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一香
【摘 要】作文向來是小學生較為頭疼的篇章之一,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對于寫作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下手,甚至對于寫作有畏懼情緒。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方法、提高寫作教學的效果是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 作文 語文 教學 方法 創(chuàng)新
作文教學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交際和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學生愿意寫作、樂于寫作,將寫作當成學習的樂趣。因此,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小學生的具體需求,也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當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分析
1.1作文內容空洞,缺乏真實的自我情感
雖然我國不斷的提出新課程改革以及提倡素質教育,要求教師真正的踐行新課程改革理念,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但是,在筆者多年的從教經驗中卻發(fā)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教師依舊沿襲傳統(tǒng)的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往往是將一個固定的寫作模式強行的灌輸給學生,要求學生按照教師所規(guī)定的“三段式”進行寫作。因此,學生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很難會有自己自我創(chuàng)作的空間,寫出來的作文也大多是千篇一律。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小學生的語文作文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真情實感,內容也相對較為空洞,甚至有些學生不知道在寫些什么。當教師要求學生寫人物作文的時候,學生大部分都是通過一件簡單的事件來介紹人物,最后空洞地抒情:啊!這就是我最喜歡的老師!或者是:啊!這就是對我影響很深的父親等。
1.2模式化現象嚴重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講授作文課的時候,大多會讓學生先學習“優(yōu)秀作文”模板,然后讓學生“照葫蘆畫瓢”。因此,一個班級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大多相似,毫無新意而言。依舊以上文中的“寫人”作文為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都是三段論形式。首先總起,簡單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其次是中間部分,會通過一個到兩個具體的事例去體現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最后結尾部分是表達自己對該人物的情感。筆者在批改作文的時候,發(fā)現一些學生會用一些相同的句子去描寫人物外貌。比如:他有一雙濃眉大眼;她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她是一個善良可愛的人等。因此,當下的小學生語文作文模式化現象較為嚴重。
2.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方法
2.1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筆者認為,教師如果只是一味的傳授“模板”或者要求學生根據優(yōu)秀的作文去做一個“好裁縫”,往往會限制學生的發(fā)展,禁錮學生的思維,也是導致每個學生寫出的作文大多相似的主要原因。因此,筆者認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首先,教師可以指定一些適合當下小學生閱讀的書籍,比如新課程標準倡導下的《小學生必讀課外書》,如《駱駝祥子》《魯濱孫漂流記》《海底兩萬里》等優(yōu)秀書目,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語文的樂趣,同時學習書本中優(yōu)秀人物的品質;其次,在課外書閱讀之后,教師可以有計劃的組織一些讀書交流活動,讓每個學生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去,讓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感受進行交流,共同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和體會,并且做好交流筆記;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書目寫一些簡單的閱讀筆記,闡發(fā)自己的所思所想。學生只要讀的多了,才會有自己的體會,才能夠做到“下筆如有神”。讀書往往不僅僅可以使人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思考的習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和觀察生活的習慣
信息化時代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是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筆者的實際授課中發(fā)現,小學生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還不夠成熟,對于一些事物或者人物的看法容易受到成人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而網絡和電視更是對他們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另外,當下的小學生也面臨著較大的升學壓力,有些家長和教師往往會一味的灌輸給學生這樣的錯誤思想:如果無法上名校,就無法獲得大的發(fā)展。筆者通過對班級五十二名學生的調查走訪,發(fā)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學生都報名了各種課外輔導班。沉重的課業(yè)壓力往往會壓得小學生喘不過氣。但是,筆者卻認為,小學生應該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教會學生積極的熱愛我們的生活,善于去發(fā)現生活中不一樣的美,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好習慣。例如,教師在要求學生寫關于“景”的作文的時候,大多會讓學生寫春天,例如:春天,是一個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小草發(fā)芽了,花兒也競相開放,連大雁也從南方飛回來了!這樣的作文數見不鮮。而筆者另辟蹊徑,讓學生描寫“秋天”,并且?guī)ьI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鼻子去聞一聞關于秋天的味道、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秋天獨特的美,讓學生發(fā)現:春天很美,但是秋天也格外迷人,其實每個季節(jié)都有自己獨特的美!因此,在“課外作文”教學實踐中,學生的作文各個都很精彩,如“秋天,在我的眼中它是紅色的,你看,那楓葉紅了!秋天,它還是藍色的,你看,天空藍了……”雖然依舊有些學生寫的稍欠妥當,但是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看法,逐漸脫離了“模板式”作文,這就是很大的進步。另外,在此教學過程中,學生逐漸擺脫束縛,逐漸開始喜歡上習作課,也愿意更加主動、積極的去觀察周圍的生活,用自己的所有感官去發(fā)現美好!我相信,通過不斷的堅持和指導,每個學生都可以寫出優(yōu)秀的語文作文,并且各個獨特、新穎!
【結 語】
總而言之,我國當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還存在或多或少的教學問題,所有的語文教師都應該嘗試打破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桎梏,學會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建立新型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鳳霞.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9)
【2】陳靜.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途徑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