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文家松,熊嶸,易全民
(南充精神衛(wèi)生中心精神科,四川南充637000)
精神分裂癥患者警覺和抑制功能水平的影響因素
楊華,文家松,熊嶸,易全民
(南充精神衛(wèi)生中心精神科,四川南充637000)
目的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警覺、抑制功能水平的影響因素。方法選擇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南充精神衛(wèi)生中心接診的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觀察組,并選擇同期60例健康人群志愿者作為對照組。所有受試者均填寫調查表,并記錄觀察組患者的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以及臨床總體印象量表(CGI-SI)分數。使用色詞檢驗(CWT)以及持續(xù)操作測試(CPT)對所有受試者的警覺、抑制功能進行評價。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在錯誤數[(4.78±1.34)個vs 2.04(±0.51)個]、每正確反應平均耗時[(2.45±0.48)s vs(1.43±0.31)s]、2位數認錯數[(2.64± 0.63)個vs(1.87±0.34)個]和3位數認錯數[(4.82±1.30)個vs(2.63±0.62)個]方面比較,觀察組患者均差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影響觀察組患者的警覺、抑制功能水平的各項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以腦力勞動為主、教育程度較高、家庭經濟水平較好者的的警覺功能和抑制功能均較好(P<0.05);病程較短、首次治療年齡較小、PANSS量表分數較低、CGI-SI分數較低的患者,其警覺功能和抑制功能均較好(P<0.05);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教育年限、生計方式、家庭經濟水平、發(fā)病年齡、病程、首次治療年齡、陰性量表評分、CGI-SI分數均是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警覺和抑制功能的因素(P<0.05)。結論精神分裂癥患者均存在警覺、抑制功能障礙,其與教育年限、生計方式、家庭經濟水平、發(fā)病年齡、病程、首次治療年齡、陰性量表評分、CGI-SI分數密切相關。
精神分裂癥;警覺功能;抑制功能;影響因素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起因不明的精神疾病,患者多出現(xiàn)情感障礙、認知障礙、行為障礙,在青壯年中較為多發(fā)[1]。有研究指出,該病所造成的勞動力功能殘疾的發(fā)生率較高,且主要發(fā)生原因為認知功能缺損[2]。在認知功能中,主要組成部分包括警覺功能和抑制功能。警覺功能作為所有認知活動的基礎,是腦對認知活動持續(xù)聚焦在靶刺激的能力,是腦進行認知活動的前提和基礎;而抑制功能則是認知調控中的重要機制[3-4]。然而目前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警覺和抑制功能的相關研究較為缺乏。因此,本文就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警覺和抑制功能的因素進行探討,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南充精神衛(wèi)生中心接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符合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5],年齡16~45歲;②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60分;③研究開展前半個月內未服用抗精神病類藥物者;④患者可獨立完成此次測試,且獲得法定監(jiān)護人同意。排除標準:①難治性精神??;②納入研究前1個月內曾進行過電休克治療;③嚴重視力障礙、色盲。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18~43歲,平均(28.45±2.79)歲。選擇同期60例同意接受該研究的健康人群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18~45歲,平均(28.54±2.66)歲。兩組受試者在性別、年齡構成比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向所有受試者發(fā)放調查表,調查表內容包括年齡、性別、受教育年限、生計方式、家庭經濟水平。同時記錄觀察組患者精神病理學內容,包括年齡、病程、家族精神病史、首次發(fā)病形式、住院次數、首次治療年齡。采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量表)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評估,并采用臨床總體印象量表(CGI-SI)對疾病的嚴重程度進行評估。使用色詞檢驗(CWT)以及持續(xù)操作測試(CPT)對所有受試者警覺、抑制功能進行評價,均由計算機輔助完成,測試中由指導者陪同。(1)CWT測試:文字使用和字義顏色不同的顏色,出現(xiàn)次序和顏色由計算機隨機生成,判斷讀色是否反映正確。所完成的個數越少,錯誤的數量越多,每正確反應平均耗時越長,提示警覺、抑制功能速度越慢、精確性更低。(2)CPT測試:電腦屏幕連續(xù)出現(xiàn)2位或3位阿拉伯數字,指導受試者進行辨認,每組測試的標準為完成30次按鍵反應,對“2位數認錯數”和“3位數認錯數”進行記錄,認錯數越高,則表示警覺、抑制功能越弱。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單因素多樣本計量資料比較應用F檢驗,多個相關因素的分析應用多元回歸分析,均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CWT、CPT結果比較觀察組在錯誤數、每正確反應平均耗時、2位數認錯數、3位數認錯數結果方面均差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CWT、CPT結果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CWT、CPT結果比較(
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60 60 4.78±1.34 2.04±0.51 14.803 0.000 2.45±0.48 1.43±0.31 13.827 0.000 2.64±0.63 1.87±0.34 8.331 0.000 4.82±1.30 2.63±0.62 11.778 0.000
2.2 觀察組患者影響警覺、抑制功能的單因素分析對影響觀察組患者的警覺、抑制功能水平的各項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以腦力勞動為主、教育程度較高、家庭經濟水平較好者,其警覺功能和抑制功能也較好(P<0.05),病程較短、首次治療年齡較小、PANSS量表分數較低、CGI-SI分數較低者,其警覺功能和抑制功能也較好(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患者不同生計類型、家庭經濟狀況的警覺、抑制功能的單因素分析
表2 觀察組患者不同生計類型、家庭經濟狀況的警覺、抑制功能的單因素分析
