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平
摘要:課堂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有效與否自接關乎教育質量的高低。目前,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諸多的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或無效的現(xiàn)象,文章從問題出發(fā),力圖通過研究能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時效性
課堂教學是最為直接的教學互動的形式,對于小學數(shù)學而言,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亙古常新的論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實施,廣大教師越來越多地關注課堂教學的實施,在課堂教學中有趣的教學情境,充滿鼓勵的評價語言,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熱鬧的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了課堂教學中一道最為靚麗的風景線。但是在這種現(xiàn)象的背后卻有著我們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這樣的課堂看起來把新課程理念落到了實處,但是反觀它的每一個細節(jié),卻發(fā)現(xiàn)很多課堂都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
一、當前小學數(shù)學課堂弊端分析
1、學生主體性意識的缺失。在課堂上有時會發(fā)現(xiàn)教師的課前準備非常充足,如大小黑板、圖片、課件、測量工具等,但如此精心準備下的數(shù)學課堂變成了教師的表演課,學生們的參與性不強。如課本上有道題目統(tǒng)計在蒜苗,教師從生活中引出話題:冬季室外較冷,許多家庭都有栽蒜苗的習慣。你們家有沒有載呢?學生們很茫然,接著老師說我們來看看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書中的人物)他栽的蒜苗好不好,我們來把它做成一個統(tǒng)計圖,方便我們更好的理解。誠然老師也很用心,但是遠遠沒有提前幾周讓學生在自己的家中培植蒜苗,上課時將自己的活動記錄帶到課堂上,將自己蒜苗的生長情況和生長數(shù)據(jù)與同學交流,來得更加直接而深刻。
2、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稊?shù)學課程標準》在其基木理念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钡珜嶋H教學中受課堂時間限制,加之教師操控能力有限,合作交流和活動教學大多流于形式。如,某教師教學“圖形的旋轉”。課堂上,教師通過講解使學生了解了圖形旋轉的基本要素,同時設計了練習,包括填空、判斷、選擇、連線等題型,課程的最后教師為了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設計了一個小組合作活動,設計一幅美麗的圖案,老師為每個小組發(fā)下一張大方格紙,學生特別積極,可是還沒有討論出所以然,就已經到了下課時間。
造成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對課程結構的整體把控能力,學生們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教學預設與學生反應的落差等都會影響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
二、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有效的準備是課堂開展的基礎。授課之前,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教材例題和班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己有的知識經驗,以恰當?shù)姆绞接心康?、有計劃地對教學內容所做的整體設計和規(guī)劃。例如“比較圖形的面積”,例題要求仔細觀察和比較下面圖形的面積,看看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課本上列出來多個圖形,對于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學生們很快就可以得出結論,但是對于一些其他形狀學生們覺得有點復雜,感到束手無策,這時候老師說我們的書本后面有附頁,大家找到這些圖案,看看還有沒有別的途徑算出面積。于是大家摸索之后得出了數(shù)方格、拆剪法、平依法、旋轉法等多個方法,后來我又出示了幾個圖案讓學生們來練一練,最后課堂結尾我給學生出示了幾道判斷題,讓學生們自己去說對還是錯,有的學生舉著自己手里的剪紙向大家說明“兩個圖形面積相等,那么形狀一定相同”是錯的,還有同學畫出多個圖案證明“面積相等的兩個圖形,形狀不一定相同”數(shù)學的辯證思維在他們小小的頭腦中初步形成。
2、動態(tài)生成科學授課。無論教學經驗多么豐富,我們都應該不斷學習和完善課堂授課,課堂展開方式都不可以一成不變。數(shù)學課堂具有復雜性、動態(tài)性和多變性。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問題,不同的認知特點,教學要做到隨機應變。題目是這樣的:學校組織去劃船,假設每只船最多可以坐8個人,該班有40個學生,請問他們需要幾只船?常規(guī)思維下很顯然答案是5只船,很多同學也都是填寫的5,但是班上有個學生填的6,我反思這道題目這么簡單,就問他為什么是6。他說:我自己不會劃船,所以需要工作人員在船上幫助我們,這樣每只船只能坐7個人了,所以需要6只船啊。是的客觀上這道題目本身也存在歧義“每只船最多可以坐8個人”數(shù)學上我們可以精確計算的事情有很多,而生活中我們更加需要這樣溫暖的安全意識,這也許比做對題目更加難得。
3、給學生留下一些空間和時間。對于開放性問題來說,并沒有固定唯一的答案,但是對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提升具有極大地推動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回避開放性問題的設問,只要用心挖掘教學內容就會很容易發(fā)現(xiàn)開放性問題。例如: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商不變性質》一文中,對于像10÷5=?可以根據(jù)商不變性質,可以設問100÷50的商是多少呢?這種方法就是較為“封閉式”的問題。教師要積極轉換思維,站在不同的教學角度來思考問題,可以就提問100÷50的商來分析,讓學生分析商相同的問題有哪些?由此可見,就將固定唯一的答案轉換成了多種不同答案的問題,將學生由封閉性思維轉變?yōu)殚_放性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多種思維能力。
三、結語
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內容說起來簡單,但是真要教起來還需要我們多加用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數(shù)學是可以使我們變聰明的一門科學,它教會我們科學的邏輯和推理方法,讓我們思考問題更加全面,看待事物更加客觀,同時數(shù)學給予生活更多啟迪,教課和學習的過程對于我們來講就是一種發(fā)現(xiàn)幸福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李艷輝.優(yōu)化教學手段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時效性[J].華夏教師.2013(12).
[2] 林水金.如何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6(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