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蘭塞姆·羅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家和發(fā)起者、心理治療家,被心理學史學家譽為“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羅杰斯把心理咨詢的“以患者為中心治療”方法移植到教學中來,為形成促進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而構建了一種非指導性的教學模式。
羅杰斯在治療中強調治療者應對患者持溫暖、友善和積極的態(tài)度,保持和諧融洽的氣氛,認為良好的治療關系是人格改變的關鍵條件,因此提出了人格改變的必要條件:第一,真誠一致,這是指治療者的真誠態(tài)度和自身的和諧一致;第二,無條件的積極關注;第三,移情地理解,就是有意識地設身處地地理解患者的各種感情,并把這種理解傳遞給患者。
移植到教學中,羅杰斯倡導“非指導性”,其含義應是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帶有“較多的不明示性、間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胺侵笇А笔橇_杰斯用來表示與傳統(tǒng)的“指導”思想和方法相區(qū)別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導”,而是“不明確的指導”,即要講究指導的藝術。“非指導性”教學的目標在于創(chuàng)造一種學習環(huán)境,以利于激發(fā)、考核和評價種種新出現(xiàn)的知覺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他們自己的需要和價值,幫助學生達到更大程度的個人的統(tǒng)合、有效性和現(xiàn)實的自我鑒定。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弊端:重“灌輸”,輕“啟發(fā)、引導”;重“記憶”,輕“思維”;重“研究教材”,輕“研究學生”;重“知識傳授”,輕“情感教育”。這樣的教學方法顯然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的提升。
“非指導性”教學,則強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作用,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重視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設置自己的教育目標,為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從而更加主動、有效、持久地學習。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羅杰斯教學法進行實踐探究。
一、以生為本,構建課堂“新生態(tài)”
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特征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構建擁有和諧氛圍、促進學生心智成長的“新生態(tài)”課堂。
(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優(yōu)化主體學習環(huán)境
課堂上教師對知識的傳授要少直接,多間接;少明示,多暗示;少命令,多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有在和諧友好的氛圍下進行學習,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這就必須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優(yōu)化主體學習環(huán)境。在語文課的教學過程中,從問題設計,到問題提出,到討論分析,到歸納總結,師生都應平等交流、共同研討,共同完成。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應體現(xiàn)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凝聚學生的智慧和思想,而不是唯師是從,搞師道尊嚴。例如:在《再別康橋》這首詩的教學中,我先介紹了作者的經歷、寫作背景,然后結合詩句的分析,要學生討論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情感。在討論過程中,有個同學站起來說徐志摩是個情種,他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就是對林徽因的愛戀,并列舉徐志摩私生活的種種劣跡,來說明這首詩表面上讀起來很美,但實際上在表達一種不健康的愛情觀,沒什么可學的。此話一出,引起同學們哄堂大笑,有不少同學表示贊同。我當時并沒有以“師道尊嚴”和教材的權威性來強迫學生接受教材觀點,而是在肯定這位同學發(fā)言的基礎上,跟學生平等交流,積極引導學生對詩句進行反復賞析,反復討論。通過師生、生生平等交流討論,學生加深了對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認識,加深了對詩歌內涵的深層次理解,他們從《再別康橋》的詩情畫意里,感悟到了人類共同的情感,即對逝去的美好往事的懷念。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一改以往課堂上沉悶、壓抑的氣氛,主體學習環(huán)境得以優(yōu)化,教學效率明顯提高。
(二)尊重主體認知,促進主體心智成長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因為受現(xiàn)實生活不良因素的影響,難免遇到困惑,甚至產生不正確的價值判斷。有些學生分不清現(xiàn)象與本質,會把非主流非本質的現(xiàn)象當做社會的主流和本質,他們對社會的看法,往往有些偏激,甚至有些看破紅塵的意味。這種偏激和看破紅塵,在語文課上表現(xiàn)得較為明顯。作為語文老師,經常會遇到種種尷尬和挑戰(zhàn)。比如在講到《雷雨》中周樸園拿出一張支票給魯侍萍,魯侍萍把支票撕掉的對白,我提出以下問題:周樸園為什么要給錢魯侍萍?魯侍萍為什么拒絕周樸園的金錢?金錢重要嗎?錢給我們怎樣的感受?金錢是否萬能?我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真實的意見。有些學生認為金錢高于一切,沒有錢寸步難行,魯侍萍把支票撕掉就是個傻瓜,不可理喻,這個錢她不僅應該要,而且應該多多地要。講到《記念劉和珍君》中學生請愿被槍殺,有學生說請愿是白白送死,這種請愿沒有意義。講到《拿來主義》中對待“大宅子”的態(tài)度,有學生表示,“大宅子”里的“姨太太”也是好東西,不要白不要,要了也沒害處。這些表現(xiàn),當然發(fā)映出學生心智的不成熟。
