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薇微
一、 從畫面入手,豐富插圖內(nèi)容
繪本中的圖畫具有鮮明的視覺性,象征的、典型的形態(tài),隱藏的“想象力”等特質(zhì),致使眼睛這一視覺成像器官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聚焦特定畫面,引導學生在插圖中進行藝術(shù)性的“補白”,豐富插圖內(nèi)外的無限空間。像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一方面用文字簡單描述了蘿絲散步經(jīng)過的地方——蘿絲穿過院子、繞過池塘……另一方面,又用圖畫描繪了狐貍追逐母雞這一跌宕起伏的故事。雖然整個繪本的文字中,對狐貍只字未提,但是通過豐富有趣的畫面,讓我們看到了它跟在母雞蘿絲的屁股后頭,上躥下跳,一心想把母雞蘿絲吃掉,卻一路遭遇各種“不幸”、出盡了洋相的樣子,讀來令人捧腹。在繪本閱讀教學課上,教師要善于充分挖掘圖畫中藏著的故事,引導學生用文字將繪本中沒有提到的狐貍的遭遇描繪出來。學生想象的閥門打開了,他們結(jié)合各自的理解,為繪本進行了豐富的文字補充。
在閱讀過程中,還可以選擇最富想象、最動人的畫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其中的形象、色彩、細節(jié)等,進行想象創(chuàng)作,使繪本更加豐滿,讓學生享受意想不到的對話樂趣。在讀完繪本《愛心樹》之后,我們都被繪本中的蘋果樹對小男孩的愛感動了,蘋果樹就像很多人一樣,無私地為我們付出許多愛。教師引導:“愛,是人類最微妙、最復雜的一種情感。有時愛也那么簡單,就像這棵樹。在生活中,有誰也像這棵愛心樹一樣給你快樂、給你幸福、給你愛心呢?請你為最后一幅插畫配上畫外音。”學生寫下了對愛的獨特感受:
人生的意義就是奉獻,為別人多想,多去幫助別人。——邢辰
生活中,父母對子女的關愛,老師對學生的關懷,這些都是他們在無私地奉獻愛?!鲃P寧
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因為它,我們的世界才更美好。——高天禹
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查申
一個簡短但卻耐人尋味的故事,深深打動了同學們,讀到動情之處,更讓他們有了表達的欲望,此時,讓他們寫,怎么會無話可寫呢?學生展開豐富想象,情緒得到釋放,感情自然流淌。
二、 從文字著手,體味語言魅力
繪本特別貼近學生的生活,對學生的言行、情態(tài)描摹得栩栩如生。在閱讀繪本時,學生能看見自己的影子,自然而然聯(lián)想起自己生活的故事。繪本的語言也十分簡練,但是卻蘊含著一定的語言規(guī)律,為學生的寫話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在教學繪本《我爸爸》時,教師順勢而導:“你們的爸爸是什么樣子的呢?”然后引導學生用以下句式進行故事仿編:
(1) 我爸爸什么都(),連()。
(2) 我爸爸可以(),還會(),而且()。
(3) 我爸爸像()一樣()。
(4) 我爸爸像()一樣()。有時候,也會()。
(5) 我爸爸是個(),也是個()。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學生模仿繪本的語言,根據(jù)自己生活中的真實案例進行再創(chuàng)作。通過同學們的反復閱讀,練習寫話,反復修改,以及師生交流,一句句話中折射出了同學們對爸爸最真摯的愛。學生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創(chuàng)作更是精彩紛呈,這樣的課堂充滿了創(chuàng)新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在對繪本語言仿寫的過程中,同學們不僅學會了運用句式,更進一步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再如,教學繪本《逃家小兔》時,我讓學生在品讀中發(fā)現(xiàn)小兔和媽媽三次對話在寫作和表達上的共同點:
1. 都是小兔子說一句,媽媽說一句;
2. 對話的提示語都放在了句子的中間;
3. 都用了“如果……就……”這一組關聯(lián)詞。
我將學生總結(jié)出來的這幾個特點,寫在黑板上,然后出示彩圖,引導學生把學到的表達方法遷移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去。《逃家小兔》以其簡潔的語言和有規(guī)律的對話,潛移默化地訓練學生有序、規(guī)范地說,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學生仿照這一句式寫出了:
“如果你來追我,”小兔說,“那我就變成青菜藏在菜地里。”
“如果你變成青菜,”兔媽媽說,“我就變成種菜的農(nóng)民伯伯,為你澆水、施肥?!?/p>
