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都御史
傳位咸豐,道光大智
◎ 左都御史
一直以來,有很多人堅持認為道光不應該把皇位傳給咸豐帝奕詝,而應該傳給恭親王奕?(xīn)。因為,無論天資還是能力,奕?都在奕詝之上。將皇位傳給奕詝,道光難道真是瞎了眼?
說到底,也不是道光不識人,而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之下,奕詝才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奕?是道光的第六子,他出生時,道光已經(jīng)年過半百,老來得子格外高興,當即賜名“奕?”,“?”即“高興”之義。待奕?長大之后,道光更加高興了,因為奕?聰慧過人,學文、讀詩過目不忘,騎術、箭術精妙嫻熟。尤其是他口才了得,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口若懸河??梢哉f,在眾阿哥之中,奕?是道光最疼愛、最喜歡的一個。
然而,疼愛、喜歡并不是信賴,尤其擇儲君托付江山社稷,單單疼愛、喜歡遠遠不夠。不是說道光完全不信賴奕?,但相比之下他更信賴奕詝。
奕詝遇事寡言,喜怒不形于色。這在旁人看來是平庸無能,但在道光的眼里恰是胸有城府的大智慧,足堪大任的理由。
有人解析,奕詝無論天資、秉性和處事之道都似道光,所以也就在道光心中更有分量。這種解析是否正確,難有定論,但并非妄言。
坊間野史中常見“道光獵場定太子”之說。道光命諸子射鹿,奕詝空手而歸,說不忍射殺母鹿而使幼鹿喪命,道光覺得他宅心仁厚,便立他為太子。還有一說,說是道光病重前,分別召見奕詝和奕?,奕?侃侃而談,從時弊到對策,頭頭是道;奕詝不談時政,只表孝心,跪在道光面前鼻涕眼淚流了一大把。最終,道光下定決心,將他認為恭良孝悌、穩(wěn)重敦厚的奕詝立為繼承人。
道光認為,奕詝孝悌穩(wěn)重坐龍廷延續(xù)大統(tǒng),而奕?精明強干為棟梁大臣,將是“絕配”,道光還企盼他身后的大清江山永固,萬世綿長。為此,道光開創(chuàng)了立儲金匣中“一匣雙諭”的先例:封奕詝為皇太子,封奕?為親王。這“一匣雙諭”既空前又絕后,在大清史上絕無僅有。
后人有評,說這“一匣雙諭”是道光已然發(fā)現(xiàn)兄弟不和,為調(diào)和矛盾而立。但作為一個深知自己天命不長的老人,恐怕衷心希望子輩能遵他“兄弟齊心,合力斷金”之良苦用心,盡力做出他認為最理想、最妥當?shù)陌才挪鸥?、更貼近他當時的心境。
編 輯 / 子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