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杰
在民辦教育分論壇上,來自不同地區(qū)、相關行業(yè)的專家,圍繞當前備受關注的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對中國民辦教育的影響,以及中國民辦教育的發(fā)展途徑等問題,分別做了主題發(fā)言。
來自無錫太湖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闕明坤所長從獨立學院的發(fā)展現狀、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及其存在的風險等方面,對獨立學院辦學體制創(chuàng)新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獨立學院選擇營利模式的操作路徑,即:先轉設為民辦本科,然后再登記選擇為營利性;重新簽訂辦學合作協(xié)議,明晰公辦高校的無形資產占比,明確管理費的收取辦法。他提出,未來獨立學院的發(fā)展一定是多元發(fā)展,不宜實行一刀切的處理辦法。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副院長甄勇教授認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和留學人群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型,同時,國家實行“走出去”戰(zhàn)略對人才的需求,對于現在的中國民辦高校發(fā)展來說是最好的時機。所以對于民辦高校來講,利用國際化來發(fā)展自己,同時重新定位、重新樹立自己的品牌,借用海外的市場、海外的資源、海外的模式來重塑自己的競爭力,是一個非常好的出路。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董圣足對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及政策走向提出10條個人建議:1.要盡快明確民辦學校稅收政策;2.放開收費管制;3.明確民辦學校的特許含義,實施最低注冊資本制度;4.銀監(jiān)局加強對商業(yè)銀行的監(jiān)管;5.變更管理;6.明確規(guī)定舉辦者及其代表在決策機構中占比上限;7.全面清理公參民辦學校;8.放開除面向在校生的學科和學科延伸以外的其他所有培訓;9.放寬培訓教育機構教師資格條件;10.授權地方政府建立教育執(zhí)法機構及執(zhí)法隊伍。
北京市君澤君(廣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余蘇律師從法律的角度,提出對《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細則和條例的一些建議。第一,在民辦學校登記時,工商局登記名稱和辦學許可證的學校名稱應當有所區(qū)別;第二,應當根據新《民辦教育促進法》的規(guī)定進行“先證后照”,對民辦學校進行一個比較有力的監(jiān)管;第三,在進行法人登記的時候需要明確主體形式;第四,拓寬民辦教育的投資渠道、辦學資金來源;第五,將營利性學校和非營利性學校的收費權分開。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室主任耿景海從國家宏觀政策的變化、地方民辦教育的配套政策等方面,就分類管理背景下的民辦學校如何設計退出機制進行了探討。同時,他還呼吁盡快出臺教育行業(yè)特殊優(yōu)惠稅收政策。
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楊靜從分類管理背景下,提出了目前義務教育民辦學校教師發(fā)展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她認為,廣州市民辦學校教師面臨著生師比超標、教師學歷層次低、職稱結構拖后腿、教師年齡結構失衡、民辦教師權益難落實等諸多難題,已經成為了廣州市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發(fā)展的瓶頸問題。
畢馬威(廣州)稅務合伙人孫昭首先從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出發(fā),基于過渡和運營兩個時期,探討了民辦教育的財稅問題。然后從民辦教育的機制、財務架構的角度,探討了民辦教育在后續(xù)發(fā)展中如何進行。她認為,民辦教育對于營利性還是非營利、學校運作模式,以及未來是否要走向資本市場化,要有一個合理的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