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清幕府演劇綜論

      2017-08-15 11:51:30劉水云
      曲學 2017年0期
      關鍵詞:演劇家樂幕府

      劉水云

      “幕府”一詞,本指將帥在外的營帳,后亦泛指地方軍政、民政大吏的府署。中國古代幕府制度經(jīng)歷了自漢至清的漫長演變歷程,其規(guī)制功能和盛衰遞嬗也代有不同。尚小明《清代士人游幕表》稱:“兩千多年的幕府發(fā)展史總是呈現(xiàn)出這樣一種規(guī)律,即每當社會發(fā)生劇烈動蕩,或是一個王朝的統(tǒng)治走向崩潰之時,便是幕府發(fā)展極為興盛之時?!?尚小明《清代士人游幕表》,中華書局,2006年,第7頁。由明至清,社會的劇烈動蕩和內憂外患導致幕府規(guī)模、數(shù)量、功能不斷增強,作為幕府文化重要構成的幕府戲劇也因之臻于極盛。

      幕府戲劇,即指在幕府這一特定的場域中所從事的一切戲劇活動,包括創(chuàng)作、演出、觀賞、評鑒等系列活動。它是幕府文化的重要構成。筆者早年即已開始關注幕府戲劇現(xiàn)象,拙文《明清武臣和戲劇》(《東南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從明清武臣耽樂嗜戲著眼,論述了武臣幕府戲劇活動的戲劇史意義;拙著《明清家樂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則從職官蓄養(yǎng)家樂的角度,對吳興祚、畢沅、盧見曾等幕府家樂活動予以揭示。此后,諸多學者以清代幕府戲劇為研討對象,撰寫了系列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期刊論文主要集中于吳興祚、盧見曾、畢沅、曾燠等幾大幕府案例的戲劇活動探討*相關成果可參見鮑開愷《盧見曾幕府戲曲活動考述》,《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倪惠穎《清代中期游幕背景下文人的戲劇活動和小說創(chuàng)作初探——以畢沅幕府為個案》,《明清小說研究》2011年第3期;楊飛《曾燠揚州幕府戲曲活動敘論》,《求是學刊》2011年第6期;朱麗霞《江南與嶺南: 吳興祚幕府與清初昆曲》,《文學評論》2014年第2期。;學位論文則立足于綜合、立體的考察。其中,李敏《清康熙時期幕府戲曲活動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一文,對康熙朝幕府戲劇創(chuàng)作、演出、傳播、品鑒作了較為全面的闡述;張惠思《文人游幕與清代戲曲》(北京大學2011年博士學位論文)以清代游幕曲家群體為研究對象,全面考察了他們在幕府中所從事的戲劇及文學活動,著重探討了幕府環(huán)境對曲家戲曲創(chuàng)作的影響。然而,統(tǒng)觀以上研究成果,仍存在著以下不足: 其一,時間跨度上,將幕府戲劇局限于清代或清代的某一時段,未能揭示出明、清兩代幕府戲劇的延續(xù)和嬗變;其二,對象取擇上,將研究對象聚焦于少數(shù)幾個幕府案例,未能揭示明清幕府戲劇的普遍性,范圍過于狹窄;其三,研究視角上,將幕府戲劇集中于戲劇創(chuàng)作,忽視了對戲劇演出和品鑒等方面的探討,未能展現(xiàn)幕府戲劇的豐富性;其四,對幕府戲劇的外延、內涵缺乏準確界定,對其戲劇史意義認識不夠全面深刻。筆者認為,演劇是明清幕府戲劇活動最核心的內涵,幕府戲劇創(chuàng)作主要是應幕府演劇而產(chǎn)生。為此,有必要對明清幕府演劇活動作為全面的探討。

      一、 明清幕府演劇的延續(xù)和嬗變

      幕府演劇肇興于明初,初盛于明末,大盛于清順、康間,至乾、嘉臻于極盛,道、咸以降雖規(guī)模已不如昔時,但風氣不減,直與清王朝氣運相始終,實乃關系一代文藝之興衰。若從明清幕府演劇系統(tǒng)功能論析,幕府演劇的主導者,乃權傾一方的軍政、民政大吏;所演之劇為明清戲劇主流的雜劇、傳奇;演出組織為腳色行當齊備的戲班(包括幕府戲班、民間戲班、家樂);觀劇、品曲者為幕府文武官吏及幕僚。由明及清,莫不如此,體現(xiàn)了幕府戲劇活動的一致性,但其間之盛衰替變尚有一定差異性,下試析論之。

      (一) 幕府演劇時空上延續(xù)性

      幕府演劇在時間上貫穿整個明清二代,在空間上遍及帝國版圖內的所有幕府組織。明興之初,太祖朱元璋以嚴苛馭政,對文官階層嚴加控制,而對開國功臣及武臣將帥則屢示優(yōu)容,對其逾制耽樂行為較為容忍。據(jù)明初法律:“役使奴婢,公侯家不過二十人,一品不過十二人,二品不過十人,三品不過八人?!?(清) 龍文彬《明會要》卷五二《民政三·奴婢》引王圻《續(xù)文獻通考》,中華書局,1956年,第969頁。但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增枝竟“蓄僮仆無慮千百”*(清) 張廷玉《明史》卷一二六《李文忠傳》,中華書局,1974年,第3747頁。;御史裴承祖劾武定侯郭英“私養(yǎng)家奴百五十余人,又擅殺男女五人。帝弗問”*(清) 張廷玉《明史》卷一三〇《郭英傳》,第3822頁。。至于官吏犯法抄沒者,其子女多發(fā)配教坊司或賜給功臣勛戚家為奴*(清) 龍文彬《明會要》卷五二《民政三·奴婢》引王圻《續(xù)文獻通考》:“明制: 軍中俘獲子女及犯罪抄沒人口,多分給功臣家為奴婢?!钡?70頁。,成為官府樂伎或私家奴仆或家伎。武臣的特殊地位為他們養(yǎng)優(yōu)蓄伎帶來了便利。開平王常遇春“豪富無比,每宴飲,童妓滿堂。預飲者多赍賞物方往。人皆苦之,謂之‘歡喜錢’”*(明) 劉玉《已瘧編》。,此為明臣私蓄養(yǎng)伎樂的最早記載。正統(tǒng)間,靖遠伯王驥(1378—1460)以文臣掌兵部,先后總督甘涼、麓川軍務,幕府不廢聲伎。王驥直到古稀之年仍“躍馬食肉,盛聲伎如故”*(清) 張廷玉《明史》卷一七一《王驥傳》,第4560頁。,此為明代幕府蓄養(yǎng)伎樂的較早記載;弘治間,威寧伯王越(1423—1498)總督寧夏、甘、涼時,不但自己有妓樂之娛,且以“女伎尤麗者”*(清)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丙集“王威寧越”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50頁。賜立功士卒。王越曾以拜謁秦王之名,“盡乞其妓女以歸”*(清) 張廷玉《明史》卷一七一《王越傳》,第4576頁。。正德間,守備指揮石璽宴飲,“用伶人歌舞為樂”*(明) 陳洪謨《繼世紀聞》卷三,中華書局,1985年,第88頁。。嘉靖間,直浙總督胡宗憲幕府伎樂鋪張。李紹文《皇明世說新語》卷八《汰侈》載:“胡宗憲都浙,值迎春,張宴召客。選女伎二百侍飲,每十人則以佳者一人領之。使捧酒炙、樂器之屬,傍不設幾案,亦無他執(zhí)役者,歌呼謔褻。至暮,張燈火數(shù)里,鼓吹絲竹震天,女伎夾道跪送,傳呼不絕?!焙趹椀南聦?,曾任臺州知府、福建巡撫的譚綸,“自喜得治兵于浙,以浙人歸教其鄉(xiāng)子弟,能為海鹽聲”*(明) 湯顯祖《玉茗堂全集·文集》卷七《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又,張岱《石匱書》卷一百四十九《譚綸》:“綸少好黃老,其后入官,家居聲伎自奉,增損海鹽曲調,儷之和平,號四平腔者,至今優(yōu)人皆用之?!薄<尉敢越?,都撫將帥有侵吞錢糧以供聲色戲劇之用。萬歷二十三年二月,戶部上陳公私財政兼窘之疏,略云:“內幣歲出,浮于成額。閭閻民力,竭于科征。公私兼窘,莫有甚于此時者。顧各邊鎮(zhèn)且額外加添,以示寬容,自四十萬增至二百八十余萬,數(shù)已極矣?!稚饺四?、星相俳優(yōu)往往遨游塞外,攜資以歸。莫非朘剝兵糧,更當嚴行禁止也。”*《欽定續(xù)文獻通考》卷三十《國用一》。疏中揭露了朝廷賦稅繁重和邊鎮(zhèn)奢靡、俳優(yōu)蠹貨的現(xiàn)象。明末戰(zhàn)亂頻仍,督、撫、提、鎮(zhèn)幕府伎樂成風。崇禎朝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的范景文,“有家樂,每飯則出以侑酒”*(清) 黃宗羲《思舊錄》。;南明弘光朝東平侯劉澤清幕府聲伎繁艷,吳偉業(yè)賦《臨淮老妓行》(《梅村集》卷六)諷之;一代昆曲名伶蘇昆生曾充任寧南伯左良玉幕僚;魯王左都督鄭遵謙被參“唯畜優(yōu)伶,殊無定志”*(清) 邵廷寀《東南紀事》卷六《鄭遵謙》。;永歷朝總兵溫察明自奉僭侈,有姬妾近二十人及“女優(yōu)一班”*(明) 顧炎武《明季逸史》貞集。;總兵王得仁蓄有家樂,“嘗于后堂張樂,著明衣冠,令優(yōu)人演郭子儀、韓世忠故事”*(明) 徐鼒《小腆紀傳》卷六五《逆臣二》“金聲桓”。;永歷帝王皇后父長洲伯王略在桂林行在蓄養(yǎng)昆腔樂部,“文武臣工,無夕不會,無會不戲,無戲不徹夜”*(明) 三山何是非《風倒梧桐記》卷二。。

