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玉萍,柳美欣,郝翠英
(張家口市建國醫(yī)院內(nèi)科,河北張家口075000)
合理情緒護理對塵肺合并肺心病患者治療效果及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
溫玉萍,柳美欣,郝翠英
(張家口市建國醫(yī)院內(nèi)科,河北張家口075000)
目的探討合理情緒護理對塵肺合并肺心病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及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方法選擇張家口市建國醫(yī)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塵肺合并肺心病男性患者90例,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綜合治療與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合理情緒療法,持續(xù)3個月。護理3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護理前與護理3個月后的心理狀況、肺功能指標以及生存質(zhì)量。結果護理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分別為(44.34±3.28)分、(46.39±3.35)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7.26±3.47)分、(60.16±4.20)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3個月肺功能指標實測用力肺活量/預計值比(FVC%)、實測1 s用力呼氣容積/預計值比(FEV1.0%)、實測最大通氣量/預計值比(MVV%)值分別為(65.92±10.65)%、(72.04±9.25)%、(46.78±12.29)%,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3.55± 11.28)%、(65.06±10.64)%、(36.71±9.87)%,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zhì)量評定量表(WHOQOL-BREF)的生理、心理、社會以及環(huán)境維度評分分別為(12.58±3.02)分、(13.46±2.58)分、(12.84±2.55)分、(12.73±1.72)分,顯著高于同期對照組的(10.26±2.13)分、(9.47±2.24)分、(11.02±3.15)分、(10.87±2.38)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塵肺合并肺心病患者實施合理情緒療法,可明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及肺部功能,大大提升生存質(zhì)量。
合理情緒療法;塵肺?。环涡牟。簧尜|(zhì)量;肺功能
目前,塵肺病已經(jīng)成為危害我國勞動者健康的主要職業(yè)疾病。據(jù)調(diào)查顯示,至2010年12月底,我國報告的職業(yè)病累計總人數(shù)達75萬,其中塵肺病患者約67萬,占我國全部職業(yè)患者數(shù)的89.3%左右,臨床死亡率則超過20%[1]。塵肺病是個體因長期性吸入生產(chǎn)灰塵(粉塵)而引發(fā)的以肺間質(zhì)纖維化病理改變?yōu)橹饕卣鞯穆?、進行性疾病。雖然目前的醫(yī)療水平還無法治愈塵肺病,但是可以通過綜合性治療控制或延緩疾病進展,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延長生命。然而,由于塵肺病病程較長,活動能力下降,并發(fā)癥多,醫(yī)療費用高,患者的身心以及患者的家庭長期受到疾病困擾,導致塵肺病患者多數(shù)存在心理問題,尤其是合并一種或多種并發(fā)癥患者的心理改變與心理不適明顯[2],患者的治療信心不足,這嚴重影響了塵肺病的治療效果以及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本研究將心理學中的合理情緒療法(ABC理論)運用于塵肺合并肺心病患者中,探討心理學合理情緒護理對塵肺合肺心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為塵肺病的臨床研究提供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張家口市建國醫(yī)院收治的塵肺合并肺心病的男性患者90例,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40~75歲,平均(51.3±4.6)歲;小學40例,初中5例;塵肺病分期為Ⅱ期31例,Ⅲ期14例;煤工塵肺38例,水泥塵肺7例;心功能NYHA分級為Ⅱ級7例,Ⅲ級29例,Ⅳ級9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2~73歲,平均(52.1±4.0)歲;小學38例,初中7例;塵肺病分期為Ⅱ期30例,Ⅲ期15例;煤工塵肺37例,水泥塵肺8例;心功能NYHA分級為Ⅱ級8例,Ⅲ級28例,Ⅳ級9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教育程度、塵肺分級以及心功能分級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篩選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我國GBZ70-2009中塵肺病的診斷與分期標準,有明確的生產(chǎn)性粉塵接觸史,并通過臨床表現(xiàn)以及胸X線片檢查得到確診,肺心病診斷符合我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臨床診斷標準;②住院時間3個月以上;③患者均意識清楚,智能正常;④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配合參加。