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雁
(沈陽市兒童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32)
健康教育在護理病毒性心肌炎患兒中的應用
張秋雁
(沈陽市兒童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32)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在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進行口頭注意事項告知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對兩組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比較。結果 兩組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病毒性心肌炎患兒開展健康教育對進一步改善病情,縮短康復時間,提高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應用。
健康教育;病毒性心肌炎;護理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為小兒常見疾病,主要是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細胞變性、壞死和間質(zhì)炎癥。該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且其具有發(fā)病急、病情進展速度快等特點。病情嚴重者會引起心力衰竭甚至直接死亡。因此,確診患兒為小兒病毒性心肌炎后要立刻送到醫(yī)院進行救治,以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病毒性心肌炎患兒遵醫(yī)行為較低,需加強心理和健康教育。其中健康教育對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和臨床護理服務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選取我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兒進行分組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入選患兒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診斷標準,同時伴隨其他臨床癥狀。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所有患者中男54例,女18例。對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2~12歲,平均年齡(6.8±2.4)歲。觀察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2~11歲,平均年齡(6.7±2.2)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口頭注意事項告知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具體內(nèi)容包括:①患兒入院之初,要及時對其進行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基礎宣教,大多數(shù)患兒家長對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了解和認知有限,煩躁壓抑、恐懼不安等不良情緒十分嚴重,護理人員需要第一時間將病毒性心肌炎的發(fā)病原因、相關注意要點、護理方法和效果等介紹給患兒家長,提高其配合意識和治療依從性。嚴密觀察患兒病情變化,特別是重視其脈搏節(jié)律、強度和頻率變化,并對其精神變化給予高度關注,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匯報醫(yī)生。靜脈輸液應控制輸液速度,避免發(fā)生心力衰竭。同時,護理人員要按時打掃患兒病房,保持病房干凈、衛(wèi)生,空氣流通,減少人員進出,避免病毒感染[2]。②在飲食與生活方面進行健康教育。堅持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則,選擇富含維生素、熱量和蛋白質(zhì)的食物,所有食物必須符合易消化、低脂肪的標準。支持和鼓勵患兒多吃蔬菜、水果,禁止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或油炸類食物。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有效減少心肌耗氧量,促使心功能盡快恢復正常。采取家長共同參與的合作性照護計劃,對患兒的安全、日常照護等給予手把手的指導。
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樣,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醫(yī)護人員可根據(jù)患兒家長的文化程度、患兒具體情況等選擇教育方式??赏ㄟ^集中宣教指導、患兒家長彼此經(jīng)驗交流等方式,對教育內(nèi)容進行鞏固,制定健康宣教手冊,懸掛在病房固定位置,以便患兒及其家長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對患兒家長進行隨機教育,護理人員開展巡視和治療工作時,需要對患兒及其家長的不當行為及時進行糾正,為其提供健康咨詢和教育的平臺;特殊病例可選擇一對一宣教方法,以進一步提高教育效果。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在患兒出院前,將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發(fā)放給患兒家長,由其自行填寫,評定其對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主要調(diào)查的內(nèi)容包括健康教育工作質(zhì)量、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和服務態(tài)度等。共設定十分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等選項,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度+一般滿意度[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為94.4%,將其與對照組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75.0%進行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病毒性心肌炎是臨床兒科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其嚴重威脅患兒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兒中實施人性化護理和健康教育,其可使患兒及家長對病毒性心肌炎的認知能力得到顯著性提高,對其遵醫(yī)行為進行規(guī)范,使其自護能力得以提升,降低疾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縮短治療時間和住院時間,緩解其病痛,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4]。除此之外,實施健康教育和人性化護理可使護理人員的工作技能和責任性得到明顯提升,同時提升其主動服務意識,并在實際護理工作中進行持續(xù)性改進,實現(xiàn)其自身價值,積極有效的護理指導和健康宣教可顯著提高患兒家長的信任度和護理滿意度,降低醫(yī)療糾紛發(fā)生率。
根據(jù)此次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P<0.05)。由此得到如下護理體會,病毒性心肌炎患兒開展健康教育對進一步改善病情,縮短康復時間,提高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應用。
[1]王靜靜.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護理對策探討[J].藥物與人,2015,(2):89-90.
[2]房欣娟,高曉紅.臨床路徑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兒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39(10):78-79.
[3]劉艷清,楊 陽.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與健康教育[J].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15(2):252-253.
[4]丁小平.健康教育在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患兒中的應用[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4,15(3):515-517.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
B
ISSN.2096-2479.2017.21.188.02