      明清易代之后,前明將帥“仍蹈積習,多以優(yōu)伶為性命”*(清) 洪承疇《經(jīng)略洪承疇奏對筆記》。。但為了推行新朝統(tǒng)治,滿清統(tǒng)治者對漢官采取羈縻政策,聽任其耽樂蓄伎行為。加上八旗將帥對戲劇的天然喜好,導致清初滿漢將帥幕府伎樂風行。清初“三藩”吳三桂、耿精忠都擁有龐大的藩署樂部。清施閏章《陳總戎戰(zhàn)功紀略序》稱:“功臣宿將多漁獵子女、玉帛以侈娛樂?!?(清) 施閏章《學余堂文集》卷三。前明降將王得仁,因清御史董學成欲霸占其家妓,遂殺董學成,舉兵反正*(清) 錢澄之《所知錄》卷二《永歷紀年上》曰:“御史董某巡撫江西,貪虐,索取得仁家女樂。得仁憤甚,遂以正月二十七日殺御史,舉兵反。”。順治五年(1648),家居南昌的前明重臣李明睿遭逢金聲桓叛亂,其家妓“四面觀音”、“八面觀音”為清帥所劫奪*《清朝野史大觀》卷五《清人逸事》“八面觀音四面觀音”:“三桂愛姬,有稱八面觀音者,故宗伯南昌李明睿家妓。城破為蔡毓榮所得。又有四面觀音者,亦美姿容,后歸征南將軍穆占,陳圓圓先死矣?!鄙虾辏?981年,第32頁。;前明山東巡撫王公弼遭清帥逼索家樂,備受凌辱*程正揆《甲申紀事》:“后有威武將軍白駒以督漕突至……令夜不收向舊巡撫王梅和公弼家索歌妓,王無以應,將軍大怒,凌辱不堪。”。其時幕府演劇現(xiàn)象更為普遍,如荊州太守袁于令“惟縱情詩酒,不理公事。監(jiān)司謂之曰:‘聞公署中有三聲: 弈棋聲、唱曲聲、骰子聲?!?(清) 顧公燮《消夏閑記摘抄》卷下《署中有三聲》。降臣龔鼎孳被劾“惟飲酒醉歌,俳優(yōu)角逐”*(清) 趙爾巽《清史稿》卷四八四本傳。。康熙初年,軍政大吏耽溺戲樂已蔚成風尚。時任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的余縉曾上書稱:“在外將軍、副都統(tǒng)及督、撫、提、鎮(zhèn)等官,多自畜家樂,演習歌舞,此輩因得出入營署,恃勢凌人?!?(清) 余縉《大觀堂文集》卷二《恭請嚴禁畜優(yōu)疏》。漢軍“居父母之喪,親朋聚會,演劇飲酒,呼盧斗牌,儼如筵宴,毫無居喪之體”*《清實錄·康熙實錄》卷一三一“康熙七年”。??滴跏吣?1678),都察院左都御史魏象樞《申明憲綱恭請嚴飭以清致治本源事疏》請求朝廷敕令“督、撫、布、按不許將游客、星卜及優(yōu)伶人等或留住省城,或轉送各府州縣,作興抽豐,動挾上官威勢,擾害地方”*(清) 魏象樞《寒松堂全集》卷四。。但康熙承繼了順治優(yōu)待臣下的做法,對幕府大吏沉溺聲伎聽任不管,直至雍正登基后,才頒布了禁止外官蓄養(yǎng)優(yōu)伶的禁令*《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卷二七:“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奉上諭,外官畜養(yǎng)優(yōu)伶,殊非好事。如按察使白洵終日以笙歌為事,諸務俱已廢弛。原任總兵官閻光煒將伊家中優(yōu)伶盡入伍食糧,遂致張桂生等有人命之事。夫府道以上官員,事物繁多,日日皆當辦理,何暇及此。家有優(yōu)伶,即非好官。著督、撫不時訪查。至督、撫、提、鎮(zhèn),若家有優(yōu)伶者,亦得互相訪查,指明密折奏聞。雖養(yǎng)一二人,亦斷不可徇隱,亦必即行奏聞。其有先曾畜養(yǎng),聞此諭旨,不敢存留,即行驅逐者,免其具奏。既奉旨之后,督撫不細心訪察,所屬府、道以上官員,以及提、鎮(zhèn)家中尚有私自畜養(yǎng)者,或因事發(fā)覺,或被揭參,定將本省督、撫照徇隱不報之例從重議處。”。由于禁令針對的是外官蓄養(yǎng)優(yōu)伶,而幕府蓄養(yǎng)戲班或聘請民間戲班入署演劇不在禁列。雍正朝川陜總督岳鐘琪還在總督衙門內蓄養(yǎng)伶人,搬演戲劇*(清) 李調元《雨村詩話》卷十一《東夢續(xù)錄》。;在雍正年間的揚州府,“官家公事張筵,陳列方丈,山海珍錯之味,羅致遠方。伶優(yōu)雜劇、歌舞吹彈,各獻伎于堂廡之下”*(清) 王定安《嘉慶重修揚州府志》卷六十《風俗》“燕會”條引《雍正志》語。。乾隆繼位之初雖有重申雍正“禁外官蓄養(yǎng)優(yōu)伶”*《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八四五,乾隆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奉上諭。之令,但對幕府演劇也效法其祖康熙放任縱容。乾隆寵臣??蛋?、李侍堯等“往往性耽安逸,俾晝作夜,在署酣飲演劇,不能夙興接見屬員,商辦事務,以致吏治廢弛”*《清實錄·嘉慶朝實錄》卷八〇。;河南巡撫畢沅“家蓄梨園一部,公余之暇,便令演唱”*(清) 錢泳《履園叢話》卷六《耆舊》“秋帆尚書”。;湖南布政使鄭源璹“署內眷屬幾三百人,自蓄優(yōu)伶,服官奢侈”*趙爾巽《清史稿》卷三三九《鄭源璹》。。嘉慶、道光以降,清王朝國力漸衰,內憂外患頻仍,幕府勢力空前強大,幕府演劇更是難以遏制,因演劇逾度被劾者,不勝枚舉。如嘉慶間,山東布政使朱錫爵“素好華侈,綜理財賦漫不經(jīng)心,支發(fā)軍需毫無頭緒,并時令九如堂戲班,在署演唱”*(清) 王先謙《東華續(xù)錄》嘉慶三十八年。;道光間,輔國公奕顥為盛京將軍彈劾“在任不能力崇節(jié)儉,諸事奢糜,且時常署內演戲”*(清) 奕賡《管見所及·補遺》。,革去爵位;咸豐間,浙江巡撫胡居仁被控“終日在署演戲,不理政務”*(清) 蕭盛遠《粵匪紀略》。;湖南永州鎮(zhèn)總兵樊燮被劾“有署內差役冒領兵糧,攤派養(yǎng)廉,蓋造房屋,并演戲賞耗”*《清實錄·咸豐朝實錄》卷二七八。。同治間,云南巡撫徐之銘以“聲名狼藉,演戲宴客”*《清實錄·同治朝實錄》卷九。被劾落職。光緒間,南贛總兵王永勝被劾“聚飲觀劇,營務因以廢弛”*《清實錄·光緒朝實錄》卷一三一。;江西巡撫德馨以“性耽娛樂,尤嗜聽劇,時常傳集上海名優(yōu)入署演唱,自制鮮明戲具衣裝,見者嘩然”*(清) 張之洞《張文襄公奏議》卷三八。革職。然而,由于滿人好戲的傳統(tǒng)和武人耽樂的習性,導致了清廷對幕府演劇的畸形發(fā)展不能有效地制約。

      (二) 幕府演劇功能的延續(xù)和嬗變

      明、清兩代幕府演劇功能的延續(xù)性體現(xiàn)在: 演劇場所為軍政、民政大吏的幕府,主其事者為幕府的幕主;演出組織為腳色齊備之戲班,包括幕府自養(yǎng)戲班、幕主家樂和外間戲班;演出劇種主要為盛行明清兩代主流戲劇的南曲雜劇、傳奇;所演劇目為幕外傳演劇目及幕府新編劇目;演劇目的乃滿足幕主和幕府職官、幕僚們自娛、娛客的需求。明清幕府演劇功能的變異性主要表現(xiàn)為:

      其一,明代幕府演劇以武臣幕府為盛,清代則文武兼盛。明代對文臣監(jiān)察較嚴,禁止其于幕府蓄養(yǎng)戲班,文臣只有兼掌武事的封疆大吏才允許在幕中蓄養(yǎng)戲班或家樂,但對武臣將帥則放任不管。崇禎朝戶部尚書畢自嚴稱:“諸鎮(zhèn)武夫將帥,飽則揚去,徒益市良田、美宅、歌兒、舞女,自愉快而已。天下無事,處堂以嬉;猝有風云之警,則眈眈疾呼以求遂所欲?!?(明) 畢自嚴《石隱園藏稿》卷二《度支邊餉司奏議序》。南京兵部尚書范景文也稱:“夫謂將領者,固當正身率下,與士卒同辛苦。往往亦以婢妾歌舞而自隨,故上為一,下為二,上下相蒙,無復忌憚?!?(明) 范景文《戰(zhàn)守全書》卷一《戰(zhàn)部》“將士不得帶家小”。據(jù)史料推測,明代文臣于幕府蓄養(yǎng)戲伎樂者,僅有上文所述的靖遠伯王驥、威寧伯王越、直浙總督胡宗憲等數(shù)人;至于武臣將帥幕府蓄伎者,則不可勝數(shù)。除了上文所述的劉澤清、溫察明、王得仁等有名姓可考的武臣大吏外,還有名不見傳的諸如睢陽武衛(wèi)馮將軍*侯方域《壯悔堂集》卷一《江伶?zhèn)鳌罚骸敖?,吳人也。以歌依宋君于雪苑。……未幾,為睢陽武衛(wèi)馮將軍所留。”、兗州參軍羅某*(明) 張岱《陶庵夢憶》卷四“兗州閱武”:“是年,參將羅某,北人,所扮者皆其歌童外宅,故極姣麗,恐易人為之,未必能爾也?!敝惖牡图壩涔佟4送?,受滿清八旗軍政合一體制和滿人好戲傳統(tǒng)的影響,清代幕府演劇之風盛行,而文人游幕更助推了幕府戲劇的鼎盛。清代幕府演劇的幾乎遍及各級軍政、民政官吏的幕府,文職的督、撫、藩、臬,武職的將軍、都統(tǒng)、提督、總兵、參將都能享受幕府觀劇的待遇,甚至連“不肖州縣,竟有豢養(yǎng)戲班以圖自娛者”*(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五回所載河南巡撫語云:“近日訪得不肖州縣,竟有豢養(yǎng)戲班以圖自娛者。宴會賓客,已非官守所宜,且俾夜作晝,非是肆隆筵以娛嘉賓,實則掛堂簾以悅內眷。張燈懸彩,漿酒藿肉,竟有昏昏達旦者?!?。如榆林同知元仕被描述為“梨園則金玉錦繡也,出入則香車寶馬也”*(清) 汪景祺《西征隨筆》“榆林同知汪元仕”。。