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的并發(fā)癥以及軀體疾病者;②有精神障礙疾病史者;③有溝通障礙的聾啞者;④病情急性惡化或因其他因素而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綜合治療,包括抗感染、強心利尿、擴充血管、吸氧、祛痰以及止咳平喘等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的心理護理,積極與患者溝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患者的心理現(xiàn)狀,有針對性地給予撫慰、鼓勵以及情感支持,逐步引領患者積極、樂觀地面對疾病,樹立生活信心。觀察組由經(jīng)過合理情緒療法培訓合格的護士對患者進行持續(xù)3個月的心理干預,干預共分四個階段,內(nèi)容概括如下:①心理診斷。與患者一起找到其不良心理與行為(即C)的表現(xiàn)所在,如焦慮、暴躁、睡眠困難以及與家庭成員關系緊張等,確定產(chǎn)生上述C的誘發(fā)事件是塵肺合并肺心病(即A),但A本身不會引起C,而是由其內(nèi)心對塵肺病的看法及觀念(即B)所引起的。干預護士要用簡單、易懂的話語向患者解釋合理情緒療法中的ABC理論,讓患者對ABC理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針對患者的不良心理與行為進行分析,使其認識到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與觀念來控制、改變情緒和行為結果。此階段重點是引導患者能夠接受ABC理論,并對自己的心理問題產(chǎn)生合理的解釋。②領悟。首先通過舉例方式向患者通俗易懂、切合生活地講解ABC理論,逐步幫助患者掌握并運用ABC理論,來分析自身存在心理問題,并通過改變觀念、想法來控制自身情緒與行為,減輕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種心理癥狀。③溝通。與患者共同深入溝通,找出其內(nèi)心對塵肺病的態(tài)度與看法,例如:“我不能得塵肺,得病后身體、家庭就徹底地垮了,生活將無比困難,生命也會很快就結束”,這些即是對疾病的不合理看法,是患者對自身要求的過度化、絕對化以及對將來生活最差的預期。護士與患者一起客觀分析這些看法、觀念以及患者的情緒、行為結果之間的關聯(lián),并指導患者建立積極的、適應的行為和情緒,并及時進行自我獎勵,從而使癥狀得以減輕或消除。④轉變。指導患者一步步放棄原有的不合理的看法與信念,建立全新的、合理的信念,并且不斷強化,糾正自我困擾,從而降低對塵肺病以及并發(fā)癥所產(chǎn)生的心理反應與行為反應,樂觀地面對疾病,積極地配合治療,以更好的適應現(xiàn)實。
1.4 觀察指標與評價方法
1.4.1 焦慮與抑郁在護理前以及護理3個月后兩組患者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3]、抑郁自評量表(SDS)[3]進行心理狀況評分。SAS量表、SDS量表的總評分越高,焦慮與抑郁程度則越嚴重。
1.4.2 肺功能護理前及護理3個月后分別檢測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實測用力肺活量/預計值比(FVC%)、實測1 s用力呼氣容積/預計值比(FEV1.0%)、實測最大通氣量/預計值比(MVV%)。
1.4.3 生存質(zhì)量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zhì)量評定量表(WHOQOL-BREF)[4]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以及護理3個月后的生存質(zhì)量。該量表包括生理維度、心理維度、社會維度以及環(huán)境維度,共26個問題,每個問題得分為1~5分,得分越高,代表生存質(zhì)量越高。
1.5 療效判定標準[5]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指標得到顯著改善,心功能提升了2級;有效: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體征指標有明顯緩解,心功能提升了1級;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指標改善不明顯或未改善,以及病情加重。
1.6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情緒變化比較護理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較護理前明顯下降,且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情緒變化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情緒變化比較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aP<0.05。
45 45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58.52±4.13 58.10±3.74 0.484>0.05 61.19±4.23 60.97±4.02 0.216>0.05 44.34±3.28a57.26±3.47 15.477<0.05 46.39±3.35a60.16±4.20 16.265<0.05
2.2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護理3個月后肺功能指標FVC%、FEV1.0%、MVV%值較護理前明顯上升,且觀察組各項肺功能指標改善較對照組更為顯著,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aP<0.05。
?
