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軒
25歲開始就在家鄉(xiāng)中學“打工”,到即將退休年齡遭遇“解聘”,今年58歲的母師傅老兩口遇到了這樣的辛酸事。還好,并不甘心的母師傅心平氣和拿起法律武器,最終討回了合法權益。
近日,云南省曲靖市中級人民法院經(jīng)二審調解,一起在當?shù)赜绊戄^大的官民互訴案件成功和解。母師傅夫妻分別與學校解除勞動關系,學校支付母師傅2萬元、支付張師傅4萬元費用;雙方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應補繳的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由母師傅夫妻自行處理。2017年5月22日,經(jīng)向法院了解,調解協(xié)議送達后,學校主動將涉案款交到法院轉母師傅,這起爭議近三年的糾紛畫上句號。
遭遇:退休年齡夫妻被雙雙解聘
云南省會澤縣的母師傅,出生于1959年12月。早在1984年,有一身力氣的他經(jīng)人介紹,在隔家不遠的農業(yè)中學(現(xiàn)鄉(xiāng)中學)做飯,期間他還承包經(jīng)營學校食堂八年。后因政策原因,母師傅沒有繼續(xù)承包食堂,但也舍不得離開學校,繼續(xù)在學校收回管理的食堂工作。轉眼就到了2014年,小母同志也變成了兩鬢斑白的老母師傅。
2014年4月,因與學校對續(xù)簽勞動合同意見不統(tǒng)一,學校終止了與母師傅的勞動關系。其妻子張師傅還是于2014年4月21日與學校簽訂了一個學期的勞動合同,但沒有想到6月21日剛好滿兩個月,學校便以合同期滿為由,與其解除了合同。
“在學校干了一輩子,就這樣被一紙合同打發(fā)了?!被丶液?,母師傅老兩口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
“你們和學校,一直都不存在勞動關系?!闭业綄W?,F(xiàn)任領導,聽到這樣答復的母師傅很是煩惱。雖然懂事的子女也勸他們,一輩子的臨時工,就沒有正式端過國家“鐵飯碗”,學校不要就算了。但是,總覺得哪兒不對的母師傅,還是想討個說法,左思右想后直接走進當?shù)厝耸聞趧又俨貌块T,最終“找證據(jù)把老東家告了”。
母師傅說,2000年8月份,學校推行學生食堂承包經(jīng)營,十分熟悉學校食堂管理的他成為吃螃蟹者。期間,學校只對食堂飯菜的安全、質量進行管理,食堂臨時工的工資都是學校把食堂的收入返還他,由他負責發(fā)放。
2015年1月9日,會澤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認定,2008年9月至2014年4月,學校與母師傅之間具有勞動關系。裁決學校為母師傅補繳2008年9月至2014年4月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本醫(yī)療保險(母師傅承擔個人繳納部分,后文簡稱“兩險”),學校支付母師傅13個月的失業(yè)保險和解除勞動合同的6個月經(jīng)濟補償,支付工傷治療費7800余元。同時裁決,母師傅要求支付2014年5月至11月工資等請求不予支持。
同期,當?shù)刂俨梦瘑T會認定1995年10月至2014年6月,學校與張師傅之間具有勞動關系,并對張師傅的申請作出了裁決。提起往事,母師傅還是十分不解。老兩口雖然一直沒有解決正式職工的身份,但在學校辛辛苦苦一輩子,作為東家應該按照國家的法律政策,解決相關養(yǎng)老保險和醫(yī)療保險待遇,使他們晚年或多或少有些安慰。
爭議:臨時工是勞務還是勞動關系
收到仲裁結論,雖心有余憾,母師傅夫妻還是滿心歡喜地等待學校執(zhí)行仲裁。
“裁決書認定學校與母師傅夫妻具有勞動關系,屬于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請求法庭判定雙方不成立勞動關系,學校不需對母師傅夫妻承擔勞動用工責任?!比欢?,母師傅夫妻等來的卻是學校的一紙訴狀。
學校稱:母師傅從2000年至2013年9月一直承包學校食堂,雙方是承包關系。2013年10月后,學校自行管理食堂,雖然臨時工作人員由學校聘任,但學校食堂屬季節(jié)性短期用工,即使聘用也屬于勞務關系。張師傅何時如何進入食堂做臨時工,學校稱不清楚,只是2013年10月至12月,2014年2月至6月與張師傅簽訂過兩次共八個月的聘用合同。同時稱聘用時,張師傅已經(jīng)超過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雙方系勞務關系。