      其三,明代幕府規(guī)模遠不及清代,且文臣幕府演劇受到官方的嚴格監(jiān)控,故幕府演劇不及宮廷、私家及民間演劇。清代幕府人財俱盛,且幕府演劇為最高統(tǒng)治者所默許,成為與宮廷、私家、民間演劇鼎足而四的演劇場域。

      二、 幕府戲班存在的普遍性

      明清幕府演劇普遍存在于各級幕府機構中,其普遍性體現(xiàn)在幕府戲班(樂部)的普遍性、戲班類型的多樣性、戲班分布的廣泛性等諸方面。

      (一) 幕府蓄樂的普遍性

      從明嘉靖起,幕府蓄養(yǎng)樂部日漸普遍,尤以武臣將帥幕府為顯見。嘉靖朝兵部左侍郎汪道昆《留醉軒集序》稱:“余聞塞上諸將軍其資用過當,甚者土木皆文繡,履地皆氍毹,擁燕姬,鳴趙瑟?!?(清) 汪道昆《太函集》卷二十。給事中劉繪《岀塞歌贈固原總兵魏時》歌行體長詩首四句即以“將軍出塞擁節(jié)鉞,風高云鳥天山發(fā)。陣前俠少爭先鳴,馬上歌童俱勁卒”*(明) 劉繪《嵩陽集》七言古詩。渲染幕府將軍的豪華氣度,后以“錦屏繡幕舞氍毹,翠管紅牙泛醽醁”極寫慶功曲宴的豪邁,幕府伎樂已然成為幕府將軍的標配。

      幕府戲班在清康、乾二朝臻于鼎盛。康熙元年(1661),蕭山毛奇齡因避仇投友淮陰,在吏部侍郎張新標曲江園觀看了淮陰府署樂部及諸王軍府樂部的盛大演出*(清) 毛奇齡《西河集》卷一五六《明河篇有序》:“毛甡游淮陰,查繼佐孝廉并轡過張吏部曲江園觀百戲。時秋八月十四日,江南、北名士十百,來集凡水亭當湖樓臺館舍。刺史諸王軍府伎樂畢出,驚見妙幻,目不及瞬。自曙起烏啼,迨夜漏盡日。”;康熙十六年(1677)給事中徐旭齡《力行節(jié)儉疏》極言當時官場妓樂之風行:“至若漢官謁選,則揭債京師,蒞任又饋遺督撫,鮮衣怒馬,華侈相高,舞女歌兒,奢淫相尚。未到地方,先籌利藪以充官用,固成必貪之勢,試觀今日之池館園亭、歌舞宴會,視順治初年不止十倍?!辈⑵碚垺半废赂魇⊥豕珜④?,凡車服宅舍各遵規(guī)制,一切優(yōu)妓亭臺采買各省置造,別地者嚴行查禁”*(清) 賀長齡《清經(jīng)世文編》卷五四《禮政一》。。疏文僅要求“優(yōu)妓亭臺”由各省置造,可見當時王公將軍幕府蓄養(yǎng)樂部實為官方所允許。官署的蓄樂演劇,其實得到了最高統(tǒng)治者康熙的默許。僅就佚名《圣祖五幸江南全錄》記載,在康熙四十四年二月到五月兩個多月的巡幸期間,康熙看戲達二十多次。其中包括江寧織造曹寅*佚名《圣祖五幸江南全錄》:“(四月二十二日)至午刻,由西華門進織造府……進宴演戲”,“(四月二十二日)織造進宴演戲”,“(五月初二日)兩淮鹽院曹進宴演戲”。、蘇州織造李煦*佚名《圣祖五幸江南全錄》:“(四月十二日)又織造府李進宴演戲至晚”,“(四月十五日)又,織造進宴,命清客串演雜戲”,“(四月二十四日)織造進宴演戲,文武各晚朝”,“(四月二十五日)各官晚朝,織造府進宴演戲”。、杭州織造敖福*佚名《圣祖五幸江南全錄》:“(四月三日)又有織造敖進宴演戲。”、江南提督張云翼*佚名《圣祖五幸江南全錄》:“(三月二十五日)江提張建造世英堂行宮駐蹕,有各官啟朝請安。江提張(云翼)進宴演?!薄?三月二十六日)江提張(云翼)進宴演戲”;“(三月二十七日)江提張(云翼)進宴演戲?!?、京口將軍馬三奇*佚名《圣祖五幸江南全錄》:“(四月二十八日)將軍馬(三奇)進宴演戲?!薄?四月二十九日)將軍進宴演戲。”“(四月三十日)上賜將軍馬(三奇)綾字詩扇、端硯并墳上匾額,將軍接受四字,叩頭謝恩,跪在御前痛哭。上問:‘為甚么悲傷呢?’回奏‘臣父盡忠時死得最苦,今蒙皇上恩賜匾額,榮及先靈,臣感戴皇恩浩蕩……’”、漕運總督桑額*佚名《圣祖五幸江南全錄》:“(五月初八)上抵淮安,過楊家莊,有漕院桑(額)預備龍舟十只,在河內劃舞,又岸上搭有戲臺數(shù)處演戲迎接?!镣?,漕院宴,因天雨未做戲,上止命女樂清唱,至二更時安歇?!钡裙偈饝虬嗟某袘輨。滴鯇槠涮峁┭輨》盏囊陨瞎賳T贊賞有加,“皇上因江蘇織造預備行宮勤勞誠敬,江南織造府曹(寅)加授通政使司;蘇州織造府李(煦)加授光祿寺卿”*佚名《圣祖五幸江南全錄》五月初七日。??滴鯇δ桓輨〉臏试S可通過以下三事確認。其一是福建總督范承謨“當耿藩反側之際,日接僚屬,夜理文檄,每漏下輒聚僮仆高彈清吹,甚至鐃歌大樂,殆無虛夕”*(清) 福格《聽雨叢話》卷八《好聲伎未嘗為人品之累》。,其幕僚戲曲家嵇永仁還在獄中創(chuàng)作了《雙報應》、《續(xù)離騷》等劇作。范承謨以忠于清廷遭耿精忠殺害,被清廷謚以“忠貞”,他的耽嗜伎樂并未累及聲名;其二是被康熙譽為“清官第一”的于成龍曾在應康熙奏對時,舉薦其屬下靜海知縣謝錫袞為廉吏*《清實錄·康熙實錄》康熙二十年二月己丑實錄:“直隸巡撫于成龍來京陛見。上召至懋勤殿,問曰:‘爾為今時清官第一,殊屬難得。聞爾昔在黃州,土寇嘯聚,爾往招之,即時投順解散。何以致之?’于成龍奏曰:‘此皆藉皇上威德,臣有何能。’上因問屬吏亦有清廉者否。于成龍以知縣謝錫袞、同知何如玉、羅京對?!薄?芍x錫袞不僅蓄有家樂,其署齋也是重要的演劇場所*(清) 杜首昌《綰秀園詩選》之《謝君章郡丞署齋觀劇》:“東山一出沛蒼生,絲竹娛賓慣寄情??琥Q看來真快活。(原注:‘是夕演《快活三》新劇?!?啼鶯聽得最分明。笙歌只向華燈沸,尊酒偏宜翠袖行。(原注:‘小伶捧觴進酒?!?賢主淹留長夜飲,天涯不怕有愁城。”;其三是“清廉為天下巡撫第一”的江蘇巡撫宋犖不僅享有幕府樂部,且家蓄伎樂*(清) 陳維崧《定風波·贈牧仲歌兒阿陸》、《定風波·又贈阿增》,《全清詞·順康卷》,中華書局,2002年,第3959頁;(清) 曹貞吉《珂雪詞》卷下《綺羅香·宋牧仲座上聞歌》;周茂源《鶴靜堂集》卷十四《歌姬桐月嘗以聲伎侍宋中丞,旋夭卒,越一載而中丞下世。其母固主謳者,哭中丞忌辰于殯所,事則末矣,感而紀之》等詠劇詩詞。。

      乾隆一仍康熙對官府演劇的放任做法。乾隆朝督、撫一級官署一般都有常設的戲班組織,承擔接待演劇和自娛侑觴的工作。外國使節(jié)前來朝覲,地方大僚須安排戲宴款待。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軍平定回部,乾隆在十一月的諭旨中,敕令各督撫對新近歸附投誠入京覲見的回部首領,“應傳令優(yōu)賞酒飯,或陳技演劇,以昭我國家民物殷阜”*《清實錄·乾隆實錄》卷六〇〇。。乾隆五十四年八月,巴勒布使節(jié)前往熱河朝覲,諭旨稱應參照乾隆五十三年(1788)緬甸貢使、本年安南朝覲接待禮節(jié),“經(jīng)過沿途地方各督撫俱令叩見,演劇筵宴,并優(yōu)加犒賞綢緞等物”*《清實錄·乾隆實錄》卷一三三七。。乾隆朝幕府樂部之盛可從詩人趙懷玉《與張六朝縉話舊》長詩窺其一斑。詩略云:“昔歲紀渚灘,同客夷門道。君如緒當年,玉樹臨風皎。我亦氣正豪,百壺恣傾倒。幕府盛聲伎,群彥集稽討。余各蓄小部,客至矜慧巧。維時吾與君,身閑少懊惱。晝常名勝探,夜或笙歌繞……”*(清) 趙懷玉《亦有生齋集》詩卷三一。此詩為作者趙懷玉回憶他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在外兄劉種之(字存子,號檀橋)河南學政幕中,與時任河南糧鹽道的張朝縉(字毓屏,號松園)、河南按察使陳奉茲、開封知府趙載元等游宴之樂*(清) 趙懷玉《收庵居士自敘年譜略》乾隆五十三年戊申年譜載:“時陳君奉茲以廉使攝方伯,張君朝縉為開歸道,趙君載元為開封守,沈君肯松為祥符令,故人在汴者則童少詹鳳三主講大梁,方子云正澍、蔣敬五、洪稚存、徐朗齊嵩、錢立群泳分處兩家幕中。遍游吹臺、相國寺、鐵塔、龍亭,頗極文宴之樂。”。詩中“幕府盛聲伎”大概指河南學政署、河南按察使署、開封府署都設有聲伎?!坝喔餍钚〔浚椭榴婊矍伞眲t指與會大吏們還蓄有“小部”家樂,用以私人宴客侑觴。據(jù)筆者所知,在與會者中,學政劉種之*參見拙著《明清家樂研究》“劉種之家樂”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糧鹽道張朝縉*(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九:“方伯九姬,最愛者春芳、葉氏,年將四旬,而風貌嫣然,似服仙家荀草者。”又,《批本隨園詩話·批語》載:“松園是如皋人,子才以為同鄉(xiāng),可笑。張短而多髯,綽號‘張三毛’,專為達官置辦姬妾。和珅妾蕊香,即張托劉二禿所進。葉姬(張松園之愛妾)曾送至福康安家。??蛋苍疲骸⒉患眩艺`聽人言矣?!笨芍熬偶А奔雌浼壹Щ蚣壹俊<葱钣屑覙?。趙懷玉另有題為《小部》*(清) 趙懷玉《亦有生齋集詩》卷三十《小部》:“小部征歌夜未闌,霜烏啼盡不知寒。衣冠昔已歸優(yōu)孟,絲竹今誰擬謝安。早擬登場同宦境,漫勞作史補伶官。狄家面具軍中慣,可許旁人子細看?!钡脑姡銓懽约航z竹陶寫的感慨,此詩也印證了乾隆朝幕府演劇之盛。