“如果你變成種菜的農(nóng)民伯伯,”小兔說,“我就變成蝴蝶飛得高高的?!?/p>
“如果你變成一只蝴蝶,”兔媽媽說,“我就變成一朵美麗的花兒,讓你飛累了,可以停在上面休息?!?/p>
“如果你變成美麗的花兒,”小兔說,“我就變成小草,陪伴著你?!?/p>
“如果你變成小草,”兔媽媽說,“我就變成春雨滋潤著你,因為我就是你的媽媽。”
同學們的創(chuàng)作富有童趣,活潑靈動。在仿寫繪本的句式中,他們找到了寫作的靈感;在鼓勵自由的表達中,他們找到了寫作的樂趣,也樂于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作。
三、 從故事出發(fā),延展故事場景
在一個個能激活學生閱讀興趣,展現(xiàn)兒童情趣、兒童生活,符合“兒童口味”的繪本“悅讀”后,從基本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局”構(gòu)篇形式訓練,進行繪本故事的續(xù)編、創(chuàng)編,是中年級繪本習作教學中較為重要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從繪本中獲取寫作的素材和靈感,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感受,讓他們憑借絢爛的色彩、優(yōu)美的畫面、豐富的想象、神奇的文字,發(fā)現(xiàn)表達自我的精神世界,為習作鋪墊情感的底色。
例如,在學生閱讀了《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后,教師可讓學生續(xù)寫:三只小豬救了獨角龍后,又騎著紙飛機到處游玩,它們會飛到哪兒?遇到了誰?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學生寫出了精彩的故事:
“三只小豬飛到了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小屋里,幫助白雪公主打敗了狠毒的皇后。”
“三只小豬飛到羊村,解救了被灰太狼抓住的喜羊羊?!?/p>
“三只小豬飛到自己的屋里,將被作業(yè)圍困的自己解救出來,一齊飛到海邊去游玩。”
故事千奇百怪,讓人讀后大笑不已。又如,一個女生在閱讀了無字書《狐貍與母雞》后,根據(jù)精美的圖畫、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展開豐富的想象,寫成了一篇一千多字的小說。她將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融入故事中,將母雞與狐貍由恨生愛的心理活動寫得栩栩如生。
繪本的創(chuàng)寫,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表”,變成了“有話想說”“有情要表”,這樣的文章內(nèi)容生動,它是學生內(nèi)心情感的流露。
四、 從特點入手,創(chuàng)作繪本作品
在小學階段,我們能充分感受到同學們對繪畫的濃厚興趣,他們喜歡用手中的彩筆,描繪眼中一幅幅迷人的景色,這就為繪本創(chuàng)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讓學生將自己的習作以繪本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這是習作教學一種創(chuàng)新的嘗試。它既展示了學生的習作水平,又是一次美術(shù)成果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繪本是一種激勵的方式。例如,繪本《蚯蚓的日記》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小蚯蚓的觀察與思考,是一本極為有趣的繪本。因為從小蚯蚓的觀點看世界,所以能得到同學們的認同。在教學《蚯蚓的日記》時,我試著布置了一個寫作的任務,讓學生模仿蚯蚓的日記,幫助蚯蚓再完成一篇日記,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繪本作品。
繪本《溫情的小獅子》中,一只失去父母、孤苦伶仃的小獅子,在狗媽媽無私的母愛中健康成長,當它成為動物園里的大明星后,也不曾忘記辛苦撫養(yǎng)過它的狗媽媽。當它發(fā)瘋似的找到狗媽媽并將媽媽抱在懷里時,卻在無情的獵人的槍聲中倒下,它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狗媽媽。原本兇悍的獅子,在善良的狗媽媽的關愛下,變得有情有義,知恩圖報。這個故事不但吸引了學生,而且深深打動了他們,讓愛在學生的心里蔓延。此時,讓同學們圍繞“親情”的主題,進行個性化的繪本故事的創(chuàng)編,學生在創(chuàng)編的繪本中表達著自己對父母的愛,習作真正走進了他們的心里。
(作者單位:南京市莫愁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