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映紅
【內(nèi)容摘要】2011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將“發(fā)展學生的有效學習策略”規(guī)定為課程目標。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需要對學習策略的內(nèi)涵有準確的理解,需要建立發(fā)展學生學習策略的策略。反思性活動是面向學生學習認識的、能夠有效發(fā)展學習策略的教學思路。
【關鍵詞】初中英語 學習策略 策略發(fā)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版)其實明確指出,要把“發(fā)展學生的有效學習策略”規(guī)定為英語課程的目標之一。從這個角度講,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所要關注的除了學生的英語知識系統(tǒng)的構建之外,更要關注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策略使用。
一、英語學習策略的內(nèi)涵闡述
如何理解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策略運用呢?筆者總結了如下兩點:
第一,學習策略是一種內(nèi)隱性認識。在英語教學研究中,當將研究的視角轉向學生時,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有比較明顯的策略運用的意識,他們常常思考的問題是“用什么辦法才能學好英語”,這里所說的“方法”實際上就帶有策略的意味——策略是學習者對學科學習的認識。比如說學生在Pets(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8)一課的學習中,要掌握諸如watch somebody do something這一句式,尤其是要理解其中后一個動詞原型強調動作的全過程,那學生常常會思考這一句式具體在哪些場合有所運用(課文中的原句是I like watching them swim around)?又有哪些動詞有類似的用法(如see、hear等)?學生能夠產(chǎn)生這些問題,實際上就是學生在通過一種內(nèi)省的方式讓自己對這一句式產(chǎn)生更為廣泛更為深刻的理解。
第二,學習策略由學習效果來反饋。學生策略由于是指向學生的內(nèi)隱性認識的,因此在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策略的時候,教師常常會感覺無所依靠。盡管我們認為學生的學習結果取決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但不可否認的是,學習結果依然是反饋學生學習策略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據(jù)。
二、發(fā)展學生學習策略的策略
研究表明,初中英語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學習策略,需要研究學生的母語學習經(jīng)驗(這對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強調英語學習要與母語學習分開是一種提醒),并在此基礎上研究母語與英語之間的異同,進而才可以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具體有二:
一是滲入式的學習策略的教學。其是指在具體的英語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感知策略本身的運用,而不必強調此過程是學習策略發(fā)展的過程。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只做不說”。如要掌握形容詞的用法,在上面Unit 8一課的教學中,就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形容詞可以放在名詞前面做定語,也可以放在系動詞后面作表語,教師還可以舉出具體的例子,如He has two big ears / He is very happy today.等。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學習策略(分類討論)的運用,讓學生認識到形容詞的相關用法,而在此記憶的基礎上,學生再思考內(nèi)化,就可以成為學生知識系統(tǒng)中的一部分,而學習的過程則讓學生感知到了學習策略的運用,從而有可能遷移到其它詞性的學習中去。
二是專題式的學習策略的教學。其是為了發(fā)展學生的學習策略而選擇的教學策略。筆者曾經(jīng)進行了一次嘗試:同樣在Unit 8的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不定代詞的用法理解不透,于是從學習策略的角度進行了一次專題設計,設計的思路就是通過問題驅動來讓學生認識到掌握不定代詞的用法是有策略性的。問題的模式是一樣的(內(nèi)容有所不同),即哪些不定代詞常用于肯定句、否定句?哪個不定代詞具有否定含義?哪個不定代詞可以應用于各種句式?這里既有分類,又有比較,目的就在于讓學生“認識到”不定代詞的掌握是需要策略支撐的,而學生一旦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在學習策略上的收獲的成就感會遠遠大于具體的知識。
三、學習策略的反思活動組織
學習策略的形成與發(fā)展,要依靠學生的內(nèi)省力量來完成的。教師在此過程中最大的作用發(fā)揮辦法,就是為學生設計一些反思性活動。英語學科而言有效的反思活動包括:think-aloud;map / table-filling;matching;discussion;role-play;discovery;problem-solving等,這些活動本身既能夠促進學生英語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又具有明顯的策略特征,是引導學生反思的重要平臺。反思性活動須遵循這樣的步驟:一是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策略;二是反思、研究新的學習策略;三是進一步明晰新策略的使用;四是創(chuàng)設應用情境,讓學生成為新策略的自由使用者。
為了進一步深化上面所舉的對不定代詞的理解與使用,筆者曾經(jīng)用discussion (討論)的反思活動,來發(fā)展學生的學習策略:首先,讓學生反思自己在初學不定代詞的時候有過哪些認識。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討論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互相交流,以讓自己當初的模糊認識進一步清晰化;其次,結合上面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比較自己的理解(不跟學生提策略這一概念,但強調學生要比較)與教師所給的策略的異同。在討論中比較,在比較中討論,是學生發(fā)現(xiàn)新策略的優(yōu)點的重要途徑;再次,教師主導學生認識新策略的優(yōu)點;最后,創(chuàng)設新的應用情境,讓學生進一步反思新策略的運用,并在討論中完善。
通過這樣的四個步驟,學生就可以在充滿著discussion(討論)的氛圍中獲得不定代詞的認知,尤其是會發(fā)現(xiàn)討論本身是可以促進自身掌握相關的內(nèi)容的。這樣的認識,最終可以成為學習策略形成的重要推力。
【參考文獻】
[1] 李張敏. 初中英語教師學習策略指導的調查研究[D]. 西南大學,2009.
[2] 劉凌. 初中英語學習策略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2007.
[3] 趙秀琳. 初中英語學習策略及如何培養(yǎng)[J]. 考試周刊,2007(52):70-71.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高新區(qū)實驗初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