      康、乾以降,清王朝國力大衰,幕府樂部規(guī)模、數(shù)量已不及前,但文武職官對戲劇的耽溺及幕府演劇之風并未衰減。據(jù)載:

      以翰林入直軍機者,上元董文恪公教增其一也。……出為外吏,強毅不阿。任川藩時,俗尚華侈,公力矯之,務為儉約。每公宴,誡不用優(yōu)伶??偠嚼展源壕普?,公至門,已通刺矣,聞音樂聲,即返去。勒公為之撤樂,乃復至,飲盡歡。風尚為一變,蜀人兩賢之。*(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卷十三“董文恪力變川省華侈之風”。

      可見董教增上任之前,四川藩署官吏蓄樂演劇成風。其實兩湖藩署也是如此。如“官文恭(官文)豪宕不羈,其督兩湖時,節(jié)署每夜張燈奏樂,姬妾眾觀,公引羊脂玉巨盌斟酒,偎紅倚翠,藉以消遣。軍報迭至,公輒麾之曰:‘告胡撫臺可也’”*易宗夔《新世說》卷四《豪爽第十二》。。兩江總督府也如此,如同治朝權傾朝野的兩江總督曾國藩也常在府署演劇宴客或自娛*據(jù)《曾國藩日記》載,同治七年十月二十七日記:“……明日將唱戲,公請李相,本日在余署從張也”;同月二十八日記:“巳二刻開戲。午初,余出廳聽戲,是日余與馬谷山及將將、織造、提督、司道等公請李少帥??陀谖缯痰剑擦?,未正開席,申正三刻客散?!?。河廳也是如此。據(jù)載:“河廳當日之奢侈,乾隆末年,首廳必蓄梨園,有所謂院班、道班者,嘉慶一朝尤甚,有積貲至百萬者。”*(清) 金安清《水窗春囈》卷下“河廳奢侈”。鹽政也是“張筵演劇,靡日無之”*(清) 王韜《甕牖余談》卷一《蔣劍人軼事》。??芍^無署不蓄樂,無署不演劇。

      (二) 幕府戲班多樣性和分布的廣泛性

      在幕府戲班普遍存在背景下,戲班類型的多樣性和分布的廣泛性值得探討。就幕府戲班的類型言,主要包含幕府蓄養(yǎng)戲班、外聘戲班、幕府職官家樂三大類。前兩種戲班以其為幕府提供演劇服務獲取幕府供養(yǎng),其身份比較明晰。而對于幕府職官家樂,因其供養(yǎng)財物來歷不明,造成其身份與幕府戲班難以區(qū)分,以至連清廷監(jiān)察官甚至是皇帝也感到困惑。如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蕭震《請正人心疏》稱:“臣聞大名游擊有宜大明者,家蓄優(yōu)伶數(shù)十人,晝夜酣歌,毋論其醉夢之精神,不能以申約束而討軍實。但即此數(shù)十人之鮮衣怒馬,不知出之私囊乎,抑取之軍中也?”*(清) 賀長齡《皇朝經(jīng)世文編》卷十四。又如針對鄭源璹貪瀆不法罹罪之事,嘉慶諭旨稱:

      朕閱鄭源璹供詞內稱,署中有能唱戲之人,喜慶燕客,與外間戲班一同演唱等語。民間扮演戲劇,原以藉謀生計,地方官偶遇年節(jié),雇覓外間戲班演唱,原所不禁,若署內自養(yǎng)戲班,則習俗攸關,奢靡妄費,并恐啟曠廢公事之漸。況朕聞近年各省督撫兩司署內教演優(yōu)人及宴會酒食之費,并不自出己貲,多系首縣承辦,首縣復斂之于各州縣,率皆朘小民之脂膏,供大吏之娛樂。輾轉苛派,受害仍在吾民。湖南地方雖尚未激變,而川楚教匪藉詞滋事,未必不由于此?!煤蟾魇《綋崴镜朗饍染悴辉S自養(yǎng)戲班,以肅官箴而維風化。*(清) 王先謙《東華續(xù)錄·嘉慶朝》嘉慶七。

      諭旨確認了朝廷允許幕府雇用民間戲班演劇,而幕府自養(yǎng)戲班演戲則因其“并不自出己貲,多系首縣承辦”敗壞風氣、耗費民財被宣告禁止。若戲班由幕主自費供養(yǎng),也許得另當別論。諭旨未能涉及幕府家樂,或因嘉慶將鄭源璹家樂(某些史料的提法*趙爾巽《清史稿》卷三三九《鄭源璹》:“……自蓄優(yōu)伶,服官奢侈?!?認定為幕府戲班之故。其實,從前引趙懷玉《與張六朝縉話舊》可以推定,幕府家樂是有別于幕府戲班的類型。如清李良年《吳郡丞采臣署齋出家姬歌舞留宴,因成四韻》*《秋錦山房集》卷二。的吳采臣家姬;清樓儼《清平樂·靳觀察招飲使院,家伶演劇,猶有京師風味》*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全清詞編纂研究室《全清詞·順康卷》,中華書局,2002年,第11478頁。的靳讓家伶;清蔣士銓《唐蝸寄榷使招飲珠山官署,出家伶演其自譜雜劇賦謝》*《忠雅堂詩集》卷一。的唐英家伶,都是幕主在官署內所養(yǎng)家樂,它與幕府戲班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幕府家樂的購置和供養(yǎng)費用由私家提供。筆者在《昆曲藝術大典·家樂》部分,臚列了謝弘儀、范景文、祖澤深、吳興祚、宋犖、靳讓、陳元龍、程鑣、李煦、謝錫袞、曹寅、唐英、尹繼善、全德、盧見曾、王亶望、明保、富明安、楊潮觀、鄭源璹、廖景文、譚尚忠、王文治、汪槐、博明、畢沅、李廷敬、潘錫恩、李本仁等家樂史料,可以考見他們的官署蓄養(yǎng)家樂的經(jīng)歷。拙文《清康乾年間昆曲復興的鹽商背景》*《戲劇藝術》2003年第1期。,又論及了姜圖南、季振宜、李陳常、阿克當阿、阿林保、曾燠等鹽官家樂,他們的家樂游走于公私之間,具有幕府戲班與家樂的雙重屬性,是上文所引雍正、乾隆、嘉慶“禁止外官蓄養(yǎng)優(yōu)伶”諭旨所指的違禁類型。然而,雍、乾諸帝禁止幕府蓄養(yǎng)戲班的諭旨從未得到過認真貫徹。如光緒二十一年(1885)江西巡撫德馨被糾參,經(jīng)查實為“十一月二十七日該撫生日作壽,頗收禮物,先于十一月望后派祥臨輪船赴九江拖帶上海名優(yōu)到署內演戲。往年生日有演戲至月余者,上年止演戲十余日,亦無月余之久,戲價皆由屬員折價致送。傳聞每戲一本折銀五十兩。每逢生辰,屬員每人或送十本、二十本不等,戲具衣裝有人所致送者,亦有自行添制者。署內向有數(shù)人能唱能演,凡遇演戲,即用此衣具”*(清) 張之洞《張文襄公奏議》卷三十八《奏議》。??芍餮矒岬萝懊糠陦壅Q,必請外間戲班入幕演戲累旬達月,其幕府也自蓄戲班,以供日常演劇之需。幕府耽戲必然帶來巨大的財物虧空,蘇州織造李煦之子李鼎“性奢華,好串戲。延名師以教習梨園,演《長生殿》傳奇,衣裝費至數(shù)萬,以至虧空若干萬”*(清) 顧公燮《丹午筆記》“李佛公子”。。幕府大吏這種竭財供戲做派,招致了財力短絀的晚清帝王的強烈不滿。

      幕府戲班的普遍性自然成就幕府戲班分布的廣泛性。明清最高統(tǒng)治者對幕府蓄樂的默認,導致凡有幕府之處,只要幕主有蓄樂的意愿,就可以購置戲班或聘請民間戲班入幕演劇。某些戲班深入邊塞絕域,其實背后有幕府的支持。下略列邊鎮(zhèn)將帥及軍政大吏所蓄幕府家樂分布情況,以資論議。

      幕 主官 職地 點時 間史 料 舉 隅傅鐸總兵山西偏門關嘉靖明趙彥復《梁園風雅》卷十六輯高叔嗣《偏頭關傅節(jié)度宅守歲》:“深堂弦管雜邊聲,幕府宵嚴刁斗鳴。起舞更衣聊自慰,歡歌縱酒不勝情。關河絕塞催寒盡,烽火連山照夜驚。改歲不辭征戍遠,其如客病臥邊城。”謝弘儀廣東總兵肇慶天啟茅元儀《石民橫塘集》卷二《觀大將軍謝簡之家伎演所自述〈蝴蝶夢〉樂府》:“耳目無久玩,新者入我懷。奇賞竟何許,忽在天之涯。豈無歌舞圍,蠻音習濫哇。塞耳亦已久,負此風日佳。我公宴笑余,奴隸狼與豺。開尊出家伎,惠我忘形骸。煉音變時俗,出態(tài)如初芽……”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上表所列幕府家樂史料顯示,即使在邊塞絕域,也有幕府戲班的存在。對于天性好嬉的武臣及難耐孤獨的文臣,蓄養(yǎng)家樂是他們排遣寂寞的最好工具。他們有的入鄉(xiāng)隨俗,就地取材,在當?shù)刭徰輪T組成戲班。如瓊州的高總戎以瓊州本地人為家伎,致令巡按林嗣環(huán)有受辱之哭;馬蘭泰以兵丁裝扮優(yōu)伶,犯雍正奪爵之懲;有的則懷戀故鄉(xiāng)之音,從家鄉(xiāng)購置戲班帶至幕府。如吳興祚、陳元龍以等長于江南昆曲之鄉(xiāng),不慣嶺南蠻音,故以昆曲家樂相從。至于幕府供養(yǎng)戲班,其數(shù)目更遠超幕府家樂。如甘肅慶陽知府王彝憲府署昆班演員銀兒,即產(chǎn)自銀川*(清) 章銓《染翰堂詩集》之《王荔林刺史彝憲席上贈歌童銀兒》詩后注:“省會歌童數(shù)十輩,余獨賞銀兒,既而知其為銀川產(chǎn),即府署昆班中所逸出者也。夫既有鐘兒又有銀兒,登場演劇中見亦罕矣。”。幕府廣泛地分布加重了朝廷的負擔,是吏治腐敗的一大表現(xiàn)。詩人張崟《聽官署夜劇》詩云:“月下遙聞奏管弦,潭潭冰署夜開筵??蓱z此夜纏頭錦,半是貧家賣女錢。”*(清) 張崟《逃禪閣稿》卷三。揭露了官府蓄養(yǎng)戲班,致使貧民流落的事實。