2.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存質(zhì)量比較護理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的生理、心理、社會及環(huán)境維度評分較護理前均明顯升高,且明顯高于同期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3個月后,對照組患者在生理、社會以及環(huán)境方面維度評分較護理前有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心理維度方面則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存質(zhì)量比較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存質(zhì)量比較
注: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aP<0.05。
組別觀察組例數(shù)45時間護理前護理3個月t值P值對照組45護理前護理3個月t值P值生理維度9.42±2.06 12.58±3.02a5.848<0.05 9.37±1.89 10.26±2.13 2.482<0.05心理維度9.50±1.35 13.46±2.58a5.997<0.05 9.52±1.41 9.47±2.24 0.135>0.05社會維度10.23±2.54 12.84±2.55a5.134<0.05 10.29±2.62 11.02±3.15 2.410<0.05環(huán)境維度10.07±1.78 12.73±1.72a5.006<0.05 10.01±1.58 10.87±2.38 2.351<0.05
塵肺病的發(fā)病機制是肺部組織以及肺間質(zhì)發(fā)生纖維化病理改變,導致肺通氣功能與換氣功能發(fā)生障礙,氣血流通不暢,從而使得無效腔氣量大大增加,最終導致肺部微循環(huán)出現(xiàn)障礙。隨著機體肺動脈壓的不斷上升,從而引發(fā)肺源性心臟病并發(fā)癥。目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已成為塵肺病的重要并發(fā)癥,根據(jù)調(diào)查資料顯示,塵肺病Ⅱ期以及Ⅲ期患者肺心病并發(fā)率在40%以上,且多見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嚴重影響患者的心肺功能及生存質(zhì)量[6]。塵肺病合并肺心病的臨床治療主要采取抗感染、擴張血管、止咳平喘、氧療等綜合性治療,以緩解肺內(nèi)壓力,改善臨床癥狀,提高肺功能。但塵肺患者并發(fā)肺心病,其心理、生理均承受著巨大的病痛,還要面對經(jīng)濟、家庭成員、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極易產(chǎn)生悲觀、絕望的心理,甚至可能產(chǎn)生過激的行為反應[7-8],不利于疾病控制,同時也影響預后。因而在塵肺病防治過程中,除了對疾病進行積極治療外,還要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盡可能讓患者心理舒適,提高治療的積極性與依從性。
合理情緒療法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Ellis在1955年首次提出的一種全新的心理學治療理論與方法[9],其理論的核心為ABC理論,即強調(diào)個體的情緒障礙或者不正確行為(C)并不是由發(fā)生的事件本身(A)而引起的,而是由人對發(fā)生事件的理解與看法(B)而導致的。通過合理情緒療法,可以幫助個體實現(xiàn)自我接納、自我關懷、適應變化以及敢于嘗試等心理健康目標。近年來,合理情緒療法逐漸在我國臨床護理領域中得到實踐運用。劉淑梅[10]運用合理情緒療法干預急診科護士壓力應對方式,結果顯示,合理情緒療法可以改變護士不合理的觀念,強化全新的、合理的觀念,有益于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劉蓉等[11]對20例舌癌術后患者應用合理情緒療法,不僅有效減少了患者術后的心理問題,并且優(yōu)化了臨床心理護理工作。本組研究將合理情緒療法運用于塵肺合并肺心病患者中,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評分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肺功能各項指標、生存質(zhì)量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果提示,合理情緒療法可明顯改善塵肺病患者的心理狀況,克服不良情緒困擾,并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積極配合各種治療,從而有效改善肺部功能,大大提升生存質(zhì)量,護理經(jīng)驗值得借鑒。
[1]趙瑩,張云鵬,朱煥芝,等.2009-2012年我國塵肺病文獻計量學研究[J].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13,40(6):558-560.
[2]白瑩,韓磊,朱寶立.我國職業(yè)病學發(fā)展史及現(xiàn)狀與展望[J].江蘇預防醫(yī)學,2015,26(4):51-53.
[3]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235-237.
[4]方積乾.生存質(zhì)量測定方法及應用[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6-42.
[5]馬駿.實用塵肺病臨床學[M].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2007:43-46.
[6]肖培,王丹,朱曉俊.我國塵肺病發(fā)病的空間自相關分析[J].中華勞動衛(wèi)生職業(yè)病雜志,2016,34(11):830-834.
[7]葉新貴,陳燕,李玲,等.塵肺病患者心理、社會支持狀況調(diào)查及相關性研究[J].職業(yè)衛(wèi)生與病傷,2016,31(4):204-209.
[8]周宇燕,王珉,閆秋麗,等.塵肺病住院患者希望水平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6):779-783.
[9]郭念鋒,虞積生.心理咨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121-173.
[10]劉淑梅.合理情緒療法對急診科護士壓力應對方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7):619-622.
[11]劉蓉,黃曉菲,邢育珍,等.合理情緒療法對舌癌術后患者心理狀況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2,18(27): 3259-3261.
10.3969/j.issn.1003-6350.2017.15.055
R473.5
B
1003—6350(2017)15—2570—03
2017-01-18)
2016年度河北省張家口科技計劃自籌經(jīng)費項目(編號:1621101L)
溫玉萍。E-mail:pangyongping143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