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年制高職,教學方式一般為,學生在校期間為前三年接受中職教育、后兩年接受高職的銜接教育,即3+2的教學方式,是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中獨具特色的一種辦學模式。2015年開始,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高精端技術人才,北京市打破體制機制障礙,正式推出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yǎng)試驗項目,即 通過中考招生,完成七年學業(yè),階段為“2+3+2”(兩年基礎教育+三年專業(yè)教育+兩年本科教育),畢業(yè)拿本科學歷?,F在許多原來的五年制高職院校,已正式步入七年貫通制的前五年教學體制中。新的教學方式,必然要求我們去進行新的教學改革探索,基礎教育階段,體育教學也必須跟上改革的步伐,積極探索出一套比較適合現階段實情的七年貫通制,前兩年體育教學方法。
關鍵詞:五年制高職;七年貫通制;體育教學
一、五年制高職體育教學逐漸體現出的不足
(一)與高職教育銜接不緊密
原來的五年制高職(3+2)體育課程的設置,很多方面還沒有擺脫傳統的教學思想的禁錮,沒有把高中和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情況作為參考,教學上許多方面基本上按普通原來中專前三年的體育課程的體育教學大綱進行教學,沒有考慮到和后兩年高職教育的接軌。
(二)教學方法單調、落后
因歷史等原因,五年制高職的體育教學, 依然以教師為中心, 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為主。 教學模式、 教學組織形式單一,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調、 落后, 忽視了學生體育素養(yǎng)、 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
二、七年貫通制的歷史發(fā)展及教學方式
(一)七年貫通制的歷史及發(fā)展
2015年起,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現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國發(fā)2014,19號)要求,為適應北京經濟發(fā)展對高端技術人才需求變化的新趨勢,創(chuàng)新高等職業(yè)教育模式,滿足社會對教育水平、教育服務質量的新期盼,由北京市教委批準、北京市正式推出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yǎng)試驗項目。貫通培養(yǎng)項目是指,為適應首都經濟社會發(fā)展,滿足首都產業(yè)轉型升級對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的需要,自2015年起,支持部分職業(yè)院校與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合作,招收初中畢業(yè)生,完成高中階段基礎文化課學習后,接受高等職業(yè)教育和本科教育的七年制教學試點項目。
七年貫通制的培養(yǎng)學校,絕大部分為原來招收五年制高職的高等職業(yè)院校。其中,貫通培養(yǎng)參與招生的學校,2015年為6所、2016年為12所、2017年近20所,計劃招生人數2015年為2000人,到2017年計劃招生已超過8000人。而且,未來計劃,參與學校、招生計劃、培養(yǎng)模式、錄取形勢均進一步擴大、進一步豐富。與此同時,受客觀條件限制,五年制高職到2017年,僅剩下2所招生學校。
(二)七年貫通制的教學方式
七年貫通制教學方式為(2+3+2),即基礎教育階段2年,專業(yè)教育3年,本科教育2年,前五年在高職高專院校接受教育,后兩年在市屬重點本科院校接受教育。
三、七年貫通制體育教學應緊跟教學方式的改變,結合實情、與時俱進、大膽改革
(一)確立新的基礎教育階段高職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思想
我們必須理清中等職業(yè)教育與高等職業(yè)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之間聯系與區(qū)別, 確立七年貫通年制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 是構建七年貫通制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前提。 基于健康第一的理念, 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應為提高學生“體育實踐能力”服務, 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服務, 為學生就業(yè)服務。以七年貫通制和高等教育課程為導向, 以校為本的進行課程開發(fā)應成為課程的指導思想。
(二)重新設計好課程總體方案
在總結多年五年制高職,(3+2)教學模式中的體育與健康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為適應七年貫通制(2+3+2)模式,以及當前體育課程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逐步完善體育與健康課程,開發(fā)一套完整的課程內容體系,為體育教學改革打下良好基礎。應努力做到,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提高體能和運動技能水平,加深對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學會體育學習及其評價,增強體育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運動愛好和專長,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發(fā)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人際交往技能和團隊意識;具有健康素養(yǎng),塑造健康體魄,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充滿活力的人生態(tài)度。
(三)課程標準需重新制定,制定時要明確各項目標
1.教學理念要明確,樹立快樂體育與強制體育相結合的教學理念。
2.教學標準要務實。如北京某高職院校,(2+3+2)模式的七年貫通制,基礎教育階段體育教學標準就簡單、務實:懂、會、悅、練。即懂規(guī)則、會技術、高興的參與、有一定的運動量。
3.教學內容要調整,減少了競技類體育項目教學比重和難度,增加游戲、拖展、民族傳統類及身體練習類體育項目比重,使體育教學更加務實。
4.考試方式要改革,體育課考試中,在評分方法上,盡量少用絕對評價,多用相對評價,加大過程性考核分數比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但要有效的約束了部分自律性較差的學生,更要能激發(fā)大部分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的學習動力。
四、七年貫通制體育教師應跟上教學方式的改變和時代的發(fā)展
(一)積極改變角色,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
七年貫通制高職入校學生年齡均在14-16歲之間,正處于從少年后期到青年時期過渡的青春發(fā)育期,情緒行為和心理波動性較大,觀念上、道德上容易產生錯位和傾斜。這就要求我們體育教師必須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導者上,因為學生身體健康的形成,是一個主體的構建過程,不是在整齊劃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我們要尊重差異性,尊重多樣性,尊重創(chuàng)造性。
(二)注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學過程的師生交往,是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交往就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發(fā)生教育。因此要通過交往,建立人道、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五年制高職體育教學中,要求我們體育教師在新課程中需要更進一步的去關心、愛護我們的學生,尊重他們、認可他們、同時有原則的寬容他們,在體育教學中建立起更為融洽的師生關系。
(三)要向復合型體育教師轉變
現今許多發(fā)達國家要求體育教師都是“通才”,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復合型人才。社會的發(fā)展已證明,不久的將來僅僅通曉一門學科知識的單科教師將被“通才教師”所取代。
五、結束語
本人認為,作為一種新的教學體制,七年貫通制基礎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建設任重而道遠。我們應立足實際情況,在總結五年制高職教育中的經驗的基礎上,深入研究高中體育教學特點,理清課程建設的條線,整合優(yōu)勢資源, 另辟蹊徑地根據校情、學情,發(fā)揮出本校特色,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構建出有別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且具有學校特色的貫通制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才能發(fā)揮出體育與健康課程在七年貫通制基礎教育中獨有的育人功能和價值。
作者簡介:李秋淮,副教授,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