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涵
【摘 要】自從翻譯的目的論在上個世紀(jì)70年代的德國問世以來,人們已對其產(chǎn)生了深刻的理解和廣泛的應(yīng)用。與此同時,隨著各國之間文化交流的日益廣泛和深入,影視片的字幕翻譯也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本文以俄羅斯電影《危樓愚夫》為例,從翻譯的目的論角度出發(fā),對俄語電影字幕翻譯進(jìn)行分析。
【關(guān)鍵詞】目的論;字幕翻譯;《危樓愚夫》
隨著網(wǎng)絡(luò)信息化的發(fā)展,影視作品在人們的娛樂生活中早已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譯者從未停止對影視作品的翻譯方法的探索。俄羅斯電影《危樓愚夫》榮獲第67屆洛加諾國際電影節(jié)天主教人道精神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視佳作。
一、翻譯目的論
翻譯過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體翻譯行為的目的。翻譯行為所要達(dá)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即結(jié)果決定方法。
(一)翻譯目的論的基本概念
目的是希臘詞,意思是“目標(biāo)、動機”,在這里是指目標(biāo)文本的目的。人類活動是由目的決定的,同樣,翻譯活動也都遵循著一個或多個目的。人的翻譯活動以目的為依據(jù),目的貫穿翻譯過程的始終。也就是說,譯者在進(jìn)行翻譯活動時,不是以“忠實原文、對等”為核心對目標(biāo)文本進(jìn)行解讀,而是面向目標(biāo)文本的功能,即預(yù)期目的。目的論主要有三個原則: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
(二)對翻譯目的論的評價
翻譯目的論將受眾者的立場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同時提升了譯者這一翻譯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它還擺脫了以原語為中心等值論的局限把翻譯置于更為宏觀的領(lǐng)域進(jìn)行研究,拓寬了翻譯研究的視野。此外,目的論具有廣闊的實用性,它注重文本類型的特點,這有助于提高譯者對交際功能和翻譯的效率。但是,目的論偏重于譯文功能的研究,弱化了原文本的影響與作用??傊?,翻譯目的論有利于全面研究各種翻譯變體,推動翻譯理論的研究與發(fā)展。
二、從目的論分析電影《危樓愚夫》字幕翻譯的策略
本文針對電影《危樓愚夫》 中的字幕翻譯,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分析,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目的論。
(一)歸化和異化
歸化是要把源語本土化,以目標(biāo)語或譯文讀者為歸宿,采取目標(biāo)語讀者所習(xí)慣的表達(dá)方式來傳達(dá)原文的內(nèi)容。歸化翻譯使譯文自然,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譯文,增強譯文的可讀性和欣賞性。例:-Да. - А люди? 好吧。那老百姓呢?люди在詞典中的意思是“人們”。這里的場景是市長的手下勸告市長裝作不知道危樓要倒塌的事,市長問道“那老百姓呢?譯者將人們譯為老百姓,讓中國觀眾立刻理解市長所指的是危樓里的平民,顯示出了危樓里的人們的身份低微、無權(quán)無勢。例:Тут мозги чинить надо, одна шваль живёт, вот и воняет.這兒的人得修修腦子了,一條臭魚腥了一鍋湯。在字幕翻譯過程中運用中國觀眾熟知的俗語更容易被觀眾理解和接受。
異化是指以源語言為歸依,吸納外語表達(dá)方式,在翻譯過程中盡量向源語言靠攏,為譯文讀者保留異國情調(diào)。異化中一個主要的方法是直譯。例:Рыба с головы тухнет Сережа,забыл?魚變臭先從腦袋開始,謝廖沙你忘了嗎?О глянь, сейчас таракашка выползет.瞧啊,現(xiàn)在老蟑螂該出巢了。俗語使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俄羅斯地方特色。這樣翻譯做到了與原文最大程度的一致。對于這些句子直譯是最好的選擇,觀眾在前后劇情中很容易理解出原文的意思,感受到了不一樣的俄羅斯風(fēng)俗,也能充分地體會人物的感情色彩。
(二)成語和流行詞匯的使用
1.成語的運用
運用大量的成語,不僅增加了語言的趣味,同時也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例:Да ну, чего нам сейчас буду поднимать?我們何必弄得沸沸揚揚?眼見危樓要倒塌了,市里的官員卻不想把事情鬧大,不想讓人們對此議論紛紛。“沸沸揚揚”一詞的運用很貼切。符合了漢語的表達(dá)習(xí)慣,讓觀眾易于接受。例:Один кулаком в грудь всю жизнь бил, и другой собирается.(他)成天跟我裝腔作勢地作保證。裝腔作勢,故意裝出一種腔調(diào),做出一種姿勢,用來比喻故意做作。市長的這一句話揭露出了官員戴著的假面具。運用中國特色的詞語,很好的表達(dá)出電影中官員們的虛偽。詞語雖短,但意味深長,自然而然地將觀眾吸引到劇情當(dāng)中。
2.流行詞匯的運用
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流行語,反映出社會的變化。引用流行詞匯不僅使影片與發(fā)展的動態(tài)社會相連,而且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例:Что за дети пошли, а?這都是些什么熊孩子???例:Он тебя отмажет.他一定會罩著你的。例:Но ей богу, беда может случиться.但沒辦法,要悲劇了?!靶芎⒆印?,“罩著你”,“悲劇了”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很流行的詞匯。在電影翻譯中使用網(wǎng)絡(luò)流行語是與時俱進(jìn)的表現(xiàn),它們符合大眾的情趣,引用到電影里無疑增強了影片的可觀性深受觀眾的喜愛。
(三)修辭格的使用
1.比喻
例:Они воруют как крысы. Пойдут жалобы наверх, потом суды, увольнения.他們就像老鼠一樣到處行竊,向上投訴,告上法庭,辭退免職。這句話描寫了危樓里的老百姓的生活狀態(tài),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句子由平淡變得生動,把抽象的人性變得具體,刻畫出了有血有肉的平民老百姓形象,使觀眾切身體會到了影片中百姓生活的不易。
2.夸張
夸張是為了達(dá)到某種表達(dá)效果的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夸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例:Мы тут калачи тертые, старые.我們這幾個都是老得掉渣的人啦??鋸埵侵笧榱俗非竽撤N表達(dá)效果,對原有的事情進(jìn)行合乎情理的擴大或縮小。其運用在于增強聯(lián)想,給人以啟示。男主角的父親運用夸張的手法自嘲自己沒有發(fā)展了,表現(xiàn)出他窘迫的處境,更容易使觀眾帶入情感。
三、結(jié)束語
目的論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理論依據(jù),在翻譯影視作品作品時,譯者應(yīng)以翻譯目的語觀眾為中心,為翻譯目的語觀眾說話,選擇合適的翻譯技巧,這樣才能翻譯出受歡迎的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
參考文獻(xiàn):
[1]黃佳燕.從目的論視角探討電影《花木蘭》的字幕翻譯[J].劍南文學(xué)(經(jīng)典教苑),2011.
[2]劉婷.淺談電影字幕本土化翻譯[J].中國校外教育,2013.
[3]毛永冰.翻譯目的論綜述[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2.
[4]湯玉潔.淺析翻譯目的論[J].和田師范??茖W(xué)校學(xué)報,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