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霖+惠鑫
摘 要:核心力量訓練作為一種較新穎的訓練方法,打破了原有的訓練手段與格局,雖然在國內田徑訓練中大量引入,但仍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細化提升。通過分析核心力量對田徑訓練的有利價值和意義,認為:有利于肌肉的神經(jīng)控制和提升動作穩(wěn)定性、有利于增加能量利用率提升運動能力、有利于增強運動員的本體感受與調控能力。并結合田徑訓練方法與手段,按照等長與等張收縮的基本理念,將田徑中核心力量訓練分為:穩(wěn)定性靜力性動作練習、靜力性四肢可控動作練習、動態(tài)動作下核心部位的非動態(tài)運動、動態(tài)運動下的運動員練習、動態(tài)運動時運動員的抗阻練習五大類方法。
關鍵詞:核心力量;田徑;應用
中圖分類號:G808.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4.012
1 前言
上個世紀末葉,由于競技體育的空前發(fā)展,人類對自身運動極限的不斷超越,從各種角度來提高運動成績是運動訓練學界進行各種創(chuàng)新訓練的動力,西方一些研究人員開始從力學、生理學、解剖學等角度對人體進行全面研究,在軀干的研究中他們發(fā)現(xiàn),軀干部分的眾多小肌肉群在人體的運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他們的協(xié)調一致能夠對人體運動產(chǎn)生重大影響,于是他們將這一想法開始在競技體育中進行試驗并證實了他們的基本假設。經(jīng)過學者們不斷的分析與實驗,最終學界將核心力量作為形容軀干部位訓練的界定名詞,主要指人體軀干部位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包括髖關節(jié)、脊柱、骨盆、腰部等共同構建的部位,及相應的肌肉群,對人體的運動起著重要的參與和協(xié)同作用。當前關于核心力量在田徑運動中的運用研究課題較少,現(xiàn)有研究成果與當前核心力量的普遍運用不成比,有許多有待探討的課題與空間。因此,本文將以核心力量在田徑運動訓練中的應用為題對該領域的問題作一些探討,以有利于核心力量在田徑及其它領域的科學運用。
2 核心力量在田徑項目中的應用
田徑作為體育項目中的基礎性項目在人們的頭腦中有著不同的理解。一般可以將其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田徑概念指所有的關于跑、跳、投、躍、走等項目都是田徑類運動;狹義的田徑指競技體育中的田徑活動,其舉辦的目的是為了不斷突破人類極限,為各民族各國家的人們提供一種公平競爭的舞臺,以取得高水平技能與優(yōu)異運動成績?yōu)槟康牡娜祟惢顒?。主要包括跑類:短跑?00米、200米、400米等)、長跑(馬拉松、5000米等)、障礙跑(跨欄跑、越野跑等);走類(3000米、10000米等);跳類:跳高、跳遠等;投類:鉛球、鏈球、標槍等。
應用具有運用、使用、利用等意思,就應字而言,它更多的表現(xiàn)相應、應答、反應等意思,因此應用可界定為能夠達到相應要求,以方便使用。
核心力量在田徑運動項目中的應用即可表述為,在以爭取優(yōu)異運動成績?yōu)槟康?、以高水平運動技術為目標的競技類田徑項目中(長短跑、走、跳、投等),如何運用脊柱、骨盆和髖三個部位及周圍肌肉的整體來進行或輔助田徑項目的訓練,具體說就是怎么將核心力量理論與跑類、走類、跳類、投類項目進行結合來進行訓練。
3 田徑項目 中引入核心力量訓練的價值
3.1 有利于肌肉的神經(jīng)控制和提升動作穩(wěn)定性
