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摘要:音樂作為一種富有啟發(fā)的藝術形式,對人的人格形成和全面發(fā)展都有促進作用,是小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本文探討了發(fā)展音樂核心素養(yǎng)對小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分析了當下小學教育中阻礙音樂素養(yǎng)教育的因素,并以提升小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提出了音樂課程的安排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音樂課;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法
一、提升小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
音樂課是小學課堂上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不僅是為了增強小學生的音樂知識和音樂鑒賞能力,更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音樂可以增進人格發(fā)展,提高人的審美情趣,古今中外的很多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等不乏在音樂上也頗有造詣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既包括音樂知識,又包括實際的表演能力。
1、音樂素養(yǎng)教育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的首要功能就是帶給人們審美的享受。然而,對音樂的欣賞品味,多數都不是自然擁有的,而是受到了后天教育和環(huán)境的影響。如今,市場上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比比皆是,其中有很多包含著低俗、媚俗的內容,歌詞、歌名都含有色情、暴力等危害性的內容,很容易以流行文化的形式被小學生所接受。通過對小學生進行提升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進行優(yōu)質音樂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自覺遠離這些低俗文化。
2、音樂素養(yǎng)教育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藝術需要人們運用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來理解,欣賞藝術是一個運用知識、經驗、情感的發(fā)散性過程。音樂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啟發(fā)性的藝術形式,人們在聽音樂的時候往往會進行聯想,思維跟隨音樂中表達的意象來回跳躍,有助于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的產生,大多都是在瞬間得到的靈感,但是靈感的產生并不是毫無根據的,而是注重平時積累的結果。欣賞音樂作品,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啟發(fā)他們進行發(fā)散性的思考并增強音樂藝術的積累。
3、音樂素養(yǎng)教育可以提升小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音樂教育應當既包括音樂欣賞,也包括音樂表演。表演是一個需要溝通、實踐和合作的過程,演奏者既要能進行良好的團隊合作,又要學會讓觀眾理解自己所表達的內容,因此需要運用到人際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一些小學的音樂教育已經包含了可以提升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內容,例如合唱比賽、樂團訓練等,學生通過集體訓練和競賽,可以學習如何與他人實現溝通和合作。
二、現行的教育體系中阻礙培養(yǎng)小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因素
很多年來,我國實行的教育體系都以主要升學科目為核心,音樂、美術這些副科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例如,一些老師對教學安排和課標要求不在意,沒能達到教學要求,學生對音樂課不重視,上課的時候得過且過,家長則只重視期末成績,對音樂課漠不關心。教育體系的失衡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具體有如下幾個表現。
1、缺乏對培養(yǎng)音樂能力的重視。大部分的小學音樂課教育模式,都是以聽和唱為主,不重視對器樂演奏和樂理知識的教授。大多數是老師唱一句,學生就跟著唱一句。由于現行教育體系重視文化課而忽略音樂課,很多學校并沒有為學生和老師提供足夠的音樂設施來進行課程的學習。一個音樂老師可能教授整個年級,甚至是多個年級的課程,一節(jié)課有50多個學生,教室里只有一架鋼琴,這些因素都使得課程的安排只能以聽為主。而家長和學生則把精力都放在考試科目上,沒有認識到培養(yǎng)音樂能力對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性。
2、缺乏對音樂綜合素養(yǎng)的測評。一直以來,教育界和家長對學校教育質量好壞的評價,主要是依靠學生的考試成績。文化課的成績評定,都有規(guī)范的考試流程和試題,而對音樂素養(yǎng)的測評沒有規(guī)范的體系,很多都是由老師自行決定考察內容、決定成績。學生在一個學期的學習后得不到應有的反饋,也就不會重視音樂課的成績。因此,缺乏一個合理、完善的測評音樂素養(yǎng)的方法,就成為讓小學生輕視音樂課,阻礙其音樂素養(yǎng)教育提升的原因之一。
三、圍繞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音樂課程安排
1、情境教學,注重塑造優(yōu)質的上課氛圍。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受到老師和上課氣氛的影響。音樂是一種包含著豐富意象的藝術形式,不同的樂曲有著不同的音樂表達,描繪的情境也各不相同。音樂課的設置,應該要能恰當地表現出音樂中的情境,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樂曲表達的感情。例如,將演奏、演唱、舞蹈等與音樂相關的內容一同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習,或者介紹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背景,提升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還可以進行角色扮演等游戲,讓學生親身體驗到音樂中所表達的情感,提升認知和審美能力。
2、器樂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音樂素養(yǎng)考察的是綜合能力,不只包括一般知識的學習,還包括演唱、演奏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將器樂教學引入小學課堂,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演奏的過程,聆聽不同樂器的聲音,陶冶情操、提升創(chuàng)造力。很多孩子都對樂器感興趣,卻缺乏親身實踐的機會,也有些孩子在唱歌方面沒興趣,卻唯獨喜歡樂器表演。將樂器演奏增加到小學音樂課中,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發(fā)掘出他們在不同方面的特長。
3、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多媒體運用在教學當中,早就是屢見不鮮的事情,但是大部分的音樂課只停留在用設備來放音樂的階段。多媒體技術可以用多種形式來呈現音樂,還可以用來游戲,能夠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玩中學習。例如,對于較為枯燥的樂理知識,老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錄像帶來教學,而對于五線譜的辨識,老師可以利用一些教學軟件,甚至是鼓勵學生利用簡單的編曲軟件進行創(chuàng)作,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才能。
四、結語
發(fā)展小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是對小學生進行全面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音樂教育對小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社交能力的提升都有積極作用。當下的教育體系缺乏對音樂教育的足夠重視,應當采取一定的措施對音樂課進行改革,實現對音樂各方面素質的全面教學,切實地增強小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曾淼,胡蘋.重慶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音樂素質測評的認識與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1):33-34.
[2] 許萍.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7,(04):174-175.
[3] 袁曉.小學音樂課堂中“律動”教學方式之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5):155-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