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柯薇+楊貽+王媛
【摘要】采用文獻研究、問卷調查、訪談及觀課等方法,以全國若干所小學的在職教師為研究對象,主要對小學師范及非師范專業(yè)畢業(yè)初任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進行調查。最終得出研究成果,包括對小學初任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總述、師范與非師范初任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差異比較、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和提升對策。
【關鍵詞】 課堂教學能力 初任教師 師范與非師范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223-02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到,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教育領域自然也緊隨潮流。但是目前已有的政策調研大多都是基于學生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的需求開展,而忽略了作為教育一線工作者的教師需求。基于這種情況,對小學師范與非師范專業(yè)初任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進行對比調研,從教師教育與培養(yǎng)的角度來解答如何深化教育發(fā)展改革問題。
二、研究過程
前期在經過充分的文獻研究后,編訂量表與問卷,在北京隨機選擇了4所小學進行問卷調查,回收初任教師課堂教學能力自評問卷30份、專家教師調查問卷31份,根據調查結果比較非師范和師范專業(yè)初任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差異并分析影響因素。在預訪談提綱的基礎上,選擇了2名專家、6名教師進行訪談,深入了解小學初任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基本情況和差異,初步了解教師不同的職業(yè)成長路徑。
后期調研對已有研究工具進行了修改,以黃莊學校、西吉縣第二小學、舞鳳一小、浦江縣實驗小學等學校為研究對象,繼續(xù)采取質性與量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厥针娮影鎲柧怼冻跞螏煼杜c非師范專業(yè)教師課堂教育能力專家教師評價問卷》465份;使用深度調查訪談提綱,對19名教師開展深入訪談。同時,在黃莊學校開展了錄課研究,進入4名師范和3名非師范初任教師的真實課堂進行錄課。
三、結果分析
前期問卷調查中,一級維度上,專家教師認為教學設計能力、課堂組織管理能力、自我監(jiān)控能力較差,創(chuàng)新能力最好;而初任教師認為自身最不足的能力是自我監(jiān)控能力和課后總結能力。二級維度上,專家教師認為不足主要體現在教材與學情分析、課堂結構的安排、教學重難點設計、課堂紀律、管理學生注意力、教師的元認知監(jiān)控、監(jiān)控學生活動,而在教學資源的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效益評價、教學過程與教學完成方面完成較好;初任教師自我評估較高,認為自身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手段與方法、教學情境的設計、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方案設計、教學過程等方面有所不足;在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方法與策略、課堂紀律、課堂人際關系、教學完成方面完成良好。
后期問卷調查中,在一級維度上,自我監(jiān)控能力、課后總結與評價能力低于標準;二級維度上,元認知監(jiān)控和過程評價低于標準;三級維度上,情景的有效性、自我監(jiān)控、對教學全過程的正確評價低于標準;同時,師范教師在激起學生學科興趣、語言表達能力及得體教態(tài)、板書能力、全面掌握教材、流暢教學的能力方面要優(yōu)于非師范教師。
四、對策建議
對課堂結構的安排以及紀律的維持是小學初任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中最明顯的弱項。這既是由于課堂教學經驗的缺乏造成的,本質上也體現了教師缺乏對于學生主體的關注。根據教師成長三個階段,教師只有順利適應了關注自身、關注情境階段的挑戰(zhàn),才能向關注學生的方向發(fā)展,學會因材施教。
非師范初任教師更難以把握學生本位而偏向于權威本位。事實上,非師范教師想要形成成熟的課堂教學能力至少還需要跨過兩道鴻溝:一是徹底改變他們繼承于自己老師的傳統(tǒng)教育觀、學生觀以及教學方法等,二是需要克服職業(yè)倦怠,發(fā)自內心地對教師職業(yè)產生認同感和喜愛。
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不是某一個單位或個人單獨的責任,而需要各部門機構通力合作,使培訓體系化、流程化、常規(guī)化。對于師范院校來說,需要轉變教育觀念,加快體制改革;對于教育部門來說,需要深化教師資格考試改革,推進職前培養(yǎng)職后培訓一體化;對于任職學校來說,需要關注與更新培訓機制,做好校本培訓;教師個人也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加強職業(yè)認同感,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林群,余橋,吳節(jié)義.對非師范生熱衷報考教師證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8):79-82.
[2]張燕華,鄭國民. 非師范生獲得教師資格證的前置條件探討與政策建議[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5,(06):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