肌肉的神經(jīng)控制指人體腦部通過神經(jīng)傳導控制肌肉進行收縮的能力,一般而言神經(jīng)對肌肉的控制越細小越靈敏,人體的反應能力與運動能力就越強。人體核心部位的脊柱兩側也即是人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主導路徑,通過加強人體核心部位肌肉力量訓練的同時也是在加強人腦對軀干肌肉的控制能力。這種能力的提升,人體能夠充分利用每一個小肌肉群、甚至是一小束肌肉收縮所產(chǎn)生的力。這對于運動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幫助。這個練習中,由于核心部位肌肉力量的進一步增強,主干部位之力量能夠大于四肢力量,就能夠實現(xiàn)在運動中給予四肢肌肉收縮產(chǎn)生的巨大沖力,進而控制運動技術的慣性,增加運動技術與人體機能的穩(wěn)定性。總之在田徑訓練中加入核心力量訓練能夠提高田徑運動員的神經(jīng)控制肌肉傳導能力,能夠有效地提升運動員的運動技術控制能力。
3.2 有利于增加能量利用率,提升運動能力
人體肌肉收縮需要消耗大量儲存于肌肉中的肌糖源來完成,在這個過程中,由于肌肉之間的不協(xié)調所導致的肌力相互抵抗,而使肌肉收縮產(chǎn)生的能量被它們之間的對抗而消耗,不僅使肌肉的收縮力減少,而且同時也使肌肉中儲備的大量糖源被大量運用,進而大大降低了肌肉能量的利用效率。核心部位包括著人體腰腹部、脊柱兩側、骨盆內等眾多肌肉群,這些肌肉群處于人體的中間部位,是聯(lián)結上下肢的進行力量傳導的關鍵,這一部位就像人體的一個“中心樞紐”或者“中轉站”,它的協(xié)調運作才能夠使全身的肌肉收縮聯(lián)結為一個整體,進而實現(xiàn)整體的有效配合,使全身肌肉收縮所產(chǎn)生的力量能夠為運動目的所服務。在人體的核心部位,由于各肌肉群之間有不同的肌肉群,各肌肉群之間的肌肉起止方向不一,使它們之間的收縮方向與產(chǎn)生的力量也不一樣,這樣核心部位肌肉的收縮如果未進行專門的訓練,就容易使各群體及各小塊肌肉之間的收縮“各自為政”,造成肌肉收縮產(chǎn)生力量之間的抗拒,因此核心部位肌肉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是實現(xiàn)人體力量傳導的關鍵。所以,在田徑運動訓練中應當進行大量的核心部分力量訓練,以使核心部位肌肉群之間能夠協(xié)調相互之間收縮所產(chǎn)生的肌力,進而將身體其它部位肌肉收縮所產(chǎn)生的力量進行協(xié)調傳導。
3.3 有利于增強運動員的本體感受與調控能力
本體感受能力是肌體有效控制身體的關鍵,良好的本體感受能力能夠使大腦完全掌握機體所處的空間位置與具體狀態(tài),有效通過內在條件與外在環(huán)境去改變人體所處的具體位置,改善運動技術與做功效能。核心部位的所有肌肉群由于都處在軀干內部,各肌肉群之間的收縮途徑與功能不像四肢肌肉群、肌肉塊一樣功能針對性強,分界也不如四肢肌明顯,使機體對軀干部位的本體感覺能力遠不如四肢肌肉那么強烈。這就造成人體大腦對軀干部位的調控能力較差,一些肌肉不容易被調動起來,參與有目的的做功。比如人體兩側的肩關節(jié)雖然對稱,但是兩個部位所能實現(xiàn)的運動方式與運動幅度卻存在著一些差異,這即是本體感覺的使然。因此,對軀體部位的肌肉群進行練習,使大腦能夠控制各肌肉群之間的運動方式與能力,使其為人體整體的運動服務,進而產(chǎn)生整體做功,以為田徑運動中的各種動作所用。endprint
此外,通過增加核心部位的肌肉群練習不僅能夠使運動員的深層肌肉(即小肌群、肌塊)得到良好鍛煉,而且還能夠提升機體的本體感受能力,這能夠有效控制與調節(jié)田徑運動員在運動中的快速位移、旋轉、騰空位移、起伏等身體變化。
4 田徑核心力量訓練的方法與手段
核心力量是通過核心部位的肌肉群收縮來完成的,核心部位的訓練也即是通過各種途徑與方法來練習核心部位所涉及到的肌肉群體。由于這一群體不像四肢肌肉群那樣明顯,所以訓練需要創(chuàng)造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方式來進行。結合田徑訓練方法與手段,按照等長與等張收縮的基本理念,本研究將其分為:穩(wěn)定性靜力性動作練習、靜力性四肢可控動作練習、動態(tài)動作下核心部位的非動態(tài)運動、動態(tài)運動下的運動員練習、動態(tài)運動時運動員的抗阻練習五大類方法。
4.1 穩(wěn)定性靜力性動作練習
穩(wěn)定性靜力性練習是運動員在保持身體平衡的情況下運用各種相對靜態(tài)固定的方法進行的訓練,以使運動員核心部位的肌肉群能夠得到充分鍛煉,使運動員身體該部位肌肉群的耐力性得到鍛煉,這有利于運動員在不同身體姿態(tài)下動作穩(wěn)定性的保持,進而使動作耗能較為經(jīng)濟實用。該類練習方法有平板支撐、懸垂控腿、V字耐久坐、坐姿懸體等。