      三、 幕府演劇的豐富性

      明清幕府演劇的豐富性主要包括演出劇目、聲腔的豐富性、幕府演劇的常態(tài)性等幾大方面。下試論之。

      (一) 演出劇目豐富性

      幕府演劇和宮廷、私家、民間演劇共同構成了我國古代演劇體系。明清幕府勢力的強盛也帶來了幕府演劇的興盛。若從演出劇目考察,明清幕府所演劇目除了搬演幕外傳演劇目或新排幕外罕演劇目外,幕府文人曲家還自編劇目以供幕府演劇之需,這種幕府自編自演的現(xiàn)象展現(xiàn)了幕府演劇的創(chuàng)新性,也成造就了明清幕府演劇的繁榮。

      幕府作為職官重要的觀劇場所,為職官提供了豐富的觀賞劇目和娛樂享受。但令人遺憾的是,雖然幕府演劇史料充溢縹帙,但對所演之劇多語焉不詳,給我們的定性分析造成了較大的障礙。

      (二) 聲腔的多樣性

      其一,昆腔優(yōu)勢地位的確立。明萬歷后昆曲日益擴大的影響及上層社會對昆腔雅曲的廣泛接受,奠定了昆曲在幕府戲曲中的強勢地位,這種狀況一種延續(xù)到清嘉慶年間*(清) 震鈞《天咫偶聞》卷七載:“京師士夫好尚亦月異而歲不同,國初最尚昆腔戲,至嘉慶中猶然?!薄F渲?,昆曲雅致品格與士紳的風雅賦性冥然契合,導致了士紳階層對昆曲歷久迷戀,而明清江南縉紳集團的崛起,以及他們對昆曲這種故鄉(xiāng)之音的偏嗜,則推助了幕府演劇對昆曲的涵容。在文臣主導的幕府中,昆曲的強勢隨處可見。僅以康熙朝觀,在河北澶州官署,不時上演著昆腔戲劇*(清) 沈道暎《澶署觀劇喜聽吳音同子隆靜涵賦》(組詩八首)其一:“脆管哀絲靜不喧,遏云清響坐黃昏。筵前一奏吳趨曲,銷盡江南旅客魂?!保辉谏轿骱槎纯h署,游幕于此的戲劇家萬樹觀看了宮裳班昆腔演唱,并撰作戲劇,供其演唱*(清) 萬樹《透碧霄·聞宮裳小史新歌》:“晉地歌聲駭耳,獨班名宮裳者解唱吳趨曲,競協(xié)南音。絲肉間發(fā),靡然留聽,幾忘身在古河東也。因賞其慧,酒余輒譜新聲,授令度之。計得傳奇四部,小劇八種,登之紅毭上,亦能使座中客且笑且啼。豈可以并州兒語聱牙,遂抹煞三四迦陵雛耶……”《全清詞·順康卷》,中華書局,2002年,第5615頁。;在山西大同的鮑總兵幕府,“新歌妙舞,則吳中之梨園小部也”*(清) 徐旭旦《世經(jīng)堂初集》卷六文抄《秋夜宴集云中萬山堂記》。;在康熙八年(1669)河南彰德府署,知府王東墅數(shù)度設宴款待閻爾梅,以昆曲侑觴*參見《白耷山人詩集》卷六下《彰德王太守出其吳歌侑酒醉后贈之》、《端午王太守出其吳歌侑觴即席贈之》。;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的貴陽,湯右曾在出典貴州鄉(xiāng)試期間,觀看了巡撫閻興邦的幕府昆腔家樂演劇*(清) 湯右曾《懷清堂集》卷一《閻梅公中丞出觀家樂》(組詩五首)其一:“燒殘絳蠟月朧明,百和香中吹玉笙。一片彩云飛不散,曲欄干外艷歌聲?!逼涠骸疤胶硪淮癖P珠,華屋神仙絕代無。惱亂中丞筵上見,梨園弟子李仙奴?!逼淙骸皩徱糗髁钆c周郎,檀板銅槽共一床。山雨乍收簾月白,聽風聽水按伊涼。”其四:“玉雪兒郎發(fā)未齊,嫩叢蘭蕙出香溪。南朝瓊樹無人見,嬌小宮鶯恰恰啼?!逼湮澹骸肮苎氏彝R鉁\深,云窗六扇漏初沈。已迷秦客風花路,休笑吳兒木石心?!保辉诳滴跛氖?1707)的山西平陽,罷官還鄉(xiāng)的孔尚任應知府劉棨之邀纂修《平陽府志》,期間撰作了《平陽竹枝詞》十組共五十首,其中《西昆詞》其一稱:“太行西北盡邊聲,亦有昆山樂部名。扮作吳兒歌水調,申衙白相不分明?!痹诤幽系娜陮?,“伎童唐郎,吳中有名,安石潘將鎮(zhèn)紅水者奪之以行”*(清) 毛奇齡《西河集》卷一四〇《汝寧城外送伎童還江南并序》。,毛奇齡因之以生天涯淪落之感;在江西撫州府,知府陸輅重葺玉茗堂,“出所攜吳伶合樂演《牡丹亭》傳奇,竟夕而罷”*(清) 單學傅《海虞詩話》卷一《陸別駕輅》。;在湖南的辰州,知府遲煓家樂用雜以楚調秦腔的昆曲演唱傳奇戲劇,令幕客長洲顧嗣立有“十年勝事憶江南”*(清) 顧嗣立《桂林集》卷六《觀遲辰州澹生家樂即席口占四絕》(組詩四首)其四中句。之感慨;在湖北彝陵督府,湖州沈雒青與督撫戲班合串的昆腔戲*(清) 嚴熊《嚴白云詩集》卷二十《彝陵督府觀劇雜詠十二首》其十一:“松圓一曲典型存,猶是昆山魏耳孫。(原注:‘程孟陽先生善歌,自云得自昆山魏良輔?!?今日沈公親粉墨,郭郎鮑老盡聲吞。(原注:‘湖州沈雒青登場演劇。’)”;在湘、鄂、川、黔四省交界的容美土司,宣慰使田舜年與其子田昞如各蓄昆腔戲班一部*(清) 顧彩《容美紀游》:“(田舜年)女優(yōu)皆十七八好女郎,聲色皆佳,初學吳腔,終帶楚調。男優(yōu)皆秦腔,反可聽。所謂梆子腔是也。丙如自教一部,乃蘇腔,裝飾華美,勝于父優(yōu)。即在全楚亦稱上駟。然秘之不使父知也。其二女旦皆薙發(fā),男裝帶刀侍立,如小校。丙如之行眷也。”,擅演《桃花扇》傳奇*(清) 孔尚任《〈桃花扇〉傳奇本末》:“楚地之容美,在萬山中,阻絕人境,即古桃源也。其洞主田舜年,頗嗜詩書。予友顧天石有劉子驥之愿,竟入洞訪之,盤桓數(shù)月,甚被崇禮。每宴必命家姬奏《桃花扇》,亦復旖旎可賞。蓋不知何人傳入,或有雞林之賈耶?”。而《長生殿》一劇,更是流播到四川、北邊及兩廣地區(qū)。吳舒鳧《長生殿》序稱:“他友游西川,數(shù)見演此,北邊、南越可知已?!痹诳滴醵哪?1685)廣東南雄知府黨居易的官署中,昆曲《邯鄲記》演出正酣*(清) 葉燮《已畦詩集》卷四《元夕仍庵署中席上戲作》(組詩四首),其一:“佳節(jié)天涯又漫逢,風流太守宴從容。樽前忽奏吳趨曲,賀老琵琶獨擅儂。(原注:‘舊郡伯張君出家優(yōu)演劇,皆吳兒,色藝俱稱冠?!?”其二:“月高猶自滑流鶯,花底秦宮黯欲驚。歷亂紅燈翻翠袖,我從夢里見盧生。(原注:‘演《邯鄲·舞燈》。’)”其三:“曼管繁弦仔細商,小姑約略嫁王昌。儂家舊是蘇州住,偏斷雄州刺史腸?!?;在康熙前期的廣東肇慶,一直是昆曲的盛演之所,也是著名的兩廣總督吳興祚及廣西巡撫陳元龍的幕府昆劇創(chuàng)演之地。其中,“一曲江南憶妙隆”*(清) 吳綺《林蕙堂全集》卷十九《家留村大司馬招同諸君子宴集錫祉堂,兼送電發(fā)歸里,用其原韻》。、“慣聽妖浮吳語好”*(清) 黃之雋《堂集》卷四三《陳大中丞招同王修撰寶傳、顧庶常俠君飲掞天閣下觀劇》詩尾聯(lián)。即是二人幕府戲班演出昆曲之明證。

      幕府昆腔戲曲的全面興盛還表現(xiàn)在北方籍職官及武臣將帥對昆曲的激賞。前者如山東新城王士祿、王士禎兄弟,都是昆曲的忠實觀眾,而長山李化熙、單縣盧錫晉、淄川孫蕙、曲周王顯祚、真定梁清標等都蓄養(yǎng)昆曲家樂;后者如吳三桂幕府“采吳伶年十五者,共四十人為一隊”;耿繼茂“帶十幾個昆曲戲班,終日在南門石塔寺演唱,榜標‘靖藩’”*海外散人《榕城紀聞》。;江南提督張云翼“選吳優(yōu)數(shù)十人,搬演《長生殿》”*(清) 金埴《不下帶編》。。都是幕府昆曲興盛的顯證。

