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玲
(廣東潮州韓山師范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廣東 潮州 521041)
藝術設計專業(yè)實踐型教學模式研究
周燕玲
(廣東潮州韓山師范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廣東 潮州 521041)
實踐型“課題式”教學是將學習、設計、研究貫穿于課程教學始終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一種蘊涵現代教學理念的教學思想。設計學院可通過教學計劃的調整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開展學習、研究、討論和設計,把教、學和做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學質量。
藝術設計 實踐型 課題式
藝術設計類課程自開設以來,本學院不斷調整教學計劃以適應市場需求和專業(yè)要求。藝術專業(yè)要求設計者本身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專業(yè)理論扎實并能活學活用,適應市場。傳統(tǒng)的單元制課程教學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條理性等優(yōu)點,再結合市場和需求以及媒介的變化,需要注入新的教學元素和形式,比如網絡課程,“課題式”實踐鍛煉等?;ヂ摼W的發(fā)展、信息量的劇增,使得設計信息渠道更為廣泛。因此,教學的改革需將傳統(tǒng)教學優(yōu)勢與現代教學模式二者有效結合起來。
“課題式”實踐型教學模式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相應提高,教師充當的不僅是傳播者,更是組織者和領路人、課題內容的規(guī)劃者、指導者。教師需要研究和設計相應的實踐課題,把課堂內容融入到研究課題中,通過課題研究和完成使學生不僅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學會思考和分析問題,提高綜合素養(yǎng)。教師的重點是預設問題,引導和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注重問題解決的探索過程而不強調最終結果。這要求教師把握課程中的技能、方法和教學效果,同時也需要教研室對專業(yè)課程進行教學大綱的總體規(guī)劃,最終獲得預期效果。藝術設計課程的實踐型教學改革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藝術設計類教學計劃應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yè)為目標,正確處理好知識、能力、素質三者之間的關系,探索“學校——企業(yè)——社會”互動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促進創(chuàng)業(yè)意識的培養(yǎng),適應經濟發(fā)展對設計人才的需求。藝術設計各個學科的教研室可根據新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要求制訂新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根據每門課程的專業(yè)特點設計研究型課題,并落實具體實施方案。將基礎類通識知識與實踐類專業(yè)教育進行無縫對接,“課題式”教學不僅局限于專業(yè)性較強的科目,藝術設計類基礎課程也可實施。
首先要確定教學順序的合理性,將基礎類課程按難易和先后順序安排,再根據各專業(yè)課程的要求合理安排時間和先后順序。其次教師合理將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既動腦又動手。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分組教學、個別教學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了案例導入、先感知后理性、視聽并舉等方法,提高學生對專業(yè)的感知能力。
課題式教學是以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為基礎的多層面活動。教師為學生的探究做準備,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聯想、分析、思考等學習活動,主動去概括原理、法則,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這是探究學習過程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學生交流初次探究所得到的成果或結論,并對一些問題展開針對性討論。學生根據探究的問題將結論運用到解決問題的實際中去,進一步驗證和鞏固所獲得的知識。課題式教學形式要求每個課題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在教學中可通過單元課題、設計競賽、畢業(yè)設計等多種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單元課題主要是根據藝術設計的板塊式教學來設計,每一門課程結束后,以單元作品展覽的形式對本單元課程的教學進行展示、總結和匯報。 鼓勵學生借助于網絡、拍照、材料、各種形式完成作業(yè),以個體為單位完成作業(yè),同時鼓勵學生分組,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完成課題作業(yè),培養(yǎng)合作精神。每門課程設計一些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課題,學生通過收集設計素材相關資料、市場信息等,有效地將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與一般的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相比較,研究性學習具有明顯的開放性。從課題的選擇方面看,它并不拘泥于書本上的一般學科性問題,而是把視野放得更寬,更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實際。從教學方式看,它不再局限于課堂之內,而是讓學生走出課堂,利用圖書館、網絡、調查訪問等手段,把課內與課外聯系起來。從問題解決途徑和結果上看,它允許不同的學生按自己的理解及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允許不同的學生按各自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資料以及各自的思維方式去得出不同的結論,而不要求結論的唯一性和標準性。
設計競賽是有主題的真實課題實訓,競賽渠道可以是行業(yè)協會組織的比賽和展覽;也可以由產學企業(yè)提供的業(yè)務投標,還可由任課教師或學生尋求社會設計項目等。 教師根據所教的課程精心設計一個或幾個選題,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了解競賽的核心要素,所存在的問題,并告之其難點及重點,以引起學生必要的注意,最后告訴學生課題內容并進行分析。讓學生知道,要完成這樣一個課題應具備哪些知識,如何收集資料,并告訴學生完成課題的方法及步驟。
畢業(yè)設計是在畢業(yè)前進行的專業(yè)綜合實訓,一般進入第五學期即開始著手指導學生選題,并由指導教師全過程幫助、指導同學們進行畢業(yè)設計的實施,畢業(yè)前分專業(yè)以作品展覽的形式進行綜合展示和考評。 畢業(yè)設計屬于研究性學習,它需要實踐,包括從提出問題到求得結論、做出評價的整個過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計劃、找資料、做調查、寫報告,都是實踐。所以畢業(yè)設計類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性表現在以活動為主,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過程,自主建構知識體系,體驗再發(fā)現、再創(chuàng)造的樂趣。
實踐型“課題式”教學是將學習、設計、研究貫穿于課程教學始終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不同于注人式教學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藝術設計專業(yè)本身注重實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開展學習、研究、討論和設計,把教、學和做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協作能力、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等同時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是一種蘊涵現代教學理念的教學思想。
[1]葉金文.從“課程教學”到“課題教學”[J].裝飾,2004,(1).
[2]朱濤.藝術設計本科人才培養(yǎng)課題制模式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0,(07).
本文為廣東省韓山師范學院2016年度“創(chuàng)新強校工程”教學類項目,項目名稱為“藝術設計專業(yè)‘課題式’教學模式下‘實踐型’人才培養(yǎng)的課程建構研究”。
G642
A
2095-3089(2017)27-0027-02
周燕玲(1975 - ),女,漢族,湖南炎陵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藝術設計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