4.2 靜力性四肢可控動作練習
靜力性四肢可控動作練習指身體核心部位在保持穩(wěn)定的靜力狀態(tài)下,四肢做任何可控制性的動作練習,該類練習能夠使核心部位控制四肢動作的能力得到加強,在運動中能夠更好的控制動作慣性造成的各種不穩(wěn)定性風險,而且大大增強了核心部位與四肢臨界的肌肉收縮力。該類練習常用的方法有俯撐正側抬腿、懸垂舉腿、軀干腿部直角引體等。
4.3 動態(tài)動作下核心部位的非動態(tài)運動
動態(tài)動作下核心部位的非動態(tài)練習指身體在運動狀態(tài)下核心部位也同樣處于動態(tài)之中,使核心部位的肌肉群能夠張馳有度,隨著四肢動作的運動而進行合理的控制與調整,該類動作練習有利于四肢肌肉與核心部位肌肉群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提高肌肉群中小肌肉塊的神經(jīng)敏感性與作用力,有利于運動員在作各動作中的肌肉參與和做功,更好地服務于動作目的,使動作較果更為明顯。該類動作練習包括:雙腳懸掛側身上抬、雙腳踩球抬腿等。
4.4 動態(tài)運動下的運動員練習
動態(tài)運動下的運動員練習指將運動員放在一個動態(tài)環(huán)境中,根據(jù)核心部位不同的肌肉群體設計不同的動作應答條件,使運動員根據(jù)不同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作出各種動作,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外界環(huán)境。該類動作練習有利于運動員反應素質的提升,能夠使運動員核心部位的應急能力得到提升。其練習方法包括針對性闖關大冒險、條件性越障礙等。
4.5 動態(tài)運動時運動員的抗阻練習
動態(tài)運動時的抗阻練習指在運動狀態(tài)下根據(jù)核心部位的肌肉群設計各種抗阻性動作,以使運動員能夠在克服各種外界條件的情況下進行核心部位的鍛煉。該種練習能夠使運動員應對外界阻力的能力得到增強,增強運動員在應對各種外界環(huán)境變化中的動作穩(wěn)定性。該類練習方法包括:負重跑、負重協(xié)調性練習、杠鈴蹲起等。
5 結語
當前世界各國田徑訓練方法與手段更新越來越細,先進的手段與方法也日新月異,我國作為田徑后起國家,又在環(huán)境、人種等方面不具有優(yōu)勢,使田徑項目很難進入世界田徑強國之列。雖然當前我國田徑項目取得了很大突破,但和美國俄國等田徑強國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需要運用新的訓練方法與手段進行突破,以迎頭趕上,努力提升。核心力量練習作為一種系統(tǒng)方法提出來在近些年來得到了很大關注,其實早在以往的訓練中就有關于核心部位練習的方法,并且占有很重要的作用,雖然在田徑訓練中作為一個系統(tǒng)訓練核心部位的練習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總體還處于上升階段。相關部門應該進一步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手段與方法的研究,努力引領世界田徑先進訓練方法
之流。
參考文獻:
[1] 陳春彥,李山.核心力量訓練在田徑運動項目中的作用[J].田徑,2011(3).
[2] 姚婕.競技健美操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J].湖北體育科技,2011(3).
[3] 劉全明.核心力量訓練在田徑運動中的應用研究[J].運動,2013(3).
[4] 李春雷,夏吉祥.田徑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4).
[5] 韓東,張逸文.女子散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的實驗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