      嘉、道以降,士大夫一改此前對昆曲的偏好,開始全面接受花部諸腔。滿人震鈞(1857—1920)稱嘉慶之后,“乃盛行弋腔,俗呼高腔,仍昆腔之辭,變其音節(jié)耳?!拦饽?,忽盛行二黃腔,其聲比弋則高而急,其辭皆市井鄙俚……同治中又變?yōu)槎?,則繁音促節(jié)矣。光緒初,忽競尚梆子,其聲至急而繁,有如悲泣,聞者生哀。余初從南方歸,聞之大,然士夫人人好之,竟難以口舌爭,昆弋諸腔已無演者,偶演亦聽者寥寥”*(清) 震鈞《天咫偶聞》卷七。。此時文臣不憚表明自己喜好花部的立場。如梁章鉅“但愛看聲色喧騰”的花部戲,并稱在其任職過的揚州和溫州二地,“時有演戲之局,大約專講昆腔者不過十之三,與余同嗜者,竟十之七矣”*(清) 梁章鉅《浪跡續(xù)談》卷六《文班武班》。。揚州籍士人李斗、焦循分別在其著述《揚州畫舫錄》、《花部農(nóng)譚》中,表達了他們對花部戲曲的接納。

      (三) 幕府演劇的常態(tài)性

      “江水朝宗繞外臺,清秋幕府管弦開”*(清) 洪飴孫《青埵山人詩》卷十《安慶謁胡果泉中丞留飲賦呈二首》二首其二中句。,此為洪飴孫赴安徽巡撫胡克家宴所撰詩句,抒寫了他在胡氏幕府觀劇的感受。幕府演劇作為幕府日常娛樂的常設性項目和職官觀劇的主要途徑,不僅為朝廷所默許,且具有財力上的保障,促成了幕府演劇的常態(tài)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多數(shù)幕府、官署都設有固定的戲臺或演劇場所。如康熙間濟南撫署“內有臺可演優(yōu),兩廊宴客”*(清) 王培荀《鄉(xiāng)園憶舊錄》卷四。;湖南布政使李榕“將署內東偏房屋并客廳舊有之戲臺一律修復,實用銀三千兩”*(清) 李鴻章《李文忠公奏稿》卷十五。;甚至連低級的官署也設有固定的戲臺。如揚州郡署戲臺有王文治撰對聯(lián):“數(shù)點梅花橫玉笛,二分明月落金樽”*(清) 梁章鉅《楹聯(lián)叢話》卷五。;揚州“劉莊場鹽大使署”大堂“后為戲臺”*(清) 王定安等纂修《兩淮鹽法志》卷十四《圖說門》。;“揚州鹽宗廟”中也設有戲臺一處;真州鹽政掣鹽公所內也設有戲臺,鹽運使曾燠為戲臺撰楹聯(lián)曰:“粉澤大猷,元黃裨說;云霞萬影,絲竹千聲?!?(清) 梁章鉅《楹聯(lián)續(xù)話》卷四。據(jù)稱某提督撰戲臺對聯(lián)稱:“文官百姓,喜的是風調兩順;武將兵丁,樂的是國泰民安。”*(清) 獨逸窩退士《笑笑錄》卷五《提督屬對》。幕府戲臺或演出場所的固定化,標志著幕府演劇的常態(tài)化。幕府演劇的常態(tài)化是清代幕府文化的重要特征。嘉慶朝兩淮巡鹽御史阿克當阿“僮仆以百計,幕友以數(shù)十計,每食必方丈,除國忌外鮮不見戲劇者”*(清) 金安清《水窗春囈》卷下《阿財神》。;山東鹽運使阿林?!胞z署有自演樂部,賭酒征歌,極一時之盛”*(清) 吳振棫《花宜館詩鈔》卷五《王蕉園都轉定柱招集也可園聽歌感賦》。。若以功能劃分,幕府演劇的常態(tài)性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同時,隨著以物質需求為主的基礎需求相對滿足,對自我價值或虛榮的需求會越來越大,所以,技術進步使競爭加劇且成功率極低的社會很容易使人失落,缺乏幸福感。這種現(xiàn)象在前人工智能的當代已經(jīng)表露。上述分析可以局部解釋當代發(fā)達國家的某些社會現(xiàn)象,例如,美國抑郁癥患者比例極高,日本陷入低欲望社會。未來,隨著技術的日益進步,尤其是人工智能的進步,強競爭社會帶給人類的不幸福感、失落感和失敗感會越來越嚴重,這不限于那些失敗者和不成功者,也包括部分成功者。

      (1) 時令節(jié)候演劇

      逢節(jié)必慶是我國固有之習俗,而演劇慶節(jié)則是明清宮廷和民間之常儀。清宮戲中的“月應承令”類劇目,即是應時節(jié)慶賀演劇而設。由于慶節(jié)演劇為官方所允許,自然成為幕府演劇的重要事項。清傅潢《一朵山房詩集》卷十五《梧州春宴,以彩侑觴,輪流到縣,客畢賦此》有云:

      貧吏忍貧作豪舉,排日張燈宴歌舞。訟庭俄改為歡場,印席都挪置牲俎。坐者同郡文武官,次及幕中眾賓侶。人生聚會良獨難,何幸一齊萃斯土。東西拉雜親獻酬,昨日猶客今作主。鋪具責胥遍括掠,食單揣性細刪取。紅妝兩隊錦簇花,銀燭千條暖回黍。側廈地余填仆奴,沿街籟靖吼鉦鼓。梨園差免數(shù)朝饑,蒲響還停三日苦。公然富家兒比強,誰說儒生氣帶腐。豈知此筵亦劇臺,袍笏一卸淚如雨。雞豬暴殄以丐償,倉庫侵虧乏術補。吳歌楚調又誰家,百般蓄積一朝吐。寒燈靜對月敲門,孤琴三尺悄無語。

      在僻遠的廣西梧州官署,文武官吏、幕僚賓客,不分貧富貴賤,輪流做東,劇宴以賀春節(jié),以含淚的狂歡消解宦旅羈愁。他們甚至為一時的耽樂放縱而付出生命代價*(清) 齊學裘《見聞續(xù)筆》卷四“夏王建德墓”:“湖州毛吟樹閣學謨督學順天考廣平府,適屆歲除,新正二日,府署演戲侑酒,三更后回院,忽抱病甚劇,一晝夜而薨?!庇郑邋X泳《履園叢話》卷十七:“山陰沈西園游幕河南,為光州陳刺史所聘……十五日署中正演戲,西園在臥房大叫一聲而絕?!?,慶節(jié)已然成為一種強制性項目為幕府必須。

      (2) 宴客演劇

      宴客歷來是宮廷和民間演劇的重要職能,幕府演劇自所當然。明代理學名家劉宗周稱:“梨園唱劇,至今日而濫觴極矣。然而敬神宴客,世俗必不能廢。”(《人譜類記》卷下)劉氏認為酬神宴客演劇乃人世常情,可見它在明清社會的普遍接受程度。然酬神演劇多盛行于民間,而宴客演劇則每見于官署和縉紳豪富之家。清戴肇辰稱:“為官好演戲劇最是誤事,要知民望于我者甚眾,衙內多一日宴樂,外間即多一日愁苦。”*(清) 戴肇辰《學仕錄》卷八《作吏要言》。將官府宴樂視為民間痛苦之源,也可見其時官署演劇的劇烈程度。其如“上谷將軍雅愛客,堂中珠履尋常入”*(清) 李良年《秋錦山房集》卷二《塞上觀嚴都尉女樂歌》詩中句。、“戟門琥珀梅花落,幕府氍毺白纻辭”*(清) 彭而述《讀史亭詩文集》詩集卷十三《寄馬提督》詩中句。、“仙子吹笙年正少,將軍入幕客偏多”*(明) 徐熥《幔亭集》卷七《齊將軍席上聞歌》詩中句。之詠武臣款客曲宴;“幕府侈高會,長筵列朱纓”*(清) 曾燠《江西詩征》卷五十六輯明江以達《十四夜都司席上餞光祿屠公分賦》(組詩四首)其一中句。、“顧曲周郎老阿儂,麒麟幕府宴紅紅”*(清) 熊為霖《歸帆紀詠》之《芝崖觀察招集澄心園觀劇有贈》。之詠文臣曲觴。雖旨趣格調有異,卻同樣傳達了明清職官文恬武嬉的狀態(tài)。與明代文武殊分不同的是,清代幕府大吏多才兼文武,故幕府曲宴中頗見文武盛會的場景。從清杭世駿《兩府招同錫大將軍、曹馬兩都統(tǒng)、李榷使,公餞衙齋,喜劉侍講星煒以視學適至》(《道古堂全集》外詩)、毛瑩《馬大將軍席上觀伎即事次潘友龍韻》(《晚宜樓集》不分卷)可窺其一斑。

      (3) 自娛消遣演劇

      自娛消遣演劇雖最為人所詬病,職官也常因此犯禁,卻是幕府演劇的重要形態(tài),也最能體現(xiàn)明清職官優(yōu)游官場的心態(tài)。據(jù)載,乾隆駐藏大臣紀山“令兵丁演戲,班名‘自樂’,時與珠爾默特那木扎勒宴會觀劇,日在醉鄉(xiāng)”*(清) 王先謙《東華續(xù)錄》乾隆三十三年。。紀山以“自樂”名班,顯見其幕府戲班的自娛性質。畢沅幕客錢泳稱畢沅“家蓄梨園一部,公余之暇,便令演唱”。錢泳曾提醒畢沅不能因好伎累及聲名,畢沅竟以文天祥事跡類比,稱其曾題天文祥像贊曰:“自有文章留正氣,何曾聲妓累忠忱?!?(清) 錢泳《履園叢話》卷六《耆舊》“秋帆尚書”??梢姰呫涔噔槁暭?,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他如貴州巡撫林肇元“志得意滿,以聲伎自娛”*(清) 朱壽朋《東華續(xù)錄(光緒朝)》光緒五十七年。;烏魯木齊提督成祿“蓄養(yǎng)戲班,相為娛宴”*(清) 王先謙《東華續(xù)錄(同治朝)》同治九十三年。,集中體現(xiàn)了末世官場聲色戲樂之風的盛熾。

      四、 幕府演劇的戲劇史意義

      明清幕府戲劇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其戲劇史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在筆者參與指導的李敏的論文《清康熙時期幕府戲曲活動研究·緒論》指出,明清幕府戲曲活動的戲劇史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

