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夢
摘要:物理本身的抽象學和科學性就加大了物理的教學難度,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注重于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講究做題技巧,這樣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失去物理學習興趣,知識鏈條斷裂,不會舉一反三等問題,教師應優(yōu)化教學方式,提高高中為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效果;培養(yǎng)興趣
由于高中物理主要研究物質、動力、能量等抽象性的知識面,導致學生學習困難,懼怕物理學習。教師應根據物理這門的學科的特點,結合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要求,努力尋找物理教學新模式。
一、幫助學生樹立物理學習信心
初中物理與高中物理的學習要求有所不同。初中物理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對物理現象過程的闡述基本上是屬于定性的,使學生掌握初步的物理知識和技能,而高中物理不僅內容多、難度大,而且使用定量的方法去研究探索比較復雜而抽象的物理現象及過程。高一新生的思維能力、思維方法、學習習慣基本上還停留在初中的水平上,一下不能有大的改變,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在高中初始階段,特別是在學初伊始,必須指導學生區(qū)別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內容的要求、方法的不同,使學生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我們應正視物理學習有一定的難度,使學生認識到,只要掌握一定的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努力,一定能學好物理。
二、培養(yǎng)學生物理邏輯思維能力
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敘述通俗易懂,語法結構簡單。所敘述的物理現象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而且比較表面,其規(guī)律不太復雜。運用的數學知識基本上是四則運算,而且公式參量也較少,實驗原理簡單,易于操作,因此,學生對初中物理并不感到太難。所以,就整個初中物理而言,“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象還沒有高中那么明顯。高中物理每節(jié)的內容較多,篇幅較長,語言敘述較為嚴謹、簡練,敘述方式較為抽象、概括,理論性較強。描述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圖像法,它們互相補充,互相完善。對同一物理現象或規(guī)律從多側面觀察它、研究它。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寬了。初中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由于高一學生的閱讀理解、邏輯思維、推理判斷、分析綜合、比較鑒別、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空間想象、靈活應用等能力都還一時沒能很好地形成,因此,必然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造成障礙。這是目前課程體系讓人無可奈何的客觀存在。妥善過渡,降低臺階,給學生一個緩沖、適應階段。開始時,適當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新課的引入,盡量從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舊對比,前后聯(lián)系。另外,對教學中涉及到的數學知識,要作必要的復習與講解。在進行例題分析時,不僅要分析清楚物理過程,也要對數學運算作比較詳細的分析與演算,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例題、作業(yè)和測試題一開始不宜太難,其中和期末的測試題應根據學生實際,以免學生盲目樂觀或喪失信心。其次,對書本上精練的概念、定律、定理的敘述,要作適當的語法上的分析,用淺顯的語言剖析含義,從文字、公式、圖像等多角度去闡述它們。最后,對學生中想當然的經驗錯誤,一定要及時針對學生的情況,幫助他們找出出錯的原因,并及時糾正。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實踐物理,由于涉及的問題簡單,現象直觀,容易理解,篇幅少,容易記住。題型簡單,按學生的話說:“只要記住一公式,把題中已知條件代進去就可得到答案?!边M入高中后,由于定義、概念、規(guī)律、現象、公式多,題型花樣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種以機械記憶為主的學習方法,顯然是無能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義、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適用條件,亂用公式,而對萬花筒式的題型變化,更是束手無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對一些形同質異、形異質同的問題,由于遇到一些似乎兩個看起來一樣的問題,但要用兩個不同的物理規(guī)律來解:而兩個看起來完全不同的問題,卻要用同一規(guī)律來解的情況,覺得物理好像真的無章可循。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必須在高一時,就應盡最大努力去培養(yǎng)他們。當然,整個的完善和提高,應貫穿于整個高中階段。
四、講究教學藝術,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加強直觀性教學,提高物理學習興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復雜的物理現象時,為了使問題簡單化,經常只考慮其主要因素,而忽略了其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現象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針對這種情況,應盡量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多做一些實驗,多舉一些實例,使學生能夠通過具體的物理現象來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設法使他們“成功的喜悅”。教學生動風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例如,在講勢能時,可向學生說,當天花板上有一根雞毛向你頭頂上落下時,你將怎樣?學生肯定會說:“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問,若你頭頂上的電風扇落下呢?學生肯定會下意識地用手蓋住頭頂,“那還不快跑”,從而說明物體的勢能與質量有關?!叭f事開頭難”,我們在高一教學中,除傳授知識外,還應教會學生如何學好物理,注意學生的學習心理的疏導、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等,架好初、高中物理學習的橋梁,共同提高物理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從我愿學的態(tài)度轉變?yōu)槲覑蹖W,最后升級成我會學。這既是教學改革深入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減輕學生負擔、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袁維新,《科學史教育的教學價值與教學模式》《教育科學研究》 2004年7期
2、劉小劍,《等效替代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 2012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