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時候,在成長過程中,如果語文老師對這種現(xiàn)象放之任之,不能糾偏糾錯,正確引導,無疑會對他們的人生產生消極影響。
我當然可以批駁這些觀點,可學生內心深處能接受嗎?教師跟學生的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的關系,教師在學習中應擔當促進者、幫助者、輔助者、合作者和朋友等角色,對于學生上述表現(xiàn),我沒有高高在上進行空洞的說教,更沒有否定、挖苦、諷刺學生。我首先做到“真實”,對學生以誠相待,將自己內心的思想感情真實地向學生敞開;“接受”,把學生視為具有其自身價值的獨立個體而給予充分的、無條件的尊重;“理解”,帶有濃厚感情色彩的移情理解。羅杰斯認為,移情理解與常見的評價理解極不相同,后者所采取的態(tài)度是“我理解你錯在何處”,而移情理解則是“非判斷性的”,指的是教師不對學生的觀點、行為作出判斷,不做定性評價,而只是表示同情、理解和尊重。我真誠地表達內心感受,告訴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也常常覺得金錢多么重要,但尊嚴比金錢更重要,學生請愿是高尚無比的愛國行為,“姨太太”是舊社會統(tǒng)治階級的玩物,是必須唾棄的糟粕。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在師生形成了“共鳴”的課堂氛圍下,我再擺事實,講道理,一步一步打動學生,引導學生轉變思維,朝著正確的方向走去。有一位最偏激的學生曾對我說,老師,語文課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更讓我學會了做人,學會了成長。
尊重主體認知,促進主體心智成長,課堂上師生互動共進,學生增智長才、正心成德,這是我構建課堂“新生態(tài)”的有益嘗試。
二、以自主學習為本,實現(xiàn)主體目標
羅杰斯提出的非指導性教學理論中,大力提倡老師對于學生的啟發(fā)引導行為,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使他們不僅樂于學習,還善于學習,從而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習效率,提升綜合素養(yǎng),實現(xiàn)人生遠大目標。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由“樂學”走向“會學”
羅杰斯曾說:“學生是必須接觸并且融入到生活中的,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必須學習,要學會自主發(fā)現(xiàn)?!蔽覈男抡n程改革,在重視知識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自主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倡導通過觀察、比較、調查、探究等方式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建構,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將生活與知識融會貫通,在實踐探索中體會成功的樂趣。
例如,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寫“鄉(xiāng)土作文”,讓學生走進自然,走進村莊,走進社區(qū),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從而寫出內容鮮活、感情真摯、形式多樣的作文,學生的作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把生活的大書和課本的小書融合在一起,把課本知識與生活體驗融合在一起,學生由“樂學”走向“會學”,學習效率和綜合素養(yǎng)大為提高。
(二)注重情感激勵,由“自主學習”到“自我創(chuàng)造”
羅杰斯指出:“當個人意識到那種標準對他很重要,他力圖達到那些目標和實現(xiàn)那些目標時,他才真正知道應承擔對他自己和他的各方面所負起的責任?!苯虒W中我重視學生自我探究、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評價的權力,我經常激勵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更要學會承擔責任,規(guī)劃人生,實現(xiàn)人生的重要目標。
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理論中,曾多次強調過情感對于教學質量的積極影響。語文教學,不能僅僅關注教學質量,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學習情緒和學習態(tài)度,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以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而飽滿的學習熱情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最能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對人生目標的規(guī)劃和追求。相反,一個學習態(tài)度消極、精神萎靡的學生又怎會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追求呢?
因此,語文老師要用心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用情感感化學生,激勵學生,使他們熱情似火,激情澎湃,充滿朝氣,奮發(fā)向上,最終讓他們達到自我創(chuàng)造的境界,從而實現(xiàn)人生遠大的目標。
教學上注重情感激勵,激勵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每次激勵都像是一次熱情地劃槳,最終實現(xiàn)了大海的遠航;每次激勵都像是一次奮力地振翅,最終實現(xiàn)了天空的翱翔。
羅杰斯教學法的實踐探究,也使我的語文課的教學步入了更高的境界。
參考文獻:
[1](美國)卡爾·R·羅杰斯《個人形成論:我的心理治療觀》(楊廣學 尤娜 潘福勤翻譯 2004年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美國)卡爾·R·羅杰斯《羅杰斯著作精髓》(劉毅翻譯 2008年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3.4
聶長河,廣東佛山市南海區(qū)桂城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