      其一,幕府機構是中國古代演劇的重要場域,它與宮廷、私家、官署、民間戲場共同構成我國古代戲劇表演場域。其二,幕府伎樂是中國古代伎樂體系的重要構成。幕伎隸屬于營伎、官伎,與宮伎、家伎、民間歌伎(也稱私伎)共同構成了我國古代伎樂體系。其三,幕府演劇是中國戲劇傳播的重要媒介。幕主遷轉、幕僚的流換、幕伎的流落,促進了戲劇的傳播交流。作為古代戲曲傳播交流的三大路徑的商路、官路、兵路,幕府獨占其二。其四,幕府是戲劇人才聚集的場所。幕府雄厚的財力和相對獨立的人事權是其聚集戲劇人才得天獨厚的條件。幕府戲劇人才包括雄才大略、才兼文武的幕主、才藝俱備的文人戲劇家、色藝兩擅的戲劇演員。其五,幕府是探討戲劇藝術的場所。幕府所營構的獨特戲曲文化環(huán)境為幕主、幕僚創(chuàng)作劇本、品鑒戲劇、探討曲藝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鑒于幕府演劇的重大戲劇史意義,非短文所能盡言,以下僅從戲曲創(chuàng)作、傳播、演藝三方面著眼,對幕府演劇的戲劇史意義作些闡發(fā)。

      (一) 戲曲創(chuàng)作意義

      幕府演劇所營構的藝術氛圍激發(fā)了幕主和游幕文士戲曲創(chuàng)作熱情,促成了明清幕府戲曲乃至整個明清戲曲創(chuàng)作的繁榮。關于清代文人游幕對于清代戲曲創(chuàng)作的意義,張惠思《文人游幕與清代戲曲》較為全面地考證了清代幕府戲劇家的游幕經(jīng)歷,探討他們的幕府戲曲創(chuàng)作實踐以及幕府經(jīng)歷對其今后戲曲創(chuàng)作的影響。此前,拙著《明清家樂研究》曾從武臣幕府家樂角度著眼,對謝弘儀、吳興祚幕府戲曲活動作過探討,但因所論限于武臣家樂,未能充分展開。

      首先,對于艱于生計的游幕戲曲家而言,幕府給他提供了良好的戲劇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包括物質生活保障、精神的相對自由、同道才藝切磋、案頭場上轉換的機制等。這一切都是他們此前閉門編劇所不具備的,也因此極大地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裘璉在《明翠湖亭四韻事·弁言》中稱其早前即撰著戲劇的意愿,但迫于舉業(yè)和生計,“不困于帖括制舉,卻輟于衣食奔走”。如果在家撰劇,則有生計之憂?!耙杂柙诩叶戎蛐矫族蛢斨當_,或往來宴賀之煩,皆不能免”。于是選擇通過游幕的方式,實現(xiàn)自己撰作的愿望。與裘璉撰劇出于自我選擇不同,金兆燕在盧見曾幕府撰劇則似有難言的苦衷。金兆燕《程綿莊先生〈蓮花島〉傳奇序》云:“兆燕少無學殖,日抱簡牘為諸侯客,以糊其口。戊寅冬,與先生同客兩淮都轉之幕。先生居上客右,操槧著書,而兆燕不自知恥,為新聲作諢劇,依阿俳諧以適主人意,主人意所不可,雖繆宮商,改拍度以順之不恤。甚則主人奮筆涂抹,自為創(chuàng)語,亦委曲遷就。蓋是時老親在堂,瓶無儲粟,非是則無以為生,故淟涊含垢,強為人歡?!?(清) 金兆燕《國子先生詩文集》卷六。金兆燕對自己以撰曲事主,且在撰劇過程中受制于幕主,以至喪失個人尊嚴備感屈辱,這反映部分寒士幕客不為人知的一面。但同樣作為寒士游幕的朱夰,他在盧見曾幕府的境遇似與金兆燕大異,他曾經(jīng)館于盧見曾署齋,“月余成《玉尺樓傳奇》一部,授之梨園”*(清) 汪啟淑《續(xù)印人傳》卷一《朱夰傳》。。曲家沈起鳳“聞(朱夰)于盧觀察幕中制《平山冷燕》傳奇”*沈起鳳《采桑子》組詞其十:“阿誰買宅春江畔,楊柳高樓,幾度來游。不得聽君節(jié)楚謳。竹西亭下尋新曲,一串珠喉。唱斷揚州。艷說平山女狀頭。(原注:‘謂朱夷稗,聞于盧觀察幕中制《平山冷燕》傳奇?!?”,張宏生《全清詞·雍乾卷》,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四冊,第2258頁。。

      由于幕主的涵養(yǎng)、幕僚的身份、幕僚與幕主間私誼的差異,造成幕府曲家創(chuàng)作境遇的不同。如黃之雋在陳元戎幕府中的創(chuàng)作就較金兆燕適意得多。陳元龍《忠孝福·序》云:

      黃子石牧以子長遺法降格為樂府,余時署督兩廣,內兄宋觀察澄溪適至,愛其所傳王維、杜牧事,頌先芬以求新樂,意甚勤。蓋祖孫三世,前后八十年,人積緒紛,頗難串括。黃子一日而構局,一月而脫稿,題曰《忠孝?!罚栽撈涫?。付梨園演唱,一登場,則欲歌欲泣,傾座客。*(清) 陳元龍《忠孝福·序》。

      歲在壬午,乃獲見吳石渠先生《粲花五種》,始躍然大快,以為傳奇之觀,止于是矣。然自是遂不敢妄有所作,而往者效法之思,又成虛愿。特日置幾案,曼聲吟唱而已。至辛酉、壬戌間,與吳子雪舫同研席于三山幕府。雪舫喜有同嗜,顧亦未輒撰作。未幾而陽羨紅友萬先生至。于是三人則時倡和,短章小詞,先生許可,因出其所編傳奇三種相視,余不覺驚起曰:“何其酷似我私淑之粲花也?”訊之,則粲花實先生之舅氏。余蓋踴躍自喜,雖不幸不見石渠,猶幸得見紅友。因日夕得聞所未聞,偕至粵中,先生即令雪舫與余亦效之而作。雪舫遂成四種,余不自量,強顏勉作三種,先生則又得五種,并散劇數(shù)曲。*蔡毅《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匯編》,齊魯書社,1989年,第1648頁。

      呂洪烈在序文中交待了他與吳棠楨、萬樹相遇福建巡撫吳興祚幕府,開始共同探討詞曲、戲劇創(chuàng)作的活動。至兩廣總督幕府后,在萬樹的倡導下,吳棠楨撰成傳奇四種,呂洪烈也撰成傳奇三種,萬樹本人又撰作了五種。吳棠楨《粉蝶兒慢·樊川譜傳奇編成,喜萬鵝州為余改訂,賦此奉謝》:

      嫁蠱蠻村,迎虵蜑俗,更飼鸚哥藏瘴。久棲幕府,厭紅毛新釀。底事祛愁呼雪兒,一曲檀喉低唱。戲翻新,譜寫來、杜牧參軍豪蕩。 自況。癡情蠢狀。愧何曾、協(xié)律難供清賞。喜經(jīng)刪抹,便有霞思天想。苕子嬌鬟和紫云,仿佛笑啼筵上。謝仙翁,筆花多、借人開放。*《全清詞·順康卷》,第6176頁。

      詞題及詞文敘寫了吳氏撰寫《樊川譜》傳奇的過程,強調萬樹對其撰作的指導。金烺《滿江紅·自制〈紅靺鞨〉傳奇題詞》:

      作客端州,正遇著、炎荒時節(jié)。小樓外、長江一幅,征帆遠接。瘴雨蠻煙鈴閣上,紅蕉丹荔華筵設??磪④姟⒛桓M才人,芳詞纈。 初未識,陽關疊。從不解,鸚哥舌。也邯鄲學步,自慚癡絕。板錯還憑雪舫較(原注: 同里吳伯憩),句訛常向鵝籠別(原注: 陽羨萬紅友)。卻成來,減字與偷聲,《紅靺鞨》。*《全清詞·順康卷》,第8091頁。

      與吳棠楨相類似,金烺也在詞文敘述其撰作《紅靺鞨》傳奇的艱苦經(jīng)歷,強調吳棠楨、萬樹對他撰寫過程的指導。清吳秉鈞《〈風流棒〉序》:

      余幼居江南,得熟聞吳歈曲。自僦舍二泉,迄歸游故隴鏡湖之上,多閱吳越間老伶奏伎,洋洋盈耳,知為風雅之遺。間自持樂句按之,頗喜中拍。然能聆其音,未能察其故也。及從紅友山翁游,由閩而粵,耳其緒論久,于中若有所得。因與家小阮雪舫,共以學填詞請,山翁謂非爛熟元人書,不得其門。余遂購苕水臧氏本讀之。初如啖蔗尾,嚼蜜房,了無可悅。既而漸入,乃覺其腴且甘焉。山翁曰:“是可以論曲矣。夫曲有音、有情、有理,不通乎音,弗能歌;不通乎情,弗能作。理則貫乎音與情之間,可以意領,不可以言宣。悟此,則如破竹建瓴,否則終隔一膜也。”于是探其篋,得觀所譜諸劇,無不推陳標新,另辟生面,不襲元人之貌,而實徹元人之髓。字義精粲,宮律諧婉,極真樸而不腐,極瑰幻而不詭,極矞艷而不饾饤,極旖旎而不淫靡,極淘寫冷笑而不傷刻虐,所謂風流蘊藉,談言微中者歟!山翁撰著最富,而稿多散逸。即余所見者,幽秀若《空青石》,俊爽若《錦塵帆》,奇橫若《念八翻》,新穎若《十串珠》,剪裁點綴若《黃金甕》《金神鳳》,皆陳言務去,巧法兼?zhèn)?。而恢諧滑稽,其風肆好。……其他小劇,若《珊瑚球》《舞霓裳》《藐姑仙》《青錢賺》《焚書鬧》《罵東風》《三茅宴》《玉山庵》等,幾于盈箱充棟。陸離杳渺,不可方物。俱令家優(yōu)試之氍毹上,觀者神撼色飛,相與叫絕。始知理貫而后情超,情超而后音協(xié)。余之所得于山翁者,由是更進。因操觚而學為《電目書》一種,雪舫亦試作《赤豆軍》《美人丹》,山翁皆為印可焉。惟時藥庵呂君,亦有《回頭寶》《狀元府》《雙猿幻》《寶硯緣》諸撰,藥庵令叔守齋,亦攜《金馬門》曲出示。燒燈踏月之次,家大人即命拍新詞侑觴。*蔡毅《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匯編》,齊魯書社,1989年,第1645頁。

