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是小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并且對其它的學科都有著輔助與推動的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在這項任務的進行中依舊存在一些我們不能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大多存在于老師本身,有的老師打無準備的仗,不曾對備課產(chǎn)生重視,還有的則是寫好教案,但在具體實施上面又存在缺陷,再有的就是迎合改革,活躍課堂,為求新而脫離教學本質(zhì)。這一系列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并加以改正。
一、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認真?zhèn)湔n,教案無實際價值。教師上課的前提是有所備課,但有的教師并不注重這一點,備課的時候沒有特別清晰的思路,也沒有對課本進行深入理解,只是一味地參考資料,簡簡單單幾句教學目的,教學重點,很少有自己的體悟與把握。更有教師因為平日里課務繁重,壓力很大,無心去備課,等到領導要來檢查時匆匆?guī)坠P,草草了事。這樣沒有計劃,沒有經(jīng)過周密思考準備過的課堂,自然混亂無章,效率甚低。更何況在實際教學中,因為時間有限,教師計劃的任務常常完成不了,畢竟小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能力本來就慢,如果跟不上教學進度,教師會憂心,學生會無奈,雙方的情緒產(chǎn)生沖突,導致的結果就是教學質(zhì)量下降。
(二)過于追求改革創(chuàng)新,丟失了對學習的思考。為了迎合課改并達到教學改革中的教學目的,許多教師忽略了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為了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精神,活躍課堂氣氛,會采用多媒體來進行課堂教學。這樣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有的教師所準備的課件太過于求新,讓學生的眼球被畫面所吸引,并沒有熱衷于知識本質(zhì)。還有一種做法是偏重于教學形式,注重花樣翻新,對觀摩課進行過度模仿,對教材缺乏細致的理解,未能及時指正學生的誤解。這樣的課堂,看起來熱熱鬧鬧,其實是另一種教學極端,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二、針對教學問題提出的解決措施
(一)首先,教師應對備課環(huán)節(jié)引起重視,使自己的備課更具有實用性。備課時應對教材有深入的認識,精心思考,有條理地設置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過程等板塊,選擇最優(yōu)秀的教學方式,選擇編寫適合自己班級的習題。思維可以多元化,想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見的問題,預想如何形象明確地講解,而不是干癟癟的照著參考資料念。同時要設計好板書,做好課堂小結。
(二)給難度比較高、篇幅過于長的課文分配多節(jié)課時。最好的辦法是不要總是根據(jù)課本前后順序教學,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或者思想的深淺進行搭配學習,這樣學生就不會產(chǎn)生過于輕松或者過于繁重的感覺,避免小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抵觸情緒,在培養(yǎng)興趣上也不會造成阻礙,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我們最終期待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千萬不要刻意求新,堅持實實在在的傳授語文知識。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追求生動活潑是沒有錯的,但是為了這種活潑,讓脫離文本的或是娛樂性的東西在課堂上喧賓奪主是非常不可取的,我們不能因為改革而失去教學的初心。例如:一位教師在上《爬山虎的腳》這一課時,找了很多爬山虎的圖片,拓展了很多知識,但是,他忽略了這篇課文的理解??桃獾膭?chuàng)新與過分的注重教學形式更容易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脫離原意,不一定就能達到新課標改革的要求。更何況,創(chuàng)新這種能力并非是靠刻意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起來的,所以,我們從本質(zhì)出發(fā),實實在在地傳授語文知識才是硬道理。
(四)語文是一門安靜的,需要人通過心靈思考的學科。它本身具有靈動性,只用教師在課堂上稍加點撥就能活潑起來,實在不必刻意為之。華中師大楊再隋教授曾大聲呼吁:“現(xiàn)今的語文課太鬧,沒有給學生思考的余地,我們希望給孩子一個寧靜的天空,一塊安靜而干凈的土地?!币虼耍處熆梢栽囍o學生提供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讓他們體悟課文的含義,同時也能有時間對文本中的重點句子或者是難寫的字進行及時的復習,打破那種“熱熱鬧鬧走過場”的語文教學形式。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應該具有一些新穎的教學形式,只要把握好一個度,在繼承和創(chuàng)新之間找到平衡點,這種方式還是可取的。
在教學中做好備課,切記不要因為求新而忽略教學的本質(zhì),要善于把握平衡點,試著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環(huán)境與時間,打破追求浮華的教學形式,同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了解不同學生的特長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全面地提升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語文教師要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也要及時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使教學改革這項重任更順利地進行。
魏加民,安徽天長市第一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