項目例數錯誤數每正確反應平均耗時(s) 2位數認錯數3位數認錯數生計類型腦力勞動為主體力勞動為主t值P值家庭經濟狀況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較高及以上收入家庭F值P值38 22 2.12±0.56 4.56±1.32 9.992 0.000 1.36±0.28 2.46±0.51 10.813 0.000 1.68±0.35 2.61±0.33 10.124 0.000 2.68±0.67 4.76±1.27 8.322 0.000 18 31 11 4.62±1.45 3.21±1.23 2.10±1.01 14.49 0.000 3.21±0.61 2.32±0.54 1.26±0.46 43.61 0.000 3.19±0.56 2.66±0.36 1.30±0.41 65.14 0.000 4.82±0.57 3.62±0.62 2.01±0.71 69.88 0.000
2.3 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警覺、抑制功能的多元回歸分析將受教育年限、生計方式、家庭經濟水平、發(fā)病年齡、病程、首次治療年齡、陰性量表評分、CGI-SI分數作為自變量,選擇代表性較好的CWT每正確評價耗時、CPT認錯數為因變量(Y),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教育年限、生計方式、家庭經濟水平、發(fā)病年齡、病程、首次治療年齡、陰性量表評分、CGI-SI分數均是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警覺、抑制功能的相關因素,見表3和表4。
表3 CWT每正確反應平均耗時(s)回歸方程
表4 CPT認錯數回歸方式
精神分裂癥多在青壯年緩慢或者急性發(fā)病,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感知、思維、情感及行為等多方面障礙和精神活動不協(xié)調所致的疾病,患者病程遷延、反復發(fā)作,甚至出現(xiàn)加重或惡化。多項臨床研究均顯示,精神分類癥患者均存在認知功能的障礙,認知功能主要包括警覺功能和抑制功能[6]。臨床中主要采用色詞檢驗(CWT)以及持續(xù)操作測試(CPT)對所有受試者的警覺、抑制功能進行評價。
CWT可反映腦對自動加工的抑制能力,CPT的基本原因是反映靶刺激,抑制非靶刺激,可反映受試者的抑制無關信息的能力以及出現(xiàn)信息的警覺能力。
在本次研究結果中顯示,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警覺、抑制功能的因素較多,對影響觀察組患者的警覺、抑制功能水平的各項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以腦力勞動為主、教育程度較高、家庭經濟水平較好者的警覺功能和抑制功能均較好(P<0.05);病程較短、首次治療年齡較小、PANSS量表分數較低、CGI-SI分數較低的患者,其警覺功能和抑制功能均較好(P<0.05);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教育年限、生計方式、家庭經濟水平、發(fā)病年齡、病程、首次治療年齡、陰性量表評分、CGI-SI分數均是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警覺和抑制功能的因素(P<0.05)。在對其原因分析中,發(fā)現(xiàn)在接受良好的教育后,可提高普通人和患者的認知水平,從而在調控認知上更具有優(yōu)勢;而在腦力為主的人群中,腦部長期在不斷汲取新知識,在提高認知上具有積極意義;良好的家庭經濟也可給予患者、普通人一個合適的生活環(huán)境,開拓新認知領域,有利于警覺、抑制水平的提高。喪偶、家庭環(huán)境較差等人群,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腦的活躍程度,致使患者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認知功能受損。本研究顯示,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CWT、CPT結果均劣于健康人群,提示其腦部功能是有缺陷存在的。這和陳旭等[7]的研究具有相似性。
此外,在精神病理學的研究結果中發(fā)現(xiàn),病程較長的患者由于長期受到疾病影響,長時間的認知活動不協(xié)調,會加劇警覺、抑制功能的損傷;發(fā)病年齡越小的患者,腦部的發(fā)育還是較早期,在后天的發(fā)育中,認知功能會較為遲緩;發(fā)病年齡較大的患者,則具有相對充足的腦功能正常發(fā)育時間。早期接受治療的患者可使認知功能得到及時的改善,校正不協(xié)調的認知狀態(tài),使警覺、抑制功能保持在一個較好的水平,而接受治療越晚治療的患者,疾病對認知功能的損傷會更加嚴重。目前,在對精神病嚴重程度評價中,PANSS量表和CGI-SI評分較為常用[8]。本研究指出,病情越嚴重的患者,腦功能越紊亂,認知功能越差,致使警覺、抑制功能也越差。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患者均存在警覺、抑制功能障礙,其與教育年限、生計方式、家庭經濟水平、發(fā)病年齡、病程、首次治療年齡、陰性量表評分、CGI-SI分數密切相關。
[1]榮建萍.自我效能理論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海南醫(yī)學,2015,26(15):2327-2329.
[2]龍少紅,謝曼,羅海東,等.社會技能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6,27(18):3075-3076.
[3]Yu Y,Zhao Y,Si Y,et al.Estimation of the cool executive function using frontal electroencephalogram signals in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patients[J].Biomed Eng Online,2016,15(1):131.
[4]畢丹蕾,文朗,熊偉,等.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藥物靶點和臨床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15,29(4):507-536.
[5]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1,34(03):59-63.
[6]姚為文.齊拉西酮、利培酮對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患者視覺通路認知抑制的影響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3):67-70.
[7]陳旭,唐茂芹,史高巖,等.精神分裂癥患者額葉抑制功能及其影響因素[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2,25(05):339-342.
[8]楊衛(wèi)華.阿立哌唑聯(lián)合音樂療法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6,14(2):261-263.
10.3969/j.issn.1003-6350.2017.15.038
R749.3
B
1003—6350(2017)15—2528—03
2016-12-02)
楊華。E-mail:4514926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