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昱斐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學校里師生之間的相處模式也發(fā)生了微妙變化,本文以高校輔導員這一群體為例,試探析新時期師生關系的內涵本質,探索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相處路徑的新模式。
關鍵詞:高校 輔導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7-0118-01
一、高校師生關系的本質內涵
高校師生關系的基礎是以“教”與“學”的需求為主體展開,以師生交往互動為條件,體現(xiàn)在大學活動的各個方面,貫穿于整個大學教育過程之中,既是教育手段,又是教育目的的重要方面的體現(xiàn)。為師者是圍繞傳道、授業(yè)、解惑而形成的主體,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受眾體。習近平總書記曾經(jīng)說過:“青年是標志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而如今高校的主體正是青年一代,師生關系的融洽程度對于學生、對于教師、對于學校甚至社會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高校師生關系的現(xiàn)狀
輔導員這一群體與授課教師有所不同,授課教師在專業(yè)方面向學生授業(yè)解惑,而輔導員這一職業(yè)更多的是與學生進行思想層面的溝通與交流。包括對學生日常、思想等方面的了解。以往這個行業(yè)沒有發(fā)揮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輔導員的工作目的,是在學生思想層面引導其向上、向善,使其思想道德水平不斷趨近或者高于社會整體道德水平。
(1)師生關系淡漠、溝通不暢?!盀閹熓菑摹睅熣邽榇笤诂F(xiàn)今社會處于一個弱化的狀態(tài)。新媒體的迅速發(fā)展為師生的良好溝通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但事實上,在聯(lián)系方式、通訊手段不斷飛速發(fā)展的境況下,師生在學業(yè)以及思想、情感方面的溝通卻遠遠未能達到我們的預期,最終導致了教師不滿意學生、學生抱怨教師專業(yè)素質不高的局面。對于輔導員來說,一個人要面對幾百名學生,這就使得輔導員在與學生的接觸過程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大學生自身也在師生交往實踐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路上見了老師也不搭理,形同陌路,較難展開真正心與心的對話與溝通。這不僅僅歸因于師生這個雙主體,還要受到家庭、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師生互信、師生互助、師生互發(fā)展是一個新的愿景。
(2)雙方信任度不高。師生信任度不高也可以說是雙方主體溝通不暢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之一。作為輔導員,對于學生宿舍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思想境況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工作的輪換需要、教師思想的陳舊單一、教師工作方式方法等原因都有可能導致學生對其的滿意度不高。此外,還存在個別高校教師利用職位之便謀取私利的現(xiàn)象,這也會降低學生對其的信任度。
三、高校師生關系的培養(yǎng)路徑
(1)規(guī)范高校師生思想意識價值觀念,拒絕“利”字當頭。大多數(shù)教師都本著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全心負責的態(tài)度,全身心投入于學生培養(yǎng)工作上。教師傳道解惑,學生亦穩(wěn)步提升自己。但是當前,在市場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下,校園也難免會受到一些負面影響,導致校園也不能保持“凈土”。例如在面對獎助學金發(fā)放、入黨培養(yǎng)或者班干部選拔這些情況時,個別同學不免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而拉關系送禮、買人情等。這樣做有悖高校師生關系的精神實質,不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氛圍,有違教育倫理。因此,對于教師和學生雙主體而言,雙方的利益觀、價值觀必須端正,時刻以積極健康的思想來引導其自身。
(2)創(chuàng)新交流溝通方式方法,克服死板教條。高等教育現(xiàn)行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導致了高校師生溝通的不暢。當前高校的教學任務模式中,除去教學這一重要任務,科研也是對教師工作能力的一大考核要點。高校教師的評職稱、申請課題等一系列的活動都離不開科研這個關鍵詞,這就導致教師與學生交流之間形成短板。存在部分教師不愿和學生進行深度的溝通與交流,逐漸弱化了自身的職能,從而與自己的本職工作“漸行漸遠”。教師弱化自身職能,自然最直接的體現(xiàn)就在于與學生的日常交往當中。對此,高校應設置專門的實踐性教學課程來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例如微信、qq群組等手段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而學生也應主動加強與老師的交流,使自己處于主動的地位。
四、結語
高校師生的相處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師生健康長遠的發(fā)展都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必須牢牢抓住這根主線,才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精神文化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孫輝,史敏雪,馬禎.淺析高職學院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幾個關鍵點[J].高等職業(yè)教育,2012(3).
[2]魏艷清.小議高職院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學生管理工作[J].價值工程,2011(20).
[3]羅國杰等.倫理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
[4]王天民,鞏瑞賢.儒家孝德及時代價值略論[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2).
責任編輯:孫 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