法庭審理中,為證實主張,學校提交了2000年至2001年度食堂承包結算明細賬、承包合同及承包款收據(jù)等證實2000年至2013年9月,學校食堂由母師傅承包經(jīng)營,學校稱雙方屬于承包經(jīng)營關系,不是勞動關系。
學校同時提交2013年教育主管部門下發(fā)的《學校食堂財務管理暫行辦法》,其中明確規(guī)定學校食堂嚴禁對外承包。當年學校新食堂啟用,食堂員工從2013年10月開始聘用。為證實所訴,學校出具了當時張師傅與學校簽訂的聘用合同,聘期為一個學期。
“母師傅當時在學校食堂做飯,屬臨時工,工資由學校發(fā)?!狈ㄍド?,1987年任學校校長的蘇老師出庭證實,一直到1993年他離開學校,母師傅都是臨時工身份。1997年至2011年任學校負責人的文老師也證實他任職期間,母師傅的身份是臨時工。同在食堂工作的臨時工劉師傅證實,母師傅是1987年到學校食堂,其妻子張師傅是1995年去,他們的工資都是鄉(xiāng)財政和學校發(fā),每次領取都要簽名按印。
同樣多年在食堂工作的周大媽,也出庭證實,其2011年農歷八月初七到2014年4月2日被招聘在食堂,與母師傅夫妻一起工作。學校的長期臨時工,就只有母師傅夫妻。
法庭審理中,學校同時提交當?shù)亟逃鞴懿块T文件,證實2012年到2014年9月,學校每年都有寒、暑假,每個學期學生食堂都有一至兩個月不需要用工,學校食堂屬于季節(jié)性用工。
經(jīng)質證,法庭認定母師傅自2000年8月至2008年8月期間承包學校食堂并交納承包費,為學生提供餐飲服務。期間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不適用于母師傅,且學校沒有支付其勞動報酬,故該時段學校與其不構成勞動關系。2008年9月至2014年4月,學校沒有提供母師傅入職時間和工資花名冊等證據(jù),應承擔舉證不利后果。法庭認定該時段母師傅一直在學校食堂工作,構成事實勞動關系。同時認定母師傅工作中手指受傷并自費治療、2014年2月至4月月平均工資為1750元的事實。
同期,法院因學校未提交張師傅相關工資及考勤表,結合張師傅提交的證人證言、工資表分析,認定張師傅自1995年3月進入學校食堂工作,與學校存在事實勞動關系;法庭認為,2000年8月至2008年8月期間,母師傅雖然與學校簽訂承包合同并交納相應承包費,但母師傅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期間關于張師傅的用工責任由學校承擔;2008年9月至2014年6月,張師傅從學校領取工作報酬,雙方構成事實勞動關系。即學校與張師傅勞動合同關系存續(xù)19年零4個月。截至2014年6月雙方解除勞動合同時,張師傅已年滿52歲零9個月,距法定退休僅差2年零3個月,學校解除與張師傅的勞動合同屬于違法解除,應支付相應經(jīng)濟補償金、補繳“兩險”。
法庭:老兩口贏官司
一審判決宣判后,學校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2017年1月9日,案件到了云南省曲靖市中級人民法院。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體現(xiàn)最大限度的司法救濟,承辦法官劉躍昌接手案件后,確定了調解為主的矛盾化解方式。
2017年3月23日,云南省曲靖中院對這起學校訴“臨時工”勞動爭議案,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說法講情”,最終老兩口分別與學校在法官主持下達成調解協(xié)議。學校與母師傅的勞動關系于2014年5月1日解除,學校一次性支付母師傅2萬元;學校與張師傅的勞動關系于2014年6月30日解除,學校一次性支付張師傅4萬元;雙方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應補繳的“兩險”由母師傅、張師傅自行處理。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