捍、干”同源,[7](P250)“抗、亢”皆有抵御義。

      由此可知,“抗、亢”音近義通,“亢”為“抗”的聲符兼義?!翱?、亢”為同族詞,故在高舉、大、抵御三義上可以通用。

      此外,“亢(抗)”的抵御義又引申出當對義。《漢書·終軍傳》:“不足以亢一方之任。”顏師古注:“亢,當也,音抗。”[8](P2820-2821)“當”即當對(引申又為充任義)?!妒酚洝めB生陸賈列傳》:“欲以區(qū)區(qū)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司馬貞索隱引崔浩云:“抗,對也。”[9](P2697)抵御與匹對意義可通。如“仇”字,《漢語大詞典》釋“仇(qiú)”:“配偶。《禮記·緇衣》引《詩》:‘君子好仇。鄭玄注:‘仇,匹也?!贬尅俺穑╟hóu)”:“仇敵;敵人。《韓非子·孤憤》:‘是智法之士與當涂之人不可兩存之仇也?!庇秩纭爱敗?,可訓當對,又為抵擋之擋。再如“迕、遌”皆訓雙方相遇,又皆為抵觸。今言“匹敵、敵對、對抗”等詞,說的正是雙方既相匹配、又相敵對的關系。

      與“抗”同為匹對義的,還有“伉”。今有詞語“伉儷”指夫婦,“伉、儷”皆匹對義。成語“分庭抗禮”,又作“分庭伉禮”,指古代賓主相見時分別站在庭院東西兩邊,相對行禮,以示平等。這里的“抗、伉”是相對的意思。

      綜上所述,“抗”由“亢”孳乳而來,“亢”為人頸,“抗、亢”共有高舉、大、抵御、當對義,當對義,又寫做“伉”。

      三、結(jié)語

      最后,回到《釋名》此條聲訓上來。“行”作為名詞是“道路”,作為動詞是“行走”;“抗”的語源是“亢”,“亢”是“人頸”,引申而有“高舉、正直、強大、抵擋、當對”等義?!靶?,抗也,抗足而前”中的“抗”顯然宜釋為高舉之義,“抗足而前”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抬腳前進”。因此,《釋名》以“抗”釋“行”,讀音上的依據(jù)是“行、抗”音近,意義上的依據(jù)是行走需要舉足,意即“行(行走)”之得名是因為需要“舉足”。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釋名詁林”[編號:15BYY106]。本文作者為第二承擔人)

      注釋:

      [1]李圃:《古文字詁林(第2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三種》,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版。

      [3]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

      [4]楊樹達:《文字形義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5]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

      [6]何寧:《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

      [7]張雙棣:《<呂氏春秋>詞匯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版。

      [8]班固撰,顔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版。

      [9]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版。

      (劉江濤 貴州銅仁 銅仁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554300)

      猜你喜歡
      古音細長大詞典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古音在某部”的解析
      帶擾動塊的細長旋成體背部繞流數(shù)值模擬
      《漢語大詞典》“籀”釋義辨證
      從上古文獻看白一平—沙加爾上古音構(gòu)擬
      談白一平—沙加爾上古音體系的幾個問題
      正交車銑細長軸的切削穩(wěn)定性研究
      從中古音看陜西紫陽縣方言聲母的演變
      關于《突厥語大詞典》漢字譯寫偏誤研究
      語言與翻譯(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7
      圓筒內(nèi)有接頭的細長桿穩(wěn)定性問題
      裝配鉗工中細長孔的加工:以變位支架的細長孔加工為例
      河南科技(2014年5期)2014-02-27 14:08:40
      新泰市| 衡阳市| 阳江市| 福清市| 广河县| 沅江市| 安陆市| 安龙县| 华宁县| 彰武县| 吉水县| 德令哈市| 边坝县| 子洲县| 崇信县| 红原县| 张家港市| 丹阳市| 江城| 曲麻莱县| 石渠县| 措美县| 巩留县| 益阳市| 清远市| 大英县| 波密县| 温泉县| 巍山| 高阳县| 绍兴县| 体育| 梨树县| 德兴市| 仁化县| 蕉岭县| 衡山县| 六安市| 柳林县| 高清| 乡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