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娟
摘要:《2003至2007年教育振興行為計劃》要求每個學生在通過九年的義務教育之后,至少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shù)特長,為豐富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基礎(chǔ)。”《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是音樂教育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稑藴省妨η篌w現(xiàn)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xiàn)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nèi)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農(nóng)村中學;課堂器樂;積極參與;體驗學習
一、當前農(nóng)村中學音樂教學的現(xiàn)狀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shù)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jié)構(gòu)實現(xiàn)思想和感情表現(xiàn)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tài)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nèi)涵,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音樂的感悟、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是人類基本素質(zhì)和能力的一種反映。在現(xiàn)代流行音樂的沖擊下,學生們對學校的音樂課堂逐漸失去興趣,而一大部分家長想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常常花大價錢大力氣,從小將孩子送去各種音樂輔導班,主要學習各種樂器的演奏,一方面希望小孩能全面發(fā)展,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zhì),更大一方面因素為參加升學考試增加籌碼。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學校音樂課受到了各方面的沖擊,而在學校課堂上開展器樂教學顯得有些雞肋,特別是農(nóng)村中學,一大批小孩在小學音樂基本功都比較弱,稍強一點的都已選擇藝術(shù)考的方式擇校離開。剩下來的孩子沉浸在流行音樂的熏陶中,家長也完全不重視孩子的藝術(shù)修養(yǎng),要有效開展課堂器樂是難上加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探究,要有效開展課堂器樂需要克服以下幾個方面:
二、有效開展器樂課堂的方法措施
1、首先樂器的選擇要方便易于攜帶,同時演奏起來難度不能太高,當然,價格也不能過高。現(xiàn)在的初中生自我意識比較強,對社會的認知有一定能力,他們在崇拜偶像的同時也能看到偶像光環(huán)下的艱辛和部分實力藝人的音樂基本功,在有能力的前提下愿意參與到樂器演奏的學習中。另一方面,由于初中課程開設的增加,他們的學習壓力普遍增大,又不能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器樂學習中,所以常常不能堅持,保持了三分鐘熱情就丟盔棄甲。因此在樂器的選擇上選擇方便攜帶的樂器能有效加強學生在課余的練習,比如大課間時間,課間十分鐘,午間休息時間,甚至在上學放學路上,只有當他們在對基本功的不斷練習和熟練之后,才能充分體驗到樂器的美妙和魅力之后,才能更有信心和恒心堅持下去。價格也是農(nóng)村中學進行課堂器樂教學需要注意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價格太高,家長不支持,如果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普及到樂器,就像戰(zhàn)士上戰(zhàn)場不帶武器,完全成為兒戲。
2、其次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利用該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認知特點,課堂上生動有趣,難易得當,才不會打擊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分段進行教學,十分鐘基本功的練習,十分鐘的技能指導,十分鐘分組合作練習學生自己喜歡的樂曲,最后讓他們相互展示競爭。在這樣的課堂模式下,學生會主動利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去嘗試和體驗演奏的樂趣,同時學會分工合作,逐漸養(yǎng)成欣賞和贊美的審美品質(zhì)。讓學生對每一次的音樂課堂充滿向往和期待,課下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樂曲的收集和整理,并自覺的去練習,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學生會在器樂演奏的道路上堅持更久,走得更遠。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莫塞爾曾說過:“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個廣泛的音樂學習領(lǐng)域,在這一領(lǐng)域內(nèi),它為我們音樂教學提供了獨特而令人高興的音樂教育價值、效果的可能性。孩子們充滿著喜悅的心情,在教師的指導下,一定能將這種可能性逐漸變成自己的東西。
3、再次,有效組織對學生器樂課堂學習情況的及時反饋。學校課堂器樂的教學,不同于社會器樂教學,不是一對一或者小班教學,基本上都是一個老師帶著一群學生,一個班級都是幾十人,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對技能的掌握程度也會差異較大,老師不容易一一了解,更不可能一一對癥下藥。因此,要鼓勵學生把自己掌握的情況反饋給老師,師生之間面對面的一對一的反饋。特別是器樂教學的初級階段,每個學生對樂器演奏都很不了解,對錯不分、好壞不分,需要有人去輔導他幫助他,不要讓一部分學生放棄在起跑線上。同時,每周、每月定時開展有效的檢測活動,如班級演奏會、年級器樂大比拼、全校器樂展示活動等全面鋪開,要求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演奏中來,讓各班級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工合作,學習能力快的擔任主要演奏任務,慢的進行輔助演奏,盡量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演奏和展示的活動中來,全面體驗樂器的樂趣。而器樂教師對每次檢測活動做好分析,對相當水平的學生進行分階梯的歸納,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開展2+1或者興趣小組等活動,將優(yōu)秀的學生進一步聚攏提升能力,并利用他們的優(yōu)勢進行有點到面的帶動作用。
三、結(jié)語
總的來說,一般擔任器樂課堂推廣和普及工作的負責人都是農(nóng)村中學的音樂教師,在教學第一線,而且人手比較欠缺,初期開展器樂課堂常常覺得力不從心,無法堅持首先放棄。其實,只要認真持久的開展此項工作三年,一切都會得心應手,很多困難迎刃而解。學生帶著一張白紙進來,寫滿五彩繽紛的音符快樂走出初中校園,對他們的終生發(fā)展有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 曹理,何工.音樂學科教育學[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 徐杏梅.談信息技術(shù)課程中的“任務”設計[M].教育科技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