      就主盟風雅幕府主人言,以余力懷鉛度曲,直接參加戲曲編導,從而實踐自己的藝術理想。如謝弘儀在廣東總兵幕府撰《蝴蝶夢》傳奇;廣西博白知縣的程鑣,在官署創(chuàng)作《蟾宮操》傳奇*《蟾宮操傳奇》卷首附清沈顥《題〈蟾宮操〉傳奇》云:“同里程瀛鶴先生,才名卓絕宇內,凡耳目所遭,胸襟所結,慷慨不平之事,悲愉適拂之情,選聲而出之腕下,命彼箏人付之箜板,為千古有情人別開生面,名曰《蟾宮操傳奇》?!薄豆疟緫蚯鷧部返谖遢嫇?jù)北京圖書館藏清康熙刊本影印。;兩淮鹽政曹寅撰作《北紅拂記》,“倚舟脫稿,歸授家伶演之”*尤侗《艮齋倦稿·文集》卷九《題〈北紅拂記〉》。;合肥知府廖景文自稱:“顧曲為周郎韻事,而傳奇無及者。予曾作《比槍》、《顧曲》數(shù)劇……在合肥時,命家樂演之”*(清) 廖景文《罨畫樓詩話·清綺集》,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乾隆間刻本。。此外,還有眾多游幕文士雖在游幕期間未曾創(chuàng)作戲劇,但后來成為劇作家,這與他早年的游幕經(jīng)歷相關。李詳《藥裹慵談》稱:“孔東塘尚任隨孫司空在豐勘里下河浚河工程,住先映碧棗園中。時譜《桃花扇》傳奇未畢,更闌按拍,歌扇嗚嗚,每一出成,輒邀映碧共賞?!笨芍咨腥巍短一ㄉ取返淖桑瑢嵳厥加趯O在豐幕府。

      (二) 戲曲傳播意義

      幕府戲曲也是戲曲傳播的重要途徑。拙著《明清家樂研究》中曾對武臣幕府家樂的戲曲傳播有過論述,認為戲曲傳播媒介中所謂的“官路”、“兵路”即與幕府戲曲有關。

      (三) 戲曲表演和理論意義

      基于幕府雄厚的人力、物力,幕府樂部教授之精良、演藝之高超,往往超越除宮廷外的幕外戲班。

      在以幕主為主導幕府戲劇中,幕主大多才藝兼具。如吳三桂“喜度曲,不差累黍,有周公瑾風焉”*(清) 徐珂《清稗類鈔·戲劇類》“六燕班”。;曹寅“酷嗜風雅,東南人士多歸之”*(清) 法式善《梧門詩話》卷四。。他們在戲劇表演藝術上無不追求極致。為了搬演《長生殿》,曹寅將劇作家洪昇“迎致于白門”,“集江南北名士為高會,獨讓昉思讎對其本,以合節(jié)奏,凡三晝夜始闋”*(清) 金埴《巾箱說》。。程鑣自撰《蟾宮操》傳奇,“選聲而出之腕下,命彼箏人付之箜板,為千古有情人別開生面”*(清) 沈顥《題〈蟾宮操〉傳奇》。。幕府戲劇注重對演員演唱技法和表演技巧的錘煉。如宋琬幕府家樂“慣移宮換羽,宛轉生情”*(清) 周金然《滿庭芳·荔裳席上聽侍史度曲,次杜茶村韻》,《全清詞·順康卷》第十冊,第5885頁。之高超度曲水準;又如“石家暖玉長分錦,黨尉淸歌妙入神”*(清) 程瑞祊《槐江詩鈔》卷一《雪夜觀女劇送王將軍岀塞》。、“波回洛浦逢神女,影幻蟾宮出素蛾”*(清) 毛瑩《晚宜樓集》不分卷《馬大將軍席上觀伎即事次潘友龍韻》詩中句。所體現(xiàn)的王將軍、馬將軍樂部的絕妙表演技藝,體現(xiàn)了幕府戲劇在表演藝術的極高造詣。

      由于幕府雄厚的財力和人力,幕府樂部的規(guī)模和裝備也遠超一般縉紳家樂。吳三桂家樂“各色哆羅及金甲嵌胡珠,銀甲嵌珊瑚,又玉帶、金帶、銀帶、珈南帶、犀甲帶、沉香帶,俱嵌珠寶。凡為箱三十,約費數(shù)十萬金”*(清) 之江抱陽生《甲申朝事小紀初編》卷五“吳三桂始末”。,李煦家樂“演《長生殿》傳奇,衣裝費至數(shù)萬”*(清) 顧公燮《丹午筆記》“李佛公子”。,代表了幕府樂部戲裝的奢華。而吳三桂家樂“吳伶之年十五者,共四十人為一隊”*(清) 之江抱陽生《甲申朝事小紀初編》卷五“吳三桂始末”。,程鑣家樂正生(紅蕤)、小丑(紅衫)、貼旦(紅豆)、小旦(紅箋)、老旦(紅鴛)、花旦(紅衾)、小生(紅雪)、外(紅冰)、副凈(紅葉)、末(紅螺)、大凈(紅牙)、正旦(紅絲)十二腳色,一應俱全,則展現(xiàn)了幕府樂部龐大的演員陣容和齊全的腳色配置。他如孔尚任《有事維揚諸開府大僚招宴觀劇》詩“東南繁華揚州起,水陸物力盛羅綺”、“曲曲盛世太平春,烏帽牙笏雜劍履”*(清) 孔尚任《湖海集》卷一。,極度渲染了揚州河道署樂部演劇的盛況,這種盛況與毛奇齡流寓淮陰所見“驚見妙幻,目不及瞬”的王府樂部可謂異曲同工。

      幕府作為戲曲人才聚集的場所,對于戲曲創(chuàng)作、演出指導和理論探討同樣意義重大。如明嘉靖年間胡宗憲任南直隸浙江、福建總督時,他的部下有譚綸、汪道昆等頗具戲曲造詣的名臣,再加上徐渭、沈明臣等才俊之士入幕,一時人才之盛甲于東南。據(jù)徐朔方先生《梁辰魚年譜》載,嘉靖四十一(1562)年秋,梁辰魚曾游歷至胡宗憲幕府,不知究何原因,未能如愿入幕*參見《徐朔方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48頁。。隆慶元年(1567),譚綸晉升兵部左侍郎、薊遼總督;隆慶六年(1572),兵部右侍郎、著名戲劇家汪道昆奉詔閱視薊遼邊務*參見《汪道昆年譜》,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譜·皖贛卷》;吳廷燮《明都撫年表》卷一《薊遼》。。在他們之前,嘉靖三十年(1551)至三十二年(1552)擔任總督的陜西人何棟、萬歷二十二年(1594)至二十五年(1597)任總督的孫鑛、天啟四年(1624)至六年(1626)總督吳用先都有極高的戲劇造詣。其中何棟、吳用先家有聲伎之奉*參見拙著《明清家樂研究》附錄一《明清家樂選考》中“何棟家樂”、“吳用先家樂”條。。孫鑛是明代著名戲曲家呂天成的舅祖,也是王驥德欽佩的曲壇前輩。王驥德《曲律》卷四云:“余所恃為詞學麗澤者四人,謂詞隱(沈璟)先生、孫大司馬(鑛)、比部俟居(孫如法)及勤之(呂天成)”、“余于陰陽二字之旨,實大司馬(孫鑛)暨先生(孫如法)指授為多,不敢忘所自得”。孫鑛曾提出戲劇創(chuàng)作的十大藝術標準“南戲十要”,涉及戲曲創(chuàng)作的選材、關目、結構、詞采、音律諸方面問題,對品評戲劇具有指導性意義。像清乾隆年間兩淮鹽運使伊齡阿幕府,則聚集了《曲海目》的作者黃文旸、《揚州畫舫錄》作者的李斗、《燕樂考原》的作者凌廷堪,還有著名劇作家程枚、金兆燕及方元鹿、謝溶生等諸多的曲家,可謂人才濟濟,也對后世戲劇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此外,出于同氣相求的原因,不少明清戲曲家都有或長或短的游幕經(jīng)歷。如李漁之游張勇、劉斗幕;萬樹、呂洪烈、呂師濂、金烺、吳棠楨、吳綺之游吳興祚幕;嵇永仁之游范承謨幕;顧彩之游田舜年幕;裘璉之游胡亦堂幕;舒位“在勒侯戎幕”*(清) 舒位《瓶水齋詩集》卷首陳文述《舒鐵云傳》。;沈自徵在永平副使張椿幕府*(清) 鄒漪《啟禎野乘一集》卷六《沈文學傳》。,等等。他們的游幕經(jīng)歷必然對其戲曲成就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幕府演劇作為明、清兩代重要的戲曲文化現(xiàn)象,是明清演劇體系的重要構成。幕府演劇以其戲班存在的普遍性、演出劇目聲腔的豐富性、戲劇史意義的重要性成就了明清戲曲的輝煌歷史。

      猜你喜歡
      演劇家樂幕府
      畢沅幕府與清中葉駢文復興
      天中學刊(2022年5期)2022-10-26 00:06:06
      演劇危險:雍正間演劇案件及其戲曲史價值
      戲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6:38
      深圳市家樂威頓家具有限公司
      深圳市家樂威頓家具有限公司
      深圳市家樂威頓家具有限公司
      Removal of GaN film over AlGaN with inductively coupled BCl3/Ar atomic layer etch
      “富社”天津演劇活動考論
      戲曲研究(2021年1期)2021-11-02 07:21:42
      THROUGHOUT THE SPREAD OF NEO-CONFUCIANISM TO SEE JAPANESE’S WISDOM
      清宮演劇研究之回溯
      戲曲研究(2019年2期)2019-11-25 07:38:18
      制度:理解歷史變遷的關鍵
      書屋(2019年3期)2019-03-20 05:28:50
      清流县| 凤冈县| 文化| 根河市| 通渭县| 白河县| 英超| 襄垣县| 崇州市| 聂拉木县| 高陵县| 阿鲁科尔沁旗| 富民县| 石楼县| 肇庆市| 济源市| 永寿县| 林州市| 和硕县| 同心县| 汉源县| 彰化市| 克拉玛依市| 竹北市| 子洲县| 曲阳县| 翁牛特旗| 南陵县| 上虞市| 余干县| 全南县| 黎川县| 滕州市| 庆安县| 淮北市| 漳平市| 鄂托克前旗| 榆社县| 镇安县| 屏边| 分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